上料装置及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73488发布日期:2023-12-14 09:4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上料装置及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机械,具体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1、在3c自动化组装行业中,因为电子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多数的电子产品将越来越精密,对自动化组装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对产品组装的公差精度和组装质量要求更加严谨),对设备的生产效率要求更高,同时必须节省劳动力,节约成本。特别是在量产时对产品组装时零部件如何快速准确上料是目前面临的一种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及自动化设备,旨在解决的是如何在量产时对产品组装时零部件快速准备上料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

3、机架,设有置料腔,所述置料腔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有移料位和满料位,所述置料腔邻近所述移料位设有第一开口;

4、移料结构,包括第一托举结构以及第一直线驱动结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托举结构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结构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一直线驱动结构驱动所述第一托举结构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第一托举结构可沿横向伸缩进入所述置料腔;以及,

5、取料结构,包括第一升降结构、第二托举结构、以及纵向移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且可沿上下方向升降,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上且可沿纵向移动,所述第二托举结构安装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上且可沿纵向伸缩进入所述第一开口。

6、优选地,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结构包括:

7、滚珠丝杠,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一托举结构固定设置,所述滚珠丝杠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8、驱动电机,与所述滚珠丝杠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滚珠丝杠,以通过滚珠丝杠带动所述第一托举结构朝上下方向移动。

9、优选地,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移料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接料结构,所述接料结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结构以及接料部,所述至少两个接料结构的接料部沿横向相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结构与所述接料部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接料部沿上下方向活动。

10、优选地,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第一托举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沿横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沿横向相向伸缩设置。

11、优选地,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第二托举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横向间隔排布且安装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沿纵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自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移料位。

12、优选地,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

13、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的底部;

14、多个伸缩结构,均匀排布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下部,且可沿上下方向伸缩设置;

15、第三直线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下部,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沿上下移动。

16、优选地,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取料结构还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上,所述承载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托举结构的高度。

17、优选地,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安装板还安装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持部以及配合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配合部沿横向相对设置,且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配合部至少一个可沿横向朝相向的方向的移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配合部的高度高于所述承载板的高度。

18、优选地,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满料位和所述移料位分别设有第一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

19、优选地,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机架在与所述取料结构相反的一侧安装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连通所述置料腔,且分别邻近所述满料位和所述移料位设置。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装置,在需要将零件运送到取料位时,先将载有零件的满载盘放置在置料腔的满料位,此时通过第一直线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托举结构沿上下方向移动至邻近满料位,且第一托举结构低于满载盘,第一托举结构沿横向伸入置料腔且位于满载盘的下方,第一托举结构将满载盘托起,此时第一直线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托举结构朝上移动并移动至移料位;第一升降结构驱动第二托举结构先向下移动至低于所述第一托举结构,所述纵向移动装置驱动第二托举结构沿纵向移动并靠近第一开口,待靠近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托举结构沿纵向伸出并穿过第一开口进入置料腔,第一托举结构缩回,此时满料盘落在第二托举结构上,此时可以通过纵向移动装置将满载盘朝远离移料结构的方向移动至取料位,方便机械手等取走,待满载盘上的物料取走后,满载盘变成空载盘,如此可以快速准确上料。



技术特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结构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接料结构,所述接料结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结构以及接料部,所述至少两个接料结构的接料部沿横向相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结构与所述接料部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接料部沿上下方向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举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沿横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沿横向相向伸缩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举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横向间隔排布且安装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沿纵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自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移料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结构还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上,所述承载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托举结构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还安装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持部以及配合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配合部沿横向相对设置,且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配合部至少一个可沿横向朝相向的方向的移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配合部的高度高于所述承载板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在与所述取料结构相反的一侧安装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连通所述置料腔,且分别邻近所述满料位和所述移料位设置。

10.一种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上料装置及自动化设备,该上料装置包括机架、移料结构、以及取料结构,其中机架设有置料腔,所述置料腔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有移料位和满料位,所述置料腔邻近所述移料位设有第一开口;移料结构包括第一托举结构以及第一直线驱动结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托举结构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结构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一直线驱动结构驱动所述第一托举结构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第一托举结构可沿横向伸缩进入所述置料腔,取料结构包括第一升降结构、第二托举结构、以及纵向移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且可沿上下方向升降,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上且可沿纵向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张河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