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60136发布日期:2024-02-20 21:11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玻璃面板检测,尤其涉及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


背景技术:

1、由于玻璃基板尺寸逐步增大,滑台传输速度、稳定性、经济性都受到影响,玻璃面板正反面检测多采用辊轮传输。但因辊轮传输结构特点所致,玻璃面板在传输过程中有不可消除的抖动,抖动传导至检测位置,导致检测图像效果不稳定。

2、为改善辊轮传输玻璃面板抖动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气浮平台来对玻璃基板进行传送,即利用气浮平台的气浮条产生向上的气流,利用气流托举玻璃基板从而保持玻璃基板能够悬浮在气浮平台上。现有技术中的气浮平台内设有气浮腔,在气浮平台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气浮腔连通的气浮吹气孔,通过外接气源向气浮腔内供气,从而使得气浮吹气孔内能喷射出向上的气流,从而实现对玻璃基板的支撑。现有技术中的气浮平台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气浮平台的面积较大,而气浮腔连通外接气源的连接孔大大少于气浮吹气孔的数量,可能会导致从各个气浮吹气孔喷出的气流不稳定,影响玻璃基板的承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能在气浮条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稳定、均匀的期末,能够有效支撑玻璃基板的传输,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平坦度。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包括气浮条本体,所述气浮条本体内部设有呈条状的气浮吸气气道,所述气浮吸气气道设在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中部,所述气浮吸气气道的两侧均设有呈条状的气浮吹气气道,所述气浮吸气气道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气浮吹气气道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气浮条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上沿所述气浮吹气气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与所述气浮吸气气道连通的气浮吸气孔,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与所述气浮吹气气道连通的气浮吹气孔;所述气浮条本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气浮吸气气道连通的气浮吸气气源口以及与所述气浮吹气气道连通的气浮吹气气源口。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条状的气浮条本体结构,可多组组合装配使用,适用于各种规格面板的气浮传输;通过设置气浮吸气气道以及气浮吸气孔,使得将气浮吸气气道两侧的气浮吹气气道吹出的气体又能从气浮吸气孔进入气浮吸气气道,从而使得气流形成稳定的气流,从而保证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能形成稳定、均匀的气膜,能够有效支撑面板传输,并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平坦度。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呈条状的气浮吸气槽,所述气浮吸气槽设在所述气浮吸气气道的竖直上方,多个所述气浮吸气孔沿所述气浮吸气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气浮吸气槽,便于对气浮条本体上表面的气流进行均匀引导,进一步确保在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形成稳定的气膜。

7、进一步,所述气浮条本体包括气浮条下板以及与所述气浮条下板的上表面密封连接的气浮条上板,所述气浮吸气气道和所述气浮吹气气道均设在所述气浮条下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气浮吸气气源口和所述气浮吹气气源口均设在所述气浮条下板的底部,所述气浮吸气槽设在所述气浮条上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气浮吹气孔设在所述气浮条上板的上表面上。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浮条本体采用分体的气浮条下板和气浮条上板设置,便于气浮吸气气道和气浮吹气气道的制造设置。

9、进一步,所述气浮条下板的周边设有贯穿所述气浮条下板上下面的固定孔,所述气浮条下板通过由下至上穿过所述固定孔的螺栓与所述气浮条上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浮条下板周边均匀设置的固定孔,便于将气浮条上板和气浮条下板进行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设有用于对所述气浮条本体进行支撑的安装支架。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支架的设置方便将气浮条本体安装在传输支架上。

13、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气浮条本体进行调平的调平机构。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调平机构的设置能在安装多个气浮条本体时,对多个气浮条本体整体的气浮面进行调平。

15、进一步,所述调平机构包括调平螺栓,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设有调平座,所述调平座上设有调平孔,所述调平孔内转动设有调平套,所述调平螺栓的螺杆段向下穿过所述调平套,且所述调平螺栓与所述调平套的内壁螺纹连接。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将安装支架安装在传输支架上时,调平螺栓的底端与传输支架进行螺纹连接,然后转动调平套,使得安装支架在调平螺栓的长度方向上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气浮条本体的调平。



技术特征:

1.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条本体,所述气浮条本体内部设有呈条状的气浮吸气气道(9),所述气浮吸气气道(9)设在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中部,所述气浮吸气气道(9)的两侧均设有呈条状的气浮吹气气道(8),所述气浮吸气气道(9)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气浮吹气气道(8)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气浮条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上沿所述气浮吹气气道(8)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与所述气浮吸气气道(9)连通的气浮吸气孔(5),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与所述气浮吹气气道(8)连通的气浮吹气孔(3);所述气浮条本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气浮吸气气道(9)连通的气浮吸气气源口(11)以及与所述气浮吹气气道(8)连通的气浮吹气气源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呈条状的气浮吸气槽(4),所述气浮吸气槽(4)设在所述气浮吸气气道(9)的竖直上方,多个所述气浮吸气孔(5)沿所述气浮吸气槽(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条本体包括气浮条下板(1)以及与所述气浮条下板(1)的上表面密封连接的气浮条上板(2),所述气浮吸气气道(9)和所述气浮吹气气道(8)均设在所述气浮条下板(1)的上表面上,所述气浮吸气气源口(11)和所述气浮吹气气源口(10)均设在所述气浮条下板(1)的底部,所述气浮吸气槽(4)设在所述气浮条上板(2)的上表面上,所述气浮吹气孔(3)设在所述气浮条上板(2)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条下板(1)的周边设有贯穿所述气浮条下板(1)上下面的固定孔(12),所述气浮条下板(1)通过由下至上穿过所述固定孔(12)的螺栓与所述气浮条上板(2)可拆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设有用于对所述气浮条本体进行支撑的安装支架(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6)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气浮条本体进行调平的调平机构(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机构(7)包括调平螺栓(15),所述安装支架(6)的底部设有调平座(13),所述调平座(13)上设有调平孔,所述调平孔内转动设有调平套(14),所述调平螺栓(15)的螺杆段向下穿过所述调平套(14),且所述调平螺栓(15)与所述调平套(14)的内壁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玻璃面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检测气浮条结构,包括气浮条本体,所述气浮条本体内部设有呈条状的气浮吸气气道,所述气浮吸气气道设在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中部,所述气浮吸气气道的两侧均设有呈条状的气浮吹气气道,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气浮吸气气道连通的气浮吸气孔,所述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与所述气浮吹气气道连通的气浮吹气孔;所述气浮条本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气浮吸气气道连通的气浮吸气气源口以及与所述气浮吹气气道连通的气浮吹气气源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保证气浮条本体的上表面能形成稳定、均匀的气膜,能够有效支撑面板传输,并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平坦度。

技术研发人员:商守海,杨阳,李旭阳,曹清朋,陈雪锋,迟殿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