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1413发布日期:2024-03-05 11:5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斗式提升机设备,具体为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


背景技术:

1、生产过程中常使用斗式提升机进行原料粉或砂的输送。现有原料粉或砂斗提输送装置的主动轮及壳体材质为金属材质,在输送时由于皮带与主动轮之间极容易因原料粉或砂夹在中间,造成主动轮与皮带磨擦极容易带入异物与金属杂质,原料粉或砂在输送过程中与壳体磨擦产生金属异物,形成二次污染,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现有斗提无收尘接口,粉尘较大;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环保无污染的斗提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因皮带与金属主动轮摩擦产生异物,并且可避免原料粉或砂输送过程中与壳体磨擦产生金属异物,保证输送后的原料粉或砂内不会掺进杂质,提高了纯度的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

2、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该主动轮配置有:

3、壳体及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安装在壳体的外壁上,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伸入壳体内;

4、所述的主动轮,该主动轮转动安装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的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主动轮传动连接;

5、皮带,其张紧在所述的主动轮上的外周面上,其上设置有用于承接物料的料斗;

6、收尘仓,其固定设置在壳体的顶部上,其顶部具有供外部设备对此形成负压以此收尘的收尘口;

7、在所述的主动轮的外周面上固定设有避免主动轮与皮带直接接触,以此减少金属异物产生的耐磨层ⅰ;

8、在所述的壳体内壁上固定设有避免物料与壳体内壁直接接触,以此减少金属异物产生的耐磨层ⅱ。

9、优选地,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所述的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的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主动轮的一端传动连接。

10、优选地,在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单向轴承,单向轴承的轴线与所述主动轮的轴线共线,所述的主动轮的一端与所述的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的外周面与所述的单向轴承的内周面固定连接。

11、优选地,在所述的壳体的两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的主动轮的轴线与轴承座的轴线共线,所述的主动轮的两端均安装在轴承座上的轴承内。

12、优选地,所述的耐磨层ⅰ为聚氨酯、硅橡胶、尼龙或特氟龙材质的垫层。

13、优选地,所述的耐磨层ⅱ为陶瓷材质的垫层。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5、(1)设置在主动轮外周面上的耐磨层ⅰ可使得皮带与主动轮间接连接,避免两者直接接触从而在输送原料粉或砂时,皮带与金属主动轮摩擦产生金属异物;

16、(2)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的耐磨层ⅱ可对壳体内壁进行保护,避免在送料期间物料与壳体内壁直接接触并产生金属异物,以此保证输送后的原料粉或砂内不会掺进杂质,提高了纯度;

17、(3)在壳体上增设收尘仓,外部制负压设备可由收尘仓对壳体内部制造负压,以此将含尘气体抽除至壳体外,避免物料输送过程中出现粉尘溢出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轮配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所述的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的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主动轮的一端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单向轴承,单向轴承的轴线与所述主动轮的轴线共线,所述的主动轮的一端与所述的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的外周面与所述的单向轴承的内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的两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的主动轮的轴线与轴承座的轴线共线,所述的主动轮的两端均安装在轴承座上的轴承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层ⅰ为聚氨酯、硅橡胶、尼龙或特氟龙材质的垫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层ⅱ为陶瓷材质的垫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一种无污染斗式提升机主动轮,该主动轮配置有壳体及动力机构;所述的主动轮;皮带;收尘仓;在所述的主动轮的外周面上固定设有避免主动轮与皮带直接接触,以此减少金属异物产生的耐磨层Ⅰ;在所述的壳体内壁上固定设有避免物料与壳体内壁直接接触,以此减少金属异物产生的耐磨层Ⅱ;设置在主动轮外周面上的耐磨层Ⅰ可使得皮带与主动轮间接连接,避免两者直接接触从而在输送原料粉或砂时,皮带与金属主动轮摩擦产生金属异物。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的耐磨层Ⅱ可对壳体内壁进行保护,避免在送料期间物料与壳体内壁直接接触并产生金属异物,以此保证输送后的原料粉或砂内不会掺进杂质,提高了纯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张加恒,阮建军,曹家凯,张建平,刘雪,江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