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73026发布日期:2024-04-18 11:44阅读:11来源:国知局
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工装,具体涉及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隧道电缆槽一般通过液压台车进行安装,但是,通过液压台车进行安装存在以下缺陷,安装效率慢,每天只能施工12延米水沟电缆槽,占据中线至边沟的位置,导致隧道进出的空间缩小,限制交通。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包括

4、龙门架,所述龙门架设有顶盖、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所述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相互平行并且与顶盖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的内间距为通车距离;

5、行走新型地轮,所述行走新型地轮固定在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的下边,所述行走新型地轮设有滚轮;

6、钢轨,所述钢轨铺设于隧道路面,所述钢轨与滚轮适配;以及

7、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对称固定于龙门架四角的位置。

8、进一步限定,还包括匚形架、第一横梁,所述匚形架共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梁共有两个,两个所述匚形架分别跨骑在顶盖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在匚形架的开放端对第一横梁进行封闭,所述顶盖被匚形架、第一横梁包围在封闭空间中,这样的结构设计,匚形架、横梁作为电动葫芦的安装位置基础,首先确定匚形架和横梁的相对位置,匚形架和横梁连接后,形成封闭空间,避免从顶盖脱离,在具体安装时,匚形架和横梁可以沿顶盖进行前后、左右方位的调整,确定和顶盖的相对位置。

9、进一步限定,所述匚形架、第一横梁与龙门架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葫芦固定于第一横梁下表面的两端位置,这样的结构设计,当匚形架、横梁和顶盖的相对位置确定后,通过固定连接维持相对位置的固定。

10、进一步限定,所述顶盖和第一侧围的拐角处连接斜撑,所述顶盖和第二侧围的拐角处同样连接斜撑,这样的结构设计,斜撑可以增加龙门架的结构强度。

11、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均采用外形为长方形的框体形成,所述顶盖包括若干平行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框体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龙门架的集成度更高,安装难度更低,仅包括框体以及用于连接框体的第二横梁。

12、进一步限定,所述龙门架包括四条纵梁以及若干龙门框,四条所述纵梁两端对齐,相互平行,呈龙门框外形的四角点分布,所述龙门框沿纵梁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并且同时连接所有纵梁,所述顶盖由位置在上的两条纵梁以及龙门框的横向部分组成,所述第一侧围或第二侧围由龙门框一侧的立柱以及立柱下方对应的纵梁组成,这样的结构设计,多个龙门框共同承载在上的纵梁,使得龙门架的承载能力更好,并且由于组成部分较为分散,便于运输和转移。

13、进一步限定,所述电动葫芦采用钢丝型或者环链型,这样的结构设计,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电动葫芦。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采用电动葫芦作为提升动力,采用电动轮盒和钢轨配合实现龙门架的快速转移,电缆槽的铺设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一天的铺设长度能够达到48延米,是现有液压台车铺设效率的4倍;

16、2.不影响隧道内的交通。



技术特征:

1.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匚形架(2)、第一横梁(3),所述匚形架(2)共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梁(3)共有两个,两个所述匚形架(2)分别跨骑在顶盖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横梁(3)连接在匚形架(2)的开放端对第一横梁(3)进行封闭,所述顶盖被匚形架(2)、第一横梁(3)包围在封闭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匚形架(2)、第一横梁(3)与龙门架(1)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葫芦(4)固定于第一横梁(3)下表面的两端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和第一侧围的拐角处连接斜撑(7),所述顶盖和第二侧围的拐角处同样连接斜撑(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均采用外形为长方形的框体(11)形成,所述顶盖包括若干平行的第二横梁(12),所述第二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框体(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1)包括四条纵梁(14)以及若干龙门框(13),四条所述纵梁(14)两端对齐,相互平行,呈龙门框(13)外形的四角点分布,所述龙门框(13)沿纵梁(14)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并且同时连接所有纵梁(14),所述顶盖由位置在上的两条纵梁(14)以及龙门框(13)的横向部分组成,所述第一侧围或第二侧围由龙门框(13)一侧的立柱以及立柱下方对应的纵梁(14)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葫芦(4)采用钢丝型或者环链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工装技术领域,公开了隧道电缆槽龙门架轨道移动式工装,包括龙门架,龙门架设有顶盖、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相互平行并且与顶盖相互垂直,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的内间距为通车距离;行走新型地轮,行走新型地轮固定在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的下边,行走新型地轮设有滚轮;钢轨,钢轨铺设于隧道路面,钢轨与滚轮适配;以及电动葫芦,电动葫芦对称固定于龙门架四角的位置。本技术采用电动葫芦作为提升动力,采用行走新型地轮和钢轨配合实现龙门架的快速转移,电缆槽的铺设效率高,一天的铺设长度能够达到48延米,是现有液压台车铺设效率的4倍,并且不影响隧道内的交通。

技术研发人员:温大仟,熊友亮,曾光和,何心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蜀单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