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送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3442发布日期:2024-03-28 18:4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送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耗材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送载具。


背景技术:

1、针组件包括针座、柔性管体、保护组件,其中保护组件是安全式的采血针、静脉针、输液针等金属针的保护结构,在一些情况中是激发组件或滑动组件,都是一次性结构用于防止医用耗材重复使用。常见的组装方式一般将保护组件组装在针座上后,再将柔性管体组装到针座上。这种组装方式对针座的要求必须有部分结构露出保护组件,这样才能将柔性管体安装到针座上,当因为针座与保护组件的结构情况发生变化,针座整体都被保护组件包围以上的装配工艺将无法满足该该针组件的装配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先将针座与柔性管体进行组装形成针管组件,再将保护组件组装到针座组件上。但这种组装工艺存在一大难题,在组装保护组件时如何对针座进行定位,如果采用夹持柔性管体部分,针座会发生偏倒无法稳定的组装上保护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移送载具,解决了针座组件在组装保护组件过程中针座定位稳定的问题。

2、一种移送载具,用于定位并移送针组件,所述针组件包括针座、柔性管体和保护组件,所述针座连接有柔性管体,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固定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凸出有竖直设置的且呈长条状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具有用于与针座底面抵靠配合的抵靠面;

3、及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块和驱动两个夹块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两个夹块至少部分位于抵靠面上方且靠近抵靠面设置,用于夹持扶正针座;

4、所述驱动件能驱动两个夹块移动至支撑柱的两侧,用于防止干涉到保护组件的安装。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6、夹持组件的两个夹块靠近抵靠面对针座进行夹持,能够保证装配保护组件的初始阶段针座是被扶正的,在保护组件一部分组到针座上后,两个夹块相互远离放开对针座的夹持,因保护组件部分组装到针座上后,针座上端会被限定,针座底部被抵靠面支撑以避免针座掉落,使保护组件能够继续进行组装,并且夹持组件的两个夹块相互远离后移动到支撑柱的两侧,避让出空隙让保护组件能够完全套设到针座上。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解决针座组件在组装保护组件的组装前,组装中,组装后都能够使针座的定位处于稳定状态。另外在保护组件完成组装后夹持组件可以对针组件继续进行夹持,使针组件持续保持定位状态。

7、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所述支撑柱上端的侧部上具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向上贯穿支撑柱,所述抵靠面为支撑柱的顶面且环绕所述避让槽设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9、避让槽使得支撑柱能够对柔性管体进行避让,并且抵靠面环绕避让槽设置使得抵靠的面积更大,且使被抵靠的针座更加稳定。减少柔性管体对保护组件安装至针座上时定位稳定的影响,同时针座在组装保护组件时因为有环绕的抵靠面不易发生掉落。

10、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所述抵靠面沿其远离避让槽一侧边沿处向上凸出有阻挡沿,所述阻挡沿用于环抱导向针座。

11、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所述阻挡沿的上端的内侧具有弧形倾斜面,弧形倾斜面由下往上径向向外倾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13、抵靠面的外沿凸起有阻挡沿可以匹配针座的外壁形状,从而使针座起到更好的径向限位效果。即使在保护组件采用如转动或者晃动等不规则动作方式安装至针座上的过程中,阻挡沿能对针座起到径向限位作用,有效降低在此过程中针座从抵靠面上掉落情况的发生,保护组件能够更容易地套设至针座上。

14、另外阻挡沿的上端内侧的倾斜面使针座在抵靠到抵靠面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15、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所述抵靠面沿其靠近避让槽一侧边沿处向上凸出有承插部,用于承插入针座底部内侧导向针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17、因针座内侧的形状需要配合柔性管体,通常设置为圆管状,承插部沿抵靠面内沿处突出,相当于环绕设置避让槽,在柔性管体的周向延伸,可以匹配针座的内壁形状,从而使承插部对针座起到更好的径向限位作用。即使在保护组件采用如转动或者晃动等不规则动作方式安装至针座上的过程中,承插部能对针座起到径向限位作用,有效降低在此过程中针座从抵靠面上掉落情况的发生,保护组件能够更容易地套设至针座上。

18、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所述支撑柱上端位于避让槽的槽口两侧均凸出有耳部,两个耳部之间具有可供柔性管体进入的间距。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20、避让槽的槽口处设置的耳部可以使针座组件在抵靠到抵靠面的过程中,柔性管体更准确的沿着两个耳部之间的间距进入避让槽,另外在保护组件的组装过程中起到辅助稳定针座或柔性管体的作用。

21、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所述避让槽还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避让槽远离所述抵靠面的一端,所述导向部的深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2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23、导向部起到引导导管弯曲方向的作用,避免导管发生过度折弯而导致导管变形。

24、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所述驱动件为二指气缸,两个夹块均连接在所述二指气缸上且通过二指气缸驱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且两个夹块之间连接有弹性件,用于增加夹持力。

2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26、两个夹块之间采用弹性件使得即使二指气缸未工作,两个夹块依然持续处于夹持状态,使针座组件在整个移送过程中一直处于定位状态。

27、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所述两个夹块上均具有夹持部和副爪,两个夹持部位于抵靠面的上方用于配合夹持针座,且两个夹持部的下方均连接有所述副爪,用于配合夹持组装好保护组件后的针组件。

2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29、夹块利用夹持部对针座夹持,当组装好保护组件后原夹持部对应的位置不适合继续夹持,可以通过与夹持部下方连接的副爪,适配针组件合适的夹持位置,以便于配合夹持组装好保护组件后的针组件。这样使得移送载具能够维持组装保护组件后的针组件的定位稳定。

30、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还包括放置件和限位件,所述放置件连接于移动板且位于支撑件远离抵靠面的一侧,所述放置件远离移动板一端具有竖直贯穿设置的放置部,所述限位件位于放置部上方并连接于放置件或移动板;

31、其中,所述放置部用于放置完成安装保护组件后的针组件,所述限位件对放置于放置部的针组件的叶片部分进行限制,扶正针组件防止其发生偏移和倾倒。

3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33、放置件可以用于放置组装好保护组件后的针组件,通过限位件对针组件的叶片进行扶正,以方便后续工位对针组件进行组装。

34、在上述的一种移送载具中,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支撑件远离抵靠面的一侧,所述定位板连接于移动板且远离连接结构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对所述柔性管体进行夹持和/或限制移动范围。

3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36、柔性管体远离针座的一端可以被卡槽限制,以提升柔性管体的稳定性,减少柔性管体的晃动,进而提升针座所受支撑的稳定性。

3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在保护组件组装初期有夹持组件对针座的夹持和支撑柱对针座的抵靠,能够很好的稳定针座,在保护组件部分组装到针座上后夹持组件才放开针座,这时有支撑柱上的抵靠面和阻挡沿可以起到定位针座,在继续组装保护组件过程中即使通过如转动或者晃动等不规则动作方式将其安装至针座上的,有阻挡沿对针座起到径向限位作用,能有效降低在此过程中针座发生偏倒和从抵靠面上掉落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移送载具使保护组件能够更容易地套设至针座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