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70340发布日期:2024-05-20 12:0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数字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施工现场非专业人员随意操作施工升降机的现象是工地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和伤害。这些非专业人员可能是其他施工工人、访客、或者其他没有接受相关培训和资质认证的人员。他们可能没有了解或忽视了操作施工升降机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2、在随意操作施工升降机时,这些非专业人员可能为施工现场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非专业人员随意操作施工升降机可能导致摔落、碰撞、电击以及其他严重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能够对施工升降机进行权限控制,从而提高施工升降机的操作安全性。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权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权限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权限控制模块和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电连接;

4、所述权限控制模块包括主控电路和两档自锁选择转换开关,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和继电器,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两档自锁选择转换开关、所述人脸识别模块、所述继电器电连接;

5、所述继电器用于与操作台电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两档钥匙开关和所述继电器并联,且分别用于与操作台电连接,在电器开关电路功能正常,两档自锁选择转换开关保持常闭状态,两档钥匙开关保持常开状态,通过事先采集并下发施工升降机的专业操作人员的人脸图像,在操作施工升降机之前利用人脸识别模块对操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通过后将开关门信号传输到权限控制模块,通过权限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控制继电器生效并保持通路状态,使操作台中操作电路通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台进行施工升降机的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人脸唯一认证开启操作台操作权限的控制,有效避免传统模式下,专业操作人员不在操作台时,非专业人员违规操作施工升降机的现象。

7、可选地,所述权限控制模块还包括两档钥匙开关,所述两档钥匙开关和所述继电器并联,且用于与操作台电连接。

8、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在电器开关电路功能故障时,由并联的两档钥匙开来控制操作台中操作电路的通断,采用钥匙来进行开关也能避免传统模式下,专业操作人员不在操作台时,非专业人员违规操作施工升降机的现象,从而保证了电路故障时也能实现施工升降机的安全控制。

9、可选地,所述主控电路包括延时锁存电路、驱动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延时锁存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

10、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且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延时锁存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延时锁存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的人脸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延时锁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

11、根据上述描述可知,由延时锁存电路来保证继电器的通路状态,使得电信号能够持续传输到操作台,使操作台内的操作电路导通。

12、可选地,所述延时锁存电路还包括充电电容、限流电阻和第一mos管,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的人脸输出端电连接,且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主控芯片的锁存控制脚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数据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上与所述第一数据输出端对应的第一数据输入端接入工作电压;

13、所述主控芯片为锁存器。

14、根据上述描述可知,由限流电阻来延长电容的充电时间,通过充电电容充放电的延时效应,过滤人脸机输出信号杂波及其他外界信号干扰,在人脸验证成功信号输出时延迟拉高锁存器的锁存控制脚,在延时时间到达后将锁存器的第一数据输入端的高电平状态同步第一数据输出端,以使继电器输出状态在人脸识别成功后保持导通。

15、可选地,所述主控芯片为74系列逻辑芯片。

16、可选地,所述延时锁存电路还包括第一tvs二极管和肖特基二极管,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的人脸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一tvs二极管的一端、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第一tvs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端与所述充电电容上接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17、根据上述描述可知,tvs二极管用于滤除瞬时大电压或静电防护,肖特基二极管用于让电容快速放电,保证人脸机信号输出不稳定时快速释放电容上累计的电荷。

18、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mos管,所述延时锁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且漏极与所述继电器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电源端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继电器的负载端用于与操作台电连接。

19、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当延时锁存电路的高电平给到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源极和漏极导通,继电器线圈通过电流,继而产生磁场吸合内部的弹片,输出回路导通;反之,当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收到低电平时,第二mos管关断,继电器线圈断开,没有电流,输出回路断开。

20、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入工作电压,且负极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电连接。

21、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发光二极管用于指示继电器的开合状态。

22、可选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脚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脚输出工作电压。

23、可选地,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第二tvs二极管、保险丝和防反接二极管,所述第二tvs二极管的一端和所述保险丝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tvs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防反接二极管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的负极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脚电连接。

24、根据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级保护电路,包括反接保护、过流保护和瞬时高压浪涌保护,从而避免了施工工地的恶劣环境下有时电压不稳导致设备故障、损坏。



技术特征:

1.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权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权限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权限控制模块和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限控制模块还包括两档钥匙开关,所述两档钥匙开关和所述继电器并联,且用于与操作台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延时锁存电路、驱动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延时锁存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锁存电路还包括充电电容、限流电阻和第一mos管,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的人脸输出端电连接,且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主控芯片的锁存控制脚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数据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上与所述第一数据输出端对应的第一数据输入端接入工作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为74系列逻辑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锁存电路还包括第一tvs二极管和肖特基二极管,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的人脸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一tvs二极管的一端、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第一tvs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端与所述充电电容上接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mos管,所述延时锁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且漏极与所述继电器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电源端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继电器的负载端用于与操作台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入工作电压,且负极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脚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脚输出工作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第二tvs二极管、保险丝和防反接二极管,所述第二tvs二极管的一端和所述保险丝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tvs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防反接二极管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的负极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脚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升降机权限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权限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权限控制模块连接,权限控制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电连接;权限控制模块包括主控电路和两档自锁选择转换开关,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和继电器,主控芯片与两档自锁选择转换开关、人脸识别模块、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用于与操作台电连接。本技术通过人脸唯一认证开启操作台操作权限的控制,有效避免传统模式下,专业操作人员不在操作台时,非专业人员违规操作施工升降机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飞,汪燕青,张兵,陈亮彬,刘雪松,蒋志凯,林陆益,谷雨,李毅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3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