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94048发布日期:2024-04-18 12:2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在设有覆膜工序的设备,例如塑料杯成型灌装机中,需要设置纠偏结构,以对出现偏移的薄膜进行调整。

2、专利号为200710028715.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杯成型灌装机的盖膜封口纠偏机构,通过两端压膜辊压紧固定,即前端通过前压膜辊与前压膜块及后端通过后压膜辊与后压膜块,然后利用气缸驱动中间设置的拉伸辊顶住薄膜的方式,实现薄膜的拉伸。这种盖膜封口纠偏机构,一方面,在拉伸辊进行拉伸薄膜时,由于两端压膜辊与薄膜接触的位置受力更为集中,薄膜很容易出现皱褶的情况,而且膜位置偏移后也容易导致中间薄膜在拉伸时两侧拉伸量不均,这样很容易出现一侧皱褶,甚至破裂的情况;另一方面,这种间歇式拉伸的设计,由于在拉伸时薄膜无法移动,因此薄膜每次拉伸的长度都被两端压膜辊的间距限制,否则会拉伸过度,薄膜出现皱折甚至破裂,同时,这种结构相对固定,可控范围小。

3、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如上所述技术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采用动态拉伸方案,整个拉伸过程不影响薄膜的移动,而且盖膜加热模块2的热风加热,使得薄膜的拉伸更加容易和均匀,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包括检测模块4、在机架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盖膜加热模块2及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

3、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包括第一调节单元11、相对设置的第一压紧辊12及第一动力辊13,盖膜从第一压紧辊12及第一动力辊13之间穿过,第一调节单元11用于控制第一压紧辊12与第一动力辊13之间的间距;

4、盖膜加热模块2对所述盖膜进行加热;

5、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包括第二调节单元31、相对设置的第二压紧辊32及第二动力辊33,所述盖膜从第二压紧辊32及第二动力辊33之间穿过第二调节单元31用于控制第二压紧辊32与第二动力辊33之间的间距;

6、检测模块4用于检测所述盖膜上图案的位置;

7、第一动力辊13及第二动力辊33输送所述盖膜。

8、优选的,

9、第一调节单元11与第一压紧辊12或第一动力辊13相连;

10、第二调节单元31与第二压紧辊32或第二动力辊33相连。

11、优选的,

12、第一调节单元11与第一压紧辊12相连,第一调节单元11、第一压紧辊12及第一动力辊1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13、第二调节单元31与第二压紧辊32相连,第二调节单元31、第二压紧辊32及第二动力辊33第二调节单元3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14、优选的,

15、第一调节单元11及第二调节单元31包括至少一个气缸。

16、优选的,

17、盖膜加热模块2包括热风入口21、匀风腔22及承托板23,其中所述热风入口21将热风输送至所述匀风腔22,所述匀风腔22将热风从出口吹向在所述匀风腔22及所述承托板23之间的盖膜。

18、优选的,

19、以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所在的位置为前及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所在的位置为后,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之前设置有第一张紧模块5;

20、第一张紧模块5用于将所述盖膜张紧。

21、优选的,

22、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之后设置有第二张紧模块6;

23、第二张紧模块6用于将所述盖膜张紧。

24、优选的,

25、第一张紧模块5包括固定辊51及调节辊52,所述盖膜经过固定辊51及调节辊52;

26、固定辊51与调节辊52间的相对位置通过调节辊52进行调节;

27、第一张紧模块5与第二张紧模块6的结构相同。

28、优选的,

29、检测模块4为光电检测传感器;

30、第一动力辊13及第二动力辊33均通过电机驱动;

31、第一压紧辊12及第二压紧辊32外周面上设置有橡胶缓冲层。

3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辊输送纠偏机构的工作方法,用于上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中,包括:

33、所述对辊输送纠偏机构中,第一对辊输送模块输送来自盖膜架的盖膜,且经检测模块监测后的盖膜输送至封口机构进行封口输出;

34、s1: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盖膜的位置是否异常,若是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2;

35、s2:第一动力辊13及第二动力辊33的转速相同,将所述盖膜输送至封口机构进行封口输出;

36、s3: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调节第一动力辊13及第二动力辊33的转速,并开启盖膜加热模块;

37、s4: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盖膜的位置恢复正常,执行步骤s2,否则执行步骤s3。

38、优选的,

39、所述步骤s1包括:

40、设定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盖膜上的色块的时间为m,封口机构通过封口部套进行封口且所述封口部套合拢的时间为n,若m与n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则判定为正常情况,否则为异常情况。

41、本发明提供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包括检测模块4、在机架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盖膜加热模块2及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包括第一调节单元11、相对设置的第一压紧辊12及第一动力辊13,盖膜从第一压紧辊12及第一动力辊13之间穿过,第一调节单元11用于控制第一压紧辊12与第一动力辊13之间的间距;盖膜加热模块2对所述盖膜进行加热;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包括第二调节单元31、相对设置的第二压紧辊32及第二动力辊33,所述盖膜从第二压紧辊32及第二动力辊33之间穿过第二调节单元31用于控制第二压紧辊32与第二动力辊33之间的间距;检测模块4用于检测所述盖膜上图案的位置;第一动力辊13及第二动力辊33输送所述盖膜。本发明公开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采用动态拉伸方案,整个拉伸过程不影响薄膜的移动,而且盖膜加热模块2的热风加热,使得薄膜的拉伸更加容易和均匀,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4)、在机架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盖膜加热模块(2)及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单元(11)与第一压紧辊(12)或第一动力辊(1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单元(11)与第一压紧辊(12)相连,第一调节单元(11)、第一压紧辊(12)及第一动力辊(1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单元(11)及第二调节单元(31)包括至少一个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盖膜加热模块(2)包括热风入口(21)、匀风腔(22)及承托板(23),其中所述热风入口(21)将热风输送至所述匀风腔(22),所述匀风腔(22)将热风从出口吹向在所述匀风腔(22)及所述承托板(23)之间的盖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以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所在的位置为前及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所在的位置为后,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之前设置有第一张紧模块(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之后设置有第二张紧模块(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张紧模块(5)包括固定辊(51)及调节辊(52),所述盖膜经过固定辊(51)及调节辊(5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检测模块(4)为光电检测传感器;

10.一种对辊输送纠偏机构的工作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采用动态拉伸方案,整个拉伸过程不影响薄膜的移动,而且盖膜加热模块2的热风加热,使得薄膜的拉伸更加容易和均匀,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对辊输送纠偏机构,包括检测模块4、在机架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盖膜加热模块2及第二对辊输送模块3;第一对辊输送模块1包括第一调节单元11、相对设置的第一压紧辊12及第一动力辊13,盖膜从第一压紧辊12及第一动力辊13之间穿过,第一调节单元11用于控制第一压紧辊12与第一动力辊13之间的间距;盖膜加热模块2对所述盖膜进行加热;检测模块4用于检测所述盖膜上图案的位置;第一动力辊13及第二动力辊33输送所述盖膜。

技术研发人员:罗邦毅,庄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