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丝的卷取设备及卷取方法

文档序号:7199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性丝的卷取设备及卷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丝的卷取设备及卷取方法。更详细地说,是关于一种利用空线轴旋转时产生的气流,能够将弹性丝正确的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的一定位置上的卷取设备及卷取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通过两个线轴挟持件将丝互相交替卷取而连续运行的以往的卷取设备100’,如图1所示,由在机体1内可以上下升降的丝排出部10和可旋转的转台部20及控制转台部20等的控制部40所组成。
上述丝排出部10由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匣11和设置在升降匣11上而使丝2横向移动的横动导杆13及横动机12和设置于升降匣11上将经由上述横动机12的丝2排出到一侧的接触辊14所组成。
上述转台部20是由设置于丝排出部10下端的诱导马达21和通过上述诱导马达21可旋转的连接的转台23及设置于上述转台23两端的线轴挟持件24所组成。
并且,上述控制部40控制诱导马达21,将转台23旋转约180度,使转台23上端的满线轴26移到下端,转台23下端的空线轴25移到上端的状态下,急速降低满线轴26的旋转速度,通过空线轴25所射出的丝和横动后入射于空线轴25的丝缠夹在一起,使得丝能够卷取于空线轴25上的同时,设置成通过张力使空线轴25和满线轴26之间的丝互相断开。
在如上所述的以往卷取设备100’上,原本入射于满线轴26而卷取的丝2入射到空线轴25而卷取,且丝2从满线轴26断开的过程和方法,详细说明如下首先,当到达从满线轴26到空线轴25的丝切换时,控制部40利用诱导马达21转台23旋转约180度,使上述转台23上端的满线轴26移到下端,上述转台23下端的空线轴25移到上端。
此时,从上述接触辊14入射的丝2,具有经过空线轴25继续卷取于满线轴26的现象。
接着,上述控制部40利用图中未示的减速手段,急速降低满线轴26的旋转速度。那么经由空线轴25出射的丝会拉长而相对于空线轴25的丝的接触长度或面积也会增大,丝接触于线轴,射出侧的丝沿着空线轴25的表面瞬间向上部移动。
那么,横动入射于上述空线轴25上的丝2和上述射出的丝2相互缠夹在一起,而开始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25上。同时又像上述所说的一样,空线轴25开始卷取丝时,由于空线轴25和满线轴26之间的丝2受到张力作用,最终丝2会断开。
另外,当丝为如尼龙和聚脂一样是一般的弹性丝时,在空线轴25上形成有图中未示的少数狭缝,使弹性丝夹住并卷取于狭缝之中。
但是,当丝为如聚氨酯一样的弹性丝时,因弹性丝容易拉长,故与狭缝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上述弹性丝钻入狭缝后,正要卷取于空线轴时,由于弹性丝会拉长而使得接触面积较小,容易从狭缝掉下来,最终频繁发生弹性丝引导及卷取的失败现象。
因此,以往卷取上述弹性丝时,通常在空线轴表面涂上树脂层,使弹性丝容易贴在表面,然后再卷取弹性丝。
但是,这种弹性丝卷取方法,当弹性丝较粗时,由于惯性力,从空线轴掉下来的力也较强,所以常发生将弹性丝引导于上述空线轴的失败现象,又因为弹性丝较粗之故,上述弹性丝无法进入上述空线轴的狭缝时,上述方法也会造成弹性丝的引导失败。
而且,不论是上述一般的丝还是弹性丝,如上所述,在将丝引导于空线轴时,由于需要额外设置急速减降低线轴的转速的减速手段,因此具有装置结构复杂的缺点。
另外,当上述空线轴旋转时,自然发生少数气流,由于该气流通过空线轴的射出侧的丝会向各个方向飞散。因此,上述丝的引导方向不会一定且无规则,而不能正确的与横动的入射侧的丝缠夹在一起,结果频繁发生往空线轴上的丝的引导及卷取的失败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提供一种弹性丝的卷起设备及卷起方法。是一种利用空线轴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为了使射出侧的弹性丝容易缠绕于空线轴,将气流集中于上方,并使空线轴和接触辊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自然地解除接触辊和空线轴之间产生的冲突及搅乱的气流,使横动中的入射侧的弹性丝和射出侧的弹性丝缠夹在一起,能正确地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的弹性丝的卷取设备及卷取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丝卷取设备,包括,通过横动机使弹性丝横向移动而排出的弹性丝排出部;具有可以插设线轴的方式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线轴挟持件的可旋转的转台的转台部;设置于上述转台上的线轴,由上述弹性丝排出部排出的弹性丝成满线轴时,旋转上述转台,上升附着有接触辊的升降匣,而使空线轴和接触辊之间维持一定间隔的同时将弹性丝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丝引导部,其包括,在上述转台部的一侧设置有可以旋转一定角度的旋臂;及可旋转一定角度的连接于上述旋臂一端的大致呈半圆形的板,该板将空线轴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集中于上方,随着上述气流将经过空线轴的射出侧的弹性丝缠绕于上述空线轴。
在此,上述弹性丝引导部将上述旋臂向着空线轴方向旋转一定角度的状态下,使上述板接近于上述空线轴的外周缘方式,将上述板旋转一定角度,通过上述板,使经过空线轴的射出侧的弹性丝集中于空线轴的一定位置上并与入射于上述空线轴的弹性丝缠夹在一起来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也可以通过在上述板的内侧表面形成凹槽,且越往板的端部该凹槽的宽度越窄,并通过空线轴所产生的气流,使射出侧的弹性丝集中于空线轴的一定位子来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丝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四个步骤第一步骤插设于转台两端的线轴中,当弹性丝卷取于其中一端的线轴而成为满线轴时,旋转上述转台约180度,使上述满线轴与另一端的空线轴交换位子;第二步骤使上述接触辊和空线轴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第三步骤将大致呈半圆型的板置于上述空线轴的侧面,使由上述空线轴产生的气流集中于上方,而使得射出侧的弹性丝容易缠绕于空线轴的集中弹性丝的步骤;第四步骤上述横动后入射的入射侧弹性丝和通过板引导的射出侧弹性丝互相缠夹而使得弹性丝卷取于空线轴。
在将向上述空线轴射出的弹性丝集中于一定位置的步骤中,也可以将上述半圆形的板旋转到空线轴的外周缘,使半圆形的板不接触于空线轴的外周缘而只保持包围的形态来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并且,也可以通过在上述板的内侧表面形成越往上方向宽度越窄的凹槽来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弹性丝的卷取设备及卷取方法是通过大致呈半圆型的板可以增加空线轴的射出侧弹性丝接触空线轴的距离。并且,由于将空线轴旋转时所发生的气流往上方引导,使横动后入射于空线轴的弹性丝和上述射出侧弹性丝缠夹在一起,而确切的将弹性丝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而且,由于在上述板的内侧表面形成有凹槽,区此能够更加确切的实现上述卷取。



图1表示以往弹性丝卷取设备的主视图;图2表示本发明所述的的弹性丝卷取设备的主视图;图3表示装置于本发明所述的卷取设备上的弹性丝引导部的板的立体图;图4a及4b为图3的IV-IV线剖视图;图5a至图5e表示在本发明的弹性丝卷取设备中卷取弹性丝的线轴的交换方法的状态图;图6表示本发明所述卷取设备的弹性丝引导部的机构学运动状态的状态图;图7表示本发明所述卷取设备的弹性丝引导部的另一种机构学运动状态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图1至图7中涉及如下图号机体1,弹性丝2,弹性丝排出部10,升降匣11,横动机12,横动导杆13,接触辊14,转台部20,诱导马达21,转轴22,转台23,线轴挟持件24,空线轴25,满线轴26,弹性丝引导部30,第1旋转轴31a,第2旋转轴31b,旋臂32,板34,辅助板35,凹槽37,控制部40。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品的优选实施例如下图2表示本发明所述的弹性丝卷取设备100的主视图,图3a及图4a,图4b表示装置于本发明的卷取设备100上的弹性丝引导部30的板34的主要构造的立体图及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弹性丝卷取设备100除了包括与以往相同的机体1,弹性丝排出部10,转台部20,控制部40之外,还包括弹性丝引导部30。
首先,在机体1的上部设置有弹性丝排出部10,该弹性丝排出部10具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匣11,在上述升降匣11的一侧具有使弹性丝2横向移动而排出的横动导杆13及横动机12,并在上述横动机12的一侧设置有赋予给由横动机12排出的弹性丝2一定张力并将其向下部排出的接触辊14。
转台部20位于上述弹性丝排出部10的下端,在其中央设有诱导马达21,且设有通过诱导马达21可旋转的转台23。并且,在上述转台23的两端上,以间隔约180度的角度差,形成有线轴挟持件24,使空线轴25或是满线轴26插入,使得插设于上述线轴挟持件24上且位于卷取弹性丝2的位子上的空线轴25与上述升降匣11的接触辊14接触并旋转。
在此,上述的构造基本上与现有技术相同,但是,本发明在上述转台部20的一侧,间隔一定距离的形成有弹性丝引导部30。上述弹性丝引导部30在上述转台23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旋转轴31a,该第一旋转轴31a设有可旋转一定角度(α)的且面向上部而延长的旋臂32。在上述旋臂32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旋转轴31b,该第二旋转轴31b上设有可旋转一定角度(β)的且向下部延长的大致呈半圆型的板34,由上构成上述弹性丝引导部30。
上述半圆型的板34将由插设于上述线轴挟持件24上的空线轴25所产生的气流向上方向引导,而使得射出侧的弹性丝2缠绕于上述空线轴的周围。并且,在上述板34的内侧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凹槽37,该凹槽37对空线轴25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起到象喷嘴似的作用,因此能够更有效的将气流向上方向引导。
如图3及图4a所示,在上述板34的内侧面,附着有多个具有一定厚度且大致呈梯状的辅助板35,形成于上述多个辅助板35之间的凹槽37的宽度越往板34的端部,即越往弹性丝2的射出方向其宽度越窄。
并且,上述板34的凹槽37,如图4b所示,可直接形成于板34的内侧表面。此时,越往板34的端部,即越往弹性丝2的射出方向其宽度也越窄。
同时,控制部40如下所述控制添加的弹性丝引导部30。
即,当转台23上端的线轴成为满线轴26时,起动诱导马达21,旋转转台23约180度,使转台23上端的满线轴26移到下端,把转台23下端的空线轴25移到上端的同时上升上述升降匣11。然后,将弹性丝引导部30的旋臂32及板34分别以第一旋转轴31a及第二旋转轴31b为中心旋转既定角度(α,β),使板34接近于空线轴25的外周缘。
接着,通过上述板34而引导的射出侧的弹性丝2与横动后入射于上述空线轴25的弹性丝2缠夹在一起,使得弹性丝2引导及卷取于上述空线轴25。
在此,将弹性丝成功地引导及卷取于上述空线轴25时,上述空线轴25和满线轴26之间的弹性丝受到极大的张力作用,因此空线轴25和满线轴26之间的弹性丝会折断。
参照图5a至图5e,表示本发明的弹性丝卷取方法的状态图。根据具备设有凹槽的板的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来加以说明弹性丝卷取方法如下首先,当弹性丝2卷取于转台23一端的线轴上而成满线轴26时,即如图5a,当与接触辊14接触并旋转的转台23上端的线轴成满线轴26时,控制部40旋转诱导马达21的旋转轴22,使上述转台23旋转约180度,并且使升降匣11上升。接着,如图5b及图5c所示,转台23上端的满线轴26往下端移动,转台23下端的空线轴25往上端移动。下端的空线轴移到上端时,空线轴和接触辊之间维持一定间隔。
接着,将大致呈半圆型,且在其内侧表面沿着圆周方向至少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凹槽37,且越往弹性丝出射侧方向其宽度越窄的形态所形成的板34,置于像包围空线轴25的外周缘似的位子,因此,如图5d所示,沿着板34的凹槽37而射出的弹性丝2正确的集中于空线轴25的一定位置上,这是因为形成于上述板34的凹槽37可以将由空线轴25产生的气流集中于一定方向的原因。当板34上没有形成凹槽37时,由于板34呈半圆型的形态,因此可以向上方向引导由空线轴25所发生的气流,但是,凹槽37可以将上方向的气流集中到特定位置上。
若更详细的说明上述旋臂32及板34的操作的话,如图6所示,首先以第一旋转轴31a为中心,使旋臂32向着空线轴25的方向旋转一定角度(α)后,再以第二旋转轴31b为中心,再使板34旋转一定角度(β),形成如半圆型的板34不接触于空线轴25的外周缘而将其包围的现象。
于是,通过形成于上述板34上的凹槽37,将由空线轴25所形成的气流集中于一个方向,而集中流通于上述空线轴25的一定位置。于是,通过上述凹槽37所引导的弹性丝2能集中引导于空线轴25的一定领域,使射出侧弹性丝2通过上述气流大部分包围空线轴25的外周缘。
则横动后入射于空线轴25的弹性丝2和缠绕大部分上述空线轴25而射出的弹性丝2相互缠夹在一起,使弹性丝2正确地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25。与此同时,在空线轴25和满线轴26之间的弹性丝2受到张力作用,而使上述弹性丝2折断。
另外,此时在转台23上部的空线轴25上,如图5e所示,弹性丝排除部10的升降匣往下端移动,使接触辊14接触于空线轴25,而弹性丝就卷取于空线轴25上。
另外,如图7所示,在上述弹性丝引导部30,其第一旋转轴31a也可以位于空线轴25的上端,此时,往第一旋转轴31a的下端延长的设有旋臂32,而在上述旋臂32的下端可旋转的结合有第二旋转轴31b及半圆形的板34。在此类结构的操作,与图6相似,首先,旋臂32以第一旋转轴31a为中心向着空线轴25的方向旋转一定角度(α),接着像包围空线轴25似的,板34以第二旋转轴31b为中心,再旋转一定角度(β),而使弹性丝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25。其余的弹性丝引导及卷取状态,如参照图5所说明。
另外,如上述的弹性丝引导部30的装置结构,可作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非用上述所说明的图5及图6来限制上述弹性丝引导部30的结构及操作状态。
并且,虽然本发明只限于对弹性丝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一般的丝也能适用于上述实施例。另外,如以往的技术,在空线轴外面涂上树脂层,使弹性丝易贴覆于表面的基础上,再添加本发明所述的卷取设备及卷取方法的话,其效果更会好。
因此,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弹性丝卷取设备及卷取方法,通过大致呈半图形的板,可以增加空线轴的射出侧的弹性丝接触于空线轴上的长度,并且,向上方引导空线轴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使横动后入射于空线轴的弹性丝和射出侧的弹性丝,互相缠夹在一处,而具有可确切的将弹性丝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的效果。
并且,通过提高升降匣,使空线轴和接触辊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而消除接触辊和空线轴之间的气流的冲突与搅乱,在板的内侧表面形成凹槽,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上述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弹性丝的卷取设备,包括,通过横动机使弹性丝横向移动而排出的弹性丝排出部;具有以可插设线轴的方式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线轴挟持件的可旋转的转台的转台部;设置于上述转台上的线轴,由从上述弹性丝排出部排出的弹性丝成满线轴时,旋转上述转台,使弹性丝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上述转台部一侧的弹性丝引导部,其包括,设置于上述转台部一侧的可旋转一定角度的旋臂;及可旋转一定角度的连接于上述旋臂一端的大致呈半圆形的板,该板将空线轴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集中于上方,随着上述气流将经过空线轴的射出侧的弹性丝缠绕于上述空线轴,所述的弹性丝引导部将上述旋臂向着该空线轴方向旋转一定角度的状态下,再将上述板旋转一定角度,使该板接近该空线轴的外周缘,通过该板,使经过空线轴的射出侧的弹性丝集中于该空线轴的一定位置上并与入射于该空线轴的弹性丝缠夹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弹性丝的卷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在其内侧表面形成有凹槽,且越往板的端部该凹槽的宽度越窄,并通过空线轴所产生的气流,使射出侧的弹性丝准确的集中于空线轴的一定位置上。
3.一种弹性丝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插设于转台两端的线轴中,当弹性丝卷取于其中一端的线轴而成为满线轴时,旋转上述转台约180度,使该满线轴与另一端的空线轴交换位子的步骤;将大致呈半圆形的板,置于该空线轴的侧面,使由该空线轴所产生的气流集中于上方,而使得射出侧的弹性丝容易缠绕于空线轴的集中弹性丝的步骤;横动后入射的入射侧弹性丝与通过板引导的射出侧弹性丝互相缠夹而使得弹性丝卷取于空线轴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弹性丝的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向该空线轴射出的弹性丝集中于一定位置的步骤中,使上述半圆形的板旋转到空线轴的外周缘,形成半圆形的板不接触空线轴的外周缘,而将其包围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
3或4所述的弹性丝的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板的内侧表面形成有越往上方其宽度越窄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弹性丝的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升升降匣的步骤,使上述聚合的气流,没有冲突、搅乱的自然地向进行方向排出。
专利摘要
一种弹性丝的卷取设备及卷取方法。包括,通过横动机使弹性丝横向移动而排出的弹性丝排出部;具有可以插设线轴的方式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线轴挟持件的可旋转的转台的转台部;设置于上述转台上的线轴,由上述弹性丝排出部排出的弹性丝成满线轴时,旋转上述转台,使弹性丝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的控制部,其还包括,弹性丝引导部,其包括,设于转台部一侧的可旋转一定角度的旋臂;及可旋转一定角度的连接于上述旋臂一端的大致呈半圆形的板,该板将空线轴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集中于上方,随着上述气流将经过空线轴的射出侧的弹性丝缠绕于上述空线轴。其利用空线轴旋转时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将弹性丝引导至上方,使其正确的引导及卷取于空线轴的一定位子。
文档编号B65H54/02GKCN1278917SQ03105404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0日
发明者全荣道 申请人:一津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