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塞式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692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塞式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旋塞式容器,该容器至少具有一个位于容器端面附近外壳上的、横截面为实心的支承运输环,该环上设有与置入此处的容器夹持器的夹持臂相配合的水平接触面和垂直接触面,在那里支承运输环通过一个紧靠着水平接触面、且与容器外壳相连的连接环与容器连成一体,从环形槽向上伸出的外壳部分成圆锥形上升到容器端面。
因此,它与用吹塑法整体制成的旋塞式容器有关,而且其支承运输环在制造时与容器外壳成一体制成。然而还公知了一种旋塞式容器,其管状外壳和容器端部是彼此分开制造的,用压注法制造的、带有支承运输环的容器端部经过下一道工序焊接到管状容器主体上。
根据西德实用新型DE-GM7600621所公开的内容,通常这类支承运输环的横截面有一个水平接片和垂直接片,垂直接片的自由端与容器顶平面对齐,而水平接片由容器外壳径向朝外伸出而形成的。因为在这种具体结构中难以控制住危险的焊缝区,人们这样来设计制造支承运输环使危险焊缝区不再受弯曲力;使该支承运输环在圆周方向是有弹性的,从而在受到冲击应力时可相对于容器外壳发生变形;而且支承运输环与容器外壳成柔性连接。为此,支承运输环通过一个紧靠着水平接触面、且与容器外壳相连的环形连接件和容器相连。
该环形连接件仅在用容器夹持器提起和运送容器时承受传送给容器外壳的无害的拉力负荷。
如果从尽可能弹性连接这一点来考虑,使环形连接件与容器轴成锐角的方式和容器外壳相连,那么在支承运输环及与其相邻、锥形上升的外壳部分之间的槽底终止在该环水平接触面的高度上。因此,在该接触面和容器外壳部分之间的空间很窄小,而且另一个装满了的容器堆放在容器端面上产生的堆积力经过圆锥面直接传给容器外壳的其他部分。这样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从西德公开说明书DE-OS3526921中得知。
这样窄小的空间使得安装容器夹持器变得困难了,因此要求夹持器具有特殊的形状。为了能装入任何一种形状的夹持器,尤其是那些用于薄金属板容器中的夹持器,本发明采用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将连接环与朝向容器端部上升的锥形外壳部分之间的槽底设置在该环水平接触面下方一段距离处,该连接环是由圆柱形外壳部分轴向延长而形成的。
通过上述措施,为通常的容器夹持器留有足够的空间,从而夹持器的上夹持臂可以不受妨碍地放到支承运输环垂直接触面的后面。此外,这些措施还能确保支承运输环的径向外棱保持不变,这是容器可集装性的先决条件。
由于加大了夹持器的空间,大大方便了人工搬运。由于加长了连接环,与支承运输环和其相邻外壳部分之间的槽底终止在水平接触面这种已知结构相比,其优点是有利于在圆周方向与容器外壳形成弹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在加大连接环高度的情况下,外壳的圆柱段、朝向端面升起的锥形外壳部分的邻区以及连接环具有相同的壁厚。
尤其是当装满了的容器以侧面向下落下时,在可能范围内减小连接环的壁厚及由此而达到的可弯曲性将起作用,使所有有关的壁横截面产生相同的变形应力,因而不会出现有害的峰值应力使外壳产生裂缝。
此外,由于加长了连接环,当容器以侧面向下落下时,撞击在地面上的环形部分变形所产生的移动距离减小了,因而连接环到圆柱形外壳部分的过渡段的角度变化也减小了,这种移动距离和角度变化的减小有利于减小材料的应力。
作为本发明的改型,容器端面终止在支承运输环的水平接触面之下。因此,锥形外壳区的高度位置至少与支承运输环的高度相当。该高度位置必须保持在确保装满的容器以侧面向下落下时有足够的可弯曲性。
本发明还建议保留一段从环形槽向上伸出、以锥形升到容器端面的外壳部分,以确保有一段所谓的折皱区,使碰撞能量基本上耗散在该区。这是这样来达到的支承运输环的槽底设置在水平接触面以下一段距离处。带有顶端平面的锥形外壳区的高度可以升至支承运输环上棱面这一平面上和高于此平面,这是很有利的。当容器端平面下降到支承运输环的水平接触面之下时,正如上面已经描述的那样,锥形外壳部分的最小高度至少应与支承运输环的高度相当。
对于较轻的容器,在有足够的折皱区情况,可以稍微低于此高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表示通过容器旋塞部分的顶部纵剖面图图2表示一种具有较低位置上底的容器顶部的纵剖面图;
图3表示具有朝外拱端平面的容器顶部纵剖面图。
图中用7表示容器外壳的圆柱段,6表示塑料容器的端平面。在容器顶表面上,旋塞9位于旋塞凹区。
在容器端平面6附近,有一个横截面为实心的支承运输环1,该环有水平接触面2和垂直接触面3,以便与放入此处而在图中未画出的容器夹持器的夹持臂相配合。支承运输环1的上棱面10在图1中与容器端平面6对齐,而在图2中则高出容器端平面6。支承运输环通过一个紧靠着水平接触面2的连接环4与容器外壳连成一体。在连接环4与朝着容器端部锥形上升的外壳部分5之间的槽底设置在支承运输环1水平接触面2下方一段距离处。
若容器端平面6如图2所示终止在支承运输环1水平接触面的下方,则锥形外壳段5的高度位置X至少与支此运输环1的高度Y相同。这里,锥形外壳段5的高度定义为所述槽的底部和锥形外壳段5的端平面6之间的距离。而支承运输环1的高度Y定义为其水平接蚀面2和其上棱面10之间的距离。在此情况下,则连接环4的高度是可变的。
由于容器夹持器要占有一定的空间,外壳部分的锥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所谓折皱段的最低高度用来作为容器端平面6和侧壁7之间必不可少的弹性结构。
如图3所示容器端平面6均匀地朝外拱起。
连接环4的底部设有排水通道8。槽底沿着容器的圆周方向可以是波状的,且排水通道8总是位于波谷处。
权利要求
1.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旋塞式容器,该容器至少具有一个位于容器端面附近外壳上的、横截面为实心的支承运输环,该环上设有与置入此处的容器夹持器的夹持臂相配合的水平接触面和垂直接触面,在那里支承运输环通过一个紧靠着水平接触面、且与容器外壳相连的连接环与容器连成一体,从环形槽向上伸出的外壳部分成圆锥形上升到容器端面,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环[4]和朝容器端面[6]成锥形上升的外壳部分[5]之间的槽底设置在支承运输环[1]水平接触面[2]之下一段距离处,在那里,连接环[4]是由容器的圆柱形外壳部分[7]轴向延长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塞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端平面〔6〕终止在支承运输环〔1〕水平接触面〔2〕的平面下方,锥形外壳段〔5〕的高度位置至少与支承运输环〔1〕的高度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塞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端平面〔6〕均匀朝外拱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旋塞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环〔4〕的底部至少设有一个向外导水的排水通道〔8〕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旋塞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槽底沿着容器圆周是波形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塞式容器,该容器有一个位于容器端面附近、由容器外壳向外整体形成的支承运输环,环上水平环状下棱与垂直环形内壁构成容器夹持器的接触面,每个支承运输环都通过一个由容器外壳圆柱形部分沿轴向延长的连接环与容器连接成一整体,在那里,连接环和朝着容器端面锥形上升的外壳部分之间的槽底设置在支承运输环水平接触面下方一段距离处。
文档编号B65D1/40GK1034698SQ88101189
公开日1989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8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88年2月4日
发明者迪特马·普里茨吐拉 申请人:莫塞机械装置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