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用包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979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用包装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用包装件,尤其是指一种制造成本低、可方便携带并便于取用又具有防止污染功能的棒状物或针状物包装件。
一般棒状或针状的物品在医院、实验室、或其它工作场合已广为运用,诸如棉花棒、针炙针、注射针等,其所用包装物件有的是提供多个棒状物或针物包装空间的集合包装物件,亦有以个别针头套套合(如图5及图6所示),然后再包封于袋中的包装物件。
然而,包装棒状物或针状物时,为免除尔后搬移时的摇晃,避免使用针、杆刺破该包装物件的封闭层,或伤及工作人员,或导致该针状物由于破裂包装件而掉落,因而使无辜者遭受意外伤害,也有以抽真空方式,使该被包装物得完全贴覆固定在上、下包装本体上,亦有增强包装针、杆尖端局部位置材料的硬度或韧度,以避免其针尖刺破该包装封闭层,所述各种改良方式使用上既不方便,又易出差错。
这种包装在使用时,由于使用者需撕离包装本体,再拿取使用,当使用者施力或有不当或有过猛时,会导致包装本体不易取用或完全分离,在取用或掉落在地上时,会受到手或地上的微生物、滤过性病毒等的污染,以致医疗上对病患者造成日后伤害。
至于棒状物在医疗方面的运用,其中最典型的即是棉花棒,而棉花棒又依其使用方式不同,而有冲洗棉花枝、耳鼻喉棉枝、口腔棉枝、换药棉枝等,现有的棉花棒无论是医院中所运用的或是家庭中所运用的均采用多支大包装,在使用时并不方便,尤其是在卫生安全方面确实无法达到全面防止污染的目的,一旦拆开包装后即会使所有的棉花棒均暴露在外界而遭到外界空气中灰尘或/和细菌的污染,同时取用时亦因使用者手指的接触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故其包装并不甚理想。
现有的棉花棒,亦有沾有药水的,此种棉花棒,在大捆包装中,因挤压或摇晃而使药水流溢于包装件内,在拆开包装后又因挥发而干涸,失去其应有的功效,这亦是因为在包装设计上不够精良所产生的问题。
鉴于目前棒状物或针状物包装物件的结构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即虽然可提供多个包装空间的集合包装,但抽取或使用等方面,目前普遍存在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疗用棒状物或针状物包装物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棒状物或针状物包装件,该包装件可方便地抽取,使用上具有防止灰尘、微生物、滤过性病毒等医疗上要求防止的污染,防止保藏上因水气而锈蚀棒状物或针状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的棒状物或针状物包装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用包装件大体上包括一下层塑性本体,及一上层塑性本体,该本体的形状是以该棒状物或针状物的形状为基准,该上层塑性本体形成至少一个包装弧面,该下层塑性本体与该包装弧面的周缘部分胶合,而完成包装棒状物或针状物的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包装弧面位于棒状物或针状物的头部与棒状或针状本体之间,还设有固合部,通过该固合部将单一的容置空间分割成前、后两段,可以由使用者撕离前、后段胶合的上层与下层塑性本体来加以使用。
当运用于针灸针上时,可由使用者撕离前、后段胶合的上层与下层塑性本体,在人体穴位处,就可行针操作;进针后,可用一手的手指持握针体外的包装固合部份,而另一手可在该针柄指提插或捻转,由于针柄是穿过本包装固合部的中央通槽,而使该针灸针不受包装件的限制,同时又让使用者在不接触该针状本体的情况下完成进针过程,在留针候气时亦不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操作者是握持在针体外的包装固合部份,即使有体液或血液渗出,亦不会污染操作者的手部;当运用于棉花棒时,可使固合部份与棉花棒的棒体相固定,而在撕离前、后段胶合的上层与下层塑性本体后,可方便地握持固合部份进行运用,不致使端部的无尘无菌棉花球,或其棒被使用者的手部接触而受到污染;沾有药水的棉花棒使用时,亦可由包装的固合部份将药水封阻于其端部中,不会因摇晃而流溢,同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件,是采用单支包装,拆封后不会如同大包装那样使其余未使用的棉花棒受空中灰尘、细菌等的污染,可达到安全与防污染的功效。
当用于包装注射针时,撕离前段胶合的上层与下层塑性本体,一手夹持该固合部,而将该针状物的头部栓固在注射针筒的前端,使用者亦可在不接触针状本体的情况下完成针筒与针状物的栓固结合,而抽吸注射液时,撕离胶合的上下层塑性本体的后段,进行安瓶抽取,也可防止使用中,手上不洁物的污染。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用包装件,该针状物的头柄部形成一可握持的扩大状,而其头柄部以下则形成针状本体,棒状物的一端则为一棒状本体,而另端为一需隔离的头柄部,该包装件包括一下层塑性本体;及一上层塑性本体;其至少形成一个包装弧面,以胶合使该下层塑性本体与该包装弧面的周缘部分结合,从而构成包装棒状物或针状物的容量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包装弧面位于针状物的头部与针状针体之间或位于棒状物的头部与棒状本体之间,设有一固合部,该固合部的中央设有一容置针状本体或棒状本体的通槽,借助于该固合部将单一的容置空间分割成前、后两段,上、下层本体在固合部的结合强度大于其它处的结合强度;其中的固合部是由两侧热封容置空间的上、下层塑性本体以热封结合使之形成逼合棒状物或针状物的位置并是位于固定棒状物或针状物在该容置空间的位置的,而且在两侧热封带的中间形成有方便棒状物或针状物的抽取的适当宽度的狭缝;也可以是该下层塑性本体与该包装弧面周缘的中段部份之间具有粘着性较强的胶体,其余的部份之间具有粘着性较弱的胶体,所述中段部份之间的结合强度大于其余部份之间的结合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特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件使用于棉花棒包装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件使用于针灸针包装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件使用于注射针头包装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件使用于棉花棒包装的立体部份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般现有针灸针包装物件的示意图;图6是一般现有注射针头包装物件的示意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包装件,其中,该针状物(例如针灸针或注射针)40的头柄部41形成一可持握的扩大状,而其头柄部41以下则形成针状本体42,该棒状物50则一端为一供握持的棒状本体51,而另一端则为一需要隔离的头部52。
如图1中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件运用于包装棒状物50(诸如棉花棒)的包装时,可由固合部30将棒状本体51与头部52加以隔离,并分别由上层20与下层10的塑性本体来加以包装,当使用者取用时仅须将上层20与下层10塑性本体撕离,即可以手握持棒状本体51方便地加以抽取运用,绝不会触及其头部52而造成污染;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件使用于棉花棒包装的立体部份剖面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了解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件的上层塑性本体20上形成至少一个包装弧面21,可在与下层塑性本体10胶合时构成容量空间,该包装件的上层20与下层10的塑性本体在固合部30侧可以设置一缺口31,从而可让使用者在运用时方便地将塑性本体加以撕离,同时该包装件采用单支包装,因而可使其在取用时不会同现有的大包装那样,造成其余未使用的同一包装中的棒状物遭到空中灰尘、细菌等的污染,达到安全与防污的目的。
请参阅图2、3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针状物(针灸针或注射针)的包装件,该包装件包括一下层塑性本体10、一上层塑性本体20;其中,该上层塑性本体20至少形成一个包装弧面21,以胶合使该下层塑性本体10与该包装弧面21的周缘部分结合,从而完成包装针状物的容置空间。
请再参阅图2所示,所述包装弧面21位于针灸针的头部41与针状本体42之间处,设有一固合部30,通过该固合部30将单一的容量空间分割成前、后两段,可由使用者撕离前、后段胶合的上层20与下层10的塑性本体,而行刺针操作,进针后,就可用手的手指持握于针体外包装件的该固合部30处,而另一手可在该针灸针的针柄头部41,提插或捻转,待留针候气时,针柄可穿过本包装固合部30的中央通槽,而使针灸针脱离该包装件,完成使用者在不接触该针灸针的针状本体的情况下作进针的过程。
请再参阅图3所示,亦可以由使用者撕离胶合前段的上层20与下层10塑性本体,一手夹持该固合部30,而将该注射针40的头部41栓固在注射针筒的前端,可使使用者亦在不接触针状本体42的情况下完成针筒与针状物的结合,待抽吸注射液时,撕离胶合的上下层塑性本体的后段,进行安瓶等抽取工作,防止使用中,手上不洁物的污染。
前述固合部30可以由两侧热封容置空间的上、下层塑性体,以形成逼合针状物40周缘,且不易撕离的两侧热封带31、32,以固定针状物40在该容置空间的位置,而且在两侧热封带31、32的中间形成适当宽度的狭缝33,以方便针状本体42的取用。
前述固合部30亦可以由粘着性较强的胶体胶合在该上下层塑性本体10与该包装弧面21周缘的中段部份,而以粘着性较弱的胶体胶合其余前后段的部份,以形成中段不易撕离的固合部。
值得强调的是,前述固合部30将包装弧面21周缘的单一容置空间分割成前、后两段,其中该固合部30可向下延伸而包围该针状物40的整个针状本体42,而使针状物40仅方便由使用者撕离前段胶合的上层20与下层10的塑性本体,以取用该针状物40。
权利要求1.一种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用包装件,该针状物的头柄部形成一可握持的扩大状,而其头柄部以下则形成针状本体,棒状物的一端则为一棒状本体,而另端为一需隔离的头柄部;该包装件包括一下层塑性本体;及一上层塑性本体;其至少形成一个包装弧面,以胶合使该下层塑性本体与该包装弧面的周缘部分结合,从而构成包装棒状物或针状物的容量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包装弧面位于针状物的头部与针状针体之间或位于棒状物的头部与棒状本体之间,设有一固合部,该固合部的中央设有一容置针状本体或棒状本体的通槽,借助于该固合部将单一的容置空间分割成前、后两段,上下层本体在固合部的结合强度大于其它处的结合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用包装件,其特征是,其中的固合部是由两侧热封容置空间的上、下层塑性本体以热封结合使之形成逼合棒状物或针状物的位置并是位于固定棒状物或针状物在该容置空间的位置的,而且在两侧热封带的中间形成有方便棒状物或针状物的抽取的适当宽度的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用包装件,其特征是,该下层塑性本体与该包装弧面周缘的中段部份之间具有粘着性较强的胶体,其余的部份之间具有粘着性较弱的胶体,所述中段部份之间的结合强度大于其余部份之间的结合强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状物或针状物防污染用包装件,该包装件是由至少具有一个包装弧面的上层本体与胶合于该包装弧面的周缘部分的下层塑性本体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包装弧面位于针状物的头部与针状本体之间或于棒状物的棒状本体与头部间,设一强粘的固合部,该固合部将单一的容置空间分割成前、后两段,使之在运用时,可以由使用者撕离前、后段胶合的上、下层塑性本体,一手夹持该固合部,而另一手持握该棒状物或针状物的适当位置来进行运用,可使使用者在运用时不会因接触而造成污染。
文档编号B65D85/24GK2088527SQ9120687
公开日1991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30日
发明者杨肇芳, 程吉杖 申请人:杨肇芳, 程吉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