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484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盛装液体的液体容器,从内装物来看,特别是对于粘度高的液体是有效的液体容器。
对于盛装液体的容器来说,已为人们所知的是

图13所示的外箱加内袋(bag in box)形态的容器(以下称“BIB”容器),它的构成是在硬质的纸制成的刚体外容器50的内部设置由挠性的袋体形成的软体内容器(内袋)51。
使用该BIB容器时,是利用外容器50来保持预定的外箱形状,同时对于来自外部的冲击进行保护,通过内容器51进行收缩,作为内容器51的内装物的液体52就能从排出口53排出。
在以高粘度的液体,例如油墨作为内装物的情况下,可以作成在BIB容器的排出口53部位上设置抽吸嘴,利用泵等进行抽吸,借此来排出内容器51内的液体。
但是,对于以往的BIB容器来说存在下述缺点在排出内部液体52的过程中,内袋51无规律地变形,如图13所示,内袋51的自身之间会发生贴紧,因而在内袋51内形成独立的腔室54,其腔室54内的液体52不能排出而残留下来,并且其量不是一定的。
另外,在利用泵进行抽吸的情况下,在开始的排出量与后一半的排出量上会发生不均匀,从最初到最后不能以均匀的排出量排出内袋中的液体。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它能防止内容器自身之间发生贴紧,并且能没有残留地由最初到最后均匀地排出内装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容器中,盛装液体的软体内容器设置在刚体的外容器内,它们的排出口是共同的,在上述液体容器上,上述内容器被接合在上述外容器上,接合的部位是在和上述排出口所在的面相邻接的面上的从该排出口一侧起到大约一半处。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器中,盛装液体的软体内容器设置在刚体的外容器内,它们的排出口是共同的,在上述液体容器上,上述内容器是把两个面接合在上述外容器上,这两个面一个是上述排出口所在的面,另一个是与该面邻接的任意一面。
还有,在上述液体容器上,也可以使内容器的非接合部分的面与面之间所形成的棱部的曲率半径比与接合部分的面所形成的棱部的曲率半径大。
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特征还在于它具有刚体的外容器、在外容器内部的软体的内容器以及在外容器与内容器上共同的排出口,围绕着排出口的内容器的面的一部分接合在外容器上。
对于本发明的液体容器来说,在与排出口所在的面邻接的面上的从排出口一侧起到大约一半的部分接合在外容器上,随着从排出口排出液体,与排出口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一侧的变形部分进入排出口一侧的非变形部分内,直到液体大致全部排出为止,能防止内容器自身之间发生贴紧,排出口不会堵塞,能充分确保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从最初到最后均匀而且残量少地排出内装物。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液体容器来说,排出口所在的面以及与其邻接的任一个面,这两个面接合在外容器上,一边由外容器来保持邻接两方的接合面的两侧的面的对角部分,一边随着由排出口排出液体,排出口所在面的对面的面一侧的变形部分向排出口一侧的非变形部分内进入,直到液体大致全部排出为止,能防止内容器自身之间发生贴紧,排出口不会堵塞,能充分确保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从最初到最后能均匀而且残量少地排出内装物。这种情况下,能将内容器对于外容器的接合面数与接合面积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之内。
还有,液体容器中内容器的具有非接合部分的边或非接合面的面与面相连接所得的边作成R形状,当内容器随着内装物的流动而进行变形时,变形部分进入到非变形部分内,由于非接合部分的面与面之间所形成的棱边的曲率半径比与接合部分的面所形成的棱边的曲率半径大,在变形部分与非变形部分之间产生间隙,能充分确保到排出口的内装物流动路径畅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特征还在于在具有排出口的面的排出口周围或在变形时是具有上述排出口的面的对面的面并且与上述排出口的周围相对的部位中的任一部位,形成许多向内侧突出的突起。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特征还在于在包括排出口所在一侧的面并且相当于整个容器的大约1/2的非变形部分或其以外的变形部分中的任何一方的大致全部表面上,形成许多向内侧突出的突起。
还有,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容器中,突起的突出量或间隔愈接近排出口愈大或愈小。
还有,本发明所述的液体容器的特征还在于上述的液体容器中,上述液体容器是双层构造,它的组成包括具有刚性的外容器与设置在该外容器内的具有柔软性的内容器,非变形部分的构造是将内容器固定在外容器上。
对于上述液体容器来说,在排出内装物的排出口周围或在变形时与其相对的部位中的任一部位,形成许多突起,在由排出口排出内装物的过程中,即使变形部分向非变形部分的内侧进入而进行变形时,由于受突起所阻,能防止排出口部分的内壁面的面与面之间发生贴紧,在容器内形成间隙。另外,能充分确保在排出口周围的内装物流动路径畅通,从最初到最后能以均匀的排出量而且残量小地排出内装物。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液体容器来说,在包括排出口所在一侧的表面并且相当于整个容器的1/2的非变形部分或其以外的变形部分中的任何一方的大致全部表面上,形成许多向内侧突出的突起,即使变形部分沿着非变形部分的内侧进行变形时,由于受突起所阻,能防止在排出口部分的内壁面的面与面之间发生贴紧,在容器内形成与上述液体容器同样的间隙,并且不只是排出口的周围,而是能充分确保直到排出口的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
还有,对于本发明的液体容器来说,使各突起的突出量或间隔愈接近排出口愈小,在排出口附近的内装物的排出量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容器内的内装物的减少情况能保持均匀。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液体容器来说,还可使各突起的突出量或间隔愈接近排出口愈大,能确保在排出口周围有足够量的内装物,以便由排出口排出较多的内装物。
图1(a)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
(b)表示由图1(a)所示的容器内将内装物完全排出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c)表示图1(a)所示的容器的内装物排出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a)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2实施例的图;
(b)表示由图2(a)所示的容器内将内装物完全排出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c)表示图2(a)所示的容器的内装物排出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a)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3实施例的图;
(b)表示图3(a)所示的容器的内装物排出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a)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图;
(b)表示由图4(a)所示的容器内将内装物完全排出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c)表示图4(a)所示的容器的内装物排出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表示能适用本发明的立体容器的其他形状的例子的主视图与立体图;
图6(a)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5实施例的立体图;
(b)表示由图6(a)所示的容器内将内装物完全排出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a)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6实施例的立体图;
(b)表示由图7(a)所示的容器内将内装物完全排出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a)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7实施例的立体图;
(b)表示由图8(a)所示的容器内将内装物完全排出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a)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8实施例的图;
(b)图9(a)所示的容器的一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a)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9实施例的图;
(b)图10(a)所示的容器的一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其他的突起配置例的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突起的构成的其他实施例;
图13表示以往的液体容器的一例的图。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由该容器内将内装物完全排出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c)是表示该容器的内装物排出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由该实施例所表现的液体容器的构成是具有内容器1与外容器2的BIB容器。内容器1呈正方体形状,是由例如乙烯树脂等具有挠性的软体构成。在该内容器1内,作为内装物,可以收容与用途相适应的粘性液体,其粘度可由低粘度到例如油墨等高粘度。另外,在内容器1的6个面之中的一个面1a上,设置用于将内装物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3。
还有,内容器1表面的一部,在图示的例中,与排出口3所在的表面1a相邻接的周围4个面1c、1d、1e、1f的一部接合在外容器2上。如果进一步说明,其接合部分的面4如图1(a)中以斜线所示的部分,是由排出口3所在的面1a一侧的边延伸到面1c、1d、1e、1f的高度的一半为止。因此,内容器1以包括重心G并且与排出口3所在的面1a平行的平面E1为界,排出口3所在的面1a一侧的非变形部分EA与排出口3所在的面1a对面的面1b一侧的变形部分EB成为相似形。于是,将内容器1内的内装物由排出口3完全排出后的状态如图1(b)、(c)所示,变形部分EB沿着非变形部分EA的内侧进入。
外容器2是以例如纸等具有刚度的材料制成,除去排出口3而包覆整个内容器1。另外,内容器1对于该外容器2的接合,以容易剥离的程度为宜,以便在废弃时能分别进行。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液体容器上,在排出口3上安装未予图示的抽吸嘴,利用泵等的抽吸力对容器施加外力时,即向非变形部分EA进行变形,变形部分EB按照容器内装物减少的程度呈不规则状松驰变形。当内装物排出一半时该松驰达到最大。但是,当由此状态进一步排出内容物时,则变形部分EB沿着非变形部分EA的内侧进入,由此,变形部分EB的上述松驰随着以后内装物的排出而逐渐减少,直到大致将内装物完全排出为止都能防止内容器1自身之间发生贴紧,排出口3不会堵塞,能充分确保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因此,能由最初到最后均匀并且残量少地排出内装物。
还有,如果将上述接合面4的高度较面1c、1d、1e、1f的高度之半稍许设定大一些时,则在变形部分EB与非变形部分EA之间产生间隙S而充分确保排出口3附近的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因此,能够没有残留地排出内装物,并且间隙S的大小可以根据接合面4的情形进行调节。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因为排出口3所在的面1a是由贴紧设置在内容器1上的外容器2所保持,所以不需特别接合,但是,如果接合则能进一步提高效果。
其次,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2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由该容器内将内装物完全排出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c)是表示该容器的内装物排出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由该实施例所表现的液体容器,是图1的液体容器的变形例,接合部分有所不同。就是说,其接合面7如图2(a)中以斜线所示的部分,它包括排出口3所在的面1a,与该面1a邻接的面1e以及与此两个面1a、1e邻接的面1d、1f上的排出口3一侧的三角形部分。因此,以包括重心G并且与排出口3所在的面1a成45度的对角平面E2为界,排出口3所在的面1a一侧的非变形部分EC与排出口3所在的面1a对面的面1b一侧的变形部分ED成为相似形。
在该实施例的液体容器中,随着内装物的排出,非接合面一侧的变形部分ED向接合面7一侧的非变形部分EC进行变形,变形部分ED按容器的内装物减少的程度呈不规则状松弛变形,但在将内装物排出一半之后,随着进一步排出内装物,变形部分ED沿着非变形部分EC的内侧逐渐深入,由此,变形部分ED的上述松弛逐渐减少,直到全部排出内装物为止都能防止内容器1自身之间发生贴紧,排出口3不会堵塞,能充分确保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因此,能由最初到最后均匀并且残量少地排出内装物。
其次,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3实施例的图,图3(b)是表示该容器的内装物排出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由该实施例所表现的液体容器,相对图1所示的构成的液体容器而言,是使内容器1的非接合部分的面与面所形成的棱部5的曲率半径(以下称为R)比与接合部分的面所形成的棱部6的R还要大。
在该实施例中,在由排出口3排出内装物的过程中,当内容器1随着内装物的流动而变形时,由于接合面4不能变形,变形部分EB进入到接合面4一侧的非变形部分EA内,由于具有非接合面的边的角部5与具有接合面4的边的角部6相比前者是大R形,所以在角部5与角部6之间产生间隙S,能可靠地防止内容器1自身之间发生贴紧,并且能充分确保到达排出口3的内装物流动路径畅通。
其次,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b)是表示从该容器内完全排出内装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c)是表示该容器的内装物排出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由该实施例所表现的液体容器,是图2的液体容器的变化例,是以内容器1的排出口3所在的面1a与邻接其面1a的任一个面(1c、1d、1e、1f中的任一个)所组成的2个面作为接合面10而接合在外容器2上。另外,内容器1的非接合面的面与面之间所形成的棱部8具有比与接合面10所形成的棱部9还要大的R形状。
在此实施例中,一方面由外容器2来保持邻接两方的接合面10的两侧的面1d、1f的对角线部分L,一方面随着由排出口3排出内装物,排出口3所在的面1a对面的面1b一侧的变形部分EF向排出口3一侧的非变形部分EE内进入。因此,图中以斜线表示的邻接双方接合面10的两侧的面1d、1f即使不特别进行接合,也能由外容器2来保持其面1d、1f的对角线部分L,能将内容器1对于外容器2的接合面数与接合面积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之内。
另外,在排出内装物的过程中,当变形部分EF进入接合面10一侧的非变形部分EE时,在内容器1上的非接合面侧的棱部8与接合面10侧的棱部9之间产生间隙S,与图2的液体容器相同,能可靠地防止内容器1的自身之间发生贴紧,能充分确保到达排出口3的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是将内容器1作为正方体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包括长方体的直六面体形状来说,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由于接合面4、7、10不变形即可,所以没有必要将接合面4、7、10的整个表面全部接合在外容器上,也可以作成至少包括各接合面4、7、10的各角部的多点状或带状接合。
采用本发明的液体容器时,整个软体内容器分为变形部分与非变形部分两部分,随着由排出口排出内装物,只是变形部分沿着非变形部分的内侧逐渐深入进去,那时,变形部分的变形受到非变形部分约束,因而能防止内容器自身之间发生贴紧,排出口不会堵塞,能充分确保内装物的流动路径通畅,因此,能减少抽吸泵的负载,并且能由最初到最后均匀地排出内装物,同时,由于不产生难以预测的残留,能可靠地全部排出预定的量。
另外,将内容器具有非接合部分的边或非接合面的面与面相连接所得的边作成R形状,借此,在内容器的变形部分与非变形部分之间产生足够的间隙,能可靠地防止内容器自身相互之间发生贴紧,能充分确保内装物到达排出口的流动路径通畅。
还有,在各实施例中是将容器作为立方体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适用于直六面体及其以外的多角柱体、圆柱体、球体等等,如图5那样借助于E3、E4所表示的任一假想平面能大致分割成为对称的两部分的任何立体容器10都能适用。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5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由该容器内完全排出内装物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由该实施例所表现的液体容器,例如把相当于BIB容器的内容器的容器单独使用时,作为盛装容器,用以盛装与用途相适应的粘性液体,由低粘度液体到印刷油墨等高粘度液体均可盛装。整个容器11是由例如乙烯树脂等具有挠性的构件,制成正方体。另外,该容器11的构成情况是,以设置有排出内装物用的排出口12的面11a以及在与此面11a连接的各面11c、11d、11e、11f上由上述面11a起延伸到大约1/2为止的部分作为非变形部分EA,以上述非变形部分EA以外的部分作为变形部分EB,同时,使变形部分EB的壁厚比非变形部分EA的壁厚要薄,因此,使得变形部分EB的刚性比非变形部分EA的刚性相对地弱,于是就构成随着排出内装物的过程,变形部分EB沿着非变形部分EA的内侧挠性地进入。另外,在面11a的排出口12的周围,向内侧突出地设置多个由凹部13a与凸部13b形成的半球状突起13。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液体容器上,如果在排出口12上安装未予图示的抽吸嘴,借助泵等的抽吸力对容器11施加外力时,则变形部分EB发生变形向非变形部分EA的内壁面进入,因而由排出口12排出容器11内的内装物。
并且,随着排出内装物的过程,当变形部分EB的内壁面接近非变形部分EA的内壁面时,在排出口12的周围,借助突起13形成网眼状的连通排出口12的间隙S。
因此,能防止在排出口12部分上内壁面的面与面之间发生贴紧,充分确保排出口12周围的内装物流动路径的畅通,能由最初到最终均匀并且残量少地排出内装物。另外,在通过排出口12排出内装物时,由于突起13成半球状,减小了对于内装物流动的阻力,能将内装物顺利地引导到排出口12。
其次,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6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由该容器内完全排出内装物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在与图6对应的部分上标以与图6相同的标记来进行说明。
由该实施所表现的液体容器,其整个容器11是用例如乙烯树脂等具有挠性的材料制成正方体。另外,该容器11的构成情况是,以排出口12所在的面11a以及与此面11a连接的各面11c、11d、11e、11f上的由上述面11d起延伸到大约1/2为止的部分作为非变形部分EA,以上述非变形部分EA以外的部分作为变形部分EB,同时,使变形部分EB的壁厚比非变形部分EA的壁厚还要薄,因此,使得变形部分EB的刚性比非变形部分EA的刚性还要相对地弱,于是就构成随着排出内装物的过程,变形部分EB沿着非变形部分EA的内侧挠性地进入。另外,在全部非变形部分EA上,向内侧突出地设置许多由凹部13a与凸部13b形成的半球状突起13。
在该实施例中,与图6的液体容器相同,如果在排出口12上安装未予图示的抽吸嘴,借助泵等的抽吸力对容器11施加外力时,则变形部分EB一边向非变形部分EA的内壁面进入一边变形而由排出口12排出容器11内的内装物。
另外,随着排出内装物的过程,当变形部分EB的内壁面接近非变形部分EA的内壁面时,在容器11内,借助突起13形成网眼状的连通排出口12的间隙S。
因此,能防止容器11的内壁面的面与面之间发生贴紧,充分确保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
其次,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7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由该容器内完全排出内装物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在与图6对应的部分上标注与图6相同的标记来进行说明。
由该实施例所表现的液体容器的构成情况是,对于正方体形状的容器11来说,在排出口12所在的面11a以及与此面11a连接的一个面11c上形成突起13,相对于上述面11a与面11c的壁厚而言,使其他各面11b、11d、11e、11f的壁厚较薄。因此,以上述面11a与面11c为二等边的三角形底面H2为界,使面11b一侧的变形部分EB的刚性比面11a一侧的非变形部分EA的刚性还要相对地弱。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在排出口12上安装未予图示的抽吸嘴,借助泵等的抽吸力对容器11施加外力时,则不具有突起13的变形部分EB以平面H2为界,使具有排出口12的面11a的对向面11b的内壁面,一面向具有排出口12的面11a的内壁面进入,一面进行变形而使容器11内的内装物由排出口12排出。
然后,随着内装物的排出,即使面11e的内壁面接近具有排出口12的面11a的内壁面时,也能借助突起13产生间隙S。因此,能防止容器11的内壁面的面与面之间发生贴紧,充分确保内装物流动路径畅通。
其次,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8实施例的图,图9(b)是该容器的一部分放大剖视图,在与图6对应的部分上标注与图6相同的标记来进行说明。
由该实施例所表现的液体容器,在其容器11上所形成的突起13的突出量或间隔(中心距)愈接近排出口12愈小,以排出口12为中心成放射状地设置突起13。利用该实施例时,由排出口12排出内装物,具有排出口12的面11a的对向面11b的内壁面,在向具有排出口12的面11a的内壁面接近的过程中,在排出口12附近的内装物的排出量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能使容器11内的内装物的减少情况保持均匀。作为内装物来说,对于容易由排出口12排出的柔和的油墨是有效果的。
其次,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9实施例的图,图10(b)是该容器的一部分放大剖视图,在与图6对应的部分上标注与图6相同的标记来进行说明。
由该实施例所表现的液体容器,在其容器11上所形成的突起13的突出量或间隔愈接近排出口12愈大,以排出口12为中心成放射状地设置突起13。利用该实施例时,由排出口12排出内装物,具有排出口12的面11a的对向面11b的内壁面,在向具有排出口12的面11a的内壁面接近的过程中,在排出口12周围确保足够量的内装物,能由排出口12排出较多的内装物。作为内装物来说,对于不易由排出口12排出的粘稠的油墨是有效果的。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部分地改变容器11的厚度,使非变形部分EA的刚性比变形部分EB的刚性相对地加强,但是作为使刚度具有差别的方法,还可考虑选择材质的方法及在希望具有刚性的部分上贴附其他构件(如图11所示,如果交替地设置突起13时,能进一步提高刚性)的方法等。另外,作为上述各实施例中所图示的突起13的位置的变化例,在变形部分EB沿非变形部分EA进行变形时,也可以设置在上述图示的具有突起13的面的对面的面上。
还有,如果规则地形成上述各实施例的突起13,以便能向排出口12形成直线的间隙S时,能减小对于内装物流动的阻力,而使流动通畅,泵的负担也能减轻。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只是使用按以往的BIB容器所说的内容器来构成的,当然,也可以作为BIB容器那样,设置外容器,以便包覆除排出口的上述构成的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将非变形部分EA固定在外容器上时,则能使变形部分EA的刚性比变形部分EB的刚性还要相对地强,因此,在非变形部分EA与变形部分EB的壁厚上不需要有差别也无需改变材质,能以同一构件均一地制成整个容器1本身。
还有,在各实施例中是将容器作为立方体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适用于直六面体及其以外的多角柱体、圆柱体、球体等等,如图5那样借助于E3、E4所表示的任一假想平面能大致分割成为对称的两部分的任何立体容器都能适用。
另外,关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突起13,为了将对于内装物流动阻力控制在最小限度,就形成半球状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是,如果根据内装物的粘度情况将突起13的形状选择成例如三角形、四角形等多角形状时,则能根据内装物的粘度情况来改变以对于内装物的流动的阻力值。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突起13也可以作成图12(a)所示那样,在构成容器11的基体材料111上利用熔敷等方法粘合辅助构件112,各自独立地形成密闭的半球状空洞113,还可以作成图12(b)所示那样,将构成容器11的基体材料111的壁厚加厚成半球状以形成突起13。
本发明的液体容器是以可以变形的软体构成,该软体在排出内装物的排出口的周围具有突起,因此,能防止排出口部分的内壁面的面与面之间发生贴紧,能充分确保排出口周围的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能由最初到最后以均匀的排出量而且残量少地排出内装物。
另外,液体容器是以可以变形的软体构成,该软体具有突起,突起位于排出口所在的那一侧表面的大约一半处,因此,能防止排出口部分的内壁面的面与面之间发生贴紧,同时不只是排出口周围,而是能充分确保直到排出口的内装物的流动路径畅通,能由最初到最后以均匀的排出量而且残量少地排出内装物。
还有,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由于使突起的突出量或间隔愈接近排出口愈小,排出口附近的内装物的排出量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能使容器内的内装物的减少情形保持均匀,作为内装物,能有效应用于容易由排出口排出的柔和的油墨。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由于使突起的突出量或间隔愈接近排出口愈大,能确保在排出口周围有足够量的内装物,以便由排出口排出较多的内装物,作为内装物,能有效应用于不易由排出口排出的粘稠的油墨。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容器,盛装液体的具有柔软性的内容器设置在具有刚性的外容器内,它们的排出口是共同的,在上述液体容器上,上述内容器被接合在上述外容器上,接合的部位是在和上述排出口所在的面相邻接的其他面上的从排出口一侧起到大约一半处。
2.一种液体容器,盛装液体的具有柔软性的内容器设置在具有刚性的外容器内,它们的排出口是共同的,在上述液体容器上,上述内容器是把两个面接合在上述外容器上,这两个面一个是上述排出口所在的面,另一个是与该面邻接的任意一面。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内容器的非接合部分的面与面之间所形成的棱部的曲率半径比接合部分的面所形成的棱部的曲率半径大。
4.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它的构成包括具有刚性的外容器,在外容器内部的具有柔软性的内容器以及在外容器与内容器上共同的排出口,围绕着排出口的内容器的面的一部分被接合在外容器上。
5.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对于包括具有排出内装物所用的排出口的面并且相当于整个容器的大约1/2的非变形部分的刚性而言,从构成上要使得相当于非变形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变形部分的刚性相对地弱,是一种随着内装物的排出,变形部分可以沿着非变形部分的内侧挠曲变形的容器,在具有排出口的面的排出口的周围或者在上述变形时是具有上述排出口的面的相对的面并且与上述排出口的周围相对的部位中的任一部位,形成许多向内侧突出的突起。
6.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对于包括具有排出内装物所用的排出口的面并且相当于整个容器的大约1/2的非变形部分的刚性而言,从构成上要使得相当于非变形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变形部分的刚性相对地弱,是一种随着内装物的排出,变形部分沿着非变形部分的内侧挠性进入的可以变形的容器,在非变形部分或者变形部分中的任何一方,形成许多向内侧突出的突起。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使多个的各突起的突出量或间隔愈接近排出口愈小。
8.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使多个的各突起的突出量或间隔愈接近排出口愈大。
9.按权利要求5-8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容器是双层构造,它的组成包括具有刚性的外容器与设置在该外容器内的具有柔软性的内容器,非变形部分的构造是将内容器固定在外容器上。
全文摘要
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盛装液体的软体内容器是设置在刚体的外容器内,它们的排出口是共同的,在上述液体容器上,上述内容器被接合在上述外容器上,接合的部位是在和上述排出口所在的面相邻接的面上的从该排出口一侧起到大约一半处。
文档编号B65D83/00GK1099713SQ9410644
公开日1995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8日
发明者山本康夫, 竹村彻 申请人: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