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523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液泵装置从容器分配液体的设备,它具有一个限定一条配液通道的致动器,通过上述配液通道分配液体。本发明特别地但又不仅仅涉及分配含水液态产品的设备。
这种设备的满意操作依赖于配液通道保持不被沉淀物堵塞,在相继的启动之间残留产品的凝结可能会使沉淀物积累起来。
在US5,100,029中业已提出,当启动液泵装置时,在分配行程终结部分中通过配液通道释放压缩空气,清除可能会引起堵塞的任何残留物,以便清洗配液通道。这种用压缩空气清洗的缺点在于,分配行程的终结部分将以气溶胶喷雾的形式分配残留物,但是具有与一般喷雾逐渐不同的特点,最终会产生相对较大滴的溅射。
另一个缺点在于,在上述方案中,只有当分配行程完全完成时才能满意地清洗配液通道。如果致动器的运行不足以完成正常的分配行程,那么,清洗动作将被结束或者甚至完全从操作循环中排除掉。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容器分配液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具有可变容积的第一室的往复式第一泵装置,以便在第一泵装置的启动行程中从该室排送液体,在第一泵装置的返回行程中用来自容器的液体再次注入第一室,在启动行程中将液体从第一室通过配液通道送至第一喷嘴,使液体的配量从第一喷嘴分配,液体的残留量留在配液通道中,在第一泵装置的启动行程和返回行程的至少一部中分别启动具有可变容积的第二室的第二泵装置,因此,在启动行程中减小且在返回行程中增大第二室的容积,在返回行程中操作第一阀装置,使第二室连接于配液通道,从而使液体残留量抽吸入第二室,以及在下一启动行程中,通过操作第二阀装置将第二室连接于出口。
上述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返回行程中对配液通道进行抽吸,使配液通道清除掉残留物,从而避免在相继的启动之间积累沉积物,而又不会在分配行程中改变正常的喷雾特征。
上述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在返回行程中形成空气清洗作用而无需使分配行程完全完成,其意义在于无需详细考察致动器的完全有效运行。
上述出口最好与容器连通,这种方法包括使液体残留量从第二室返回容器的步骤。
上述方法的优点在于,由于残留液体被返回容器,因而在使设备倒置的搬运中不可能使液体漏向设备之外。
在返回行程中第二室最好膨胀一个容积,该容积大于液体残留量在配液通道中可以得到的容程,因而液体残留量退入第二室时伴随空气通过配液通道的流入。
上述方案的优点在于,空气的流入有助于从配液通道排出液体,并在第二室中可得到一个空气容积,它可与残留液体一起在下一启动行程中排入容器的头部空间中。
第一和第二泵装置最好在启动行程中从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室排送基本相等的容积。
这样可以使容器头部空间中的压力保持与周围空气压力相等。
第二阀装置一般包括一个单向上回阀,因而第二阀装置响应于第二室中的过大流体压力而打开。
第一和第二泵装置可以被第一和第二驱动件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缸的压下而被启动,第一和第二驱动件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连接装置提供第一和第二驱动件之间的无效运动,其中,第一阀装置用来响应于第一和第二驱动件之间由无效运动形成的相对运动而开、闭配液通道和第二室之间的连通。
第一泵装置最好包括一个用来从容器向第一室接收液体的进液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启动行程中闭合进液阀,在启动行程中打开进液阀之前闭合第一阀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从容器分配液体的设备包括一个具有可变容积的第一室,在启动行程中响应于致动器的运动从第一室排送液体,在返回行程中从容器向第一室再注液体的第一泵装置,一条由致动器限定的,连通于第一室和第一喷嘴之间以便在启动行程中输送液体的配液通道,一个在启动行程和返回行程的至少一部中分别响应于致动器的运动工作,并限定一个可变容积的第二室,使第二室的容积在启动行程中减少,而在返回行程中增加的第二泵装置,一个用于在返回行程中将第二室连接于配液通道以便从配液通道将残留液体抽入第二室的第一阀装置,以及一个用于在下一个启动行程中从第二室排放流体的第二阀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从容器分配液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具有可变容积的第一室的往复式第一泵装置以便在第一泵装置的启动行程中从第一室排送液体,在第一泵装置的返回行程中,从容器向第一室再注液体,在启动行程中,从第一室通过配液通道向第一喷嘴输送液体,使液体的分配量从第一喷嘴分配,液体的残留量留在配液通道中,在第一泵装置的启动行程和返回行程的至少一部分中分别启动一个具有可变容积的第二室的第二泵装置,使第二室的容积在启动行程中减小,而在返回行程中增加,在返回行程中,通过第一阀装置的工作向第二室吸纳空气,以及在下一个启动行程中,通过第二阀装置的工作将第二室连接于容器,从而使空气从第二室排入容器。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从容积分配液体的装置包括一个可在第一缸中滑动以改变环形第一室的容积的第一活塞,一根与第一活塞连为整体,向外伸出第一室以形成送液管道的管形第一杆,一个装在第一杆中,在一休止位置配合工作以闭合送液管道的阀件,该阀件具有一个限定第一室内壁的分开形成的圆筒形延伸部并具有保持与第一缸的管状延伸部的圆筒形内壁连续的滑动接合的外周,上述圆筒形延伸部形成一条与容器连通的通道,一弹簧穿过上述通道并作用在阀件上,以便将阀件压向休止位置,以及连接装置在阀件和圆筒形延伸部间提供无效运动,从而使阀件和圆筒形可移入和移出接合,从而分别闭合和打开连通于管道和第一室之间的进液道,其中,连接装置包括阀件和圆筒形延伸部的配合动作的止动结构,分别配合工作以限制其间的相对位移。
上述布置的优点是,在将弹簧插入,与阀件形成接合前,阀件和圆筒形延伸部可组装成一个分组件。
现对以下附图,仅以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处于休止位置的设备的剖视图;图2是在启动行程的中间位置时,图1所示设备的剖视图;图3是在返回行程的中间位置时,图1和2所示设备的剖视图;图4是图1至3所示设备的剖视图,表示在完全压下状态中的致动器;图5是类似于图1-4所示设备的,但是具有一个改进的第一杆和致动器的替代型设备;图6是沿图1中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1中VII-VII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1中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1所示设备的芯部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9的芯部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1是用于图1的设备中的改进芯部的剖视图;图12是图1所示那种设备中使用的替代型芯部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芯部沿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4是图1所示的那种设备中使用的另一替代型芯部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芯部沿XIV-XIV线的剖视图。
在图中,设备101具有一个第一泵装置2,它包括可在第一室4中沿轴向移动的第一活塞3,第一室是由第一缸5形成的。与第一活塞3为整体的第一杆6是管形的,以形成一条送液管7,在第一杆向着第一缸5向下移动的分配行程中通过送液管7排出第一室中的液体。第一杆6构成使第一活塞3运动的驱动件。
阀件8在送液管7中轴向延伸,并可轴向地移入和移出与环形阀座9接合的状态,阀座9是由第一杆6的径向向内凸起的凸缘10构成的。
阀件8具有一个形成管道60的配合的圆筒形延伸部11,它与阀件的扩大的下部12是分离形成的,并可相对于后者轴向移动。
压缩螺簧13向上偏压扩大的下部12和阀件8,使阀件和阀座相配合形成一个出液阀(8,9),在图1的休止位置出液阀通常是闭合的。
设备101具有一致动器20,致动器20具有一个限定一个孔的杆接合部21,第一杆6的端部24装在孔中形成紧配合,从而保证致动器20与第一杆6的固定关系。
致动器的下垂裙部27与杆接合部21径向向外地间隔开来。
致动器20还限定了一个径向延伸的孔29,孔29形成配液通道,液体通过该配液通道分配,从位于孔中的喷嘴32形成的喷口31喷出。
圆筒形延伸部11具有一个下端部14,该下端部与从第一缸5垂下的管状延伸部16的内表面滑动接合,管状延伸部16连接于一浸管17,液体通过浸管17从容器107抽出。
限定管道60的圆筒形延伸部11栓住地保持与芯部102的共轴关系,芯部102与阀件8的下部12连为整体,在圆筒形延伸部12和芯部102上分别设有配合动作的凸缘103和104。凸缘103和104构成用于限制延伸部11与阀件8的扩大的下部12轴向分离的配合动作的止动结构。
在图1所示休止位置,圆筒形延伸部11与扩大的下部12间隔开来,形成在管道60和第一室4之间连通的进液口105。
压缩螺簧13接触芯部102,并将芯部压至图1所示的位置,因此,在休止位置上,第一杆6在背离第一室4的方向上完全凸出,致动器20处于受至完全偏压的位置上。
当致动器20和第一杆6被下压时,在启动行程的初始部分中,下端部14和内表面15之间的摩擦将圆筒形延伸部11保持在初始休止位置上。在吸纳了这种初始的无效运动后,如图2所示,进液口105闭合,使液体压力在第一室4中蓄积。在第一室4中的过大压力引起阀件8相对于第一杆6的运动,使其抬离阀座9,液体在压力下通过送液管7分配。
在致动器20和第一杆6向上移动的图3所示的返回行程中,下端部14和内表面15之间的摩擦力使圆筒形延伸部与扩大的下端部12分离,从而打开了进液口105。从容器通过浸管17抽取的液体然后在返回行程中可通过进液口105再注入第一室4。因而延伸部11和扩大的下部12构成了第一泵装置2的进液阀。
在设备101相继启动中,液体由第一泵装置2泵送,使加压的液体通过配液通道30从雾化喷嘴32以雾化的形式喷出。
在每个启动行程结束时,液体的残留量倾向于留在配液通道30中,配液通道30在阀座9的下游,,在喷嘴32的喷口31的上游。
为了除去液体的残留量,设备101设有第二泵装置106,它包括可在第二缸41中往复滑动,从而限定一个可变容积的环形的第二室40的第二活塞39。
第二缸41与第一缸5共轴,使第一杆6轴向越过第二缸,接纳在与第二活塞连为整体的管状第二杆37中。
第二杆37构成实现第二活塞39运动的一个驱动件。第一和第二杆6,37通过杆接合部21以在杆间形成无效运动的下述方式相连接。
在图1中,设备101借助螺纹接头44连接于容器107。如附图所示,容器在其正常定向上具有盛在其下部的一定量液体和占据其头部空间108的一定容积的空气。
体42连接于设备101的壳体43,设备101包括用来连接于容器107的螺绞接头44,壳体与环形密封件45整体形成,第二杆37可向滑过环形密封件45。
壳体43还包括一管状裙部接合部46,其向上凸起,与下垂裙部27伸缩式接合,裙部27与杆接合部的内圆柱面47滑动接合。
如图6所示,虽然第一和第二缸5和41整体地形成以便具有体42,但是在缸间的环形界面110上形成六条周向等距的槽109,因此,在图1所示的设备101的正常直立定向中,第二室41中的任何液体都能够通过这些槽排放。
环形弹性垫圈111具有一个唇部112,形成体42和容器107之间的密封,并且还包括一个下垂的裙部113,该裙部具有一个向内呈锥形的内周114,在图4所示的休止位置,内周114与第一缸5的外表面密封接触。因而裙部113限定了第二室41的外表面。垫圈111具有足够的弹力以适应内周114响应于第二室41内的过大压力而背离体42的变形,以便使加压内容物可从第二室通过内周114和体42之间限定的出口140进入头部空间108,因而内周114发挥止回阀的作用。
在管状第一和第二杆6和37之间形成环形空气通道38,与第二室40连通。第二杆37具有一个接纳在圆筒形座22中的上端部48,座22是在致动器20中限定的,与第一杆6的端部24成共轴关系。第二杆37的端部48呈薄壁管状,并有直径较小的内管部115,它通过由四个周向间隔开来的槽117限定的辐板116与端部整体相连,如图7所示。
内管部115与第一杆6的端部滑动接触,并在图1所示的休止位置抵靠肩部118,该肩部发挥止动器的作用以限制第一和第二杆之间的相对运动。
致动器20设有在座22内的管状凸起119以便在第二杆的端部48和内管部115之间延伸。
第二杆37的端部具有一个圆柱形外表面121,该外表面与座22的外侧壁56密封接触,从而在致动器20和第二杆之间的整个相对运动中保持两者之间的周向密封。
在座9下游的位置,在第一杆6上设备一个径向孔120以构成送液管7和致动器管状凸起119和第二杆37间的间隙之间的连通。上述间隙又通过槽117与空气通道38和第二室40连通。
在设备101的启动行程期间,致动器20的初始的向下运动使第一杆6与致动器一起向下运动,而第二杆37最初则借助第二活塞39和第二缸41之间的摩擦阻力保持静止。
致动器20和第二杆37之间的无效运动最后被第二杆的端部48和致动器20之间的接触而止住,因此,如图5所示,管状凸起119与端部48和内管部115密封接触。
与第一杆6一起向下移动的芯部102和最初由于摩擦力保持静止的圆筒形延伸部11之间的无效运动也被止住。止住芯部102和圆筒形延伸部11之间无效运动所需要的线性位移设定得大于止住致动器20和第二杆37之间无效运动所需的线性位移,因此,圆筒形延伸部20在第二杆37之后不久开始移动。这种位移差保证在第一室4中的液体加压不会开始,直至第2室40与配液通道30隔绝之后。
致动器20的继续运行伴随着第一和第二杆6,37一前一后地与第一和第二活塞3,39一起的运动,从而使第一和第二2室4,40中的内容物加压。第二室40中蓄积的空气和任何液体被逐渐地通过由垫圈111构成的止回阀从第二室排出,因此,空气和/或液体从第二室送入头部空间108。
同时,来自第一室4的加压液体从喷嘴32通过注满液体的配液通道排出。致动器20达到如图7所示的完全压下的位置或者达到由操作者手指放松压力决定的间歇位置都可终止启动行程。当手指压力从致动器20松开时,致动器将开始返回其休止位置,在整个返回行程中返回运动是由弹簧13的作用下进行的。没有第一活塞3的向下运动时,第一室4中的压力停止变得足以使阀件8从座9抬离,因而阀件由弹簧13返回到使送液管7闭合的位置。此时,液体残留量基本留在配液通道30中。
当致动器20开始其返回行程时,第一活塞3连同第一杆6开始相对于开始时由于第二活塞和第二缸间的摩擦力保持静止的第二活塞39和第二杆37向上移动。这个相对移动使致动器的管状凸起119和内管部115之间分离,从而打开了使空气通道38和送液管7之间通过第一杆6上的孔120连通的间隙。内管部115和管状凸起119因而构成在返回行程中打开而抽吸残留液体的第一阀装置。
在返回行程的其余部分中,第二室的容积扩大,从而产生抽吸作用,抽吸作用连通至配液通道30,从而使残留液体通过空气通道38吸入第二室。这样收集到的残留液体积蓄在第二室40的下端,穿过槽109与垫圈111接触。在下一个启动行程中,在第二室40中的正压力通过垫圈111内周114和体42之间的出口140将收集到的液体排入头部空间108,使残留液体返回到容器中存储的液体中。
如图4所示,在启协行程完成时,阀件的形状与第一活塞内部一致,并借助延伸部11和阀件下端部12的结构特征,使第一室的容积减到绝对最小值,从而实现第一泵装置的高压缩比,这有利于第一室液体的起动(priming)。
图5中示出另一种改进的设备130,在描述中与图1相应的零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设备130与图1的设备101在致动器20和第一杆6的下端部24的结构上有所不同。
设备101具有一个径向孔120,而设备130的下端部24则没有径向孔,而是在致动器20中设置轴向延伸的槽131,致动器20与下端部24的外圆柱形表面132配合工作,限定了一条在座22和配液通道30之间的通道。
在设备130的返回行程中,抽吸力通过槽131形成的通道作用于配液通道30,从而清除残留液体,使其积蓄在第二室40中,然后在下一个启动行程中返回容器。
选择第一和第二活塞3,39和第一和第二缸5,40的尺寸时应使第一和第二泵装置2,106满足设备的特定应用场合的需要。在图1的实施例中,当在一个完全的启动行程上测量时,设备101用来实现第一和第二泵装置2,106的等容排量,因此,使从容器通过浸管17泵送的液体体积等于通过由垫圈111构成的止回阀返回容器的残留液体和空气和总体积。通过这种布置,在使用中,容器107中内容物的压力保持基本等于周围大气压。
对于某些应用场合来说,也许需要在容器中形成正压力。这可以通过选择第一和第二泵装置2,106的零件尺寸,使第二泵装置的容积排量大于第一泵装置的容积排量而实现。这样,在每个启动行程,从第二室排入头部空间的含有空气和残留液体的流体总体积将大于分配的液体体积,因此,流体必被压缩成等于第一室容积排量的体积,从而在容器内形成蓄积的正压力。
对于另一些应用场合来说,在头部空间和周围大气之间也许需要形成负压差,在这种情形中,可将第二泵装置的容积排量设置得小于第一泵装置的容积排量。
如图1所示的设备101的芯部102的结构进一步表示在图9和10中。芯部102具有四个凸缘104,每个凸缘在与扩大的下部12整体形成的腿部141上形成。
腿部141与阀件8共轴地延伸并间隔开来,如图10所示,从而限定了轴向延伸的流道142,使液体可在管道60和进液口105之间自由流动。
上述布置也有利于芯部102与圆筒形延伸部11的组装,每个凸缘104具有一个倾斜前表面143,因此,当将芯部102插入延伸部11时,腿部因斜面作用而向内变形,直至达到装配位置,在该位置腿部快速咬合,返回其休止位,通过这种快速咬合作用装配后,芯部102即保持与延伸部11的连接,可提供上面提到的无效运动。
在装配好的设备101中,弹簧13轴向抵靠凸缘104,而在圆筒形延伸部上形成的凸缘103通过芯部102的凸缘104与弹簧的上端间隔开来。
一种改进的芯部144示于图11中,与图1,9和10所示的芯部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在轴向投影方向看去时,每个凸缘104的形状的半径小于腿部141的外圆周的半径。
另一种不同的芯部145示于图12和13中,它包括一个从芯件8的扩大的下部12垂下的实心的中央部分146。实心中央部分146的外周形成一个圆柱形表面147,表面147被轴向延伸的凹槽148中断,凹槽148构成从管道60通向进液口105的液体的流道。
当从轴向投影方向看去时,凹槽148的形状呈弓形。按照本发明也可使用其它形状的凹槽,例如矩形侧面的凹槽。
包括斜面143的凸缘104从圆柱形表面147径向凸起,其作用类似于芯部102和144。
另一种替代型芯部149示于图14和15中。芯部149与芯部145相似,它包括一个实心中央部分146和一个由轴向延伸的凹槽148中断的圆柱形表面147。但是,当从轴向投影方向看去时,凹槽148具有V形横截面,形成相互成直角的侧壁150。当从轴向投影方向看去时,如图15所示,芯部149呈十字形。
在每个上述实施例中,圆筒形延伸部11都与管状延伸部16的内表面15连续滑动接触。下端部14通过用力装配保持在管状延伸部16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径向压缩。这种布置有利于另一种结构,其中,圆筒形延伸部11在管状延伸部的再次进入部分外滑动,这种结构的问题是,在休止位置上必须使管状延伸部与滑动表面脱开接合以避免长时间后变形成一种不再能形成良好接触的永久变形位置。但是,在各推荐实施例的结构中,圆筒形延伸部与保持径向压缩时可对变形有更大的抵抗能力,因而在休止位置不必分开。
通过在各推荐实施例中,在休止位置上保持连续的密封接触,可以避免在长的非启动期中第一室4通过浸管17的放空。
在相继的启动行程之间的休止位置上,液体的残留量基本留在第二室40,据信,这咱液体存在有助于避免在配液通道30的狭窄路径中任何液体痕迹的固化,这是由于液体产生透过配液通道的蒸汽的缘故。另外的小量液体一般也会留在送液管7中,在低于返回行程中抽吸作用位置之下的高度上。在图1所示的情形中,上述高度即孔120的高度。上述小量液体的存在也会在狭小的配液通道30中形成蒸汽,这也会避免抽吸掉残留液体后留下的任何液体痕迹的固化。
由于上述原因,据信将孔120的位置设定在阀座9位置上方与其隔开一定轴向距离处是有利的,以便在该位置保留一滴液体。
权利要求
1.一种从容器分配液体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启动一个具有可变容积的第一室(4)的往复式 第一泵装置(2),以便在第一泵装置的启动行程中从第一室排送液体,在第一泵装置的返回行程中用来自容器的液体再注第一室,在启动行程中从第一室通过一条配液通道(30)向喷嘴(32)输送液体,使液体的一个分配量从喷嘴分配并使液体的一个残留量留在配液通道中,在第一泵装置的启动行程和返回行程的至少一部分分别驱动具有可变容积的第二室(40)的第二泵装置(106),使第二室的容积在启动行程中减小,而在返回行程中增大,在返回行程中,通过操纵第一阀装置(115,119)将第二室连接于配液通道,从而将液体的残留量抽吸入第二室中,以及在下一启动行程中,通过操纵第二阀装置(114)将第二室连接于一个出口(1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与容器连通,还包括一个将液体残留量从第二室返回容器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返回行程中,第二室扩大一个容积,该容积大于液体残留量在配液通道中可用的容积,因而液体残留量向第二室中的抽回伴随着空气通过配送通道的入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泵装置在启动行程中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室排送基本相等的体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装置包括一个单向打开的止回阀,因而第二阀装置响应于第二室中的过大液体压力而打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泵装置分别通过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缸压下第一和第二驱动件(6,37)而被启动,第一和第二驱动件通过连接装置(21)连接,该连接装置提供第一和第二驱动件之间的无效运动,第一阀装置响应于由无效运动提供的第一和第二驱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开、闭配液通道和第二室之间的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泵装置包括一个进液阀(11,12),它用于从容器向第一室纳入液体,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在启动行程中闭合所述进液阀,而在返回行程中,在打开进液阀之前闭合第一阀装置。
8.一种从容器(107)分配液体的设备,它包括一个往复式第一泵装置(2),第一泵装置具有一个可变容积的第一室,在启动行程中响应于致动器(28)的运动将液体从第一室排出且在返回行程中将来自容器的液体再注入第一室;一条由致动器限定的,连通于第一室和喷嘴(32)之间以便输送在启动行程中泵送的液体的配液通道;一个第二泵装置(106),第二泵装置分别在启动行程和返回行程的至少一部分中响应于致动器的运动工作并限定一个可变容积的第二室(40),使第二室的容积在启动行程减小,而在返回行程增大;一个第一阀装置(115,119),在返回行程中,其用于将第二室连接于配液通道,从而将残留液体抽吸至第二室中;以及一个第二阀装置(114),在下一启动行程中,其用于从第二室排放液体。
9.如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阀装置限定一个出口(140),当第二阀装置打开时该出口连通于第二室和容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泵装置在启动行程中的容积排量大于配液通道的容积,因而使空气入流通过配液通道吸入第二室。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泵装置在启动行程中的容积排量基本等于第二泵装置的容积排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装置包括一个响应于第二室中过大流体压力的单向打开的止回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由一管状弹性垫圈(114)构成,垫圈(114)具有一个内周,该内周密封接合第一缸的外表面,并响应于第二室中的过大压力从上述外表面移开以形成所述出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垫圈(111)整体形成有一唇部(112),从而在容器口和由第一和第二缸构成的体(42)之间形成环形密封。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泵装置可通过分别将第一和第二驱动件(6,37)相对于容器压下而启动。所述设备还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驱动件之间提供无效运动的连接装置(20),第一阀装置响应于由上述无效运动形成的第一和第二驱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开、闭配液通道和第二室之间的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是由下述方式构成的致动器固定地连接于第一驱动件,致动器限定了一个接纳第二驱动件的端部(48)的座(22),并在第二驱动件和致动器上设置配合工作以限制其间相对运动的止动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件包括一根管状的第一杆(6),其限定一条连通在第一泵装置的出液阀(8,9)和配液通道之间的送液管(7)。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的第一杆设有一个连通于送液管和第一阀装置之间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在轴向上与第一阀装置间隔开来。
19.一种从容器分配液体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驱动一个具有可变容器的第一室(4)的往复式第一泵装置(2),以便在第一泵装置的启动行程中从第一室排送液体,在第一泵装置的返回行程中用来自容器的液体再注入第一室,在启动行程中从第一室通过一条配液通道(30)输送液体,使液体的一个分配量从第一喷嘴分配,使液体的一个残留量留在配液通道中,在第一泵装置的启动行程和返回行程的至少一部分中分别启动一个具有可变容积的第二室(40)的第二泵装置(106),使第二室的容积在启动行程中减小,而在返回行程中增大,在返回行程中,通过操纵第一阀装置(115,119)将空气纳入第二室,以及在下一启动行程中通过操纵第二阀装置(114)将第二室连接于容器,从而将空气从第二室送入容器。
20.一种从容器(107)分配液体的设备,它包括一个往复式第一泵装置(2),第一泵装置具有一个可变容积的第一室(4),并响应于致动器(20)的运动在启动行程中将液体从第一室排出,而在返回行程中用来自容器的液体再注入第一室;一条配液通道(30),其由致动器限定,连通于第一室和喷嘴(32)之间,用于输送在启动行程中泵送的液体;一个第二泵装置(106),它在启动行程和返回行程的至少一部分中分别响应于致应动器的运动工作,且限定了一个可变容积的第二室(40),从而使第二室的容积在启动行程中减小,而在返回行程中增大;一个第一阀装置(115,119),在返回行程中将空气纳入第二室;一个第二阀装置(114),其用于在下一启动行程中将第二室连接于容器,从而将空气从第二室送入容器。
21.一种从容器(107)分配液体的设备,它包括一个可在第一缸(5)中滑动以改变环形第一室(4)的容积的第一活塞(3);一根与第一活塞为整体,伸出第一室外,形成送液管(7)的管状第一杆(6);一个在休止位置可滑动地接纳在第一杆中,与其配合工作以闭合送液管的阀件(8),该阀件具有一个单独成形的圆筒形延伸部(11),其限定第一室的内壁并具有一个外周(14),该外周与第一缸的管状延伸部(16)的内圆柱形壁保持连续的滑动接合,所述圆筒形延伸部限定一条与容器连通的管道(60),一弹簧(13)穿过上述管道并作用在所述阀件上将其压在休止位置上,连接装置(103,104)提供在阀件和圆筒形延伸部之间的无效运动,因而使阀件和圆筒形延伸部可移入和移出接合状态以分别闭合和打开连通于所述管道(60)和第一室之间的进液口(105),连接装置包括阀件和圆筒形延伸部的共同工作的止动结构(103,104),用于限制其间的相对运动。
全文摘要
连接于液体容器(107)的泵式分配设备(101)具有在第一缸(5)中往复移动的第一活塞(3),在每次压下活塞时泵送一定量液体。装在第一活塞中的阀件(8)被弹簧压在配液出口(19)常闭的位置上并可响应于第一室内的过大液体压力而移动从而释放液体。阀件的圆筒形延伸部限定与容器中液体连通的管道(60),并可与阀件分离以打开进液口(105)从而再注第一室。第二活塞(39)可与第一活塞串列地移动并与第二缸(41)配合以便在活塞的返回行程时提供吸力,用于从将泵送的液体输送至喷嘴(32)的配液通道中清除残留液体。在第二室中收集的残留液体在活塞的下一启动行程中返回容器。这种分配设备特别适用于含水液态产品,这是因为它具有防止堵塞的自动清洗作用。
文档编号B65D47/34GK1142806SQ94194959
公开日1997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3日
发明者米罗·斯坦·凯特 申请人:比斯帕克公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