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065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
当前所使用可固定在瓶体顶端瓶口处的瓶盖,以常规现有装填有饮用酒的瓶子而言,设置在瓶体上的瓶盖可分为以软木塞直接迫紧密合或利用螺纹式的瓶盖封合;以软木塞迫塞在瓶体瓶口处的构造,由于软木塞直接固定在瓶盖的底端,且以柱状的软木塞迫紧在瓶口,在瓶体的瓶口以铝片材予以封合,饮用前必须先将铝材片予以撕离再取出软木塞盖,以开启瓶体此时内部所盛装的饮用酒即可由瓶口倒出饮用;又另种以螺旋式瓶盖的设计,该瓶盖于封合在瓶体顶端后,饮用前必须将瓶盖旋转分离后才可以将填装的液体倒出饮用。
因此,前述所列举的常规现有瓶盖设计,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构造设计,将造成瓶体可被不当人士重覆使用,尤其以合法厂商或知名品牌所贩卖的酒类,由于销售情形极佳,不法的人士在有利可途的情形下,即将瓶体予以重新装填酒类液体,或制造假酒贩卖,其作法即将瓶盖由瓶体旋转取下,再填装酒类液体后予以封合即可以假乱真的贩卖,如此,不但造成合法厂商的严重损,甚至将造消费者的身体受到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可防止与其配合的瓶体在使用后被非法人士再次重覆装填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瓶盖,其构造是在于由上盖部与盖体部组成,其中上盖部的构造,是在外盖的内部顶端设有内盖并在内盖的底端与外盖间以套环予以结合固定,该内盖的内侧边设有螺纹且内侧顶面形成有突出的环片;盖体部的构造,其中瓶嘴周面设有可与内盖螺纹螺合的外螺纹且顶端形成有一环凹部,该环凹部的周边形成有内斜环及位在下方呈贯穿的数个通孔,螺合在瓶嘴上的内盖以其环片与内斜环的环面紧密贴合一单向阀于中柱的底端形成有较大外径的锥面,一内塞,于环体上所形成的上环体可套置在瓶嘴的内侧面并相互固定,另底端形成有呈管状的柱管,于柱管内侧底端形成有较小内径管孔的缩环,又在柱管上方形成有端环,可与位在上方单向阀的锥面接触,一球体可置放在柱管内并受到缩环的限制,于内塞的环体下方且位在柱管的外环设有套接环及数圈密封环片,一内套可直接套在柱管外侧且端头与内塞的环体接合固定,于其内侧中段的内突环上形成有数片向内弯折突出的弹片,一断裂环设在外盖底端并以数个连接点接合;瓶盖的内套与内塞的柱管间可供瓶体的瓶口置入,利用内套的弹片顶抵于瓶体所形成的上锥突环下方,使瓶口顶端贴抵于内塞环体的密封环片上且内侧受到套接环的外侧面贴合,此种瓶盖可快速简单且节省人力及时间的套设在瓶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盖,其包括上盖部与盖体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盖部的构造,是在外盖的内部顶端设有内盖并在内盖的底端与外盖间以套环予以结合固定,该内盖的内侧边设有螺纹且内侧顶面形成有突出的环片;盖体部的构造,其中瓶嘴周面设有与内盖螺纹螺合的外螺纹且顶端形成有一环凹部,该环凹部的周边形成有内斜环及位在下方呈贯穿的数个通孔,螺合在瓶嘴上的内盖以其环片与内斜环的环面紧密贴合一单向阀于中柱的底端形成有较大外径的锥面,一内塞,于环体上所形成的上环体套置在瓶嘴的内侧面并相互固定,另底端形成有呈管状的柱管,于柱管内侧底端形成有较小内径管孔的缩环,又在柱管上方形成有端环,与位在上方单向阀的锥面接触,一球体置放在柱管内并受到缩环的限制,于内塞的环体下方且位在柱管的外环设有套接环及数圈密封环片,一内套直接套在柱管外侧且端头与内塞的环体接合固定,于其内侧中段的内突环上形成有数片向内弯折突出的弹片,一断裂环设在外盖底端并以数个连接点接合;瓶盖的内套与内塞的柱管间置入瓶体的瓶口,以内套的弹片顶抵于瓶体所形成的上锥突环下方,瓶口顶端贴抵于内塞环体的密封环片上且内侧受到套接环的外侧面贴合。
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的内侧顶端周面设有数条卡条,内盖的外侧周面配合设有与卡条相互固定的凸条。
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的内侧形成有阶级,内盖套合后与阶级平齐,套环的顶端形成有数接片,该接片与阶级接合固定。
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内塞的上环体周边且位在阶面上方设有环接片与瓶嘴的内部套接,另瓶嘴的突环下方设有环状接片与内套的顶端接触,其间均接合固定。
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内塞位在环体上方的内侧周面及单向阀于中柱的外侧分别设有数条纵向内导片及导片。
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柱管内侧形成有数条供球体导引的导条。
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内套中段所形成的内突环处形成有数条纵向并与瓶体所形成中突环的数直突条固定的扣合条。
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断裂环下方形成有抵顶于内套底端的环勾,且与外盖藉数个连接点接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对于知名或贵重的酒类而言,经常有不肖人士以假酒或劣质低级的酒再装填于此种具有相当知名度或品牌的瓶体90内,以达到制造贩卖假酒的目的,此种不法人士的作法主要将此种高知名度品牌且使用后的瓶体90予以重覆使用,也就是说在瓶体90内再重新装填入酒类液体,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经由特殊设计后,假设要重新由瓶口91处填装入酒类的液体,液体经由瓶嘴40的环凹部42进入后,必须经过通孔43再进入内塞60的柱管63,此时由于单向阀50的锥面51贴合于柱管63顶端的端环634处密合,使得液体无法继续流入,另外柱管63内部所设置的球体65是位在其底端缩环632的管孔633处,可再次达到密封的效果,故可确实达到使液体无法再重新填装进入瓶体90内的目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瓶盖于制作完成后,仅需要如前所述直接穿套并强迫压入到瓶体90的瓶口91处,此时瓶盖在正常使用情形下,无法由瓶口91处脱离,在组装上,具有操作极为方便且可达到节省人力及时间的功效;又使用后的瓶体90也无法被不肖人士重新装填入酒类或其它液体使用,不但可防止假酒的制造,更可以防止此种品牌的酒类以假酒销售后所造成的信誉损害。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功效。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瓶体结合后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瓶体结合后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瓶体结合后的另一横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瓶体结合后,实际倒出瓶体内部液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请同时参看
图1及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瓶盖,主要由盖体部及可由盖体部旋转分离的上盖部所组成,上盖部是由外盖10、内盖20及套环30组成,另盖体部由瓶嘴40、单向阀50、内塞60、内套70及断裂环80所组成。
上盖部的外盖10在内部形成有不同的直径,在不同直径的交接处为一阶级12,在较小直径的内周缘处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有数卡条11,以图式上为例,是在周缘等分有四个部份,在每一处密布形成有数卡条11;一内盖20于外周边形成有凸条21,且内部份周面形成有螺纹23,于内侧顶面设有向下突出的环片22,该环片22的外周面略具有斜度;可将内盖20直接置入外盖10的内部,并使其凸条21与卡条11相互卡固,由于内盖20的高度等于外盖10内部较小直径的高度,使得两者套置后在阶级12处对齐,一套环30形成有内孔32且在具顶端周边向上突出形成有数个长形接片31,该套环30于套置贴合在阶级12后,以超音波热缝方式使接片31与阶级12接合固定。
盖体部的瓶嘴40,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41且在底端向外突出形成有突环44,于突环44的底端面上形成有数环状接片441,瓶嘴40的顶端中央下方形成有上凹部45且外侧周边形有环凹部42,在环凹部42的外侧面形成有内斜环421,且内斜环421的近底部处形成有数个贯穿的通孔43;一单向阀50,于其中柱52周面形成数条纵向的导片521,在其底端形成有锥面51,该单向阀50是位在瓶嘴40下方及其底端所设的内塞60间。
一内塞60于中段周面形成有外突的环体61,该环体61的顶面为一阶面611且底面形成有数圈呈软质弹性的密封接片612,于环体61上方形成有上环体62,上环体62的内侧面设有数条纵向的内导片621配合瓶嘴40的上凹部45的设计,以提供位在内部的单向阀50尽可能限制在中心处移位,上环体62的外周面形成有数圈环接片622,又环体61底端向下且由内到外分别形成长型管状的柱管63及套接环64,该柱管63顶端形成有向上突出的端环634且向下形成为管径渐缩小状,柱管63的底端形成有具管孔633的缩环632,并在内部设有数条纵向的导条631,可供一球体65置入于柱管63内,球体65的直径较管孔633为大,可使球体65位在柱管63内。
一内套70于内部中段处形成有内突环71,在内突环71环周向内侧突出形成有数条纵向的扣合条74,内突环71的顶缘向中央处弯折突伸有数片弹片72,在内套70内部上段环周形成有数条纵向的突片73。
盖体部的瓶嘴40、单向阀50、内塞60及内套70组装时,是将单向阀50设在内部装有球体65的内塞60上方,再将内塞60上方的上环体62套固在瓶嘴40的内侧处且其阶面611与突环44底端接触,此时可利用环接片622与瓶嘴40的内孔缘以超音波方式连接固定,又内套70可穿套在瓶嘴40的下方,两者间以突环44底端外圈的接片441与内套70顶端缘相互超音波方式连接固定;完成组合的盖体部可供上盖部由上方以螺纹23与外螺纹41相同螺合,同时使内盖20的环片22外侧面与瓶嘴40的内斜环421的环面紧密贴合,具有防止液体流通的目的;再于外盖10底端设有断裂环80,断裂环80的环勾81可位在内套70下方,断裂环80与外盖10间的连接方式,主要利用位在周边的数个连接点以超音波接合,由于连接点较小可易于饮用者旋转后断裂分离。
配合参看图7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瓶盖可安装固定在瓶体90上,瓶体90在接近瓶口91的颈部处由上而下分别在顶端形成有上锥突环92、中突环93及下突环94,其中在中突环93的周面上形成有数条纵向的直突条931,组合时,可直接将前述的瓶盖套置压入瓶体90的瓶口处,如图3的组合剖面图,由图上可看到,主要利用瓶盖内塞60的柱管63穿套入瓶体90的瓶口91内,并使得内套70位在瓶体90的外侧,在瓶盖与瓶体90紧压固定后,其瓶口91的顶端缘恰顶压在内塞60的密封环片612且套接环64的外环面与瓶口91的内侧面紧密贴合,以达到瓶体90与内塞60密合目的,另外,内套70的各弹片72是顶于上锥突环92的下方周边处,参看图5的组合剖面图,且中突环93的各直突条931与内套70内的各扣合条74相互扣固,参看图4的组合剖面图,将可防止瓶盖由瓶体90上方脱离的目的,又断裂环80则位在下突环94的上方处定位。
参看图3及6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于实际使用倒出瓶体90内部的液体时,首先将上盖部予以旋转,利用螺纹23与外螺纹41的配合,于旋动后可使外盖10与断裂环80间的连接点断开分离,继续旋动后可将上盖部与盖体部分离并且露出瓶嘴40;再倾倒瓶体90后,球体65将在柱管63内移位并向前顶推单向阀50离开,瓶体90内所盛装的液体即可由柱管63的管孔633及瓶嘴40的通孔43流过,该液体即可正常的倒出饮用或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瓶盖,其包括上盖部与盖体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盖部的构造,是在外盖的内部顶端设有内盖并在内盖的底端与外盖间以套环予以结合固定,该内盖的内侧边设有螺纹且内侧顶面形成有突出的环片;盖体部的构造,其中瓶嘴周面设有与内盖螺纹螺合的外螺纹且顶端形成有一环凹部,该环凹部的周边形成有内斜环及位在下方呈贯穿的数个通孔,螺合在瓶嘴上的内盖以其环片与内斜环的环面紧密贴合一单向阀于中柱的底端形成有较大外径的锥面,一内塞,于环体上所形成的上环体套置在瓶嘴的内侧面并相互固定,另底端形成有呈管状的柱管,于柱管内侧底端形成有较小内径管孔的缩环,又在柱管上方形成有端环,与位在上方单向阀的锥面接触,一球体置放在柱管内并受到缩环的限制,于内塞的环体下方且位在柱管的外环设有套接环及数圈密封环片,一内套直接套在柱管外侧且端头与内塞的环体接合固定,于其内侧中段的内突环上形成有数片向内弯折突出的弹片,一断裂环设在外盖底端并以数个连接点接合;瓶盖的内套与内塞的柱管间置入瓶体的瓶口,以内套的弹片顶抵于瓶体所形成的上锥突环下方,瓶口顶端贴抵于内塞环体的密封环片上且内侧受到套接环的外侧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的内侧顶端周面设有数条卡条,内盖的外侧周面配合设有与卡条相互固定的凸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的内侧形成有阶级,内盖套合后与阶级平齐,套环的顶端形成有数接片,该接片与阶级接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内塞的上环体周边且位在阶面上方设有环接片与瓶嘴的内部套接,另瓶嘴的突环下方设有环状接片与内套的顶端接触,其间均接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内塞位在环体上方的内侧周面及单向阀于中柱的外侧分别设有数条纵向内导片及导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柱管内侧形成有数条供球体导引的导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内套中段所形成的内突环处形成有数条纵向并与瓶体所形成中突环的数直突条固定的扣合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断裂环下方形成有抵顶于内套底端的环勾,且与外盖藉数个连接点接合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该瓶盖设置在盛装有液体的瓶体上,其中瓶盖由盖体部及可由盖体部旋转分离的上盖部所组成,盖体部由相互穿套的内套及内塞配合顶端的瓶嘴相互接合,瓶体顶端固定在内塞与内套间且不容易脱离,内塞于下方形成有柱管,柱管内部设有球体且其顶端的防漏环上方设有一单向阀,利用前述设计,可使瓶体内的液体可经由内塞的柱管经瓶嘴流出,但液体因单向阀及柱管内的球体设计无法再倒入瓶体内,以达到可防止该瓶体不当的被重复盛装液体使用。
文档编号B65D41/00GK2270699SQ96219368
公开日1997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5日
发明者王琮怀 申请人:王琮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