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592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手持式保温容器。
已有的保温杯带有隔热的内胆,可减慢杯内热的食品冷却、或冷的食品变热之速度,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同时还使杯壳不至于太烫热或太冰冷,以利于手持之。但现有的保温杯不能使其内的食物或饮料加热或变冷,而这样的功能又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迫切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但能减慢杯内物品的温度变化速度,以及可让外壳不会太烫热或太冰冷,并且还能使其内的物品加热或变冷的手持式保温容器。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内凹形成容室的第一壳层,一包容第一壳层并且上方与第一壳层连接的第二壳层,第一壳层与第二壳层之间夹设有中空层,以及一直接设在第二壳层外的热绝缘外壳,或包容第二壳层并与第二壳层之间设有中空层的外壳,外壳的上方与第二壳层连接,外壳和第二壳层的底部设有一使外界能与第一壳层与第二壳层之间的中空层相贯通的通孔,以及能使所说通孔密闭的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容器倒置,拿掉密封盖,经通孔放入冷、热源物质,如冰块、冰水、热水、加热了的铁块等到第一壳层与第二壳层之间的中空层内,然后用密封盖密闭通孔,将容器正置,再向第一壳层的内凹容室内放入物品,如食物或饮料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但能减慢杯内物品的温度变化速度,以及可让外壳不会太烫热或太冰冷,并且还能使其内的物品加热或变冷的手持式保温容器。


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见
图1,为一保温杯,设有一内凹形成容室1的第一壳层2,一包容第一壳层2并且上方与第一壳层连接的第二壳层3,第一壳层与第二壳层之间夹设有中空层4,以及一包容第二壳层2、并与第二壳层之间设有中空层5的金属外壳6,外壳6和第二壳层2的底部设有一使外界能与中空层4相贯通的通孔,以及能使所说通孔密闭的胶木密封盖7。密封盖7通过螺纹10与通孔螺合。密封盖7与外壳6之间设有垫圈8,使密封更为严密。图中9表示加入的冰块。
实施例2见图2,为一带手柄11的保温杯。设有一内凹形成容室的第一壳层2,一包容第一壳层2并且上方与第一壳层连接的第二壳层3,第一壳层与第二壳层之间夹设有中空层4,以及一直接设在第二壳层3外的陶瓷外壳12,外壳12和第二壳层2的底部设有一使外界能与中空层4相贯通的通孔,以及能使所说通孔密闭的胶木密封盖7。密封盖7通过螺纹10与通孔螺合。密封盖7与外壳12之间设有垫圈8,使密封更为严密。
以上实施例仅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所举实施例的局限。
权利要求1.一种保温容器,其特征是包含有一内凹形成容室的第一壳层,一包容第一壳层并且上方与第一壳层连接的第二壳层,第一壳层与第二壳层之间夹设有中空层,以及一直接设在第二壳层外的热绝缘外壳,或包容第二壳层并与第二壳层之间设有中空层的外壳,外壳的上方与第二壳层连接,外壳和第二壳层的底部设有一使外界能与第一壳层与第二壳层之间的中空层相贯通的通孔,以及能使所说通孔密闭的密封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保温容器,其特征是密封盖通过螺纹与通孔螺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保温容器,其特征是密封盖与外壳之间设有垫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手持式保温容器。包含有一内凹形成容室的第一壳层,一包容第一壳层并且上方与第一壳层连接的第二壳层,第一壳层与第二壳层之间夹设有中空层。外壳和第二壳层的底部设有一使外界能与中空层连通的通孔和一密封盖。使用时经通孔放入冷、热源物质到中空层内,然后密闭通孔,往第一壳层的内凹容室内放入食品。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但能减慢杯内食品的温度变化速度,并且还能使其内食品加热或变冷的手持式保温容器。
文档编号B65D81/38GK2316279SQ97230730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柏州 申请人:陈柏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