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式容器盒和坯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1551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的每个还包括是连续平滑的矩形材料的第二侧壁。第二前侧壁21与底部20是一体的并且沿其前边缘铰接到底部20,而第二后侧壁22与底部20是一体的并且沿其后边缘铰接到底部20。第二前侧壁21限定前壁16的内表面26i,而第二后侧壁22限定后壁17的内表面27i,各自对包含在容器中的物体呈现平滑连续的表面。沿着底部四侧的所有折叠线和附连线是连续的而没有被开口或间隙中断,呈现出清洁的内底部。附连到底部20的边缘并且从其延伸并且沿着所述边缘的前壁16和后壁17为容器提供结构支撑和整体性。虽然前壁16和后壁17的高度被示出为等于左壁23和右壁24的高度的全高度,这样的高度可以变短,并且大幅变短。
[0070]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复合壁可以被布置在前壁16和后壁17的内表面上。
[0071]—种可选的盖子7被构造为装配在盒子6的顶部开口和顶边缘30上并将其覆盖。盖子7包括顶面板41,其具有接合到前面板46的顶边缘的前边缘、接合到后面板47的顶边缘的后边缘、接合到左面板48的顶边缘的左边缘和接合到右面板49的顶边缘的右边缘。相对的前面板46和后面板47布置在左面板48与右面板49之间,并沿着共同的侧边缘接合到左面板48与右面板49以形成倒置的盒盖,其尺寸形成为使得盖子7的面板46、47、48、49覆盖容器盒5的相应壁16、17、18、19的顶部,如图2所示。
[0072]本发明的容器能够可选地在容器盒中包括把手或手柄开口,以及用于将盖子固定到容器盒的锁定端口。把手或手柄开口可以具有一个形状,其可以包括矩形、椭圆形和卵形。把手或手柄开口可具有水平的主要通路,或者从水平面倾斜以提高操控性。把手开口和贯通盖子的把手开口的例子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形状的把手开口,包括在国际专利公开W0/2012/154763中描述的把手开口,所述专利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如图2所示,所示出的容器5具有贯通盖子的把手开口 50和贯通盖子的锁定端口 60。贯通盖子的把手开口 50是通过将在容器盒6的左壁18顶部中的容器把手开口 52与在盖子7的左面板48中的盖子把手开口 55对准而形成的。贯通盖子的锁定端口 60是通过将在容器盒6的左壁18顶部中的容器锁定端口 62与在盖子7的左面板48中的盖子锁定端口 65对准而形成的。相对的贯通盖子把手开口和贯通盖子锁定端口能够以相同的方式形成在容器5的右侧。贯通盖子的把手开口的中心点可位于或靠近对应左右壁的横向中心点,并且优选地定位为相比后壁17更靠近前壁16,以在提起和携带所述容器期间提供更好的人体工程学。
[0073]所述贯通盖子的锁定端口紧接着所述贯通盖子的把手开口布置,并与其提供一对贯穿容器5的附连盖子的开口,锁定装置可通过所述一对开口插入并锁定,用于将盖子7固定到容器6。所述锁定装置可包括密封带或扎带。如图2所示,扎带98穿过贯通盖子的把手开口 50和贯通盖子的锁定端口 60,并且扎带98的端部被紧固或固定在一起。扎带98可以包括具有远端和近端的细长条带构件,所述近端具有带棘齿的集成开放壳体。条带构件具有沿其长度的齿条。拉动扎带的远端穿过壳体并通过棘齿防止条带构件被拉回来离开壳体。通常地,为了除去扎带并将盖子从盒子上解除锁定,固定的条带构件的环必须被割开。用于容器盒和盖子的锁定端口的另外细节在2012年5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649,231中描述,所述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0074]图4示出了以单个板材的形式形成用于折叠成容器的坯件99。所述坯件还可以包括用于折叠成盖子的板部分。用于折叠成容器的部分基本上是正方形或矩形,其有包括沿坯件周边区域的非常小的空隙空间(或切掉的板材)。坯件的盖部也基本上是矩形的,并沿其一个边缘附连到容器部分。盖部被定向为具有坯件容器部分的长度或宽度中至少一个的一半的宽度尺寸,以最小化板的浪费。
[0075]所述坯件包括具有由坯件上的对应前折叠线20a、后折叠线20b、左侧折叠线20c和右侧折叠线20d限定的前边缘、后边缘、右侧边缘和左侧边缘的底面板20。前侧壁21沿底面板的前折叠线20a附连到底面板20,所述前折叠线20a延伸到限定前侧壁21高度的远端边缘,而后侧壁22沿底面板的后折叠线20b附连到底面板20,所述后折叠线20b延伸到限定后侧壁22高度的远端边缘,所述后侧壁22的高度通常是前侧壁21的高度。
[0076]所述坯件还包括沿底面板20的左侧折叠线20c附连到底面板的矩形形状的左侧壁23,所述左侧折叠线20c延伸到限定左侧壁23高度的远端边缘,所述左侧壁22的高度通常是前侧壁21的高度。左侧壁23具有由相应的前侧边缘折叠线23a限定的前侧边缘,前带突片侧壁构件35f从所述前侧边缘延伸向前。左侧壁23还具有由相应的后侧边缘折叠线23b限定的后侧边缘,后开槽侧壁构件31r从所述后侧边缘延伸向后。前带突片侧壁35f和后开槽侧壁31ι■各自从它们的对应折叠线延伸的距离与壁构件的高度相同,诸如前侧壁21的高度。
[0077]所述坯件还包括沿底面板20的右侧折叠线20d附连到底面板的矩形形状的右侧壁24,所述右侧折叠线20d延伸到限定右侧壁24高度的远端边缘,所述右侧壁24的高度通常是前侧壁21的高度。右侧壁24具有由相应的前侧边缘折叠线24a限定的前侧边缘,前开槽侧壁构件31f从所述前侧边缘延伸向前。右侧壁24还具有由相应的后侧边缘折叠线24b限定的后侧边缘,后带突片侧壁构件35r从所述后侧边缘延伸向后。前开槽侧壁31f和后带突片侧壁351■各自从它们的对应折叠线延伸的距离与壁构件的高度相同,诸如前侧壁21的高度。
[007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坯件的容器部分对称地形成,使得所述带突片侧壁构件35布置在复合壁(图1中的前壁16和后壁17)的左侧,而开槽侧壁构件31布置在复合壁的右侦U。在图4中,如果在其自身平面内旋转180度,所述坯件会显得是相同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坯件可以相反地形成,以带突片侧壁构件35布置在右侧而开槽侧壁构件31布置在左侧,并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坯件和相应的容器盒可以绕中心轴对称地形成。例如,两个带突片侧壁构件35都可以从相应的左侧壁23和右侧壁24向前延伸,并且两个开槽侧壁构件31都可以从相应的左侧壁23和右侧壁24向后延伸,反之亦然。
[0079]前部和后部开槽侧壁构件31包括大致矩形形状的基部,其具有穿透所述基部远端的弯曲狭槽32。所述狭槽也可以是直线狭槽。狭槽长度的尺寸形成为容纳在下文中描述的突片。如图2和图4所示,开槽侧壁构件可包括局部划痕,其包括分别地从狭槽32的上端32a和下端32b向外延伸的划痕线或多个划痕线77和78,以帮助将狭槽32的开口朝向延伸突片36定向或面向,并由此有助于装配。
[0080]前部和后部带突片侧壁构件35包括急剧地渐缩到狭窄颈部37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基部,并且包括从颈部37延伸的突片36。突片36被构造为穿过狭槽并接合开槽侧壁构件31的材料,以保持突片36在狭槽32内的接合。突片36包括至少一个沿着各自的前侧或后侧边缘折叠线延伸的叶,并且优选地包括一对叶38、39。如图4所示,带突片侧壁构件可包括局部划痕,包括沿着颈部37延伸的划痕线或多个划痕线79,以帮助操作突片36通过狭缝32,并由此有助于装配。
[0081]如图4所示,坯件还可以包括用于折叠成盖子的单个板材,其可以从坯件的容器部分分离以用于折叠和装配。
[0082]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可以被描述,其中,壁16和17被限定为右壁和左壁,而壁18和19被限定为前壁和后壁。
[0083]图5至图9示出了容器105的第二实施例,所述容器包括顶部开口的盒子106和盖子7,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被用来描述上文所述的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元件。盒子106包括四个矩形布置的壁,包括前壁116和后壁117,以及在前壁与后壁之间分别地布置并附连到前壁和后壁两者的左侧壁118和右侧壁119。底部20具有接合到前壁116的底边缘的前边缘,接合到后壁117的底边缘的后边缘,接合到左壁118的底边缘的左边缘和接合到右壁119的底边缘的右边缘。四个壁116、117、118和119的上边缘限定进入盒子的顶部开口。
[0084]前壁116和后壁117形成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和形状的第一对相对壁。左壁118和右壁119形成尺寸和形状通常相同的第二对相对壁。前壁116是由前侧壁121组成的,所述前侧壁121由沿其前边缘与底部20连成一体并铰接到底部20的连续平滑的矩形材料形成。后壁117是由后侧壁122组成的,所述后侧壁122由沿其后边缘与底部20连成一体并铰接到底部20的连续平滑的矩形材料形成。前侧壁116和后侧壁117示出为大约是侧壁118和119的宽度。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是,前侧壁116和后侧壁117比侧壁118和119宽得多,包括至少两倍宽、至少三倍宽和至少四倍宽。图12示出了在设计上与图5的容器盒106类似的容器盒206,其具有细长的底部220、细长的前后侧壁221和222以提供细长的容器盒。
[0085]第二对相对壁118和119中的每一个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可以包括一层、两层或多层板材料层。材料层可以是连续平滑的单片板材料,或者可以由两片(或更多的)图5中的材料的复合物形成。左壁118具有内表面(未示出)和外表面126ο,而右壁119具有内表面127i和外表面(未不出)。
[0086]壁118和119中的每一个包括复合壁,其包括具有狭槽32的开槽侧壁构件131,和包括延伸突片36的带突片侧壁构件135。开槽侧壁构件131沿相对的侧边缘122L或122R与后侧壁122 —体地接合,并从其横向地延伸,而带突片侧壁构件135沿相对的侧边缘121L或121R与前侧壁121 —体地接合,并从其横向地延伸。第二或带突片侧壁构件135的延伸突片36的一部分延伸穿过第一或开槽侧壁构件131的狭槽3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以所述突片部分36延伸穿过狭槽32并延伸到包含突片36的边缘的开槽侧壁构件131的内表面,带突片侧壁构件135与开槽侧壁构件131的外表面重叠。
[0087]如图6和图7所示,狭槽32延伸穿过开槽侧壁构件131的高度的一部分,从离顶边缘30的距离“xl”到离底部20的距离“x2”。突片36从第二侧壁构件135的颈部37横向地延伸,并包括向上延伸到离顶边缘30 “yl”距离的上叶38,和向下延伸到离底部20 “y2”距离的下叶39。下叶39穿过狭槽32在狭槽32的下端之下延伸的距离(距离x2与y2之间的差)是相当大的距离(通常为所述壁118、119的高度的15%-25%或更多),而上叶38延伸穿过狭槽32在狭槽32的上端之上延伸的距离(距离xl与yl之间的差)可以是零或仅是一个小距离,通常是所述壁118、119的高度的0%-5%,以提供容易的组装同时抑制第二带突片侧壁构件135被从第一开槽侧壁构件131横向拉离。如本文前面所描述并在图1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