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痕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521525阅读:来源:国知局
及下侧旋转轴6上的第一辊及第二辊对之间、以及最外侧的第一辊及第二辊对的外侧,辅助地安装有用于稳定地搬运纸张的搬运辊对19。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而具有所需个数的搬运辊对19。
[0081]上侧旋转轴5及下侧旋转轴6通过安装于框架4的第一驱动机构7进行同步旋转。
[0082]第一驱动机构7由以下构件构成:带轮7a、7b,其安装于上侧旋转轴5及下侧旋转轴6各自的一端且相互上下对置配置;电动机(未图示),其安装于框架4 ;带轮(未图示),其安装于该电动机的驱动轴;以及带7c,其张设于带轮7a、7b及电动机驱动轴的带轮之间。
[0083]而且,带7c通过电动机的驱动进行环绕运动,由此,驱动上侧旋转轴5及下侧旋转轴6,使其向将纸张从栅栏式折页机2的纸张排出口 3排出的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在纸张通过第一辊8及第二辊9这一对之间的过程中,在该纸张中形成折痕。
[0084]折痕形成装置还具备滑动引导件12以及可滑动地安装于滑动引导件12的单一的对位单元13,滑动引导件12安装于框架4,且配置于上侧旋转轴5的正上方或下侧旋转轴6的正下方,并与上侧旋转轴5及下侧旋转轴6平行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滑动引导件12配置于下侧旋转轴6的正下方。
[0085]图3是说明对位单元13的动作的主视图,另外,图4及图5是说明对位单元13的动作的立体图。
[0086]参照图3?图5,对位单元13具备:滑块14,其安装于滑动引导件12 ;以及转动体15,其相对于滑块14安装为能够绕滑动引导件12的中心轴转动,并且在滑动引导件12的直径方向上延伸,并取得水平倾倒的倾倒位置(参照图3B、图4B、图5B)、以及从倾倒位置顺时针以及逆时针转动90°的立起位置(参照图3A、C、图4A、C、图5A、C)。
[0087]在该实施例中,滑块14具有:水平的筒状部分16 ;—对垂直的壁部分17a、17b,其形成为具有与筒状部分16的外径对应的圆形开口的平板状,且在筒状部分16嵌合于该开口的状态下与筒状部分16的两端接合;以及连结部分18,其在从筒状部分16的中心轴隔开大于转动体15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2的距离的位置处,在壁部分17a、17b之间延伸。
[0088]滑块14通过在筒状部分16处嵌入滑动引导件12而安装于滑动引导件12。
[0089]在该实施例中,转动体15形成为具备与滑块14的筒状部分16的外径对应的中央圆形开口的一定厚度的矩形平板状,并且通过在该中央圆形开口处嵌入筒状部分16而安装于滑块14。
[0090]转动体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15a、15b分别形成为与滑动引导件12的中心轴同心的圆弧状的弯曲面,并且在两端面中的一个端面15a上形成与折痕形成辊10的环状突起1a对应的槽20,而在另一个端面15b上形成与带槽辊11的环状槽Ila对应的突起21。[0091 ] 而且,在转动体15取得倾倒位置时(参照图3B、图4B、图5B),对位单元13位于从下侧旋转轴6的第二辊9 (上侧旋转轴5及下侧旋转轴6中的较近的旋转轴的辊)隔开间隔的位置,而在转动体15取得立起位置时,在转动体15的端面15a的槽20中嵌合下侧旋转轴6 (较近的旋转轴)的折痕形成辊10的环状突起1a (参照图3A、图4A、图5A),或者将转动体15的端面15b的突起21与下侧旋转轴6 (较近的旋转轴)的带槽辊11的环状槽I Ia嵌合(参照图3C、图4C、图5C)。
[0092]另外,在滑块14以及转动体15之间,配置有以使转动体15始终朝向倾倒位置的方式施力的弹性施力机构。
[0093]在该实施例中,弹性施力机构由一对扭力弹簧22、23构成,所述一对扭力弹簧22、23在滑块14的壁部分17a、17b各自与转动体15之间卷绕在筒状部分16的外侧。一对扭力弹簧22、23配置为相互的卷绕方向相同,并且壁部分17a、17b侧的端部22a、23a分别由开尾销24固定于壁部分17a、17b,另一方面,转动体15侧的端部22b、23b形成自由端。
[0094]另外,在转动体15的与滑块14的壁部分17a、17b对置的两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能够与相关的扭力弹簧22、23的自由端22b、23b卡合的销25a、25b。
[0095]而且,如图4B及图5B所示,当转动体15位于倾倒位置时,在转动体15的销25a将扭力弹簧22的自由端22b向该弹簧22的卷绕方向按压的同时,转动体15的销25b将扭力弹簧23的自由端23b向该弹簧23的卷绕方向按压,由此一对扭力弹簧22、23均处于沿卷绕方向扭转一定量的状态,因此,转动体15的顺时针以及逆时针的转矩平衡。
[0096]另一方面,如图4A及图5A所示,当转动体15取得一方的立起位置(带槽20的端面15a成为上方的立起位置)时,转动体15的销25b从扭力弹簧23的自由端23b分离,另一方面,转动体15的销25a将扭力弹簧22的自由端22b向该弹簧22的卷绕方向进一步按压。
[0097]另外,如图4C及图5C所示,转动体15取得另一方的立起位置(带突起21的端面15b成为上方的立起位置)时,转动体15的销25a从扭力弹簧22的自由端22b分离,另一方面,转动体15的销25b将扭力弹簧23的自由端23b向该弹簧23的卷绕方向进一步按压。
[0098]如此,始终位于倾倒位置的转动体15通过手动而从倾倒位置向立起位置转动,且能够保持于立起位置。
[0099]对位单元13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6进行滑动。
[0100]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26由以下构件构成:一对带轮27a、27b,其配置于滑动引导件12的两端附近,且相对于框架4安装为能够旋转;同步带28,其张设于一对带轮27a、27b之间,且与滑动引导件12平行地延伸;以及电动机29,其与一对带轮27a、27b中的一个带轮27a的旋转轴经由电磁离合器30连结。
[0101]折痕形成装置还具备:控制部(未图示),其对第二驱动机构26进行控制;距离测定单元,其测定对位单元13距离滑动引导件12上的基准点的移动距离;以及显示器32。
[0102]在该实施例中,折痕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包含于栅栏式折页机2的控制部。另外,栅栏式折页机2的显示器兼用作折痕形成装置的显示器32。
[0103]距离测定单元由以下构件构成:回转式编码器31,其安装于第二驱动机构2的一方的带轮27a的旋转轴;控制部的计数器(未图示),其对从回转式编码器31输出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以及控制部的距离计算部(未图示),其基于计数器的计数值而算出距离。
[0104]图6示出在折痕形成装置的辊的对位作业时显示于显示器32的画面。
[0105]如图6所示,控制部显示与预先设定的折叠式样对应的第一辊8及第二辊9的组合(需安装于上侧旋转轴5及下侧旋转轴6的折痕形成辊10与带槽辊11的组合)、以及上述各辊对8、9在上侧旋转轴5及下侧旋转轴6上的排列。
[0106]另外,控制部基于距离测定单元的测定值,使对位单元13在每一处各辊对8、9的设定位置进行停止,并且进行滑动运动。
[0107]本发明的折痕形成装置中的辊的对位作业如下进行。
[0108]首先,操作者将按照显示器32的显示安装有第一辊8及第二辊9的上侧旋转轴5及下侧旋转轴6安装于装置的框架4之后,开始对位单元13的滑动运动。
[0109]然后,每当对位单元13停止时,操作者根据需对齐的辊是折痕形成辊10还是带槽辊11,通过手动使对位单元13的转动体15以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