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以及带盖容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57069阅读:来源:国知局
该前端侧区域122b,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分别在前端侧区域122b的外周面交替地形成有: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部122c、以及在接触部122c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气体在容器内部112和容器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部122d。
[0040]通气部122d作为槽部而形成在前端侧区域122b的外周面,并沿着外周面的上下方向纵贯地且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另外,通气部122d的下端到达内圈122 (前端侧区域122b)的下端。
[0041 ]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前端侧区域122b的外周面上没有形成通气部122d的部分是作为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部122c而发挥作用。
[004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当针对将盖120安装到容器110上的带盖容器100进行电子束辐射等杀菌处理时,以及使带盖容器100流通时(运输时),是处于:盖120的内圈122的前端侧区域122b配置在容器口部111之内,且使前端侧区域122b的接触部122c接触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将培养基等内容物填充到容器内部112之后的容器110被安装了盖120并进行密封时,使得内圈122的密封区域122a紧密接触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
[0043]在安装了如此得到的本实施方式的盖120之后的带盖容器100中,在内圈122的前端侧区域122b形成有: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部122c、以及在接触部122c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气体在容器内部112和容器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部122d。由此,填充培养基等并进行密封前的带盖容器100,通过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与接触部122c之间的摩擦力,能够继续维持盖120相对于容器110而言的稳定的安装状态,并且还可以通过通气部122d来排放容器内部112的气体。由此,利用电子束辐射等进行杀菌处理时所产生的气体不会残留在容器内部。
[0044]另外,利用电子束辐射进行杀菌处理时,作为在容器内部所产生的气体,可以列举出照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而产生的甲酸、照射烯烃系树脂而产生的甲酸或醛坐寸ο
[0045]另外,在带盖容器100的流通过程中,如图3所示,由于内圈122的密封区域122a没有被插入容器口部111之内,因此,没有外力施加给内圈122的密封区域122a,这样可以防止在流通过程中内圈122的密封区域122a发生变形。因此,在将培养基等内容物填充到容器内部112之后,被盖120密封的带盖容器100因为密封区域122a紧密接触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而被可靠地密封。
[0046]另外,通过形成多个通气部122d,可以一边使气体从容器内部112朝向容器外部排放,一边从容器外部吸取外部气体到容器内部112等,从而可以提高容器内部112的气体的排放性。
[0047]另外,以等间隔在前端侧区域122b的外周面作为槽部来构成通气部122d,由此,通气部122d的成形加工变得容易,而且可以维持前端侧区域122b的接触部122c相对于容器口部111而言的稳定的安装状态。
[0048]接着,基于图5和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内圈的前端侧区域以外的构成,与前述的第I实施方式完全一样。因此,省略关于盖的内圈的前端侧区域以外构成的说明。
[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盖220的内圈222的前端侧区域222b,形成有与第I实施方式的通气部122d不同形态的通气部222d。S卩,第2实施方式的通气部222d是由沿着前端侧区域222b的外周面的上下方向且以等间隔呈螺旋状形成的3个槽部来构成的。另外,该通气部222d的下端到达内圈222 (前端侧区域222b)的下端。由这些螺旋状的槽部构成的通气部222d,以与盖220的围裙部223的螺纹根部223a相同的螺距以及相同的螺旋方向、等间隔地形成。
[005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前端侧区域222b的外周面上没有形成通气部222d的部分作为接触部222c发挥作用。
[005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第I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外,通过以与围裙部223的螺纹根部223a相同的螺距以及相同的螺旋方向且呈螺旋状地形成通气部222d,在制造盖220时,可以使盖220 —边旋转一边从注塑成型模具上取下,因此可以应对螺纹峰部较高、需要旋转取下的盖220。
[0052]接着,基于图7和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内圈的前端侧区域以外的构成,与前述的第I和第2实施方式完全一样。因此,省略关于盖的内圈的前端侧区域以外构成的说明。
[0053]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盖320的内圈322的前端侧区域322b形成的通气部322d,是由沿着前端侧区域322b的外周面的上下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形成为螺旋状、并且通气部322d的下端到达前端侧区域322b的下端的5个槽部来构成的。另外,第3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也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相同。
[0054]图9是表示:在安装本发明的盖的容器110上,且在圆筒状的容器口部111和沿着上下方向呈螺旋状地形成在容器口部111的外周面的螺纹峰部111a,形成有在上下方向纵贯该螺纹峰部Illa的槽状的气体导出部Illb的形态。
[0055]而且,通过并用上述盖的排放气体的通气部、和在上下方向纵贯形成在该容器口部111的螺纹峰部Illa的槽状的气体导出部111b,可以更加提高容器内部112的气体的排放性。
[0056]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安装在容器口部的盖的内圈由与容器口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并对容器口部进行密封的密封区域、和形成在比密封区域还靠近前端一侧的前端侧区域构成,并在前端侧区域形成有接触部和通气部即可,其具体的构成可以为任何形式。
[0057]另外,形成在内圈的通气部只要是:形成在前端侧区域的外周面的槽部、从前端侧区域的外周面贯通到内周面的贯通部等,亦即只要是:在接触部与容器口部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气体在容器内部和容器外部之间流通的构成即可,可以是任何形式,此外,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关于通气部数量,只要是I个以上即可,多少都可以。
[0058]另外,盖的具体形态,也可以是螺纹式盖或瓶塞盖的任何一种。
【主权项】
1.一种盖,安装于容器口部,该盖具有:顶板部、从所述顶板部朝向下方突出的内圈、以及从所述顶板部的周缘朝向下方下垂的围裙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圈具有:紧密接触于所述容器口部的内周面的密封区域、以及形成在相比所述密封区域更靠近前端一侧的前端侧区域, 在所述前端侧区域形成有:与所述容器口部的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使气体在容器内部和容器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通过形成在所述前端侧区域的外周面的槽部来构成所述通气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前端侧区域的外周面的上下方向纵贯地形成所述通气部,其下端到达所述前端侧区域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前端侧区域的外周面的上下方向呈螺旋状地形成所述通气部,其下端到达所述前端侧区域的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形成多个所述通气部。6.一种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盖和容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具有:在所述容器口部的外周面沿着上下方向呈螺旋状地形成的螺纹峰部、以及在上下方向纵贯所述螺纹峰部的槽状的气体导出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盖以及带盖容器,所述盖能够持续维持容器用盖相对于容器而言的稳定的安装状态,并且能够可靠地排放容器内部的气体,而且还能够在填充内容物后,可靠地进行密封。盖120具有:顶板部121、内圈122、以及围裙部123,内圈122具有:紧密接触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的密封区域122a、以及形成在相比密封区域122a更靠近前端一侧的前端侧区域122b;在前端侧区域122b形成有:与容器口部111的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部122c、以及使气体在容器内部112和容器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部122d。
【IPC分类】B65D51/16, B65D41/04
【公开号】CN105209348
【申请号】CN201480018958
【发明人】植田浩光
【申请人】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3月24日
【公告号】WO2014185152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