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167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圆周方向均布设置;缓冲板15与缓冲弹簧3顶部可采用导向柱安装配合并进行焊接,避免缓冲或反弹时发生脱离。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弹簧3为变节距弹簧;在电梯厢体I触底缓冲过程中阻尼力逐渐增大,且增大过程与普通弹簧相比迅速而平缓,实现下行缓冲的平顺性和具有足够的阻尼力,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增加缓冲行程和渐变的弹性系数,可形成自动调整弹簧力这一关键性能参数的技术方案,可适用于高速电梯使用,具有随时动态应用的效果,结合与缓冲弹簧相对递进的阻尼结构,使得电梯厢体I触底前以及接触缓冲组件的瞬间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提升电梯的安全性能。
[0043]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弹簧3的节距由下向上逐渐变大;可在电梯厢体I接触的瞬间即能立刻柔顺缓冲,并逐渐增加弹性系数。
[0044]本实施例中,与活塞杆12相对在所述缓冲板15上设有导向套4和用于与活塞杆12接合的还原阻尼力接合件14,所述导向套4以可轴向导向的方式外套于活塞杆12,所述还原阻尼力接合件在缓冲弹簧3被电梯厢体I压缩至回弹行程之间与活塞杆12接合,所述活塞10常态接近缸体9底部;该结构可保证缓冲板15在缓冲弹簧3在被压缩后稳定下行,并保证还原阻尼力接合件14与活塞杆12对正接合。
[0045]本实施例中,还原阻尼力接合件14为以可沿活塞杆12径向摆动的方式铰接于缓冲板15上的接合杆,接合杆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接合凸台13,所述活塞杆12上开有用于在接合杆下行后与接合凸台13形成搭扣的接合凹槽5 ;所述导向套4上设有至少可用于径向通过接合凸台13的通槽2 ;缓冲板在电梯轿厢下落的作用下克服缓冲弹簧3的弹力压缩弹簧,在电梯轿厢I下落到设定位置时接合凸台13嵌入接合凹槽5,此时活塞杆12与接合凸台13接触的位置具有倾斜,以产生径向向外的分力,使接合杆向外后在接合凸台处恢复原位并使接合凸台嵌入接合凹槽;该设定距离一般接近于缓冲弹簧的极限压缩位置,以充分发挥弹簧的缓冲,延长压缩行程。
[0046]本实施例中,接合杆通过重力垂直向下,接合凸台13向内延伸入导向套并延伸距离使接合凸台13内端部能够伸入接合凹槽5 ;所述导向套4上用于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在导向套4的切向对接合凸台形成限位,导向套4的切向指的是沿圆周方向的切线方向;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并保证接合凸台13与接合凹槽5之间的接合与分离,避免发生偏差,特别是在接合后的还原阻尼过程,防止脱开从而避免失去阻尼力。
[0047]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合凸台13下端面为由外向内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活塞杆12顶端为锥台结构;锥台结构和斜面相结合的结构能够保证在接触的瞬间产生径向向外的分力,避免发生干扰,从而使得接合过程顺畅。
[0048]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合凹槽5为环绕活塞杆的环形槽;加工简单且容易接合,避免因为活塞杆12的转动导致的接合位置不对应。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合凹槽5的下边沿低于缓冲弹簧3极限压缩时接合凸台13的轴向位置,避免接合凸台13在下行过程中超过接合凹槽5,防止没有必要的刚性接触,从而避免发生部件的损坏。
[0050]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落参数检测单元包括:
[0051]下落速度检测传感器18,用于检测电梯厢体下落速度参数;设置于电梯井,可采用霍尔元件测速等现有的速度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0052]电梯箱体重力参数传感器21,用于检测电梯箱体的实时载重重量参数。可设置于电梯厢体底部或者其他承力部件;
[0053]本实施例还包括下落接触压力检测传感器19,用于检测电梯厢体I下落并与缓冲组件接触时对缓冲组件产生的压力参数;下落接触压力检测传感器17设置于电梯箱体非正常下落时接触的部件,比如本实施例的缓冲板上表面;
[0054]通过上述电梯厢体下落速度参数和实时载重重量参数即可获得缓冲惯性的需要,中央处理单元根据上述参数提前获得惯性数据而提前调整电流的大小,而该调整在电梯下落过程中即可进行,根据下落速度、整体重量获得实时的惯性参数,从而获得有可能形成的最大回弹力范围,实时调整磁流变液的粘度,而具有针对性的形成还原阻尼;实际使用时,电梯厢体下落并与缓冲组件接触时对缓冲组件产生的压力参数具有及时准确的效果,可准确的获得实际的冲击力,从而对上述两个参数获得的惯性参数达到修正的目的,应以压力参数和获得的惯性力大者为准;由于具有实时的检测,在缓冲极限后的回弹过程中使得还原阻尼力具有针对性的增加或调整,压力参数修正后也不至于具有突变的变化和冲击力;上述获得的惯性参数并根据惯性参数调整磁流变液粘度,通过简单的计算以及现有技术的程序即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0055]本实施例中,下落速度检测传感器18为霍尔组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内的霍尔元件和设置于电梯厢体I的磁钢;当然也可以是现有的任何能够测得速度的传感器。
[0056]电梯箱体重力参数传感器21设置于电梯厢体I底部,可采用现有的能够进行称重的任何检测传感器。
[005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厢体和缓冲总成,所述缓冲总成包括缓冲组件和磁流变还原阻尼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固定设置于电梯井底部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性触底; 所述磁流变还原阻尼组件包括磁流变阻尼体和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电磁线圈,用于为磁流变阻尼体提供电磁场; 电源单元,用于为电磁线圈提供电源; 下落参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梯厢体的下落参数; 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下落参数检测单元的数据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向电源单元发出提供电源命令, 磁流变阻尼体包括缸体、阻尼活塞和与阻尼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所述缸体内为磁流变液,所述电磁线圈位于缸体周围,阻尼活塞上开有阻尼孔,所述活塞杆在缓冲组件被电梯厢体压缩后至回弹行程之间与缓冲组件接合,由阻尼活塞对缓冲组件形成还原阻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上的缓冲弹簧和支撑于缓冲弹簧顶部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正对电梯厢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与活塞杆相对在所述缓冲板上设有导向套和用于与活塞杆接合的还原阻尼力接合件,所述导向套以可轴向导向的方式外套于活塞杆,所述还原阻尼力接合件在缓冲弹簧被电梯厢体压缩至回弹行程之间与活塞杆接合,所述活塞常态接近缸体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原阻尼力接合件为以可沿活塞杆径向摆动的方式铰接于缓冲板上的接合杆,接合杆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接合凸台,所述活塞杆上开有用于在接合杆下行后与接合凸台形成搭扣的接合凹槽;所述导向套上设有至少可用于径向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接合杆通过重力垂直向下,接合凸台向内延伸入导向套并延伸距离使接合凸台内端部能够伸入接合凹槽;所述导向套上用于通过接合凸台的通槽在导向套的切向对接合凸台形成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凸台下端面为由外向内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活塞杆顶端为锥台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凹槽为环绕活塞杆的环形槽;所述接合凹槽的下边沿低于缓冲弹簧极限压缩时接合凸台的轴向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落参数检测单元包括: 下落速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厢体下落速度参数; 电梯箱体重力参数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箱体的实时载重重量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 下落接触压力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厢体下落并与缓冲组件接触时对缓冲组件产生的压力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 下落速度检测传感器为霍尔组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内的霍尔元件和设置于电梯厢体的磁钢; 电梯箱体重力参数传感器设置于电梯厢体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包括电梯厢体和缓冲总成,缓冲总成包括缓冲组件和磁流变还原阻尼组件;缓冲组件固定设置于电梯井底部用于防止电梯厢体刚性触底;磁流变还原阻尼组件包括磁流变阻尼体和控制系统;磁流变阻尼体对缓冲组件形成还原阻尼;本实用新型在轿厢触底缓冲结束前还原阻尼组件接合起到限制回弹的速度的作用,保证平缓的回弹,并根据电梯厢体下落的参数调整磁流变液的参数,如下落速度大则会导致更大的回弹力,则磁流变液通电电流加大变稠,以增大还原阻尼力,同时,在还原阻尼过程中还可调整磁流变液粘度,保证回弹得舒缓;避免因为缓冲弹簧的弹性系数过大或者压缩行程过长而导致的二次反弹造成的安全事故。
【IPC分类】B66B5-28
【公开号】CN204324639
【申请号】CN201420794287
【发明人】徐培龙, 叶敏, 徐建, 刘启帆
【申请人】重庆和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