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捆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1137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捆绑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捆绑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便于收纳捆绑带的捆绑器。
【背景技术】
:
[0002]由于捆绑器较传统的尼龙绳或钢丝绳相比,能够方便快速的将货物进行捆绑固定,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式车辆上。为了适合不同体积货物的捆绑,活动带的长度一般制作的较长,捆绑带在使用后,工人需要将凌乱的捆绑带缠绕成卷状,以提高捆绑器使用的安全性和美观性,捆绑带的缠绕通常是需要通过工人以纯手工作业的方式来缠绕捆绑带,效率低且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捆绑器,其能够有效避免捆绑带使用后相互缠绕在一起的状况,提高了捆绑器使用的安全性和美观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5]—种新型捆绑器,包括:捆绑器本体,其包括手柄单元、基座单元和卷轴单元,所述基座单元与所述手柄单元通过所述卷轴单元相铰接;缠绕装置,其与所述基座单元相连,所述缠绕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一端的壳体、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转动件、与所述转动件相配合的螺帽,其中,所述转动件包括转盘和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连接端部、与所述连接端部固连的转轴主体、与所述转轴主体固连的螺纹端部,所述连接端部的一端面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二限位部,所述螺纹端部的一端面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部,所述转轴主体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转轴贯穿的通孔,所述螺帽与所述螺纹端部相配合;捆绑带,其一端卷绕在所述转轴主体上形成带卷,另一端通过所述卷轴单元延伸至所述捆绑器本体的外部。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盘、所述连接端部、所述转轴主体和所述螺纹端部同轴设置。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盘的圆周壁上设置有防滑花纹。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纹端部上还套设有垫片。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轴主体上的开口沿着所述转轴主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圆周壁与所述螺纹端部的外壁相平齐,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圆周壁与所述连接端部的外壁相平齐。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捆绑器本体上设置缠绕装置,所述缠绕装置包括壳体、转动件、螺帽和垫片,其中,所述转动件包括转盘和转轴,所述转轴又包括连接端部、转轴主体、螺纹端部,所述连接端部和所述螺纹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使用时,在所述转盘上施加一个力,所述转盘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带动转轴灵活的转动,从而使得捆绑带卷绕在所述转轴上,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够防止捆绑带散落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确保了捆绑带使用时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
[0012]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缠绕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件在工作状态下与捆绑带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0018]图中,10、捆绑器本体;11、手柄单元;12、基座单元;13、卷轴单元;20、捆绑带;21、钩部;22、带卷;30、缠绕装置;31、壳体;311、通孔;32、转动件;321、转盘;322、连接端部;323、转轴主体;324、螺纹端部;325、第一限位部;326、第二限位部;33、螺帽;34、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
[0019]实施例: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0]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捆绑器,包括捆绑器本体10、捆绑带20和缠绕装置30。所述捆绑器本体10包括手柄单元11、基座单元12和卷轴单元13,所述基座单元12与所述手柄单元11通过所述卷轴单元13相铰接。
[0021]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缠绕装置30与所述基座单元12相连,所述缠绕装置3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12 —端的壳体31、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31上的转动件32、与所述转动件32相配合的螺帽33 ;其中,所述转动件32包括转盘321和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321上的连接端部322、与所述连接端部322固连的转轴主体323、与所述转轴主体323固连的螺纹端部324,所述转轴主体323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端部322的直径和所述螺纹端部324的外径,所述连接端部322的直径与所述螺纹端部324的外径大小相等;所述连接端部322的一端面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二限位部326,所述螺纹端部324的一端面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部325,所述第一限位部32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6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325的外圆周壁与所述螺纹端部324的外壁相平齐,所述第二限位部326的外圆周壁与所述连接端部322的外壁相平齐;所述转轴主体323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沿着所述转轴主体323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壳体3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转轴贯穿的通孔311,所述螺帽33与所述螺纹端部324相配合;所述转盘321、所述连接端部322、所述转轴主体323和所述螺纹端部324同轴设置;所述转盘321的圆周壁上设置有防滑花纹,所述防滑花纹是为了方便工人旋转所述转盘321而设置的;所述螺纹端部324上还套设有垫片34。
[0022]见图4和图5所示,所述捆绑带20 —端卷绕在所述转轴主体323上形成带卷22,另一端通过所述卷轴单元13延伸至所述捆绑器本体10的外部,延伸至所述捆绑器本体10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钩部21。
[0023]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捆绑带20的一端卡设在由第一限位部325、第二限位部326以及转轴主体323的圆周壁共同围设形成的空间内,然后将捆绑带20的一端穿过所述转轴主体323上的开口,接着再将所述捆绑带20的一端卡设在由所述第一限位部325、所述第二限位部326以及所述转轴主体323的圆周壁共同围设形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325、所述第二限位部326和所述转轴主体323上开口的设置是为了使得所述捆绑带20卡位牢固,便于所述捆绑带20卷绕在转轴上;卷绕时,在转盘321上施加一个力,所述转盘321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带动转轴灵活的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捆绑带20卷绕在所述转轴上形成带卷22。
[0024]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列。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捆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捆绑器本体(10),其包括手柄单元(11)、基座单元(12)和卷轴单元(13),所述基座单元(12)与所述手柄单元(11)通过所述卷轴单元(13)相铰接; 缠绕装置(30),其与所述基座单元(12)相连,所述缠绕装置(3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12) —端的壳体(31)、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31)上的转动件(32)、与所述转动件(32)相配合的螺帽(33),其中,所述转动件(32)包括转盘(321)和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321)上的连接端部(322)、与所述连接端部(322)固连的转轴主体(323)、与所述转轴主体(323)固连的螺纹端部(324),所述连接端部(322)的一端面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二限位部(326),所述螺纹端部(324)的一端面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部(325),所述转轴主体(323)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壳体(3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转轴贯穿的通孔(311),所述螺帽(33)与所述螺纹端部(324)相配合; 捆绑带(20),其一端卷绕在所述转轴主体(323)上形成带卷(22),另一端通过所述卷轴单元(13)延伸至所述捆绑器本体(10)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捆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21)、所述连接端部(322)、所述转轴主体(323)和所述螺纹端部(324)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捆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21)的圆周壁上设置有防滑花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捆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端部(324)上还套设有垫片(34) 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捆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主体(323)上的开口沿着所述转轴主体(323)的轴线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捆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2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6)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325)的外圆周壁与所述螺纹端部(324)的外壁相平齐,所述第二限位部(326)的外圆周壁与所述连接端部(322)的外壁相平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捆绑器,包括:捆绑器本体,其包括手柄单元、基座单元和卷轴单元;缠绕装置,其与所述基座单元相连,所述缠绕装置包括壳体、转动件、螺帽,其中,所述转动件包括转盘和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连接端部、转轴主体、螺纹端部,所述连接端部的一端面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二限位部,所述螺纹端部的一端面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部,所述转轴主体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转轴贯穿的通孔,所述螺帽与所述螺纹端部相配合;以及捆绑带。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捆绑带使用后相互缠绕在一起的状况,提高了捆绑器使用的安全性和美观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IPC分类】B65B13/18
【公开号】CN204776160
【申请号】CN201520397940
【发明人】陈汉刚
【申请人】苏州市邦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