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34016阅读:来源:国知局
密闭供水装置的主视图;
[0035]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自动密闭供水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0036]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密封器的主视图;
[0037]附图Sa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密闭排渣装置的主视图;
[0038]附图9a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密闭排渣装置的俯视图;
[0039]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密闭排渣装置封闭器的侧视图。
[0040]图1中1.密闭排渣装置,2.自动密闭供水装置。
[0041]图2中3.密封器,4.冷凝管,5.主供水装置的下底出水管,6.主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7.下出水管与下进气管复合管,8.主下液位感应器,9.主上液位感应器,10.主水箱,11.主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12.主供水装置的上顶进水管,13.副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14.副水箱,15.副上液位感应器,16.副下液位感应器,17.副供水装置的上顶进水管,18.副供水装置的下底出水管,19.副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20.外部自来水接口,21.外部高压水塔,22.进水控制器,23.进水控制器,24.排水控制器,25.挤压器,26.封闭器,27.外壳,28.储渣箱,29.双螺旋同步链接装置,30.电动机。
[0042]图3中31.电磁阀A,32.主上顶通气管机械阀门,33.下底进气管,34.电磁阀A",35.电磁阀Y ,36.副上顶通气管机械阀门,37.电磁阀D,38.电磁阀C,39.主下底出水管机械阀门,40.主下底进气管机械阀门,41.主上顶进水管机械阀门,42.电磁阀IV ,43.副下底出水管机械阀门,44.电磁阀B,45.副下底进气管机械阀门,46.电磁阀C ,47.电磁阀V ,48.副上顶进水管机械阀门,49.电磁阀B" ,50.球壳,51.网,52.密封器管,53.冷凝器外层水管,54.冷凝器内层气管。
[0043]图4abcde中图a为25.挤压器,图b为26.封闭器,图c为27.外壳,图d为28.储渣箱,图e为29双螺旋同步连接装置;55.挤压器进口,56.挤压器出口,57.封闭器整体开口,58.外壳水平开口,59.外壳上开口,60.预封闭进渣口,61.进渣口,62.与密闭供水装置密封器的连接口,63.逆时针绞龙,64.顺时针绞龙,65.主驱动轴,66.从驱动轴,67.外加密封装置的轴承,68.同步咬合齿轮,69.皮带轮,70.传动带。
[0044]图5中14.副水箱的箱壁和箱底已经移除。图8ab中图a为1.密闭排渣装置的主视图,图b为29.双螺旋同步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9ab中图a为1.密闭排渣装置的俯视图,图b为29.双螺旋同步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在图1中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包括密闭出渣装置I和自动密闭供水装置2。
[0046]在图2中密封器3、冷凝管4、主供水装置的下底出水管5、主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6、下出水管与下进气管复合管7、主下液位感应器8、主上液位感应器9、主水箱10、主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11、主供水装置的上顶进水管12、副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13、副水箱14、副上液位感应器15、副下液位感应器16、副供水装置的上顶进水管17、副供水装置的下底出水管18、副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19、进水控制器22、进水控制器23、排水控制器24为自动密闭供水装置2的主要部件,外部自来水接口 20、外部高压水塔21为自动密闭供水装置2的辅助部件;挤压器25、封闭器26、外壳27、储渣箱28、双螺旋同步连接装置29、电动机30为密闭出渣装置I的主要构成部件。
[0047]如图2、图3所示。密封器3有空心轻质球壳50、网51和管52组成,球壳51的直径略大于管52直径;网51用于保持球壳50的活动空间,使球壳50的有效封闭球冠与管52下开口保持合适的距离;管51的使用与冷凝管4的外管53相同规格的无缝管,管52的上端开口处焊接法兰,用焖板进行封闭,通过管52的中间横向管与冷凝管4的外管53用法兰相连接。
[0048]冷凝管4由里外两层管组成,内管54是气流动管道,外层管53与内层管54的中间夹层作为水的流动管道,冷凝管4的长度可根据渣的温度高低来控制。
[0049]主供水装置包括密封水箱10、上顶通气管11、上顶进水管12、下液位感应器8、上液位感应器9、下底进气管6、下底出水管5。其中所有的水管与气管均为普通无缝管。上顶通气管11的底部与水箱10顶部开口相焊接,上顶通气管11的机械阀32和电磁阀A31相串接。上顶进水管12与水箱10顶部相焊接,上顶进水管12由机械阀41和电磁阀B44相串接。对于液位感应器,感应器8焊接在水箱底部向上一段合适距离,感应器9焊接在水箱顶部向下一段合适距离。下底进气管6与下底出水管5在水箱10竖直进入水箱的一段距离采用与冷凝管4相同构造的复合管7,里层管作为气管33从水箱底部直通向水箱10顶部,下底出水管5的顶部与水箱10底部开口相焊接。下底进气管6与冷凝管4中的里层气管54相连,且相连管道6由机械阀40和电磁阀C 38相串接;下底出水管5与冷凝管4的外层管53相连,且相连管道5由机械阀39和电磁阀D 37相串接。
[0050]副供水装置大体与主供水装置相同,所不同的是:(1)上顶通气管13由电磁阀A" 34、电磁阀Y 35和机械阀36依次串接,上顶进水管17由电磁阀B" 49、电磁阀V 47和机械阀48依次串接。(2)对于感应器,上感应器15竖直高度位置与主供水装置中的上感应器9相同,但下感应器16的位置在主供水装置的上感应器9与下感应器8竖直连线的中点处。其他与主供水装置相同。
[0051]主副供水装置中的上顶进水管的末端相焊接并入主水管道,同时串接一个机械阀,然后与外部水源相连接。外部水源为高压水塔21供水或者是通常的自来水20供水。机械阀在工作时都是常开的。只有与电磁阀D 37和IV 42相串接的机械阀39与机械阀4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控制开的程度,以控制出水大小。
[0052]进水控制器22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主供水装置的感应器8和感应器9,进水控制器22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主供水装置的电磁阀A 31、电磁阀B 44和副供水装置的电磁阀C 46和电磁阀IV 42。排水控制器24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也接主供水装置的感应器8和感应器9,排水控制器24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主供水装置的电磁阀C 38、电磁阀D 37和副供水装置的电磁阀Y 36和V 47。进水控制器23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副供水装置的感应器16和感应器15,进水控制器23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电磁阀A" 34和B" 49。进水控制器和排水控制器所需外接电源均为220V交流电源。
[0053]如图2、图4abcde所示。挤压器25为进口大,出口小,材质是钢板。密闭器26整体开口与密封双螺旋绞龙63、64的外壳27出口相同,使用与外壳27相同规格的无缝管焊接加工而成。外壳27的规格与双螺旋绞龙63、64相匹配,且在外壳27的上端合适位置开口,开口与储渣箱28底部开口相同。双螺旋绞龙63、64为行业普通双螺旋绞龙。储渣箱27采用国标钢板焊接加工而成,储渣箱27的四周是封闭的,上顶有三个开口,一个开口 60是为了人工添加废渣对封闭排渣装置进行预封闭,另一个开口作为进渣口 61,直接与生产设备排渣口相连接,第三个开口 62与密闭供水装置的密封器3相连接。电动机30为普通三相交流电动机,功率要求是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双螺旋绞龙63、64相匹配。同步连接装置29为全封闭的同步连接装置,包括:主驱动轴65、从驱动轴66、加密封装置的轴承67、同步咬合齿轮68和皮带轮69。
[0054]如图5、图6、图7所示,所使用的细金属管为Φ57的无缝钢管,粗金属管为Φ 108的无缝钢管。主副水箱都采用钢罐,密闭器的球壳采用轻质金属球壳,网采用粗钢条焊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