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道套件活动垫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115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罐道套件活动垫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罐道套件活动垫梁。
【背景技术】
[0002]在钢丝绳柔性罐道中的竖井中段水平,罐笼升降时无法一次性准确与摇台对接,尤其重罐使用时,由于没有罐笼托梁,罐笼完全由提升钢丝绳承载,鉴于钢丝绳的弹性形变,罐笼会在原基础上下沉(重车进入时)或上升(重车拉出时),需多次对罐方与摇台对齐。繁琐的对罐,增加了提升成本,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间接影响了生产进度。
[0003]虽然为了保证进出时罐笼的稳定性,设计安装了稳罐套件,由于没有承重罐道托梁的存在,但是无法改善对罐的问题。另外在矿车频繁进出罐笼和竖向的撞击下,稳罐套件会产生扭曲变形、位移,其会偏离罐笼出车方向,增加使用难度以及维修难度,同时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解决了不断对罐的问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时增加了安全性的罐道套件活动垫梁。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罐道套件活动垫梁,与罐道相对应以及与罐道相配合的马头门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构和主轴支撑梁;所述主轴支撑梁上设置有活动梁主轴座,活动梁主轴座内活动连接有活动梁;所述活动梁的底部连接有下层垫梁;所述活动梁的上部设置有组合配重,所述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组合配重;所述下层垫梁与活动梁之间设置有活动垫梁。
[0007]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提拉绞车,提拉绞车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组合配重。
[0008]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层垫梁的下部设置有若干斜撑工字钢梁。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增加了罐笼托梁,罐笼完全由活动垫梁承重,而非提升钢丝绳承载,解决了不断对罐的问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时增加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
[0012]如图1所示,罐道套件活动垫梁,与罐道2以及与罐道2相配合的马头门I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动力机构和主轴支撑梁4。所述主轴支撑梁上设置有活动梁主轴座3,活动梁主轴座3内活动连接有活动梁5。所述活动梁5的底部连接有下层垫梁8。所述活动梁5的上部设置有组合配重6,所述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组合配重6。所述下层垫梁8与活动梁5之间设置有活动垫梁7。
[0013]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提拉绞车,提拉绞车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组合配重。所述下层垫梁8的下部设置有若干斜撑工字钢梁9。
[0014]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垫梁在不使用时,是靠配重自己升起,并到达指定安全位置以及保持安全状态,完全不影响罐笼上下使用。
[0015]活动垫梁在使用时,通过提拉绞车克服其配重自重拉起,与稳罐套件闭合。
[0016]利用原有稳罐套件基础,增加了罐笼的活动托梁,罐笼完全由活动垫梁承重,而非提升钢丝绳承载,解决了不断对罐的问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时增加了安全性。
[0017]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增加了罐笼托梁,罐笼完全由活动垫梁承重,而非提升钢丝绳承载,解决了不断对罐的问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时增加了安全性。
[001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罐道套件活动垫梁,与罐道相对应以及与罐道相配合的马头门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构和主轴支撑梁;所述主轴支撑梁上设置有活动梁主轴座,活动梁主轴座内活动连接有活动梁;所述活动梁的底部连接有下层垫梁;所述活动梁的上部设置有组合配重,所述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组合配重;所述下层垫梁与活动梁之间设置有活动垫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道套件活动垫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提拉绞车,提拉绞车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组合配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道套件活动垫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垫梁的下部设置有若干斜撑工字钢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罐道套件活动垫梁,与罐道以及与罐道相配合的马头门相对应,包括动力机构和主轴支撑梁;所述主轴支撑梁上设置有活动梁主轴座,活动梁主轴座内活动连接有活动梁;所述活动梁的底部连接有下层垫梁;所述活动梁的上部设置有组合配重,所述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组合配重;所述下层垫梁与活动梁之间设置有活动垫梁。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增加了罐笼托梁,罐笼完全由活动垫梁承重,而非提升钢丝绳承载,解决了不断对罐的问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时增加了安全性。
【IPC分类】B66B17/00, B66B17/12, B66B17/04
【公开号】CN205061305
【申请号】CN201520312520
【发明人】李 杰
【申请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