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料的模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787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胚料的模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高分子加工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胚料的模制机构。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高分子加工成型技术领域中,根据不同高分子的工艺需要,有直接将原料注入成型模具中成型的,亦有将原料经混合均匀后预制成胚料,再将胚料置入成型模具中,使之行聚合而成所需的特定形状成型物品。
但是,于公知技术的发展中,对于将原料直接注入成型模具的技术虽屡有改进,但对于预制胚料的两段式工艺技术内容,却缺少相关的研究,而无较佳的技术内容被适当地提供予产业所使用,当然,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亦相对缺少了竞争的动力。
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胚料的模制机构,其可用于特定几何形状的胚料成型,以提升其所属工艺的制造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胚料的模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模具,具有两个或多个模块,一模室位于模块的相向端面间,以及一连通该模室内外,用以将将原料从外部注入该模室之中的注料口;一开模件,具有两个或多个分别与各该模块相接的连动部,以及一个或多个用以驱动各该连动部带动对应的模块于一开模与一闭模位置间位移的动力部。
据此,当各该模块该位于该闭模位置上时,使该模室的室壁呈连续封闭状,遂行在外部原料注入后的模制成型,而当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其彼此间则相隔一预定的距离而于该模具的对应端侧形成开口,以使于模室内成型的胚料经由该开口被移出该模具外。从而,提高了制造的效率。
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该模具位于该闭模位置上。
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的b-b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该模具位于该闭模位置上。
图4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显示注料时的状态。
图5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显示注料完成的状态。
图6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的b-b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该模具位于该开模位置上。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各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胚料的模制机构10由一模具20、一开模件30及一调整件40所组成。
该模具20大致呈适当长度的矩条状,而具有一被定位的上模块21,两位于该上模块21两侧而与该上模块21两侧分别抵接的侧模块22、23,一圆柱形模室24形成于各该模块21、22、23的彼此相接端面之间,其柱轴并与该模具的长轴呈平行,一注料口25与一调整孔26分别设于该模具20长轴两端的模块21、22、23对应部位上,用以分别于该模室24柱轴两端各自连通该模室24的内外。
该开模件30则具有一液压动力部31,固设于该上模块21的上方,出力轴向并与该模室24的柱轴垂直对应,两组连杆构成的连动部32,分别以一端与该动力部31的出力轴311枢接,另端则分别连接枢设于该两侧模块22、23的相背端侧上,以通过该动力部31的驱动,经由各该连动部32驱动各该侧模22、23分别于一闭模位置及一开模位置间位移动作;当各该侧模块22、23位于该闭模位置上时,其彼此与该上模块21邻靠抵接,用以使所构成的模室24室壁呈连续封闭,以维持所需的成型形状,而当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各该侧模块22、23则彼此背离往外移动,从而于相对于该上模块21的下方位置形成一开口27,且使该开口27的口径大于该模室24于该闭模位置下的内径。
该调整件40具有一调整压缸41,设于该模具20长轴的另端,轴向并与该模室24的轴向同轴对应,一模塞42滑设于该模室24中,而可受该调整压缸41的出力轴驱动,于该模室24中滑移作动。
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该胚料的模制机构10被适当地设置于一高分子原料挤筒50的出料端51上,并使该出料端51同轴接设于该模具20的注料口25中,以将高分子原料注入该模室24以成型所需形状的胚料,更进一步来说
注料之始,如图2与图3所示,该两侧模块22、23位于该闭模位置上,并使该调整件40的出力轴外伸,而使该模塞42于该模室24中移行至与该出料端51端面抵接的状态,从而使该模室24可用以容纳原料的空间被压缩至零。
继之,当通过该挤筒50的压力将原料经由该出料端51注入该模室24时,其进入的压力即得以将该模塞42推移,以适应进入原料量的增加,扩大对应可容纳原料的模室24空间,即如图4所示,并持续将所需的原料量注入,待注入的原料量达预定数值的同时,该模塞42亦受控制地被定位于对应的位置上,如图5所示。
当将定量的原料注入该模室24内并被模制成对应的形状后,该开模件30即随之提供动力,带动各该侧模22、23自该闭模位置移动至该开模位置上,据以使于该模室24所成形的柱形胚料60得以自尺寸较大的该开口27受重力作用而落下,如图6所示,至此即得以快速完成所需胚料的模制成型作业,而可适应最终聚合反应成型产品所需。
作为优选方式,三个模块21、22、23将闭模状态的模室24围成圆柱状。
该开模件30与各该模块其中的二个模块22、23相连接。
在此,申请人必需再提出加以说明的是,上揭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模室形状并非作为解释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唯一解释,除通常的几何形状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外,不规则的特定形状,亦应属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能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胚料的模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模具,具有两个或多个模块,一模室位于模块的相向端面间,以及一连通该模室内外,用以将将原料从外部注入该模室之中的注料口;一开模件,具有两个或多个分别与各该模块相接的连动部,以及一个或多个用以驱动各该连动部带动对应的模块于一开模与一闭模位置间位移的动力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胚料的模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各该连动部分别为连杆,并各以一端与该动力部的出力端相枢接。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胚料的模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模室的形状呈柱形,而该注料口位于该模室长轴一端的模具对应位置上。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胚料的模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各该模块位于使其开口方向与该模室的柱轴垂直对应的开模位置上。
5.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胚料的模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各该模块位于使其所形成的该开口口径大于该模室呈封闭时的内径尺寸的开模位置上。
6.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胚料的模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调整件,固定在该模具对应于该模室长轴另端的部位上,一模塞,可沿该模室的柱轴方向滑动位移地位于该模室中,以及一通过其出力轴驱动该模塞于该模室中作动的调整压缸。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胚料的模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三个将闭模状态的模室围成圆柱状的模块。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胚料的模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开模件与各该模块其中的二个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胚料的模制机构,其包含有一模具,具有至少两模块,一预定形状的模室位于该两模块的相向端面间,一注料口,连通该模室的内外,用以供由外部将原料注入该模室之中;一开模件,具有至少两连动部分别与各该模块的预定部位相接,至少一动力部用以驱动各该连动部带动对应的模块于一开模与一闭模位置间位移;据此,当各该模块该位于该闭模位置上时,使该模室的室壁呈连续封闭状,以遂行于外部原料注入后的模制成型,而当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其彼此间则相隔一预定的距离而于该模具的对应端侧形成开口,以使于模室内成型的胚料经由该开口被移出该模具外。从而,提高了制造效率。
文档编号B29C33/22GK2772789SQ20052000174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陈法胜 申请人:陈法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