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787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木塑复合材料的挤出成型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均采用塑料加工用的模具。由于熔融的塑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对模具内腔的表面光滑度在进行以塑料为原料的型材生产过程中,没有过高的要求,模具的内腔的不同部位的粗糙度可以允许有少许的不同。但在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在塑料基材中加入了大量的木粉,使熔体的流动性大大降低。有研究表明当熔融指数为4g/min的聚丙烯树脂在充填了60%的木粉后,熔融指数降至0.23g/min,这表明木塑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较塑料而言有很大的差距。木塑复合材料熔体流动性的降低,会造成木塑复合熔体在模具内流动困难,造成生产过程中挤出困难,使生产效率降低。此外,模具内腔的光滑度的差异,会使物料在模具内的流动速率产生差异,对某些形状复杂的模具甚至会发生模具内积料,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外观,也会使挤出机机头压力过高,增加机器的载荷造成螺杆的使用寿命降低。
为解决在木塑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由于熔体在模具内的流动困难和速率的差异造成的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外观差等问题,要求用于木塑复合材料挤出生产的模具内腔应具有较低的和均匀的表面摩擦系数,以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创作人积极努力研究,经潜心研发,终于发明出确具实用功效与产业利用价值之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模具内壁的摩擦系数,并实现模具内腔的各个位置均具有相同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木塑复合材料成形的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模具内腔设有聚四氟乙烯内衬。
聚四氟乙烯内衬附着在金属模具内腔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在金属模具内腔设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由于聚四氟乙烯(PTFE)具有耐酸、耐磨、耐高温和表面摩擦系数低等特点,其工作温度可达260℃,并具有0.05-0.1的表面摩擦系数,可以满足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条件。本实用新型以聚四氟乙烯衬附于模具内腔,可以大幅度降低模具内腔的表面摩擦系数,提高物料在模具内的流动速度,并使模具内腔的各个部位具有相同的光洁度,以克服由于机械加工困难造成的模具内腔粗糙度的差异问题,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熔体在模具内的流动性,解决了物料在模具内腔由于光洁度的差异所造成的积料问题,使木塑复合材料挤出成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可增加木塑复合材料中木材组分的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模具1内腔2设有聚四氟乙烯内衬3。
聚四氟乙烯内衬3附着在金属模具1内腔2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如下首先按产品形状要求加工出所需规格尺寸的不锈钢模具1,经过喷砂、电化处理后,在模具内腔2壁面上采用喷涂的方式均匀的附上聚四氟乙烯涂层;然后将模具送入烧结炉中加热烧结,使聚四氟乙烯涂层紧衬在模具内腔壁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无间隙内衬3,整个烧结工艺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烧结温度为50-200℃。
挤出模头附聚四氟乙烯膜的部位包括口模板、预成型板、收缩板、流支架、过渡板等的内腔和分流锥和分流筋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在较高的温度下也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和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特别适用于大尺寸和形状复杂的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以凡是在本实用新型之创作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之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模具(1)内腔(2)设有聚四氟乙烯内衬(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其特征为聚四氟乙烯内衬(3)附着在金属模具(1)内腔(2)壁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具,其在金属模具内腔设有聚四氟乙烯内衬。本实用新型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木塑复合材料专用模可以降低金属模具内腔的表面摩擦系数,实现了金属模具内腔光滑度的均匀性,可以有效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熔体在模具内的流动性,消除由于模具内腔的粗糙度的差异所造成的积料,从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
文档编号B29C33/42GK2769025SQ20052000134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1日
发明者秦特夫, 于文东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