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787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高分子成型机械有关,尤其是关于一种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
背景技术
就公知技术而言,有以预先制成初胚后,再将该等初胚置入成型模具中进行模制成型的加工作业方式,且为能缩短加工作业所需的时间,通常在将初胚置入成型模具时,该模具已被升温至相当程度,因此容许填模的时间受到相当的限制,易言之,即操作人员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将多个初胚分别填入模具的模穴中,而增加了制造程序上的不便;倘为增加填模作业所能利用的时间,则必须使成型模具处于常温或仅升温小幅的程度,但如此一来,反而造成整体制程的延滞,对于制造效率的提升,反生负面的影响。
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可缩短初胚与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的接触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则再提供一种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可将多个初胚同步地分别填置于成型模具模穴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包含有一基部;一载部,其具有若干分别自该基部的一侧端面往外延伸预定长度的固定体;一推部,其具有一推体,位于该基部的一侧端面外,若干分别贯穿在该推体两侧端面的,并分别与各该固定体长轴同轴对应而容许各该固定体于其中穿伸动作的通孔;一用以使该基部与该推部彼此得以于一载胚位置及一释胚位置间移动的作动部。
当位于该载胚位置上时,该基部与该推部间具有一较小间距,而使各该固定体的长轴另端端末分别经由对应的通孔伸出于该推体相背于该基部的体侧侧面外,而当位于该释胚位置上时,则使各该基部与推部间具有一较大的间距,用以使各该固定体的长轴另端缩入对应的通孔内。
从而,缩短了初胚与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制造效率。
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三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各该基部与推部位于该载胚位置上。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示意图,其中,该转体系位于该偏转位置上。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各该基部与推部位于该释胚位置上。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示意图,其中,该转体位于该释放位置上。
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各该基部与推部位于该载胚位置上。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各该基部与推部位于该释胚位置上。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各该基部与推部位于该载胚位置上。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各该基部与推部位于该释胚位置上。
图13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与一开阖驱动组应用的侧视图,其中,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位于一上位、填胚位置上。
图14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与一开阖驱动组应用的侧视图,其中,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位于一下位、填模位置上。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由一基部20、一载部30、一推部40、一作动部50以及一定位部60所组成。
该基部20具有一矩形的平板状基板21。
该载部30则具有若干适当长度的钉状固定体31,分别以长轴一端垂直固接于该基板21的下侧板面上,其设置的位置并经适当的选择排列,而得以与成型模具70上的模穴71形状相配合。
该推部40于本实施例中具有一大致呈十字形状的板状推体41,位于该基板21的下方与的平行对应,若干通孔42分别贯设该推体41的上下两侧板面,孔轴并各与对应的固定体31长轴同轴对应,以使各该通孔42得以套接于对应的固定体31上。
该作动部50则具有一固定轴51,以底侧轴端固接于该推体41上,顶端则穿经该基板21而位于该基部20的上方适当高度位置处,一以弹簧为构成的弹性体52穿套在介于各该基板21与推体41间的固定轴51轴身上,一枢轴53垂直设于该固定轴51的顶端上,一对圆形转块54偏心垂直设于该枢轴53的两端,并可以的为轴而于一偏转及一释放位置间枢转动作,一组杆状扳件55以杆轴一端端末对应固接于该转块54上,一限位杆56悬设于该基板21上,用以拘束该扳件55。
该定位部60具有四第一定位柱61分别以柱轴顶端固接于该基板21下侧板面的四角落位置上,底端除设成推拔锥状端611外,其所在位置并位于该推体41十字形状四角落的自由空间中,四第二定位柱62分别垂直固接于该基板21的下侧板面上,并位于对应各该固定体31的周侧位置,四定位孔63分别贯设于该推体41上,孔轴并与各该第二定位柱62的柱轴同轴对应,以该基板21与该推体41间受各该第二定位柱62与定位孔63的套接限制,而仅能沿各该第二定位柱62的柱轴方向于一载胚位置及一释胚位置间位移作动;其中,就该基板21与该推体41间的距离而言,于该载胚位置上时其相距距离较小,而于该释胚位置上时其相距距离则较大。
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在使用时,以作动部50提供适当的外力以使该基板21与该推体41位于该载胚位置上,以使各该固定体31的底侧尖端突伸于该推体41的下侧板面下方,从而得以将所拟载放的胚体e插接于各该固定体31的尖端上,并贴靠于该推体41的下侧板面上,即如图3所示,而其中,该作动部50外力提供方式,则操作人员以该扳件55扳转该转体52使之自该释放位置枢转至该偏转位置上,而以该转体52周侧端面推抵该基板21,以缩短该固定轴51介于该基板21与该推体41间的轴身长度,并适当地抵消各该弹性体52的弹力,以使各该基板21与推体41自该释胚位置改变至该载胚位置上,而该扳件55则另以该限位杆56予以拘束定位。
继之,将载有胚体e的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移置于该成型模具70的模穴71上方,而为利于定位该胚体e与模穴71间的对应,于该模具70的模穴71开口周侧并设有四导孔72,用以供与各该第一定位柱61的底端嵌接,且使各该导孔72的孔径小于该推拔锥端611的最大外径,以使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得以悬于该模穴71的上方,以提供各该基板21与推体31在各该载胚及释胚位置作动时所需的移动空间。
即再请参阅图4所示,当将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定位于所拟填入的模穴上方后,即释放该限位杆56拘束该扳件55的限制,此时,各该弹性体52即可提供弹力以推移各该基板21与推体41往相背的方向移动,而自该载胚位置移动至该释胚位置上,此时,由于各该固定体31底端缩入对应通孔42适当尺寸,除以之减少固定体31与胚体e间的结合力外,并通过该推体41的推抵而将该胚体e适当地推离对应固定体31的尖端,以释放胚体e使之通过重力落入模穴71内,据以完成填模的作业。
而于此,申请人所需加以强调的是,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在预载胚体时,可将多个不同的胚体同时载设,而以一次填模程序将所有的胚体同时填入模穴中,而于多个模穴的填料作业时亦然,据此,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即得大幅缩短填模所需的时间,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技术的缺失,并进而提供制造的效率。
再请参阅图7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其构成大体上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揭者相同,其不同处则在于该推体41’的形状呈矩形,而与该基板21’的形状相仿。
以及,该定位部60’将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与第二定位柱所分别用以达成定位该基板21’、推体41’与悬空的效果予以合并仅由四第一定位柱61’以完成,易言之,于本实施例中,各该定位孔63’分别与各该第一定位柱61’为同轴对应的状态,以限制该基板21’与该推体41’间不会产生水平偏移的不良状态。
而且,用以限制该基板21’与该推体41’间不生水平偏移效果,事实上亦可通过各该固定体31’与对应通孔42’间的穿伸套接所达成,换言之,即于本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例中纵无该定位部的构造存在,该基板与该推体间亦无产生偏移之虑。
至于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则因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揭相同,于此即不再赘述。
续请参阅图11至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揭露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中,其关于各该基部20”、载部30”与推部40”的主要构成与前揭两实施例的主要部份相同,至于该作动部50”及定位部60”的区别,兹分别叙明于此。
该基部20”更包含有一尺寸较大的顶板22”,平行位于该基板21”的上方。
该定位部60”则为一自该推体41”周侧往上延伸并以端末与该顶板22”固接的环形墙体,用以于该顶板22”及该推体41”之间,由该定位部60”局限成适当形状的移动空间61”,以允许该基板21”于该移动空间中于该释胚及该载胚位置间移动。
该作动部50”则具有两第一压力缸体51”固设于该顶板22”的顶侧板面上,并分别以其出力轴端511”穿经该顶板22”而与该基板21”的对应位置相接,以之藉由各该第一压力缸体51”的动力提供,以带动该基板21”的对应移动。
据此,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即可经由自动控制以遂行胚体的填模作业,相较于上揭两实施例以手动方式,本实施例适于作为自动化设备的构成使用。
而为让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适当应用于产业机械上,于本实施例中另以一开合驱动组80”以带动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整体构成于一上位置、一下位置、一填模位置及一填胚位置间移动,该开合驱动组80”的详细构成再详细的叙明如下。
该开合驱动组80”具有一主压力缸体81”,垂直架设于一传统夹模装置的侧方,其主出力轴811”则与该基部20”枢接,用以带动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于该上位及该下位位置间上下位移,一第二压力缸体82”以一端枢接于该主压力缸体81”的出力轴811”上,并以其第二出力轴821”枢接于该基部20”上,用以驱使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于该填模及该填胚位置间位移作动;据此,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即可藉由该开合驱动组80”设置于传统夹模装置侧方,并以该开合驱动组80”使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位于该上位、填胚位置上,以利操作人员将胚体预载于该载部30”上,即如图13所示;继之,再使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受该开合驱动组80”驱动位移至该下位、填模位置上,而使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对应位于所拟填料的模穴上方,再以该作动部50”使胚体填入模穴之中,即如图14所示。
而应用本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使该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10”在产业的应用上更具便利性,所能提升的制造效率亦更为显著。
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部;一载部,其具有若干分别自该基部的一侧端面往外延伸预定长度的固定体;一推部,其具有一推体,位于该基部的一侧端面外,若干分别贯穿在该推体两侧端面的,并分别与各该固定体长轴同轴对应而容许各该固定体于其中穿伸动作的通孔;一用以使该基部与该推部彼此得以于一载胚位置及一释胚位置间移动的作动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具有一板状基板,各该固定体的长轴一端垂直固接在该基板的一侧板面上。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部更包含有一平行位于该基板上方的顶板;该作动部更包含有一个或多个固定在顶板上的第一压力缸体,其出力轴端穿过该顶板而与该基板垂直固接;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自该推体周侧朝向该基部方向延伸的定位部,其端末与该顶板垂直固接。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固定体的另端端末具有可插接胚体的尖锐形状。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体为平板状体。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用以拘束定位该基部与推部间的相对对应状态的定位部。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具有三个或更多个贯穿在该推体上的定位孔,具有一定长度的三个或更多个定位柱,其柱轴的一端固接在该基部相向于该推部的一侧端面上,另端则穿过同轴对应的定位孔伸出推体外。
9.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定位柱的柱轴另端呈推拔锥状。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部更包含有一固定轴,其一端垂直固接在该推体上,另端则穿过该基部而伸出在该基部相背于该推体的一侧端面外;一个或多个夹在该基部与该推部之间,用于提供弹力使各该基部及推部受力而位移至该释胚位置上的弹性体;一个或多个转块;一位于该转块偏心位置上并与该固定轴的另端垂直连接的,用以使该转块得以在一偏转及一释放位置间枢转作动的枢轴。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为弹簧,并同轴地穿套在该固定轴上。
专利摘要一种快速填模的载胚装置,包括一基部;一载部,其具有若干固定体,分别自该基部的一侧端面往外延伸预定的长度;一推部,其具有一推体,位于该基部的一侧端面外,若干通孔,分别贯穿该推体的两侧端面,并各自与各该固定体的长轴同轴对应,以容许各该固定体于其中穿伸动作;一作动部,用以使该基部与该推部彼此得以于一载胚位置及一释胚位置间移动;在该载胚位置上,该基部与该推部间具有一较小间距,使各固定体的长轴另端端末分别经由对应的通孔伸出该基部的体侧侧面外,在该释胚位置上时,则各该基部与推部间具有一较大的间距,使各该固定体的长轴另端缩入对应的通孔内。从而,缩短了初胚与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制造效率。
文档编号B29C31/04GK2772788SQ20052000174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陈法胜 申请人:陈法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