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网格材料的强化方法

文档序号:443254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用网格材料的强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有效改进强化织物形成的新方法。该发明的方法特别 涉及一种采用芯线来强化比较脆弱的网格片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不同情况下,都需要采用芯线来强化较为脆弱的网格线 材。这种芯线可以是比较坚固的线材或甚至是钢丝。应用本发明的方 法生产的具体产品是由塑料丝形成的网格片材制成的窄带材,其宽度
可以是3英寸。该窄带,通常是沿着泡沫中沟槽的底部而被模压到泡 沫座垫中。可用夹子或"猪头状开口环"将盖板牢固地固定在窄带上。 该盖板被拉到泡沫的沟槽中。这种窄带材也常用铁丝网制成。为强化 这种带材,同时提供连续不断的坚固构件,以方便地附上盖板,通常 需要在该网上的中线加上加强筋。这种铁丝网牢固地熔结在发泡材料 中。而加强筋使盖板能可靠地固定在带材上。
然而本产品的生产仅仅代表本法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很明显,本 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只要网材需要强化就可应用。
一种网格片材施加加强筋的方法已经在普通使用,但仅适用于铁 丝网材。该法使用塑料或内有钢丝芯的塑料加强筋。铁丝网的横线被 纵向穿通,同时穿过加强筋的塑料部分,如加强筋中有铁丝芯,则铁 丝不会被穿透。然而现在从经济上考虑,更倾向于使用塑料网格材料,但塑料网材不够坚固,不可能穿通其网格线再穿过加强筋。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网格材料的强化方法来克服上述加强筋的施加困难。该法内容包括用挤压机挤出塑料加强筋,其中也可以有铁丝。然 后在加强筋还处于加热与半融熔状态时,将横向塑料线包埋在上下两 部分之间。具体是由间隔的纵线与横线在它们的交点连接而成,其材 质为熔点相对较高的热塑性塑料,该方法包括以下若干连续的工序a. 通过一对适用的挤出模,以纵向分离的条状形式挤出一条热 塑性材料加强筋。该加强筋熔点低于网格片材;b. 将分离的加强筋置于贴近网格片材的彼此相对的两面,该片 材纵线的中间,与纵线平行并通常情况下也处于该织物横线 的中间;c. 分离的加强筋挤出后,在它们仍处于加热与半融熔状态时, 在上述织物横线的中间将它们熔合在一起,形成横线通过的 一体化的加强筋。加强筋并没有与网格片材融熔在一起,避 免了由于两种材料熔点不同而对后者可能造成的热破坏。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方法是当加强筋还处于加热与半融熔状态时,将它简单地压合到塑料网材上,使后者的网线的上下两边被完全 压入前者之中。所选择的加强筋的塑料熔点应比塑料网材的低,以免 造成塑料网格的熔化与其它热破坏。该法虽然也属本发明范围之内, 但我们不推荐使用,因此没有提供图示的必要,也没有在本发明附图 中加以说明。这是因为如果一种塑料处于融熔状态而另一种处于固 态,两者之间便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接合,同时加强筋塑料也不能完全包覆塑料网材的网线,把它们封入其中。因此,采用此法,加强筋与 塑料网的最终结合多少有些不牢靠。
推荐采用的方法将加强筋纵向分为上下两部分从挤压机中挤 出,这两部份均可包含或不包含芯线。在这两部份处于半融熔状态时, 在它们之间导入网材。将加强筋上下部分压合,将网材压在其中,从 而使加强筋的这两部份在网材横线之间熔合,形成一体化的加强筋。 这样,网材的网格被加强筋的塑料完全包覆,因此,加强筋与网格的 结合相当牢固。影响结合牢度的因素仅仅是所采用的加强筋塑料的强 度。
这种网格材料的一个重要优点是重量轻、加工性能好,用于大批 量生产方法简单,成本低;也即该网格材料强度高、组合安装快捷、 拆卸方便。本发明的其他优点是提供一种非常适合于机器进行自动化 连续生产的,高效、经济的方法。
鉴于上述目的与本说明书中叙及的优点,可以参阅本说明书附图 进一步说明。


图l是能够实施本发明推荐方法的挤出机的纵向垂直剖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是类似图i的"n-n"局部再放大剖面图。 图4是图i的"iv-iv"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5是有待于强化的网格片材的局部放大剖面图与加强筋融接
之前的上下两部分。
图6类似于图5,但已完成加强筋上下两部分的融合。
实施方式首先,参见图5,可以理解的是,有待于强化的网格片材2是塑 料丝(即纵线4与横线6)构成的敞口网材。其网格可以是任何宽度。 如图所示,纵线4与横线6在它们的交点被压合在一起,处于同一平 面。图4显示,编号8所指的加强筋在加工初始阶段,纵向分为8A 与8B上下不均等的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分割方法可以使这两部分在 其各自的平面上压合后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加强筋。这两部分中至少一 部分,通常是较大的那部分内,即8A中,纵向贯穿一条油回火钢芯 线10,钢芯线最好位于加强筋轴向圆形截面的中心。8A与8B截面 也可以分别是均等的半圆形,分别可以有芯钢线IO被模压在两个半 圆中。根据本方法,8A与8B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稀之类的塑料,它 们从同一台挤出机的两个分离的模中被挤出,然后,如图4所示,在 上述网格片材的两条纵线的上下两个相对的面上分别被加工,最后, 在挤出的塑料还处于加热与半融熔状态时,被压合在一起,将网格片 材2压合在上下塑料之间,从而使上下塑料在网格片材的横线6之间 的空间融合。此时,如图6所示,8A与8B形成了一体化的加强筋8, 完全包覆了上述横线。为了防止加强筋的8A与8B两部分在挤出机 上熔合时产生的高温造成网格片材的横线的熔化、变形或其它热破 坏,网格线最好是由熔点比加强筋8的材质聚乙稀高的塑料,如聚丙稀或聚酯等制成。然而,很明显,此处叙述的方法不仅适合于强化塑 料丝网材,也完全适用于加工除塑料丝之外的其它线材制成的网状片 材2。图1~图4显示的是能够实施所叙方法的装置。该装置的挤出头 12有一内腔14,在压力推动下,塑料混合物在始终被加热与可流动 的状态下向内腔馈送,并通过模孔16从内腔挤出。模孔16的截面轮 廓与所需的加强筋8的8A部分的截面相同。钢芯线10由管状导线器导过内腔14与模孔16。网格片材2通过挤出头的通道18向着模 孔16前面的8A的下表面移动,并由挤出头的向前突出的指状物20 的上表面将网格片材2压向8A。该指状物20有一内腔22。在压力 作用下,被加热与可流动的塑料混合物也向内腔22馈送,同时该混 合物,在网格片材2下面与模孔16前面,通过上述指状物上表面的 开孔24,从内腔向上被挤出。开孔24的截面轮廓与所需的加强筋的 8B部分的相同。8B就这样通过横线的下面被挤向处于网格片材2横 线之间的8A的下表面。
由于这时加强筋的8A与8B仍然处于加热与半热熔状态,相互 接触时,很容易熔合在一起,构成一体化的加强筋8。然而,如不对 熔合连接施加压力,熔合就可能不完全,不彻底,塑料本身就可能不 会与横线6紧密地模压在一起,而会在图3所示的指状物20前面的 横线的附近留下空隙(见图1),就不能把横线牢固地压合在加强筋8 内。为了消除这些可能存在的缺陷,将加强筋8在上下一对加压辊 26与28的外缘之间通过。加压辊的外缘分别具有凹槽,上下凹槽形 成通常为圆形的模孔,两凹槽截面面积的分割比例与加强筋8A与8B 的比例相同。上下加压辊的外缘(凹槽)由坚固而有弹性的材料,比 如坚固的橡胶制成,便于接纳网材的横线6,也便于将压力施加到加 强筋8上。据此,加压辊将8A与8B两部分紧密地压合在一起,保 证了两者之间熔接的完成,同时把塑料紧实地模压到横线6上,将其 包容在内,最后形成具有圆形截面的加强筋8。虽然普遍要求生产圆 形截面的加强筋,但如有需要,也可方便地生产其他形状的截面。
以上,我们已经展示与叙述了实施本发明的具体方法。很明显, 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可以对本法做些微小的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用网格材料的强化方法,由间隔的纵线与横线在它们的交点连接而成,其材质为熔点相对较高的热塑性塑料,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若干连续的工序a.通过一对适用的挤出模,以纵向分离的条状形式挤出一条热塑性材料加强筋。该加强筋熔点低于网格片材;b.将分离的加强筋置于贴近网格片材的彼此相对的两面,该片材纵线的中间,与纵线平行并通常情况下也处于该织物横线的中间;c.分离的加强筋挤出后,在它们仍处于加热与半融熔状态时,在上述织物横线的中间将它们熔合在一起,形成横线通过的一体化的加强筋。加强筋并没有与网格片材融熔在一起,避免了由于两种材料熔点不同而对后者可能造成的热破坏。
2. 按照权利要求1建筑用网格材料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附加步骤,即在加强筋挤出时,将一条金属芯线导进分离的两条加 强筋的至少一条中,被完全封闭在其中。从而,上述织物的横线是贴 近而不是接触金属芯线通过的。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网格材料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另一附加步骤,即在上述分离的加强筋塑料初步熔合之后在它 们还处于半融熔状态时对它们施加压縮性压力,藉此进一步保证加强 筋塑料的有效熔合,使半融熔的塑料能紧密地围绕上述织物的横线。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网格材料的强化方法,通过一可操作的装置进行压縮性压力的施加而使上述加强筋获得所需的横截面 外在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由相互隔开的线构成的建筑用网格材料的强化方法,该法由以下内容构成挤出两条塑料线,这两条线或任一条线内,可以包含一条钢芯线。这两条塑料线位于上述网格片材平面的相对的两边。紧接着两条塑料线被挤出后,当它们处于高度塑化并将近融熔的状态下,在上述片材网格线的中间位置,将两条塑料线熔合为一条。这种网格材料的一个重要优点是重量轻、加工性能好,用于大批量生产方法简单,成本低;也即该网格材料强度高、组合安装快捷、拆卸方便。本发明的其他优点是提供一种非常适合于机器进行自动化连续生产的,高效、经济的方法。
文档编号B29C65/40GK101607443SQ20081006244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7日
发明者倪明连, 徐佩林, 潘一忠, 陈中华 申请人:温州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