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517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连接构件技术区域本发明涉及将贮存材料的贮留槽与成型机加以连接的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向来,作为树脂成型材料的树脂颗粒,从投料料斗投入挤压成型机或射出成型机等具备圆筒容器以及螺杆(Screw)的熔融成型机。树脂颗粒在该熔融成型机中加热熔融后,成型为规定的形状。然而,树脂颗粒在圆筒容器内有时候会因加热而氧化劣化,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成型品会有发黄等成型不良的情况。为了防止这样的成型不良的情况的发生,有专利提出了使投料料斗减压,以降低投料料斗内的氧浓度的方法(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特开平6-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熔融成型机的情况下,在圆筒容器内因加热从树脂颗粒挥发出的气体、 在圆筒容器中被加热的空气等气体(热气)等流入投料料斗内。因此,气体和/或热气与投料料斗内的树脂颗粒接触,有时候会发生成型不良情况。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或减少提供给成型机的材料接触气体和/ 或热气的连接构件。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为,上端部连接于贮存材料的贮留槽,下端部连接于成型机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垂直方向上使材料通过的通路,所述通路内设置可吸气的至少一个的吸气口,与所述吸气口相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的形成从所述通路内可排气的至少一个的排气口,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至少可任意的在一方形成多个。如要采用这样的结构,需具备在垂直方向上可使材料通过的通路内可吸气的至少一个的吸气口、以及吸气口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的形成,并形成在通路内可排气的至少一个排气口,吸气口和排气口,至少有一种形成为多个。为此,在吸气口和排气口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能够从多个地方向通路内吸气,或从通路内排气。因此,可在通路内将吸气口流向排气口的气流顺着垂直方向流动,可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从材料挥发出来的气体)和/或热气从通路内的吸气口向排气口顺延垂直方向输送。其结果是,能够将从成型机向通路内流入的气体和/或热气从排气口排出,能够防止或减少成型机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接触材料(贮存槽内贮存的材料和/或通路内的材料)和/或通路的内壁。
又,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形成于相对所述排气口的上侧。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发生从上侧的吸气口向下侧的排气口流动的气流。因此,能够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从上侧压入输送至排气口, 确实排出。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或减少成型机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接触材料(贮存槽内贮存的材料和/或通路内的材料)和/或通路的内壁。又,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的所述吸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在所述通路的周方向上保持间隔的配置。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可在通路的周方向上形成多个吸气口和/或排气口。因此,能够在周方向上从多个地方吸气和/或排气。 其结果是,在通路内能够以在水平方向上均勻的压力发生沿着垂直方向的气流。又,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的所述吸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在所述周方向的全部范围内保持间隔的形成。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在周方向的所有方向上能够将气体和/或热气从吸气口往排气口输送。因此,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将从成型机流向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排出。又,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沿所述通路的周方向形成为长孔形。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吸气口和/或排气口会在周方向上从长孔形开口吸气或排气。据此,能够在周方向上以规定的宽度使在通路内从吸气口流向排气口的气流发生,在垂直方向上输送。故,能够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从材料中挥发出来的气体)和/或热气在周方向上以规定的宽度从吸气口向排气口输送。其结果,能够在周方向上均勻地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排出。又,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路形成为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所述吸气口以及所述排气口,分别形成多个,而且在所述周方向保持等间隔的配置。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在通路的周方向上能够以等间隔的吸气和排气,在通路的径方向上能够以相等的比例将气体和/或热气从吸气口往排气口输送。其结果是,能够更高效率地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排出。又,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在投影于垂直方向时,至少形成有一部分相互重叠的配置。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从吸入口吸入的气流不在周方向上旋转,而从排气口排
出ο为此,能够防止从吸气口吸入的空气在流向排气口的中途发生紊流,能够防止从吸气口向排气口流动的气流中卷入气体和/或热气。
4
其结果,能够从排气口更可靠地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排出。又,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所述通路的通路形成构件,所述吸气口以及所述排气口在所述通路形成构件上开口。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吸气口和排气口可直接吸气到通路内或从通路内直接排气。因此,能够吸气到通路内或从通路内排气。又,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是其上端部连接于贮存材料的贮留槽,下端部连接于成型机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垂直方向上使材料通过的通路,所述通路内设置可吸气的一个吸气口,与所述吸气口相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的形成从所述通路内可排气的一个排气口,所述吸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沿所述通路的周方向形成为长孔形。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吸气口和/或排气口在周方向上从长孔形的开口吸气或排气。因此,能够在周方向上以规定的宽度在通路内产生从吸气口流向排气口的气流, 将其在垂直方向上输送。故,能够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从材料中挥发出的气体)和/或热气,从吸气口向排气口,在周方向上以规定的宽度输送。其结果,能够在周方向上均勻地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排出。又,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气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端部连接于贮存材料的贮留槽,下端部在成型机连接的连接构件中,于垂直方向上可使材料通过的通路、 以及所述通路内可吸气的至少一个的吸气口、以及相对所述吸气口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的形成,同时所述通路内可排气的至少一个排气口,面对所述通路内设置,从所述吸气口相对所述通路内吸气的同时,又从所述排气口排气,可形成在所述通路内发生沿垂直方向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排气口流动的气流,所述排气口可将所述吸气口流向所述排气口方向上游侧的气流排出。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则在连接构件中,于垂直方向上可使材料通过的通路、以及所述通路内可吸气的至少一个的吸气口、以及相对所述吸气口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的形成,同时所述通路内可排气的至少一个排气口从此,能够在通路内发生从吸气口流向排气口的气流,使其向着垂直方向,直接从通路内排出从吸气口向排气口的方向的上游侧的气流。故,能够在通路内从吸气口向排气口在垂直方向上输送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从材料中挥发出的气体)和/或热气,原封不动将其排出。其结果,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从排气口排出,能够防止或减少成型机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接触到材料(贮留槽内贮存的材料以及/ 或通路内的材料)和/或通路的内壁。如果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则能够从排气口排出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能够防止或减少成型机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接触到材料(贮留槽内贮存的材料以及/或通路内的材料)和/或通路的内壁。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则能够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从上侧压入输送至排气口排出,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或减少成型机内的气体和/ 或热气接触到材料(r留槽内r存的材料以及/或通路内的材料)和/或通路的内壁。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则能够在通路内在周方向上以均勻的压力 发生在垂直方向上流动的气流。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则能够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 热气更高效率地排出。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则能够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 热气在周方向上均勻排出。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则能够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 热气更高效率地排出。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则能够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 热气从排气口可靠地排出。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则能够吸气到通路内或从通路内排气。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则能够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 热气在周方向上均勻地排出。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则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从成型机流入通路 内的气体和/或热气从排气口排出,能够防止或减少成型机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接触到材 料(忙留槽内忙存的材料以及/或通路内的材料)和/或通路的内壁。


图1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料斗与成型机的连接的侧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气流形成部的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的气流形成部的俯视的大概结构图。图4是图1所示的气流形成部的气流的说明图。图5是第2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气流的说明图。图6是第3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气流的说明图。图7是第4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气流的说明图。图8是第5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放大图。图9是第6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俯视的大概结构图。符号说明2 料斗(忙留槽)3 成型机4 气流形成部(连接构件)5 法兰部(连接构件)14 输送管(通路)17 第1金属冲压构件(通路、通路形成构件)21 第2金属冲压构件(通路、通路形成构件)32 吸气部侧贯通孔(吸气ロ)33 排气部侧贯通孔(排气ロ)
41吸气部侧狭缝(吸气口)42排气部侧狭缝(排气口)52吸气部侧贯通孔(吸气口)53排气部侧贯通孔(排气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形态图1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料斗与成型机的连接的侧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气流形成部的放大图。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方向是与垂直方向相同的方向。成型机系统1如图1和图2所示,具备贮存树脂颗粒等材料的料斗2 (贮存槽的一个例子)、将料斗2内贮存的材料熔融成型的成型机3、以及设置于料斗2与成型机3之间, 使材料能够从料斗2向成型机3通过的气流形成部4 (通路的一个例子)。料斗2形成大致为圆筒形状的上侧部分和越往下开口截面积越小的大致为圆锥形状的下侧部分两部分连接的形状。还有,料斗2的下侧部分详细地说,形成越往下直径越小,其后形成向下方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又,在料斗2的下端部设置与气流形成部4连接用的法兰部5。法兰部5在料斗2的下端部形成向料斗2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大致圆环形状。还有,在法兰部5,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法兰部5形成用于插通连接构件15 (将在下面叙述)的螺杆观(将在下面叙述)的插通孔(未图示)。成型机3具备筒6和旋杆7。筒6形成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而且筒6的长孔形的一端(图纸面上左侧端)形成能够使在筒6内熔融的材料排出的排出口 9。又,在筒6的长孔形的另一端 (图纸面上的右侧端),上端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筒6的上端的材料投入口 8。旋杆7配置为能够在筒6内旋转自如。又在筒6上设置接头部23,使其与材料投入口 8连通。接头部23具备筒部27和锷部沈,利用焊接等方法,围着材料投入口 8固定于成型机3的上端。筒部27形成向上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从成型机3的材料投入口 8的周边向上方延伸配置。筒部27其内径与成型机3的材料投入口 8大致形成为相同直径。锷部沈在筒部27的上端形成向筒部27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大致圆环形状。还有, 在锷部沈上,对应于法兰部5的插通孔(未图示),贯通形成连接构件15 (将在下面叙述) 的螺杆观(将在下面叙述)插通用的插通孔(未图示)。图3是图1所示的气流形成部在俯视情况下的大概结构图。如图2和图3所示,气流形成部4具有吸气部11、输送管14、排气部12、上下成对的衬垫(lacking) 13以及连接构件15。又,气流形成部4与接头部23 —起构成连接构件。吸气部11在气流形成部4的上端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具备吸气部主体16与第1金属冲压构件17 (通路形成构件的一个例子)。吸气部主体16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壁厚较厚的大致圆筒形状。吸气部主体16的外径比法兰部5的外径小。又,吸气部主体16的内径比法兰部5的内径稍大。
7
又在吸气部主体16上形成滞留部18和一对吹入口 19。滞留部18从吸气部主体16的上端缘到下端缘的跟前,从其内周面向径向外方,被切割为断面大致为矩形的形状。两个吹入口 19从吸气部主体16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直到滞留部18贯通形成。 又,两吹入口 19在吸气部主体16的径向相对配置(参照图3)。详细地说,两吹入口 19在气流形成部4,在周方向上相隔180°间隔配置形成。又,两吹入口 19与大气相通。还有,在吸气部主体16贯通形成用于使连接构件15的螺杆28 (将在下面叙述) 插通的法兰部5的插通孔(未图示)。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用金属板做成大致为圆筒形的形状,其上下方向的长度与吸气部主体16的大致相同。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外径比吸气部主体16的内径稍小。又,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17上,沿着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径向贯通形成多个吸气部侧贯通孔32 (吸气口的一个例子)。各吸气部侧贯通孔侧32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周方向的全部范围保持相互间隔。又,各吸气部侧贯通孔32的尺寸比材料的尺寸小。而且,第1金属冲压构件17下端的外表面与吸气部主体16的下端(没有形成滞留部18的部分)的内表面抵接,与吸气部主体16嵌合。输送管14由无色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等构成,形成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又,输送管14的外径比吸气部主体16的内径大,输送管14的内径比吸气部主体16的内径稍小。还有,输送管14也具有能够目视从料斗2向成型机3提供材料的视窗功能。排气部12在气流形成部4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壁厚较厚的大致圆筒形状, 具备排气部主体20和第2金属冲压构件21。还有,排气部12只要是配置于气流形成部4 的下端附近,没有特别限定,但最好是配置于气流形成部4的最下端。排气部主体20形成与吸气部11的吸气部主体16大致相同直径的圆筒形状。而且,在排气部主体20形成滞留部M和一对吸出口 25。滞留部M大致位于排气部主体2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从其内周面朝径向外方切成断面大致为矩形的形状。而且,位于滞留部M上侧的排气部主体20的内径比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外径小。又,位于滞留部M下侧的排气部主体20的内径比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稍大。两吸出口 25从排气部主体20的外周面朝径向内方,贯通滞留部24。又,两吸出口 25在排气部主体20的半径方向上相对配置。详细地说,两吸出口 25在气流形成部4的周方向上相隔180°配置。还有,在两吸出口 25上连接吸风机31。还有,在排气部主体20,具有与法兰部5的插通孔(未图示)对应的,用于插通连接构件15的螺杆观(将在下面叙述)的插通孔(未图示)。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用金属板做成大致圆筒形状,其长度相当于从排气部主体20 下端缘到滞留部M上端缘上下方向的长度。又,第2金属冲压构件21与第1金属冲压构件17和输送管14 一起形成通路。又,在第2金属冲压构件21上沿着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半径方向贯通形成多个排气部侧贯通孔33 (排气口的一个例子)。排气部侧贯通孔33在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周方向的全部范围相互保持间隔。又,各排气部侧贯通孔33的尺寸比材料的尺寸还小。而且,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上端缘从下方与滞留部M上侧的排气部主体20抵接,同时其下端外表面与排气部主体20下端(比滞留部M更下侧的部分)的内表面抵接, 与排气部主体20嵌合。又,第1金属冲压构件17与第2金属冲压构件21配置为在垂直投影时重叠。也就是说,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吸气部侧贯通孔32与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排气部侧贯通孔33配置为在垂直投影时重叠。衬垫13大致形成圆环状,其内径比输送管14的外径还小,其外径比输送管14的外径还大。又,上侧的衬垫13设置于吸气部主体16与输送管14之间,下侧的衬垫13设置于排气部主体20与输送管14之间。连接构件15具备螺杆观、螺帽29、以及盖30。螺杆观的长度做成能够在垂直方向一下子贯通料斗2的法兰部5、气流形成部4、 以及接头23,在其上端设置大致为六角形的头。螺帽四做成与螺杆观对应的大致为六角形的螺帽。盖30做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为圆筒的形状,在吸气部主体16与排气部主体 20之间,覆盖螺杆28的螺杆轴。而且,在料斗2的法兰部5与接头23之间,从上方开始依序配置吸气部11、上侧衬垫13、输送管14、下侧衬垫13、以及排气部12,在各插通孔(未图示)中插通螺杆观,螺帽四拧合于螺杆观下端部,以此将料斗2、气流形成部4、以及成型机3加以连接。也就是说,连接构件(气流形成部4和接头部23)的上端(吸气部11)连结料斗2的法兰部5,下端(接头23)连结成型机。下面对成型机系统1的成型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图1所示的气流形成部中的气流的说明图。为了用成型机系统熔化材料将熔化的材料成型,首先将贮存于料斗2中的材料通过气流形成部4提供给成型机3。这时,从料斗2向成型机3提供的材料从上方向下方通过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第 1金属冲压构件17、输送管14、以及第2金属冲压构件21),提供给筒6。然后,当筒6内充满材料时,不能够进入筒6内的材料将滞留在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内和料斗2内。还有,材料的上端位于气流形成部4的上端更上方(材料的上端位于料斗2内的情况)、气流形成部4垂直方向的中间(材料的上端位于气流形成部4通路内的情况)、和气流形成部的下端更下方(材料的上端位于筒6内的情况)中的任一位置都可以,根据众所周知的水平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从料斗2向成型机3提供。筒6内的材料在筒6内受到加热熔融,同时借助于旋杆7的旋转,被输送到排出口 9。其后,熔融的材料从排出口排出,以规定的形状成型。这时,从在筒6内熔融的材料中挥发出在材料中包含的水分和挥发成分(挥发性有机物等),因此发生气体。又,在筒6内空气受到加热成为热气。发生的气体和/或热气通过筒6的材料投入口 8和接头23流入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空气(或氮气等非活性气体)被从上端的吹入口吸入到气流形成部4。同时气流形成部4内的空气被吸风机31所吸引,从下端的吸出口 25排出。
于是,被吸引的空气从滞留部18通过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吸气部侧贯通孔32 被提供到通路内,从上方向下方流过通路内。其后,在通路内下降的空气依序通过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排气部侧贯通孔33 以及滞留部M,从吸出口 25排出。也就是说,在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内,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吸气,在通路内下降, 在通路的下端(第2金属冲压构件21)形成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从筒6流入气流形成部4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其上升受到在通路内下降气流的限制,同时借助于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从通路排出。如果采用这种连接构件(气流形成部4和接头23),则如图2和图4所示,具备在垂直方向上从让材料通过的通路内吸气的多个吸气部侧贯通孔32、以及相对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从通路内排气的多个排气部侧贯通孔33。因此,在吸气部侧贯通孔32,能够从多个地方对通路内吸气,同时在排气部侧贯通孔33,能够从多个地方排气。借助于此,能够在通路内发生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向排气部侧贯通孔33流动的气流,使其在垂直方向上流动,能够在通路内将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在垂直方向上输送给排气部侧贯通孔33。其结果是,能够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将从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排出,能够可靠地防止或减少气体和/或热气接触材料(料斗2内贮存的材料以及/或通路内的材料)以及/或通路的内壁。又,如果采用这种连接构件,则如图2和图4所示,能够发生从上侧的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向下侧的排气部侧贯通孔33流动的气流。因此,能够从上侧以压入的方式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从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或减少气体和/或热气接触材料(料斗2内贮存的材料以及/或通路内的材料)以及/或通路的内壁。又,如果采用这种连接构件,则如图2所示,吸气部侧贯通孔32和排气部侧贯通孔 33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17和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周方向上形成多个。因此,能够在周方向上从多个地方吸气或排气。其结果是,在通路内能够在水平方向上以均勻的压力发生沿垂直方向流动的气流。又,如果采用这种连接构件,则如图2所示,吸气部侧贯通孔32和排气部侧贯通孔 33在周方向上的全部范围内保持间隔。因此,在周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够从吸气侧贯通孔32向排气侧贯通孔33输送气体和/或热气。因此,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排出从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又,如果采用这种连接构件,则如图3所示,其特征在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和排气部侧贯通孔33配置为在垂直投影时重叠。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吸入的气流不是在周方向上旋转, 而是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借助于此,可以防止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吸入的气流在流往排气部侧贯通孔33
10的途中形成紊流,能够防止气体和/或热气被卷入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流向排气部侧贯通孔33的气流中。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从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又,如果采用这种连接构件,如图2所示,具备形成通路的第1金属冲压构件17以及第2金属冲压构件21,吸气部侧贯通孔32和排气部侧贯通孔33开口于第1金属冲压构件17或第2金属冲压构件21。因此,吸气部侧贯通孔32和排气部侧贯通孔33对通路5内直接进行吸气或排气。其结果是,能够对通路内可靠地进行吸气或排气。如果采用这种气流形成方法,则如图4所示,面对通路内在连接构件上设置吸气到让材料在垂直方向上通过的通路内的多个吸气部侧贯通孔32、以及与吸气部侧贯通孔 32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从通路内排气的多个排气部侧贯通孔33。因此,能够在通路内发生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流向排气部侧贯通孔33的气流,使其在垂直方向上流动,能够直接将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流向排气部侧贯通孔33的,来自上方的气流从通路内排出。借助于此,能够将从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在通路内从吸取部侧贯通孔32向排气部侧贯通孔33在垂直方向上输送,并且就这样将其排出。其结果是,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将从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或减少气体和/或热气接触到材料(贮存于料斗 2的材料以及/或通路内的材料)和/或通路的内壁。第2实施形态图5是第2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气流的说明图。在图5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构件标以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在气流形成部4的上端设置吸气部11,在气流形成部4的下端设置排气部12,而在第2实施形态中,也可以将吸气部11设置于气流形成部4的下端, 将排气部12设置于气流形成部4的上端。在第2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4中,如图5所示,从下端的吸气部11的吹入口 19 吸入空气(或氮气等不活泼气体),同时,气流形成部4内的空气利用吸风机31从上端的排气部12的吸出口 25排出。于是,在吸气部11中,被吸的空气从滞留部18通过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吸气部侧贯通孔32被吸到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内,在通路内由下方向上方流动。其后,在通路内上升的空气在排气部12依序通过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排气部侧贯通孔33和滞留部M从吸出口 25被排出。也就是说,形成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吸气到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内,在通路内上升的气流以及在通路的上端(第2金属冲压构件21)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而且从筒6流入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的气体和/或热气,借助于在通路内上升的气流在通路内上升,其后,借助于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从通路排出。在第2实施形态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一样的作用效果。第3实施形态
图6是第3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气流的说明图。在图6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构件标以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在气流形成部4的上端设置吸气部11,在气流形成部4的下端设置排气部12,而在第3实施形态中,也可以将吸气部11设置于气流形成部4的上端和下端,在它们之间,也就是在气流形成部4的垂直方向大致中央的地方设置排气部12。在第2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4中,如图6所示,从上端和下端的吸气部11的吹入口 19吸入空气(或氮气等非活性气体),同时,气流形成部4内的空气利用吸风机31从位于垂直方向大致中央的排气部12的吸出口 25排出。于是,从上侧的吸气部11吸入的空气,从滞留部18通过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吸气部侧贯通孔32被提供给通路内,在通路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又,从下侧的吸气部11吸入的空气,从滞留部18通过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吸气部侧贯通孔32被提供给通路内,在通路内由下方向上方流动。其后,在通路内下降的空气以及在通路内上升的空气在排气部12依序通过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排气部侧贯通孔33以及滞留部M从吸出口 25排出。也就是说,在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内,形成从上侧的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吸气,在通路内下降的气流、从下侧的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吸气,在通路内上升的气流、以及从位于通路的垂直方向大致中央的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而且从筒6流入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的气体和/或热气,借助于在通路内上升的气流在通路内上升,在通路的垂直方向大致中央的地方,借助于在通路内下降的气流限制其上升。其后,气体和/或热气在通路的垂直方向大致中央的地方,借助于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从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排出。在第3实施形态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第4实施形态图7是第4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气流的说明图。在图7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构件标以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在气流形成部4的上端设置吸气部11,在气流形成部4的下端设置排气部12,而在第4实施形态中,也可以将排气部12设置于气流形成部4的上端和下端,在它们之间,也就是在气流形成部4的垂直方向大致中央的地方设置吸气部11。在第2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4中,如图7所示,从位于垂直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吸气部11的吹入口 19吸入空气(或氮气等非活性气体),同时,气流形成部4内的空气利用吸风机31从上端和下端的排气部12的吸出口 25排出。于是,从位于垂直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吹入口 19吸入的空气,从滞留部18通过第 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吸气部侧贯通孔32提供给通气路内,被分割为由上方向下方流过通路内的气流和由下方向上方流过通路内的气流。其后,在通路内上升的空气,在上侧的排气部12依序通过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排气部侧贯通孔33和滞留部M,从吸出口 25排出。又,在通路内下降的空气,在下侧排气部12依序通过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排气部侧贯通孔33和滞留部对,从吸出口 25排出。也就是说,在通路内,形成从位于垂直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吹入口 19吸入,在通路内上升的气流、从位于垂直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吹入口 19吸入,在通路内下降的气流、 在通路的上端从吸出口 25排出的气流、以及在通路的下端从吸出口 25排出的气流。而且从筒6流入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的气体和/或热气,通常借助于在通路内下降的气流限制其上升,在通路的下端,借助于从排气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从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排出。另一方面,顺着例如通路内滞留的材料,气体和/或热气上升,借助于在通路内下降的气流,不能完全限制气体和/或气流的上升的情况下,有时候气体和/或热气的一部分通过吸气部11。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吸气部11的气体和/或热气借助于在通路内上升的气流在通路内上升,其后,在通路的上端借助于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从气流形成部4 的通路排出。在第4实施形态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同样的作用效果。第5实施形态图8是第5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放大图。在图8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构件标以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17和第2金属冲压构件21,在它们的周方向上的全部范围,保持相互间隔形成多个吸气部侧贯通孔32和排气部侧贯通孔33, 但是在第5实施形态中,如图8所示,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17和第2金属冲压构件21,将吸气部侧狭缝41 (吸气口的一个例子)以及排气部侧狭缝(排气口的一个例子)沿周方向形成长边。在第5实施形态中,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17上,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形成两个吸气部侧狭缝41。吸气部侧狭缝41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周方向上延伸,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 17的周方向上,跨越如大于180°,小于360°的角度,沿半径方向贯通第1金属冲压构件 17。又,各吸气部侧狭缝41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比材料的尺寸小。又在第2金属冲压构件21上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形成3个排气部侧狭缝42。排气部侧狭缝42,与吸气部侧狭缝41 一样在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周方向上延伸,在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周方向上,跨越如大于180°,小于360°的角度,沿半径方向贯通第2金属冲压构件21。又,各排气部侧狭缝42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比材料的尺寸小。而且,从气流形成部4上端的吹入口 19吸入空气(或氮气等非活性气体),同时利用吸风机31从下端的吸出口 25将气流形成部4内的空气排出时,吸入的空气从滞留部18 通过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吸气部侧狭缝41提供给通路内,在通路内由上方向下方流动。其后,在通路内下降的空气依序通过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排气部侧狭缝42和滞留部对,从吸出口 25排出。总之,在气流形成部的通路内,与第1实施形态一样,形成从吸气部侧狭缝41吸气在通路内下降,在通路的下端(第2金属冲压构件21)从排气部侧狭缝42排出的气流。
然后,从筒6流入气流形成部4的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其上升被在通路内下降的气流所限制,同时利用从排气部侧狭缝42排出的气流从通路排气。 如果采用第5实施形态的连结构件,则吸气部侧狭缝41和排气部侧狭缝42在周方向上从长边的开口吸气或排气。因此,能够在周方向上以规定的宽度在通路内发生从吸气部侧狭缝41向排气部侧狭缝42流动的气流,将其在垂直方向上输送。借助于此,能够将从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在周方向上以规定的宽度从吸气部侧狭缝41向排气部侧狭缝42输送。其结果是,能够将从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在周方向上均勻排出。第6实施形态图9是第6实施形态的气流形成部的俯视的大概结构图。在图9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构件标以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17和第2金属冲压构件21,在它们周方向上的全部范围,相互保持间隔形成多个吸气部侧贯通孔32的排气部侧贯通孔33,但是在第6实施形态中,如图9所示,在周方向上保持180°的间隔分别配置两个吸气部侧贯通孔52 (吸气口的一个例子)和排气部侧贯通孔53 (排气口的一个例子)。在第6实施形态中,如图9所示,在第1金属冲压构件17,与吹入口 19相对,在周方向上保持180°的间隔形成两个吸气部侧贯通孔52。又,将各吸气部侧贯通孔52做得比材料的尺寸小。又,在第2金属冲压构件21上,与吸出口 25相对,在周方向上间隔180°形成两个排气部侧贯通孔53。又,将各排气部侧贯通孔53做得比材料的尺寸小。而且从气流形成部4上端的吹入口 19吸入空气(或氮气等非活性气体),同时利用吸风机31将气流形成部4内的空气从下端的吸出口 25排出时,被吸入的空气从滞留部 18通过第1金属冲压构件17的吸气部侧贯通孔52提供给通路内,由上方向下方在通路内流动。其后,在通路内下降的空气依序通过第2金属冲压构件21的排气部侧贯通孔53 以及滞留部M,从吸出口 25排出。总之,在气流形成部的通路内,与第1实施形态一样,形成从吸气部侧贯通孔52吸气,在通路内下降,从位于通路下端的(第2金属冲压构件21)排气部侧贯通孔53排出的气流。而且,从成型机3流入气体形成部4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借助于在通路内下降的气流限制其上升,同时借助于从排气部侧贯通孔53排出的气流从通路排出。如果采用第6实施形态的连接构件,则能够做到在通路的周方向上等间隔吸气和排气,能够做到在通路的半径方向上等比例将气体和/或热气从吸气部侧贯通孔52向排气部侧贯通孔53输送。其结果是,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将从成型机3流入通路内的气体和/或热气排出。其他实施形态又,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吸气部侧贯通孔32与排气部侧贯通孔33配置为在垂直投影时重叠,但是吸气部侧贯通孔32与排气部侧贯通孔33也可以配置为垂直投影时不重叠。在本实施形态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又,在上述第5实施形态中,形成两个吸气部侧狭缝41,形成3个排气部侧狭缝42,但是吸气部侧狭缝41和排气部侧狭缝42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吸气部侧狭缝41和排气部侧狭缝42分别形成一个。在本实施形态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5实施形态一样的作用效果。又,在上述第6实施形态中,吸气部侧贯通孔52和排气部侧贯通孔53分别设置两个,在周方向上保持180°间隔配置,但是吸气部侧贯通孔52和排气部侧贯通孔53的数目和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分别设置3个吸气部侧贯通孔52和排气部侧贯通孔53, 在周方向上保持120°间隔配置;也可以分别设置4个,在周方向上保持90°间隔配置。在本实施形态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4实施形态一样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构件,其上端部连接于贮存材料的贮留槽,下端部连接于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垂直方向上使材料通过的通路, 所述通路内设置可吸气的至少一个的吸气口,与所述吸气口相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的形成从所述通路内可排气的至少一个的排气口,至少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任意一方可形成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形成于所述排气口的相对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的所述吸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在所述通路的周方向上保持间隔的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的所述吸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在所述周方向的全部范围内保持间隔的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沿所述通路的周方向形成为长孔形。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形成为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所述吸气口以及所述排气口,分别形成多个,而且在所述周方向保持等间隔的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在投影于垂直方向时,至少形成有一部分相互重叠的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所述通路的通路形成构件,所述吸气口以及所述排气口在所述通路形成构件上开口。
9.一种连接构件,其上端部连接于贮存材料的贮留槽,下端部连接于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垂直方向上使材料通过的通路, 所述通路内设置可吸气的一个吸气口,与所述吸气口相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的形成从所述通路内可排气的一个排气口, 所述吸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沿所述通路的周方向形成为长孔形。
10.一种气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端部连接于贮存材料的贮留槽,下端部在成型机连接的连接构件中,于垂直方向上可使材料通过的通路、以及所述通路内可吸气的至少一个的吸气口、以及相对所述吸气口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隔的形成,同时所述通路内可排气的至少一个排气口,面对所述通路内设置,从所述吸气口相对所述通路内吸气的同时,又从所述排气口排气,可形成在所述通路内发生沿垂直方向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排气口流动的气流,所述排气口可将所述吸气口流向所述排气口方向上游侧的气流排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成型机内的气体和/或热气与供给成型机粉粒体接触的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为,上端部连接于贮存材料的料斗(2),下端部保持间隔的形成于,与成型机(3)连接的连接构件的具备上下方向上使材料通过的通路、向通路内吸气的多个吸气部侧贯通孔(32)、以及在吸气部侧贯通孔(32)的下方,具有从通路内排气的2个排气部侧贯通孔(33),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吸气,同时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气,以此形成从吸气部侧贯通孔(32)吸气,沿着通路内下降的气流、以及在通路的下端部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于是,对从桶(6)流入通路的气体(包含于材料中的水分和挥发成分)和/或热气,利用沿着通路内下降的气流限制其上升,同时利用从排气部侧贯通孔(33)排出的气流从通路排气。
文档编号B29C31/02GK102205574SQ20111003872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3日
发明者吉田仁义, 峯林修, 帆山克明, 野龙平 申请人:株式会社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