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439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模具都设置有用于将成型的产品顶出模具的装置,如顶针等,这样可以方便产品的脱模。但是,当顶针在完成产品脱模后未退回到初始位置时,一方面会影响后续产品的冲压,另一方面一旦模具发生合模,强大的冲击力会使顶针和模具都发生损坏,既影响了加工的效率,也增加了模具维修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包括左模、与所述的左模相匹配的右模以及控制所述的左、右模动作的控制装置,所述的左模左侧设置有顶针板,所述的顶针板上连接有至少一根顶针,并且所述的顶针能够从所述的左模中穿过,所述的顶针板传动连接有传动装置, 所述的顶针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的顶针板回位与否感应器,所述的感应器与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信号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的顶针板与顶针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优选地,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优选地,所述的顶针板与所述的传动装置通过托板杆相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传动装置为油缸或气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发明通过添加感应器和弹性件来对顶针未退到初始位置时防止模具进行合模,一方面设备的结构简单,保护效果好,另一方面添加的装置成本低廉,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模具。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板;10、垫块;20、左模;21、右模;3、顶针板;4、顶针;5、感应器;6、弹
簧;7、托板杆;8、工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的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包括左模20、与左模20相匹配的右模21 以及控制左模20、右模21动作的控制装置。在左模1的左侧设置有顶针板3,顶针板3的右侧连接有至少一根顶针4,并且顶针4能够从左模20中穿过,顶针板3的左侧连接有一根托板杆7,顶针板3通过该托板杆7与传动装置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装置为油缸,当然也可以为气缸。顶针板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感应顶针板3回位与否感应器5,感应器5与控制装置通过信号相连接;同时,在顶针4与顶针板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如弹簧6。此外,在顶针板3的初始位置设置有一块底板1,当顶针板3回位时正好顶住该底板1,感应器5则通过感应顶针板3是否与底板1相接触,另外,底板1的两侧连接有垫块 10,左模20则与垫块10相连接。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首先,待冲压的工件8固定在左模20上,右模21向左运动与左模20进行合模,完成对工件8的冲压;
完成后,油缸通过托板杆7带动顶针板3向左顶出,将工件8从左模20上进行退料,而顶针板3退回到初始位置,并进行下一次的合模;
当退料完成后,顶针板3未回到初始位置,即未与底板1相接触时,感应器5发出信号给控制装置,左模20和右模21不发生合模;此外,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顶针板3与顶针4 之间的弹簧6在顶针4未退,而左模20、右模21发生合模时,通过压缩弹簧6,也能防止模具和顶针的损坏。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包括左模、与所述的左模相匹配的右模以及控制所述的左、右模动作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模左侧设置有顶针板,所述的顶针板上连接有至少一根顶针,并且所述的顶针能够从所述的左模中穿过,所述的顶针板传动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的顶针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的顶针板回位与否感应器,所述的感应器与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信号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板与顶针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板与所述的传动装置通过托板杆相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为油缸或气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托模未退保护的卧射机,包括左模、与所述的左模相匹配的右模以及控制所述的左、右模动作的控制装置,所述的左模左侧设置有顶针板,所述的顶针板上连接有至少一根顶针,并且所述的顶针能够从所述的左模中穿过,所述的顶针板传动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的顶针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的顶针板回位与否感应器,所述的感应器与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信号相连接。本发明通过添加感应器和弹性件来对顶针未退到初始位置时防止模具进行合模,一方面设备的结构简单,保护效果好,另一方面添加的装置成本低廉,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模具。
文档编号B29C45/76GK102363353SQ201110178259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冯超 申请人:苏州品翔电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