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合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0578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合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胶合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胶合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笔记本式计算机已被现代人普遍使用。笔记本式计算机具有重量轻且体积小的优点,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帯。此外,由于笔记本式计算机的外观设计已相当多元,可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外观的要求。目前,笔记本式计算机的外观常使用金属材质以提升质感。通常是将铝镁薄板胶合于塑胶件上,以使笔记本式计算机在重量轻的前提之下増加外观的质感。但是,当铝镁薄板胶合于塑胶件时,通常是使用点胶机将液态胶灌注在塑胶件上后,将铝镁薄板压合于塑胶件,由于胶合面积大,位于内部的液态胶不容易固化以形成胶体,因此,使得胶合品质不稳定,铝镁薄板与塑胶件容易被拔开。此外,铝镁薄板与塑胶件之间若需具有符合规范的抗拉拔能力,位于铝镁薄板与塑胶件之间的胶体需要具有一定厚度,但在制造过程中由于温度等相关參数的影响,点胶机所灌注的胶量不易控制而可能导致液态胶分布不均,进而发生液态胶固化后的胶体具有厚度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合模组,具有较佳的胶合品质与胶合強度。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合模组的制造方法,可制造出上述的胶合模组。本发明提出ー种胶合模组,包括一第一板体、多个凸出结构排列及一第二板体。各凸出结构排列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板体,两邻近的凸出结构排列之间形成一流道。各凸出结构排列包含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支撑单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且两邻近的支撑单元之间存在ー缺ロ。第二板体胶合于第一板体与凸出结构排列且抵靠干支撑单
J Li o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气隙,位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胶合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板体,多个凸出结构排列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板体,两邻近的凸出结构排列之间形成一流道,各凸出结构排列包含多个支撑单元,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且两邻近的支撑单元之间存在ー缺ロ。注入一液态胶于第一板体上,液态胶流动于流道与缺ロ。将ー第二板体抵靠于支撑单兀,以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存在ー间隙,且液态胶分布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固化液态胶以形成ー胶体,第二板体藉由胶体胶合于第一板体与凸出结构排列,且胶体的厚度实质上等干支撑单元的高度。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胶合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利用支撑单元来維持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间距,不但可使胶体的厚度接近干支撑单元的高度,以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具有足够的胶合強度。此外,由于制造胶合模组时,液态胶可流动于流道与缺ロ,除了避免胶量分布不均的问题之外,亦使得液态胶与第二板体之间存在气隙,供空气通过以使胶合模组的内部的液态胶加快固化。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胶合模组的第一板体与支撑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第一板体与支撑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胶合模组的第一板体与支撑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第一板体与支撑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100:胶合模组110:第一板体120:凸出结构排列122:流道124:支撑单元126:缺ロ130:胶体140:第二板体150:气隙210:第一板体220:凸出结构排列224:支撑单元300:胶合模组310:第一板体320:凸出结构排列322:流道324:支撑单元326:缺ロ328:凸块330:胶体
340:第二板体350:气隙410:第一板体420:凸出结构排列424:支撑单元428:凸块500:胶合模组的制造方法510 540: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胶合模组的第一板体与凸出结构排列的俯视示意图。请參阅图1A,本实施例的胶合模组100包括一第一板体110、多个凸出结构排列120、ー胶体130、一第二板体140及多个气隙1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为塑胶件,第二板体140为铝镁薄片,但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40的材质不以此为限。如图1A所不,第二板体140藉由ー胶体130胶合于第一板体110,胶体130位于第一板体110上及凸出结构排列120上。第二板体140抵靠于支撑单元124,使得胶体130的厚度实质上等干支撑单元124的高度。进而使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40之间具有足够的胶合強度。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40之间的间距大小可视制造者的需求而定,以笔记本式计算机的铝镁薄片与塑胶件为例,间距约为0.1毫米。凸出结构排列120设置于第一板体110,请參阅图1B以了解凸出结构排列120在第一板体110上的分布状況。如图1B所示,各凸出结构排列120沿一第一方向Dl设置于第一板体110,两邻近的凸出结构排列120之间形成一流道122。各凸出结构排列120包含沿一第二方向D2排列的多个支撑单元124,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相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l垂直于第二方向D2。两邻近的支撑单元124之间存在ー缺ロ 126。在本实施例中,胶体130位于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40之间,且容纳于流道122与缺ロ 126中。并且,两邻近的凸出结构排列120呈错位排列,以使缺ロ 126对应于邻近的凸出结构排列120的支撑单元124。此外,本实施例的支撑单元124—体成形于第一板体110,但支撑単元124设置于第一板体110的方式不以此为限制。由于制造本实施例的胶合模组100时,液态胶灌注于第一板体110上后可于流道122及缺ロ 126中流动,如此,液态胶的高度略降,而使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40之间存在气隙150。由于空气可经由气隙150而进入胶合模组100的内部,加快固化位于内部的液态胶,进而缩短固化时间并且提升胶合模组100的内部的胶合品质,并且,可避免胶量分布不均的问题。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第一板体与凸出结构排列的俯视示意图。请參阅图2,图2的实施例与图1B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在图2中,支撑单元224以阵列的方式排列于第一板体210,也就是每ー支撑单元224对应于其他凸出结构排列220的支撑单元224。在图1B中,两邻近的凸出结构排列120呈错位排列,支撑单元124是对应于邻近排的凸出结构排列120的缺ロ 126。当然,支撑单元124、224在第一板体110、210上的排列方式不以上述为限制。只要能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存在有间距,且具有流道与缺ロ可使胶体均匀分布即可。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胶合模组的第一板体与凸出结构排列的俯视示意图。请參阅图3A与图3B,第二板体340藉由ー胶体330胶合于第一板体310,其中胶体330位于流道322与缺ロ 326中。图3A与图3B的实施例与图1A与图1B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在图3A与图3B的实施例中,各凸出结构排列320还包含多个凸块328,沿第二方向D2设置于第一板体310,凸块328的高度低于支撑单元324的高度,且凸块328与支撑单元324相互交错排列。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324与凸块328 —体成形于第一板体310。如图3A所示,胶体330覆盖于凸块328的顶面与侧面,本实施例的第一板体310利用凸块328来增加与第二板体340的胶合面积。此外,本实施例的两邻近的凸出结构排列320呈错位排列,支撑单元324与凸块328对应于邻近排的凸出结构排列320的缺ロ 326。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第一板体与凸出结构排列的俯视示意图。请參阅图4,凸出结构排列420包含有多个支撑単元424及多个凸块428。图4的实施例与图3A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在图4中,支撑单元424与凸块428以阵列的方式排列于第一板体410,也就是每ー支撑单元424与凸块428对应于其他凸出结构排列420的支撑单元424与凸块428。当然,支撑单元424与凸块428在第一板体410上的排列方式不以上述为限制。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胶合模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參阅图5,本实施例的胶合模组的制造方法如下。首先,提供一第一板体,其中多个凸出结构排列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板体,两邻近的凸出结构排列之间形成一流道,各凸出结构排列包含多个支撑单元,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且两邻近的支撑单元之间存在ー缺ロ(步骤510)。接着,注入一液态胶于第一板体上,液态胶流动于流道与缺ロ(步骤520)。再来,将ー第二板体抵靠于支撑单兀,以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存在ー间隙,且液态胶分布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步骤530)。最后,固化液态胶以形成ー胶体,第二板体藉由胶体胶合于第一板体与凸出结构排列,且胶体的厚度实质上等干支撑单元的高度(步骤540)。此时,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存在多个气隙。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出结构排列还包含多个凸块,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一板体,凸块的高度低干支撑单元的高度,凸块与支撑单元相互交错排列且一体成形于第一板体。当然,支撑单元与凸块亦可以阵列的方式排列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藉由胶体连接于第一板体、支撑单元与凸块,以完成胶合模组。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胶合模组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凸出结构排列之间的流道及支撑単元之间的缺ロ来使胶均匀分布,以避免胶量分布不均的问题。并且,利用多个支撑単元来維持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距,以使位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胶体具有一定厚度,也就是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具有足够的胶合強度。此外,液态胶流动时会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气隙,空气可流通于气隙以使胶合模组的内部的液态胶加快固化。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掲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胶合模组,包括: 一第一板体; 多个凸出结构排列,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该第一板体,两邻近的该些凸出结构排列之间形成一流道,各该凸出结构排列包含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支撑单元,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异,且两邻近的该些支撑单元之间存在ー缺ロ ;以及 一第二板体,胶合于该第一板体与该些凸出结构排列,且抵靠于该些支撑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模组,其中该第二板体藉由ー胶体胶合于该第一板体与该凸出结构排列,该胶体位于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且该胶体的厚度等于该支撑单元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模组,其中两邻近的该些凸出结构排列呈错位排列,以使各该支撑单元对应于邻近的该凸出结构排列中的该缺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模组,其中各该凸出结构排列还包含多个凸块,沿该第二方向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些凸块的高度低于该些支撑单元的高度,且该些凸块与该些支撑单元相互交错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模组,其中还包括: 多个气隙,位于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
6.一种胶合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板体,其中多个凸出结构排列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该第一板体,两邻近的该些凸出结构排列之间形成一流道,各该凸出结构排列包含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支撑单元,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异,且两邻近的该些支撑单元之间存在ー缺ロ ; 注入ー液态胶于该第一板体上,该液态胶流动于该些流道与该些缺ロ ; 将ー第二板体抵靠于该些支撑单元,以使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存在ー间隙,且该液态胶分布于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以及 固化该液态胶以形成ー胶体,该第二板体藉由该胶体胶合于该第一板体与该些凸出结构排列,且该胶体的厚度等于该支撑单元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合模组的制造方法,其中两邻近的该些凸出结构排列呈错位排列,以使该支撑单元对应于邻近的该凸出结构排列中的该缺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合模组构的制造方法,其中各该凸出结构排列还包含多个凸块,沿该第二方向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些凸块的高度低于该些支撑单元的高度,且该些凸块与该些支撑单元相互交错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合模组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存在多个气隙。
全文摘要
一种胶合模组及其制造方法,胶合模组包括一第一板体、多个凸出结构排列及一第二板体。各凸出结构排列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板体,两邻近的凸出结构排列之间形成一流道。各凸出结构排列包含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支撑单元,两邻近的支撑单元之间存在一缺口,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第二板体胶合于第一板体与凸出结构排列且抵靠于支撑单元。由于本发明的胶合模组具有流道与缺口以供胶体均匀分布,且利用支撑单元来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胶体具有一定厚度,进而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具有足够的胶合强度。
文档编号B29C65/54GK103085278SQ20111034782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戴宝华, 何佳儒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