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2322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止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生产制造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止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五颜六色, 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性能、结构、材料日新月异,用途广泛。拉链由链牙、拉头、限位码(前码和后码)或锁紧件等组成。其中,前码和后码又被称为上止和下止。上止为树脂、尼龙拉链等的顶端,防止拉头拉到顶端而脱离拉链的部件, 其主要通过模具注上止模进行生产。上止分为特殊上止和普通上止,在拉链上生产普通上止时,拉头可以在普通上止生产完成后进行安装,普通上止的拉链可以满足拉头在上止完成再穿入拉链上的条件。而生产特殊上止时,由于特殊上止结构的限制,必须先将拉头安装到拉链上,才能进行特殊上止的生产。现有技术中生产特殊上止的模具,每套模具注塑时一模同时出上止和下止,因此只能在上止和下止生产好后才能够安装拉头,而此时受上止结构的限制,拉头已不能穿入到拉链上,需将拉链剪断,逐条的将拉头安装到拉链上进行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上止模具,以实现上止的连续制作,从而提高上止的生产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止模具,以实现上止的连续注塑,从而提高了上止的生产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止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关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还包括第一主型腔,其设置于所述下模上,且与所述第一分流道相通;第一副型腔,其设置于所述上模上,且其合模后与所述第一主型腔相对;第二主型腔,其设置于所述下模上,且与所述第二分流道相通,所述第一主型腔和所述第二主型腔均远离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二副型腔,其设置于所述上模上,且其合模后与所述第二主型腔相对;定位柱,其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且位于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第一沉槽,其设置于所述上模上,且合模后,所述定位柱落入所述第一沉槽中。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所述第一主型腔和所述第二主型腔关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还包括[0017]分隔块,其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且关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一主型腔和所述第二主型腔的连线位于所述分隔块的两侧;第二沉槽,其设置于所述上模上,且合模后,所述分隔块落入所述第二沉槽中。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所述下模上设置有滑块,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滑块上。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滑块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装置穿过所述限位孔,并固定到所述下模上。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所述限位装置为六角螺栓。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导向柱,合模后,所述导向柱落入所述导向孔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止模具中,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止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二者关于上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上止模具上还设置有第一主型腔、 第一副型腔和第二主型腔、第二副型腔,合模后,第一主型腔和第一副型腔相对,用以制作拉链一边分链条的上止,第二主型腔和第二副型腔相对,用以制作拉链另一边分链条的上止,这样就完成了拉链两根分链条上上止的制造。下模上设置有定位柱,该定位柱处于上模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且位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制造拉链时,因下止已制作完毕,将下止固定到定位柱上,然后将拉链的两根分链条分别拉伸到下模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两根链条分别落入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中,合模后,下止与定位柱落入第一沉槽中,并进行上止的制作,上止制作完毕,将下止从定位柱中取出,拉动拉链上止方向的拉链,当拉链的下一个下止靠近定位柱时,继续进行上述制作步骤,如此重复,就实现了上止的连续制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止模具实现了上止的连续制作,从而提高了上止的生产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止模具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止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11为第一主型腔、21为第二主型腔、3为下模、4为上模、5为主流道、6为第一分流道、7为第二分流道、8为定位柱、9为滑块、10为限位装置、13为导向孔、14为分隔块、15为限位孔、16为第二沉槽、17为第一沉槽、18为导向柱、12为第一副型腔、22为第二副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止模具,以实现上止的连续注塑,从而提高了上止的生
产效率。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事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事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I和图2所示,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止模具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止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上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止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注塑模具中,均已设置有主流道,分流道与主流道相通,分流道包括内嵌式,流道设置在模具内部,流道口与型腔相通,从而完成注塑;分流道设置在上模或下模的内表面上,通常在模具型腔所在的面上开设有流道槽,流道槽可以单独设置在上模或下模上,也可以上模和下模上各开有一半。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关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还包括设置于下模上的第一主型腔,其与第一分流道相通,对应的,上模上设置有与第一主型腔配合的第一副型腔,合模后第一副型腔与第一主型腔相对,二者合为一个型腔;下模上还设置有第二主型腔,其与第二分流道相通,对应的,上模上设置有与第二主型腔配合的第二副型腔,合模后第二主型腔与第二副型腔相对,二者合为一腔。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且其位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均远离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因上止生产时,拉链的两根链条要分别落入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中, 二者远离下模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则链条不会与第一分流道或第二分流道重合而影响生产,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可以不同时处于下模宽度方向同一高度上,二者在下模宽度方向的高低不会对上止的生产厂商影响;对应的,下模上设置有第一沉槽,合模后,定位柱落入第一沉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止模具工作过程如下对于将要进行上止生产的拉链,下止已生产至该拉链中,在进行上止的生产时,下止处合在一起,并卡设在定位柱的位置,将要生产上止的拉链的两条分支链,通过定位柱的卡位横放到下模上,并将两个分支链拉紧,使两个分支链分别落入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上,合模后,定位柱落入第一沉槽中,上模和下模对接到一起,注塑完成后,上下模分开, 将拉链的下止从定位柱处取出,并沿上止位的方向横向平移至下一个下止处,重复以上步骤,即可进行上止的连续生产。通过以上操作过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止模具,实现了上止的连续制作,不需要在每次生产完成后进行剪断操作,从而提高上止的生产效率。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上止模具中,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关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采取对称的布置方式,则定位柱到第一主型腔的距离和定位柱到第二主型腔的距离相等,表现在上止的生产上,则,下止位置与两个上止的距离相等,便于拉链的后续加工。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上止模具中,还包括设置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分隔块,分隔块关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定位柱与第一主型腔的连线和定位柱与第二主型腔的连线分别落在分割块的两侧,采取此种布置方式,每次对拉链的两条分链条进行定位时,只需要将拉链下止卡设在定位柱上,两条分链条放置到分割块的两侧,即可完成将两条分链条分别落入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中,减少了对分链条和型腔的对准过程,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应的,下模上设置有第二沉槽,合模后,分割块落入第二沉槽中,不会对合模过程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上止模具中,下模上设置有滑块,定位柱设置于上述滑块上。滑块能够带动定位柱沿着下模的宽度方向进行滑动,从而使定位柱靠近或远离第一主型腔或第二主型腔,来调节定位柱与型腔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间距要求的上止和下止的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上止模具中,还包括限位装置,滑块上设置有限位孔,上述限位装置穿过该限位孔,并固定到下模上,当滑块对定位柱进行位置调节时,调松限位装置,将滑块进行靠近或远离操作后,再将限位装置锁紧,以防止在上模生产过程中,因滑块的滑动而影响上止和下止之间的距离,进而影响上止产品的质量。具体的,限位装置可以为六角螺栓,对应的,下模上设置有螺纹孔,旋紧或旋松六角螺栓即可对滑块进行滑动操作。具体的,限位装置可以为定位销。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上止模具中,下模上设置有导向孔,上模上设置有导向柱,合模后,导向柱落入导向孔中,即可继续完成模具的合模工作,增加导向柱和导向孔后,使模具的合模工作定位准确,模具能够精准的完成开合模过程。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上止模具,包括上模(4)和下模(3),所述上止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分流道(6)和第二分流道(7),所述第一分流道(6)和所述第二分流道(7)关于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主型腔(11),其设置于所述下模(3)上,且与所述第一分流道相通;第一副型腔(12),其设置于所述上模(4)上,且其合模后与所述第一主型腔(11)相对;第二主型腔(21),其设置于所述下模(3)上,且与所述第二分流道相通,所述第一主型腔(11)和所述第二主型腔(21)均远离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二副型腔(22),其设置于所述上模(4)上,且其合模后与所述第二主型腔(21)相对;定位柱(8),其设置于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且位于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第一沉槽(17),其设置于所述上模(4)上,且合模后,所述定位柱(8)落入所述第一沉槽(17)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腔(11)和所述第二型腔(21)关于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止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块(14),其设置于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且关于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定位柱(8)与所述第一主型腔(11)和所述第二主型腔(21)的连线位于所述分隔块(14)的两侧;第二沉槽(16),其设置于所述上模(4)上,且合模后,所述分隔块(14)落入所述第二沉槽(16)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上设置有滑块(9),所述定位柱(8)设置于所述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止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装置(10),所述滑块(9) 上设置有限位孔(15),所述限位装置(10)穿过所述限位孔(15),并固定到所述下模(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10)为六角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上设置有导向孔(13), 所述上模⑷上设置有导向柱(18),合模后,所述导向柱(18)落入所述导向孔(13)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止模具,其上设置有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二者关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还包括设置于下模上且与第一分流道相通的第一主型腔;设置于上模上的第一副型腔,与第一主型腔位置相对;设置于下模上且与第二分流道相通的第二主型腔,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均远离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设置于上模上的第二副型腔,与第二主型腔位置相对;设置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的定位柱,其位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设置于上模上且与定位柱配合的第一沉槽。通过定位柱固定下止,拉链的两个分链条分别落入型腔中,合模后进行生产,重复以上定位和生产过程,即可完成上止的连续注塑,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9L5/00GK202344767SQ201120450080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孙学哲, 李灵江, 王永辉 申请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