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9814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瓶机合模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
背景技术
制造薄壁塑料容器机(亦称“吹瓶机”)的合模机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模速度关系着吹瓶机的生产效率,合模精度关系着吹瓶机的产品质量。吹瓶机在合模时,需要左右分置的侧模板和底部的底模板精确合模,并在上述模板间形成一腔体对受热待加工的瓶还 吹制定形,然后再开模,将吹制好的瓶体取出。随着吹瓶机工作效率提高,侧模板和底模板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精确开合模动作,现有技术中,侧模板和底模板的动作一般采用统一驱动或分置驱动的方式实现,当采用分置驱动合模时,由于侧模板和底模板通过不同的驱动件实现开合模动作,需要调整各驱动件间的动作统一协调性,存在调试困难、精度欠佳的问题,在吹瓶机高速运转时尤为明显;当采用统一驱动合模时,由于驱动结构复杂、零件较多,吹瓶机在高速运转时,因各零件间存在传动配合间隙而易导致动作延迟和偏离,从而影响合模精度,在吹制过程中由于模板贴合的密封性问题而产生大量废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合模精确的底模板抬升机构,进一步解决底模板与侧模板间的动作协调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包括底座、安置于底座上且可配合合模的侧模板和底模板,侧模板和底模板分别抵触在一联动杠杆的两端工作部上,且侧模板底部低于底模板的底部,所述联动杠杆中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联动杠杆随着侧模板的动作而摆动并抬升底模板至合模工位。在本方案中,侧模板平移合模时,触动联动杠杆的一端,因联动杠杆中部受到底座支撑,其另一端摆动并将底模板抬升,使侧模板和底模板协调、统一的联动,本方案机械结构简单,极大降低了因存在零件配合间隙而导致动作延迟和偏离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合模精度。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杠杆搭接底模板一端延伸出一竖向折臂形成工作部的第一端,所述联动杠杆抵触侧模板的平直端形成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所述联动杠杆通过设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滚轮可滚动地抵触在侧模板和底模板的底部。在本方案中,联动杠杆优选放置在底模板和侧模板的下方,由于联动杠杆在中部受到支撑而做旋转运动,通过设置竖向折臂将底模板托离联动杠杆,既有效缩短底模板与指定合模工位的距离,方便抬升合模,又能防止联动杠杆在摆动过程中因杆身与底模板边缘接触,造成底模板边缘受力而偏离合模工位;在合模动作时,侧模板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底模板在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联动杠杆以其支撑部为圆心做摆动,由于三者运动轨迹不同,相互作用时,联动杠杆第二端与侧模板、联动杠杆第一端与底模板间的接触部位置会随着开合模动作的进行而改变,通过在联动杠杆两端工作部设置滚轮,当上述接触部位置发生改变时,通过转动的滚轮平稳过渡,既防止因工件摩擦而导致的损坏和振动,又确保联动杠杆工作部与各模板紧密贴合作用,实现平稳抬升,提高合模精度。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杠杆第一端的滚轮下方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置于折臂的盲孔中,且第一端的滚轮轮轴与折臂连接处留有竖向活动间隙。在本方案中,滚轮在受外力时可做竖向微调,并在外力消失后利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为优选,所述侧模板底部设有一与所述联动杠杆第二端抵触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由侧模板的底部延伸形成或由一传动块固接在侧模板的底部形成。在本方案中,所述侧模板通过传动部与所述联动杠杆的第二端相互作用,并利用平移的侧模板撬动联动杠杆,实现抬升底模板。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部位于侧模板的底部中间,且传动部底面形成相互衔接的一斜向壁和一水平壁。在本方案中,将传动部设置在侧模板的底部中间,既便于传动部与联动杠杆抵触,也能保证侧模板和底模板受力均匀,移动平稳;所述传动部的底面形成相互衔接的一斜向壁和一水平壁,由于第二端滚轮随着联动杠杆的摆动做圆周运动,传动部随着侧模板做水平移动,当滚轮与所述斜向壁作用时,所述斜向壁靠近底模板一侧壁面位置较高, 另一侧壁面位置较低,且随着侧模板一起平移,述传动部通过工作壁与联动杠杆的相应工作部搭接,并将侧模板的水平移动行程转化为对联动杠杆的下压行程,实现撬动联动杠杆;当滚轮与所述水平壁作用时,水平移动的侧模板不能通过传动部作用于联动杠杆的滚轮,使联动杠杆一直保持在现有位置状态。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连接联动杠杆的支撑座,所述联动杠杆通过轴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在本方案中,通过支撑座形成联动杠杆的支点,且支撑座两侧联动杠杆的长度符合通过侧模板平移将底模板抬升至合模工位的要求,采用轴连接方式既简单,又利于拆卸维修。作为优选,一竖向导杆一端固接在所述底模板下部,另一端依次穿过底座和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连接杆与底座固接。在本方案中,利用竖向导杆和底座、限位板间的配合对底模板起到限制和导向作用,使底模板在联动杠杆的抬升作用下只能作竖向移动,且限位板与底座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利于竖向导杆平稳升降,提高合模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导杆至少为两根,且均匀分布于底模板的下部。在本方案中,优选为四根且分布于底模板四角的导杆对底模板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提高抬升稳定性,且四根导杆底部均连接在限位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平移的侧模板通过联动杠杆撬动底模板做抬升运动,此结构简单,有效防止因零件间的传动配合间隙造成合模动作延迟和偏离的情况,使侧模板和底模板间具有较好的动作统一协调性,便于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局部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侧模板、底模板联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图4为滚轮处于传动部斜壁一端时其对应的各模具位置不意图;图5为滚轮处于传动部斜壁中部时其对应的各模具位置示意图;图6为滚轮处于传动部斜壁与水平壁交接处时其对应的各模具位置示意图;[0019]图7为滚轮处于传动部水平壁一端(合模状态)时其对应的各模具位置示意图;图中I、底座,2、侧模板,3、底模板,4、联动杠杆,5、折臂,6、滚轮,7、传动部,8、斜向壁,9、支撑座,10、轴,11、导杆,12、限位板,13、复位弹簧,14、竖向间隙,15、水平壁,16、底模具,17、侧模具,18、槽环,19、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的一种底模板3抬升机构,包括底座I、安置于底座I上且可配合合模的侧模板2和底模板3,侧模板2和底模板3分别抵触在一联动杠杆4的两端工作部上,且侧模板2底部低于底模板3的底部,所述联动杠杆4中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联动杠杆4随着侧模板2的动作而摆动并抬升底模板3至合模工位;所述联动杠杆4搭接底模板3 —端延伸出一竖向折臂5形成工作部的第一端,所述联动杠杆4抵触侧模板2的 平直端形成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所述联动杠杆4通过设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滚轮6可滚动地抵触在侧模板2和底模板3的底部;所述底座I上设有连接联动杠杆4的支撑座9,所述联动杠杆4通过轴10连接于所述支撑座9上。为了使底模板3能平稳地抬升,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至少两根竖向导杆11 一端固接在所述底模板3下部,另一端依次穿过底座I和一限位板12 (如图2所述),所述限位板12通过连接杆与底座I固接,利用导杆11限制底模板3的移动方向;所述限位板12通过支架连接在底座I上,使限位板12和底座I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根据两点确定一线原理,对导杆11的移动进行精确导向,提高底模板3的合模精度。为了实现底模板3和侧模板2间的合模,并使联动杠杆4不会因吹制瓶体时的高压气体作用于底模板2的压力过大而弯折损坏,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所述联动杠杆4第一端的滚轮6下方设置复位弹簧13 (如图3所述),所述复位弹簧13置于折臂5的盲孔中,且第一端的滚轮6轮轴与折臂5连接处留有竖向活动间隙14 ;所述侧模板2底部设有一与所述联动杠杆4第二端抵触的传动部7,所述传动部7由侧模板2的底部延伸形成或由一传动块固接在侧模板2的底部形成;所述传动部7位于侧模板2的底部中间,且传动部7底面形成相互衔接的一斜向壁8和一水平壁15。在实际应用中,位于底模板3上的底模具16侧壁上设有一定位环19,侧模具17的工作壁下部设有与所述定位环19匹配的槽环18,侧模具17与底模具16间、联动杠杆4与传动部7间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配合I、合模机构处于开启状态,并开始合模,随着侧模具17水平移动,使滚轮6与斜向壁8发生搭接作用(如图4所述),并将侧模具17的水平移动行程转化为底模具16的竖向移动行程,底模具16和侧模具17均匀速向合模工位靠拢(如图5所述)。2、滚轮6移动至斜向壁8和水平壁15的交接处(如图6所述),此时,底模具16移动至合模工位,且其定位环19恰好与侧模具17的槽环18处于同一水平高度。3、随着侧模具17继续水平移动,滚轮6与水平壁15发生搭接作用(如图7所述),一方面,由于此时侧模具17的水平移动行程不能转化为底模具16的竖向移动行程,使底模具16保持在前一过程中到达的水平高度,另一方面,侧模具17通过水平移动将所述定位环19卡置于槽环18中,并移动至合模工位,侧模具17与底模具16间形成吹制腔体。[0028]通过上述步骤,实现侧模具17和底模具16间的合模动作。当需要开模时,首先,侦權具17向两侧移动,将定位环19从槽环18中脱离;之后,底模板3和底模具16依靠其自身重力向下移动,并回复至初始工位。定位环19和槽环18相互卡置时存在工艺间隙,既降低加工要求,又方便定位环19卡置于槽环18中,当吹瓶机向吹制腔体内灌输高压气体时,由于存在工艺间隙,底模具16会向下移动并与槽环18底面相抵触,此时,底模具16向下移动的行程会通过设于滚轮6地下的复位弹簧13吸收,避免联动杠杆4因此而受损。在开模时将滚轮6复位至初始工位。在具体操作中,侧模板2包括并列设置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左模板和右模板择一与联动杠杆4相应工作部搭接。由于左模板上需要连接驱动装置,为了合理安排设备空间,优选方案为右模板与联动杠杆4搭接,并在右模板下方安装带工作壁8的传动部7。当右模板作合模动作并向左侧移动时,通过下方的传动部7与联动杠杆4工作部上的滚轮6抵 触,由于联动杠杆4工作部只能作圆弧形摆动,随着传动部7向左侧靠近,通过高低渐变的工作壁8的作用将滚轮6下压,并带动联动杠杆4摆动,由于联动杠杆4原理,一端下压则另一端上抬,从而带动底模板3向上移动,当右模板平移至合模工位时,底模板3也正好抬升至合模工位,完成合模动作。当右模板作开幕动作并向右侧移动时,联动杠杆4失去传动部7对其的下压力,利用底模板3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至开模工位,完成开模动作并等待下一次合模。本实施例通过右模板与联动杠杆4搭接使设备空间充分利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更换为左模板与联动杠杆4搭接,亦为另一种实施例,两个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具体操作中,传动部7的位置优选设于侧模板2的下侧中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移放至侧模板2的任意位置,并可以通过增设适当的延伸件实现侧模板2与底模板3联动。
权利要求1.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包括底座(I)、安置于底座(I)上且可配合合模的侧模板(2)和底模板(3),其特征在于侧模板(2)和底模板(3)分别抵触在一联动杠杆(4)的两端工作部上,且侧模板(2)底部低于底模板(3)的底部,所述联动杠杆(4)中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联动杠杆(4 )随着侧模板(2 )的动作而摆动并抬升底模板(3 )至合模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杠杆(4)搭接底模板(3) —端延伸出一竖向折臂(5)形成工作部的第一端,所述联动杠杆(4)抵触侧模板(2)的平直端形成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所述联动杠杆(4)通过设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滚轮(6 )可滚动地抵触在侧模板(2 )和底模板(3 )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杠杆(4)第一端的滚轮(6)下方设置复位弹簧(13),所述复位弹簧(13)置于折臂(5)的盲孔中,且第一端的滚轮(6 )轮轴与折臂(5 )连接处留有竖向活动间隙(14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2)底部设有一与所述联动杠杆(4)第二端抵触的传动部(7),所述传动部(7)由侧模板(2)的底部延伸形成或由一传动块固接在侧模板(2)的底部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7)位于侧模板(2)的底部中间,且传动部(7)底面形成相互衔接的一斜向壁(8)和一水平壁(15)。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设有连接联动杠杆(4)的支撑座(9),所述联动杠杆(4)通过轴(10)连接于所述支撑座(9)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一竖向导杆(11)一端固接在所述底模板(3)下部,另一端依次穿过底座(I)和一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通过连接杆与底座(I)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1)至少为两根,且均匀分布于底模板(3)的下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模板抬升机构。现有吹瓶机的底模板与侧模板合模时存在动作不协调且侧模板驱动机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安置于底座上且可配合合模的侧模板和底模板,侧模板和底模板分别抵触在一联动杠杆的两端工作部上,且侧模板底部低于底模板的底部,所述联动杠杆中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联动杠杆随着侧模板的动作而摆动并抬升底模板至合模工位,侧模板平移合模时,触动联动杠杆的一端,因联动杠杆中部受到底座支撑,其另一端摆动并将底模板抬升,使侧模板和底模板协调、统一的联动,本方案机械结构简单,极大降低了因存在零件配合间隙而导致动作延迟和偏离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合模精度。
文档编号B29L22/00GK202462860SQ2012200800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6日
发明者蔡业 申请人:台州市黄岩区机械模具职业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