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036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薄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模具,具体地,涉及ー种用于加工热固性模塑料制品的薄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加工热固性模塑料制品,需要用专用模具钢根据加工产品的特点设计模具。现有的模具是一副模具厚度达350毫米,因此分量重,耗费钢材多,成本高;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根据热固性模塑料的特点,模具通过工作台的加热而传递到模具并由模具传递热量至热固性模塑料,致使模塑料自身化学反应至完全固化而成产品;由于模具厚,在加热和耗热过程中,热量损耗除物料吸收热量需要外,空气对模具的换热对热量的损耗也较大,因此单机机器用电负荷増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热固性模塑料制品的模具,体积小、分量轻、节省材料,井能减少热固性模塑料制品加工过程中热能损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薄型模具,其中,该模具包含从上到下叠置的操作台、模具本体以及底座;所述的模具本体包含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设置在操作台的下方,所述的下模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的操作台和底座的内部设有若干加热管;所述的模具的厚度范围为20(T250mm。上述的薄型模具,其中,所述的加热管依次水平平行间隔设置于操作台或底座的内部。在操作台和底座的内部预先分别设置若干水平贯通的平行间隔直孔,再将加热管
对应固定在该直孔内,直孔的内径与加热管的直径相适配。该加热管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定位受到保护因而不易损坏。上述的薄型模具,其中,所述的加热管为电热管。上述的薄型模具,其中,所述的模具为导热的钢模具,能够将操作台和底座内部的加热管的热量传导到模具本体中的热固性塑料材料上。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热固性塑料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ー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カ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上述的薄型模具,其中,所述的操作台和底座的边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的模具本体对应边的边长,以便于搬运、放置和操作。操作台和底座的底面尺寸均优选为550mmX550mm。操作台和底座的外表面均包覆有绝缘隔热的保护层。上述的薄型模具,其中,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之间为不固定连接,能够从两者中间打开,该上模和下模的两侧还分别对应设有把手。在上模和下模打开后将热固性塑料材料放入两者之间,再将其合拢,并于两侧固定。之后通过加热管的加热,将热量传导到模具本体内部,使材料受热固化成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型模具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降低了制造模具所需的钢材的用量。第二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热能在传导时的损失,并保持模具的热稳定性从而降低热惯性,最終达到节能的目的。现有300吨压机用的厚制模具。每副专用模具钢的耗钢量为O. 126m3 :能耗每天耗用250kwh。改进后的薄型模具每副专用模具钢的耗钢量为O. 0792 m3,能耗每天下降30kwrio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模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ー步地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型模具,包含从上到下叠置的操作台I、模具本体2以及底座3 ;模具本体2包含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21和下模22 ;上模21设置在操作台I的下方,下模22设置在底座3的上方;操作台I和底座3的内部设有若干加热管4 ;整具模具的厚度为220mm。其中,加热管4依次水平平行间隔设置于操作台I或底座3的内部。在操作台I和底座3的内部预先分别设置若干水平贯通的平行间隔直孔,再将加热管4 一一对应固定在该直孔内,直孔的内径与加热管4的直径相适配,该加热管4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定位受到保护因而不易损坏。加热管4为电热管。该模具为导热的钢模具,能够将操作台I和底座3内部的加热管4的热量传导到模具本体2中的热固性塑料材料上。模具的水平截面为方形。操作台I和底座3的边长大于或等于模具本体2对应边的边长,以便于搬运、放置和操作。操作台I和底座3的底面尺寸均为550mmX550mm。操作台I和底座3的外表面均包覆有绝缘隔热的保护层。上模21和下模22之间不固定连接,能够从两者中间打开,该上模21和下模22的两侧还分别对应设有把手5。在上模21和下模22打开后将热固性塑料材料放入两者之间,再将其合拢,并于两侧固定。之后通过加热管4的加热,将热量传导到模具本体2内部,使材料受热固化成型。现有的模具消耗专用模具钢量较多且加工过程中能耗也较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型模具则可以使所消耗的专用模具钢量明显减少且能耗有所降低。现有300吨压机用的厚制模具。每副专用模具钢的耗钢量为O. 126m3:能耗每天耗用250kwh。改进后的薄型模具每副专用模具钢的耗钢量为O. 0792 m3,能耗每天下降30 kwh。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薄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含从上到下叠置的操作台(I)、模具本体(2)以及底座(3); 所述的模具本体(2)包含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21)和下模(22); 所述的上模(21)设置在操作台(I)的下方,所述的下模(22)设置在底座(3)的上方; 所述的操作台(I)和底座(3)的内部设有若干加热管(4); 所述的模具的厚度范围为20(T250mm。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4)依次水平平行间隔设置于操作台(I)或底座(3)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4)为电热管。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为导热的钢模具。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21)和下模(22)之间为不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型模具,该模具包含从上到下叠置的操作台、模具本体以及底座;模具本体包含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和下模;上模设置在操作台的下方,下模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操作台和底座的内部设有若干加热管;模具的厚度范围为200~250mm。加热管依次水平平行间隔设置于操作台或底座的内部,该加热管为电热管。该模具为导热的钢模具。操作台和底座的边长大于或等于模具本体对应边的边长。上模和下模之间为不固定连接,以放入热固性塑料材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型模具,降低了制造模具所需的钢材的用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热能在传导时的损失,并保持模具的热稳定性从而降低热惯性,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B29C51/42GK202608038SQ20122012837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山口达雄 申请人:日氟荣航空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山口达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