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和用该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

文档序号:4453901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和用该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和用该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包括设于底面的背贴膜,所述背贴膜的上表面覆盖有若干用来反射光线的凸面镜,相邻凸面镜的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处填充有阻挡光线的隔光板,所述隔光板垂直背贴膜向外延伸至透光的透光膜;该投影幕的制作步骤包括使用滚柱压制所述背贴膜、隔光板和凸面镜,将压制过的背贴膜、隔光板、凸面镜固定连接;用上述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隔光板用来隔离来自投影幕四周的环境光;b、凸面镜将照射进来的投影光向所述投影幕的四周反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环境光线强时可使用的投影幕,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成本低、节约资源、易于产业推广。
【专利说明】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和用该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和用该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投影幕是用在电影,办公,家庭影院,大型会议场合上的。用来显示图像、视频文件的工具。投影幕一般可分为反射式、透射式两类;反射式用于正投,透射式用于背投;正投幕又分为平面幕、弧型幕;平面幕从质地上可分为玻珠幕、金属幕、压纹塑料幕、弹性幕等(压纹塑料分为白塑、灰塑、银塑等)。
[0003]屏幕增益技技术;增益:是用数字表示幕料固有的反射特性(各个角度的明亮程度)。向完全漫散射面(即上下左右180度方向反射率都是一样的反射面)上投射一定的光线,这时的反射亮度设定为I。然后在同一条件下,向屏幕垂直的方向投射同样的光线,
测定中心点和同一圆弧上各点的亮度,这个亮度和完全漫散射的亮度的比率就叫屏幕的增.、
Mo
[0004]屏幕增益对图像的影响:没有增益的屏幕所呈现的图像较为平和忠实,但容易受到环境和外部光线的影响。而有增益的屏幕则带来明亮、层次丰富、色彩鲜艳的画面,且环境和外部光线对其影响较小。但屏幕的增益和屏幕的观察角度有着特殊的反比关系,即增益越高,观察视角就会越小。
[0005]白塑幕:指的是表面涂有白色特殊材料的幕布。这种幕布观众看起来彩质鲜艳。特点是价格便宜,可视角度大,适用范围最广,也是商家促销送的主要类型幕布。不过增益为1,对画面亮度提升并不明显。
[0006]金属幕:是一种硬幕,其特点是平整性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增益大,画面亮度高,增益通常能达到3到5而一般白墙的增益是I。但是金属幕缺点是价格昂贵比普通白塑幕要贵十几倍,对比度较低。主要应用于办公环境及会场大型展厅。
[0007]玻珠幕:指的的表面粘合有超细玻璃珠的幕布。这种玻璃珠细而匀,观众看起来亮度高立体感强,彩质鲜艳。特点是亮度高,增益一般是2到4,但是可视角度小,旁边的观众观看时效果不太好。价格适中,比较适合空间较小,要求高亮度的用户选择。
[0008]现有的幕布品种繁多,有些幕做了增益处理,通过减少可视范围,增加了屏幕亮度,但是,这些幕布在环境光下的干扰下力显不足,对比度在可视光的干扰下明显降低,灰度增大。影响了视觉效果。环境光是指外界光,一般是白天的户外,白天开着窗户,或在投影的情况下开灯光等,所以,现有的幕布均是在黑暗的环境下使用,而不能在有光亮的白天环境使用。
[0009]白塑幕:白塑幕在白天环境下使用是赤裸裸的受伤者,在环境光的射杀下屏幕的暗色部分明显呈灰色,图像会失去原来的对比度,图像失真,白塑幕是漫反视原理,其可视范围广到180度任意角度都能看,但是也能遭180度任意角度环境光的入侵使而图像失去原来的画质。所以白塑幕的缺陷是最不合适在白天或带环境光的条件下使用。
[0010]金属幕:金属幕平整有光泽,反光性好,有一定的增益效果,提高了画面的亮度效果,但是在环境光下使用,同样也能受到环境光的干扰,干扰光在增益下成正比,金属幕在投影光下的增益是多少,环境光的干扰增益也会是多少,增益只是提高了画面的亮度,而不能阻挡环境光的干扰。
[0011]玻珠幕:玻珠幕是典型的的回归型屏幕,由于幕面上的玻璃珠会以投影光的入射方向为中心将光线反射回去,所以在通常视听位置就可以看到明亮鲜艳的图像。由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屏幕的漫散射,在屏幕正面附近看到的图像和在角度较大的位置上看到的图像的亮度会不同。在屏幕正面附近,可以看到亮度,对比度,层次都很好的图像。在屏幕的侧面却看不清很好的画质。
[0012]在有外部光线,杂乱光线的环境下,由于银幕是沿着外部光线,杂乱光线的入射方向将其反射回去,所以投影仪的图像光线和外部光线,杂乱光线很少重叠,从而可以得到鲜艳的图像。但是站在外部光线的位置看屏幕,看到的是你发光位置反射回来的光,而看不清投影机方向投出来的画面,所以玻珠幕也不能有效的阻挡环境光的干扰。
[0013]从现有的幕布来看,投影幕都是在黑暗的环境下使用。而不能在有环境光干扰的白天使用。从而投影机使用条件很受局限。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环境光干扰条件下使用,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明亮黑暗的环境下都能使用的投影幕布,从而提高投影方面的工作效率,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001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6]一种投影幕,包括设于底面的背贴膜,所述背贴膜的上表面覆盖有若干用来反射光线的凸面镜,相邻凸面镜的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处填充有阻挡光线的隔光板,所述隔光板垂直背贴膜向外延伸至透光的透光膜。
[0017]优选的,所述背贴膜为金属膜,并且与所述透光膜平行。
[0018]优选的,所述隔光板隔光栅或蜂窝孔结构。
[0019]进一步的,所述蜂窝孔的数量不小于投影机的固有像素。
[0020]上述投影幕的生产方法,使用滚柱压制所述背贴膜、隔光板和凸面镜;将压制过的背贴膜、隔光板、凸面镜固定连接。
[0021]优选的,使用滚柱压膜一次成型,所述背贴膜为塑料膜,所述滚柱的形状为半圆凸透蜂窝圆柱,在塑料膜生产出来时直接压成蜂窝状,然后在蜂窝状塑料膜膜上喷涂金属电渡漆,以提高光线的反射强度。
[0022]优选的,采用合成生产方式,蜂窝孔状隔光板和凸面镜分别采用对应的滚柱进行压膜成型,然后将隔光板、凸面镜分别固定到背贴膜上,其中:所述隔光板通过压孔机成型,以形成蜂窝孔,所述凸面镜通过压纹机成型,以形成凸透纹。
[0023]进一步的,所述背贴膜的底面和所述透光膜的外表面均覆盖有一层保护膜,透光膜的外表面的保护膜为透明的薄膜,背贴膜的地面的保护膜由软体材料制成。
[0024]所述投影幕可以做成室外大投影幕,一般为用在广场上或广告牌的大面积投影幕,由于面积较大,一般可以采用拼接方式组成。其幕的生产方式同上面所说的。
[0025]用上述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a、设置于所述背贴膜垂直的隔光板用来隔离来自投影幕四周的环境光,使所述投影幕只接受投影幕正方的投影机发出的投影光;
[0027]b、覆盖在所述背贴膜上的凸面镜将照射进来的投影光向所述投影幕的四周反射,增大所述投影幕的视角。
[0028]优选的,在步骤b中所述凸面镜包括透光镜和粘接在所述透光镜一侧面的反光膜,所述反光膜采用高反光的金属膜制成。
[00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30]I)环境光线强时可使用的投影幕,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0031]所述蜂窝孔可吸收与隔离环境中投影幕四周的光线,只接收来自投影幕正前方的光线,投影机设于所述投影幕的正前方,所述凸面镜将接收到的投影机的光向四周反射出去,所述投影幕的视角大;
[0032]2)成本低、节约资源、易于产业推广
[0033]户外大型广告牌使用的LED屏幕成本较高,采用本发明使用的材料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先使用滚柱压制所述背贴膜、隔光板和凸面镜,然后将压制过的背贴膜、隔光板、凸面镜固定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投影幕的剖视图;
[0035]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0036]图中,1、背贴膜;2、凸面镜;3、隔光板;4、透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实施例一
[0038]如图1所示,一种投影幕,包括设于底面的背贴膜1,所述背贴膜I的上表面覆盖有若干用来反射光线的凸面镜2,相邻凸面镜2的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处填充有阻挡光线的隔光板3,所述隔光板3垂直背贴膜I向外延伸至透光的透光膜4。所述隔光板3将来自投影幕四周的光线阻挡不让该光线照射到凸面镜2,所述隔光板3垂直背贴膜1,将投影机放置在所述投影幕的正面,投影机发出的光线便会顺利通过隔光板3之间的缝隙照射到凸面镜2上而不会被遮挡,投影机的光经过凸面镜2的反射传向传到所述投影幕的前方;又,凸面镜2具有光线发散作用,光线经凸面镜2反射后向四周发散,使该投影幕的视角更大,便于投影幕前的人员方便观察。
[0039]另,由于投影机相对于投影幕发出的光线不是一系列的平行光线,所以可根据投影光线照射到所述背贴膜I处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保证来自投影机的光线最大化到达所述背贴膜I的表面,人眼所感知的光线亮度也比较高,显示效果好。
[0040]所述背贴膜I可为金属膜,并且与所述透光膜4平行。金属的加工性能好,金属膜制作工艺简单,并且金属膜的光反射性好,所述透光膜4与所述背贴膜I平行,使投影幕厚度一致,方便安装、运输,另外也符合人们日常使用的习惯。
[0041]所述隔光板3隔光栅或蜂窝孔结构。所述隔光板3将来自投影幕四周的光线阻挡不让该光线照射到凸面镜2,所述隔光板3垂直背贴膜1,将投影机放置在所述投影幕的正面,投影机发出的光线便会顺利通过隔光板3之间的缝隙照射到凸面镜2上而不会被遮挡,投影机的光经过凸面镜2的反射传向传到所述投影幕的前方。
[0042]所述蜂窝孔的数量不小于投影机的固有像素。蜂窝孔的数值直接影响投影幕上显示的像素,一个蜂窝孔代表一个像素,制造投影幕时蜂窝孔代表着像素,所述蜂窝孔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投影机的像素而不能小于投影机的像素。
[0043]上述投影幕的制作方法,使用滚柱压制所述背贴膜1、隔光板3和凸面镜2 ;将压制过的背贴膜1、隔光板3、凸面镜2固定连接。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0044]使用滚柱压膜一次成型,所述背贴膜I为塑料膜,塑料膜为软体材料,所述滚柱的形状为半圆凸透蜂窝圆柱,在塑料膜生产出来时直接压成蜂窝状,然后在蜂窝状塑料膜膜上喷涂金属电渡漆,以提高光线的反射强度。
[004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面镜的直径为2mm-10mm、所述背贴膜的厚度为
0.lmm-0.8mm、所述透光膜厚度为0.5mm-2mm、所述遮光板长度为0.05mm-2mm。
[0046]用上述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7]a、设置于所述背贴膜I垂直的隔光板3用来隔离来自投影幕四周的环境光,使所述投影幕只接受投影幕正方的投影机发出的投影光;
[0048]b、覆盖在所述背贴膜I上的凸面镜2将照射进来的投影光向所述投影幕的四周反射,增大所述投影幕的视角。
[0049]优选的,在步骤b中所述凸面镜2包括透光镜和粘接在所述透光镜一侧面的反光膜,所述反光膜采用高反光的金属膜制成。
[0050]实施例二
[0051]本实施例所述的投影幕、用该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在于投影幕的制作方法,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为:
[0052]使用滚柱压制所述背贴膜1、隔光板3和凸面镜2 ;将压制过的背贴膜1、隔光板3、凸面镜2固定连接。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0053]采用合成生产方式,蜂窝孔状隔光板3和凸面镜2分别采用对应的滚柱进行压膜成型,然后将隔光板3、凸面镜2分别固定到背贴膜I上,其中:所述隔光板3通过压孔机成型,以形成蜂窝孔,所述凸面镜2通过压纹机成型,以形成凸透纹。所述背贴膜I的底面和所述透光膜4的外表面均覆盖有一层保护膜,透光膜4的外表面的保护膜为透明的薄膜,背贴膜I的地面的保护膜由软体材料制成。
[0054]使用本发明时,如图2所示,所述隔光板3将来自投影幕四周的光线阻挡不让该光线照射到凸面镜2,所述隔光板3垂直背贴膜1,将投影机放置在所述投影幕的正面,投影机发出的光线便会顺利通过隔光板3之间的缝隙照射到凸面镜2上而不会被遮挡,投影机的光经过凸面镜2的反射传向传到所述投影幕的前方;又,凸面镜2具有光线发散作用,光线经凸面镜2反射后向四周发散,使该投影幕的视角更大,便于投影幕前的人员方便观察。
[0055]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投影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底面的背贴膜,所述背贴膜的上表面覆盖有若干用来反射光线的凸面镜,相邻凸面镜的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处填充有阻挡光线的隔光板,所述隔光板垂直背贴膜向外延伸至透光的透光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贴膜为金属膜,并且与所述透光膜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光板为隔光栅或蜂窝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孔的数量不小于投影机的固有像素。
5.生产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幕的方法:使用滚柱压制所述背贴膜、隔光板和凸面镜;将压制过的背贴膜、隔光板、凸面镜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幕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滚柱压膜一次成型,所述滚柱的形状为半圆凸透蜂窝圆柱,在塑料膜生产出来时直接压成蜂窝状,然后在蜂窝状塑料膜膜上喷涂金属电渡漆,以提高光线的反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幕的生产方法:采用合成生产方式,蜂窝孔状隔光板和凸面镜分别采用对应的滚柱进行压膜成型,然后将隔光板、凸面镜分别固定到背贴膜上,其中:所述隔光板通过压孔机成型,以形成蜂窝孔,所述凸面镜通过压纹机成型,以形成凸透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幕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贴膜的底面和所述透光膜的外表面均覆盖有一层保护膜,透光膜的外表面的保护膜为透明的薄膜,背贴膜的底面的保护膜由软体材料制成。
9.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控制光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于所述背贴膜垂直的隔光板用来隔离来自投影幕四周的环境光,使所述投影幕只接受投影幕正方的投影机发出的投影光; b、覆盖在所述背贴膜上的凸面镜将照射进来的投影光向所述投影幕的四周反射,增大所述投影幕的视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投影幕实现对光线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凸面镜包括透光镜和粘接在所述透光镜一侧面的反光膜,所述反光膜采用高反光的金属膜制成。
【文档编号】B29C59/04GK104298062SQ201410486439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9日
【发明者】杨作林 申请人:杨作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