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塑发泡比例注射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31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机的改进发明。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注射机(又称注塑机),预塑发泡注射过程中要完成注射、射退和背压等动作,这些都需要通过注射机的液压回路来进行控制,比如就有申请人于2002年8月6日申请了专利号02136409.5、专利名称“注塑机预塑、注射液压回路”的实用新型专利。但是,现有技术包括上述专利技术的注射机液压回路,都不能实现预塑发泡注射过程中的压力和速度的自动控制,操作不简便、系统工作也不稳定,因此不能保证注射密度的准确和均匀,注射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注射过程中的压力速度自动控制,操作简便、系统工作稳定,更好保证注射密度的准确和均匀,提高注射质量的预塑发泡比例注射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

预塑发泡比例注射机,包括液压回路、射座、在射座上安装的注射返回油缸、送料料筒和入料反转油马达,射座由射座油缸推动进行前后动作,送料螺杆可转动设于送料料筒内由入料反转油马达带动进行转动,送料螺杆在送料料筒内可前后移动,入料反转油马达在反转时带动送料螺杆进行后退动作,送料螺杆后退到位后的前行由注射返回油缸进行推动,其特征在于:液压回路包括电机驱动的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第一、第二油泵并联设置,第一油泵的出油经单比例溢流阀或双比例溢流阀后分成三路分别接通三位四通阀V1、V2和V3,三位四通阀V1的一个出油口接通射座油缸的前进油口,另一个出油口接通射座油缸的后进油口,三位四通阀V2的一个出油口接通注射返回油缸的前进油口,另一个出油口通过背压阀接通注射返回油缸的后进油口,三位四通阀V3的一个出油口接通入料反转油马达的上进油口,另一个出油口接通入料反转油马达的下进油口;第二油泵的出油经单向阀后接通双比例溢流阀,单向阀前的第二油泵出油管道设有电磁溢流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注射机,包括射座、注射返回油缸、射座油缸、送料料筒、送料螺杆和入料反转油马达,双油泵并联设置,油泵的出油经单比例溢流阀或双比例溢流阀进行压力和流量的自动控制后,再通过三位四通阀V1对射座油缸的动作进行控制,通过三位四通阀V2对注射返回油缸的动作进行控制,通过三位四通阀V3对入料反转油马达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预塑发泡注射过程中的压力速度的自动控制,并且操作简便、系统工作稳定,更好保证注射密度的准确和均匀,提高注射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预塑发泡比例注射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塑发泡比例注射机,包括液压回路、射座3、在射座3上安装的注射返回油缸C1、送料料筒1、入料反转油马达V7,射座3由射座油缸C2推动进行前后动作,送料螺杆2可转动设于送料料筒1内由入料反转油马达V7带动进行转动,送料螺杆2在送料料筒1内可前后移动,入料反转油马达V7在反转时带动送料螺杆2进行后退动作,送料螺杆2后退到位后的前行由注射返回油缸C1进行推动。所述液压回路包括电机M驱动的第一油泵P1和第二油泵P2,第一、第二油泵并联设置,第一油泵P1的出油经双比例溢流阀V4(或单比例溢流阀)后分成三路分别接通三位四通阀V1、V2和V3,三位四通阀V1的一个出油口接通射座油缸C2的前进油口,另一个出油口接通射座油缸C2的后进油口,三位四通阀V2的一个出油口接通注射返回油缸C1的前进油口,另一个出油口通过背压阀V6接通注射返回油缸C1的后进油口,三位四通阀V3的一个出油口接通入料反转油马达V7的上进油口,另一个出油口接通入料反转油马达V7的下进油口;第二油泵P2的出油经单向阀V8后接通双比例溢流阀V4,单向阀V8前的第二油泵出油管道设有电磁溢流阀V5。

本实用新型预塑发泡工作步骤是:①起始位置,射座后限位,注射前限位(送料螺杆靠前);②电机M驱动第一油泵P1、第二油泵P2同时工作,双比例溢流阀V4、电磁溢流阀V5投入工作;③液压油经双比例溢流阀V4后分成三路,三位四通阀V3投入工作,第一路液压油通过三位四通阀V3后带动入料反转油马达V7反转,于是送料螺杆进行后退动作,入料到位;④三位四通阀V3、电磁溢流阀V5退出工作,入料反转油马达V7停止反转,第二油泵P2的液压油直接回油;⑤三位四通阀V1投入工作,第二路液压油通过三位四通阀V1后进入射座油缸C2,射座油缸C2推动射座前限位;⑥三位四通阀V2投入工作,第三路液压油通过三位四通阀V2后进入注射返回油缸C1,注射返回油缸C1推动送料螺杆前限位,注射到位;⑦三位四通阀V2退出工作,三位四通阀V1转换位置,射座油缸C2推动射座后限位;⑧三位四通阀V1、双比例溢流阀V4退出工作,依此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