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用的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3083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用的打印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3d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用的打印头。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的喷头作为3d打印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型的质量。挤出嘴流出丝料的流畅程度和出丝的温度直接影响了3d打印的精度。但如果喷头温度过高会导致其他部件溶解烧毁,因此需要散热装置将喷头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目前针对喷头的散热方式较为单一,因此散热降温效率不高。

例如专利cn201611049431.2本发明公开了3d打印机喷头冷却装置,包括:固定台(1)、冷却水管(2)和水循环装置(6),3d打印机的喷头(3)竖直设置,且上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台(1)的下表面,所述冷却水管(2)沿竖直方向缠绕在所述喷头(3)的外表面上,所述水循环装置(6)设置在所述固定台(1)上,且所述冷却水管(2)的进水端(7)和出水端(8)分别与所述水循环装置(6)相连。该3d打印机喷头冷却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喷头处安装散热风扇来对喷头进行散热,但是在打印过程中,散热风扇运转产生的震动会严重影响3d打印机的成型质量的问题。

该专利只采用了一种手段对喷头进行降温处理,因此降温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增设的冷却液装置和风扇散热装置,能够高效的对打印用的喷墨斗进行快速高效的降温处理,防止由于工作产热使得喷墨斗老化的3d打印用的打印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用的打印头,包括移动平台、风扇安装板、散热风扇、喷墨斗、冷却循环管、激光定位器、打印针头和二项隔绝冷却液箱,二项隔绝冷却液箱设置固定在移动平台上,喷墨斗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上,冷却循环管缠绕设置在喷墨斗上,两端连接设置在二项隔绝冷却液箱上,风扇散热板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上,散热风扇设置在风扇安装板上,打印针头连接设置在喷墨斗上,激光定位器设置在打印针头上。

优选的,所述冷却循环管在喷墨斗上呈螺旋状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风扇安装板与移动平台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弹簧和固定螺栓,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移动平台上,风扇安装板与安装板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二项隔绝冷却液箱包括箱体、中间隔板、冷却液进口、废液出口、冷却液汇集区和废液汇集区,中间隔板固定设置在箱体中间处,将箱体分割成冷却液汇集区和废液汇集区,冷却液进口设置在冷却液汇集区,废液出口设置在废液汇集区,冷却循环管两端别连接在冷却液汇集区和废液汇集区上。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透明液位窗,透明液位窗为长条形竖直设置在中间隔板处的箱体上,透明液位窗的两侧均设置有体积刻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的3d打印用的打印头,通过增设的冷却液装置和风扇散热装置,能够高效的对打印用的喷墨斗进行快速高效的降温处理,防止由于工作产热使得喷墨斗老化,所述冷却循环管在喷墨斗上呈螺旋状结构设置,该结构能够增大冷却循环管与喷墨斗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起到显著的降温效果,所述风扇安装板与移动平台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弹簧和固定螺栓,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移动平台上,风扇安装板与安装板连接设置,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弱风扇振动对打印针头的影响,使得打印效果不受影响,所述二项隔绝冷却液箱包括箱体、中间隔板、冷却液进口、废液出口、冷却液汇集区和废液汇集区,中间隔板固定设置在箱体中间处,将箱体分割成冷却液汇集区和废液汇集区,冷却液进口设置在冷却液汇集区,废液出口设置在废液汇集区,冷却循环管两端别连接在冷却液汇集区和废液汇集区上,该结构能够对冷却液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冷却液的运行更加平稳,防止受到机器运行影响出现断液、少液的问题,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透明液位窗,透明液位窗为长条形竖直设置在中间隔板处的箱体上,透明液位窗的两侧均设置有体积刻度,该结构能够观察冷却液和废液的液位,以便于判断冷却液的进出是否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二项隔绝冷却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移动平台;2、风扇安装板;3、散热风扇;4、喷墨斗;5、冷却循环管;6、激光定位器;7、打印针头;8、二项隔绝冷却液箱;9、减震装置;10、安装板;11、弹簧;12、固定螺栓;13、箱体;14、中间隔板;15、冷却液进口;16、废液出口;17、冷却液汇集区;18、废液汇集区;19、透明液位窗;20、体积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3出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3d打印用的打印头,包括移动平台1、风扇安装板2、散热风扇3、喷墨斗4、冷却循环管5、激光定位器6、打印针头7和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设置固定在移动平台1上,喷墨斗4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1上,冷却循环管5缠绕设置在喷墨斗4上,两端连接设置在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上,风扇散热板2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1上,散热风扇3设置在风扇安装板2上,打印针头7连接设置在喷墨斗4上,激光定位器6设置在打印针头7上,所述冷却循环管5在喷墨斗4上呈螺旋状结构设置,所述风扇安装板2与移动平台1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装置9。

结合图2所示的减震装置9包括安装板10、弹簧11和固定螺栓12,安装板10固定设置在弹簧11的一端,弹簧1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12固定在移动平台1上,风扇安装板2与安装板10连接设置。

结合图3所示的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包括箱体13、中间隔板14、冷却液进口15、废液出口16、冷却液汇集区17和废液汇集区18,中间隔板14固定设置在箱体13中间处,将箱体13分割成冷却液汇集区17和废液汇集区18,冷却液进口15设置在冷却液汇集区17,废液出口16设置在废液汇集区18,冷却循环管5两端别连接在冷却液汇集区17和废液汇集区18上,所述箱体13上设置有透明液位窗19,透明液位窗19为长条形竖直设置在中间隔板14处的箱体上,透明液位窗19的两侧均设置有体积刻度20。

实施例2: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出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3d打印用的打印头,包括移动平台1、风扇安装板2、散热风扇3、喷墨斗4、冷却循环管5、激光定位器6、打印针头7和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设置固定在移动平台1上,喷墨斗4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1上,冷却循环管5缠绕设置在喷墨斗4上,两端连接设置在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上,风扇散热板2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1上,散热风扇3设置在风扇安装板2上,打印针头7连接设置在喷墨斗4上,激光定位器6设置在打印针头7上,所述冷却循环管5在喷墨斗4上呈螺旋状结构设置,所述风扇安装板2与移动平台1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装置9。

结合图2所示的减震装置9包括安装板10、弹簧11和固定螺栓12,安装板10固定设置在弹簧11的一端,弹簧1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12固定在移动平台1上,风扇安装板2与安装板10连接设置。

实施例3: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和图3出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3d打印用的打印头,包括移动平台1、风扇安装板2、散热风扇3、喷墨斗4、冷却循环管5、激光定位器6、打印针头7和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设置固定在移动平台1上,喷墨斗4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1上,冷却循环管5缠绕设置在喷墨斗4上,两端连接设置在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上,风扇散热板2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1上,散热风扇3设置在风扇安装板2上,打印针头7连接设置在喷墨斗4上,激光定位器6设置在打印针头7上,所述冷却循环管5在喷墨斗4上呈螺旋状结构设置,所述风扇安装板2与移动平台1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装置9。

结合图3所示的二项隔绝冷却液箱8包括箱体13、中间隔板14、冷却液进口15、废液出口16、冷却液汇集区17和废液汇集区18,中间隔板14固定设置在箱体13中间处,将箱体13分割成冷却液汇集区17和废液汇集区18,冷却液进口15设置在冷却液汇集区17,废液出口16设置在废液汇集区18,冷却循环管5两端别连接在冷却液汇集区17和废液汇集区18上,所述箱体13上设置有透明液位窗19,透明液位窗19为长条形竖直设置在中间隔板14处的箱体上,透明液位窗19的两侧均设置有体积刻度20。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的3d打印用的打印头,通过增设的冷却液装置和风扇散热装置,能够高效的对打印用的喷墨斗进行快速高效的降温处理,防止由于工作产热使得喷墨斗老化,所述冷却循环管在喷墨斗上呈螺旋状结构设置,该结构能够增大冷却循环管与喷墨斗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起到显著的降温效果,所述风扇安装板与移动平台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弹簧和固定螺栓,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移动平台上,风扇安装板与安装板连接设置,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弱风扇振动对打印针头的影响,使得打印效果不受影响,所述二项隔绝冷却液箱包括箱体、中间隔板、冷却液进口、废液出口、冷却液汇集区和废液汇集区,中间隔板固定设置在箱体中间处,将箱体分割成冷却液汇集区和废液汇集区,冷却液进口设置在冷却液汇集区,废液出口设置在废液汇集区,冷却循环管两端别连接在冷却液汇集区和废液汇集区上,该结构能够对冷却液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冷却液的运行更加平稳,防止受到机器运行影响出现断液、少液的问题,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透明液位窗,透明液位窗为长条形竖直设置在中间隔板处的箱体上,透明液位窗的两侧均设置有体积刻度,该结构能够观察冷却液和废液的液位,以便于判断冷却液的进出是否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