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751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属于塑料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塑料制品中带有侧凹或侧孔的结构,为使该类塑料制品在模具中带有侧向分型或抽芯的机构。所以,在有侧向分型抽芯的模具中,有些分型抽芯机构会在合模时会和顶出装置发生干涉或冲突,从而造成模具的损坏。为使塑料模具正常使用,则要在塑料模具的顶出装置上设计一种先复位机构来使干涉或冲突消失。但是,一般的先复位机构主要包括弹簧先复位机构和摆杆先复位机构两种。弹簧先复位机构中复位弹簧有一定的寿命,容易失效,尤其是在弹簧的预压比和压缩比选取不合理时,复位弹簧会很快疲劳失效,一旦失效,则会失去先复位的功能。摆杆先复位机构组成零件多,必须装配在模架的上下两侧,为不压坏机构,模架的下侧还应加做四个支撑柱,模具制造成本高,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动作可靠,加工方便,非常适合塑料模具使用的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包括动模,及设置在动模上方的定模;所述动模下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复位杆;所述第一复位杆上方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一侧设置有挡块,其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复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上端设置有推杆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均由弹簧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复位杆固定设置在定模上,且活动穿插在动模上。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开模过程是动模在注射机的带动下和定模作相对运动,复位杆固定在定模一侧保持不动。开模到位后,注射机顶杆顶模具推板带动复位杆向前运动。此时滚轮在挡块的作用下向中心移动。滚轮由螺栓限位。合模时,复位杆首先接触滚轮,由于滚轮受到挡块及复位杆的作用,滚轮带动整个顶出装置保持静止。合模到顶出装置复位,滚轮分别向模具两侧移动而让过复位杆。动模继续前进,整个合模过程完成;动作可靠,加工方便,非常适合塑料模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动模;2-定模;3-推杆;4-第一复位杆;5-滚轮;6-挡块;7-第二复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包括动模1,及设置在动模1上方的定模2;所述动模1下端设置有推杆3;所述推杆3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复位杆4;所述第一复位杆4上方设置有滚轮5;所述滚轮5一侧设置有挡块6,其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复位杆7。

其中,所述推杆3上端设置有推杆固定板;所述第一复位杆4和第二复位杆7均由弹簧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复位杆7固定设置在定模2上,且活动穿插在动模1上。

上述结构中,开模过程是动模在注射机的带动下和定模作相对运动,第二复位杆固定在定模一侧保持不动。开模到位后,注射机顶杆顶模具推板带动第一复位杆向前运动。此时滚轮在挡块的作用下向中心移动。滚轮由螺栓限位。合模时,第一复位杆首先接触滚轮,由于滚轮受到挡块及第二复位杆的作用,滚轮带动整个顶出装置保持静止。合模到顶出装置复位,滚轮分别向模具两侧移动而让过第二复位杆。动模继续前进,整个合模过程完成。

本发明的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可以装配在模具内部,其组成零件少,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操作方便,复位动作可靠,非常适合塑料模具使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包括动模,及设置在动模上方的定模;动模下端设置有推杆;推杆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复位杆;第一复位杆上方设置有滚轮;滚轮一侧设置有挡块,其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复位杆;其开模过程是动模在注射机的带动下和定模作相对运动,复位杆固定在定模一侧保持不动。开模到位后,注射机顶杆顶模具推板带动复位杆向前运动。此时滚轮在挡块的作用下向中心移动。滚轮由螺栓限位。合模时,复位杆首先接触滚轮,由于滚轮受到挡块及复位杆的作用,滚轮带动整个顶出装置保持静止。合模到顶出装置复位,滚轮分别向模具两侧移动而让过复位杆。动模继续前进,整个合模过程完成;动作可靠,加工方便,非常适合塑料模具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胡拥军;吕文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石市通达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9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