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台立式注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882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台立式注塑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台立式注塑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加工是材料成型的一种比较传统的技术,目前的注塑机构基本上是一套上模对应一套下模,因此在注塑加工完成后是需要将下模中的零件取出后方可完成下一个零件的加工,因此造成注塑加工效率低下,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滑台立式注塑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滑台立式注塑机构,来解决目前的注塑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台立式注塑机构,包括底座和贯穿所述底座上端的导向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底座内部驱动导向机构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滑台以及驱动滑台滑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注塑机构,所述滑台上端相对设有两套下模,所述注塑机构底端设有上模,所述底座两侧还设有机械手。

进一步,所述注塑机构包括缸体、喷嘴、螺杆、电机和入料容腔;所述缸体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缸体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喷嘴设于所述缸体底端,且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螺杆贯穿所述缸体上端,且与所述内螺纹啮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螺杆旋转;所述入料容腔设于所述缸体一侧。

进一步,所述螺杆内还设有加热管;所述螺杆一侧还设有穿线孔。

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为相对设置且贯穿所述机座上端的四根导柱,以及设于四根所述导柱底端的连接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或者伺服驱动机构。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和设于所述气缸活塞杆上的固定板以及套于气缸活塞杆上的缓冲弹簧;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向机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和设于所述连接板内部的螺母以及贯穿所述螺母的丝杆;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丝杆旋转。

进一步,所述机械手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侧面的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内部的升降气缸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气缸上端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于真空嘴,所述真空吸嘴与一真空泵管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为气缸机构和伺服动力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滑台立式注塑机构,通过驱动机构拉动导向机构往下运动,使得上模与两个中的一个下模配合,通注注塑机构完成注塑加工,待一个零件注塑成形后,由驱动机构推动导向机构和上模往上运动,使得上模与下模分离,再通过动力机构推动滑台运动,从而使得另一个下模处于上模的底端,从而可继续完成零件注塑加工,同时对应的机械手将已经注塑成形的零件取出,因此在一个生产节拍中完成两个零件注塑成形,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滑台立式注塑机构的剖视图;

图2是滑台立式注塑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滑台立式注塑机构所述注塑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滑台立式注塑机构所述机械手的主视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4所示,一种滑台立式注塑机构,包括底座1和贯穿所述底座1上端的导向机构2以及设于所述底座1内部驱动导向机构2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底座1上设有滑台4以及驱动滑台4滑动的动力机构5,所述导向机构2上设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上设有注塑机构7,所述滑台4上端相对设有两套下模8,所述注塑机构3底端设有上模9,所述底座1两侧还设有机械手10。因此,该滑台立式注塑机构,通过驱动机构3拉动导向机构3往下运动,使得上模9与两个中的一个下模8配合,通注注塑机构7完成注塑加工,待一个零件注塑成形后,由驱动机构3推动导向机构2和上模9往上运动,使得上模9与下模8分离,再通过动力机构5推动滑台4运动,从而使得另一个下模8处于上模9的底端,从而可继续完成零件注塑加工,同时对应的机械手10将已经注塑成形的零件取出,因此在一个生产节拍中完成两个零件注塑成形,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注塑机构7包括缸体71、喷嘴72、螺杆73、电机74和入料容腔75;所述缸体71设于所述安装板6上;所述缸体71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喷嘴72设于所述缸体71底端,且贯穿所述安装板6,所述螺杆73贯穿所述缸体71上端,且与所述内螺纹啮合;所述电机74驱动所述螺杆73旋转;所述入料容腔75设于所述缸体71一侧。因此,可将注塑的原料加入到入料容腔75内,使得原材料内部进入到缸体71内,通过电机74带动螺杆73旋转,并与内螺纹啮合,从而可将原材料不断向喷嘴72端挤压,并由喷嘴72将原料喷入到上模9与下模8中组成的型腔中,从而完成注塑加工。

进一步,所述螺杆73内还设有加热管730;所述螺杆一侧还设有穿线孔。因此,在原料进入到缸体71中时,还可通过加热管730对原料继续加热,从而增加原料的流动性,可有效防止原料固化,其中穿线孔是使得加热管730的导线能穿出;由于螺杆73是不断正转和反转,因此加热管730的导线可绕在螺杆73上 也可实现给加热管73输送电流。

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2为相对设置且贯穿所述机座1上端的四根导柱21,以及设于四根所述导柱21底端的连接板22;所述驱动机构3与所述连接板22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3为液压驱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或者伺服驱动机构。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为气缸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气缸31和设于所述气缸31活塞杆上的固定板32以及套于气缸31活塞杆上的缓冲弹簧33;所述固定板32与所述导向机构2固定连接。因此,通过气缸31拉动导向机构2上下运动。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10和设于所述连接板22内部的螺母311以及贯穿所述螺母311的丝杆312;所述伺服电机310驱动所述丝杆312旋转。因此,通过伺服电机310带动丝杆312旋转,通过丝杆312与螺母311配合,从而带动导向机构2上下运动。

进一步,所述机械手10包括设于所述底座1侧面的支架101和设于所述支架101内部的升降气缸102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气缸102上端的伸缩气缸103,所述伸缩气缸103的活塞杆端部设于真空嘴104,所述真空吸嘴104与一真空泵管道连接。因此可通过升降气缸102达到伸缩气缸103上下运动,有伸缩气缸103带动真空吸嘴104运动,由真空泵使得真空吸嘴104产生负压,从而实现将下模8中的零件取出。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5为气缸机构和伺服动力机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