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中控扶手自动贴海绵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798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中空扶手生产用辅助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中控扶手自动贴海绵的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中控扶手包括有塑料骨架、发泡件、表皮面套,发泡件放置于塑料骨架上,表皮面套将发泡件包覆于塑料骨架中。发泡件一般为海绵,目前包覆业内普遍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包覆海绵,海绵包覆后使用美工刀延骨架边缘将多余的海绵割除。这种作业方法效率低,海绵浪费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的汽车中控扶手自动贴海绵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中控扶手自动贴海绵的设备,所述的中空扶手包括骨架、海绵,所述的海绵包覆在骨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骨架固定在上模上,所述的下模上设有硅胶皮、定位框,所述的海绵置于定位框内,合模后,海绵贴合在骨架上。

所述的下模表面呈平板状,其上依次设置硅胶皮和定位框,硅胶皮和定位框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表面。

所述的定位框中心设有与海绵形状一致的镂空。

所述的骨架与上模(4)形状匹配,且上模(4)设有滚珠弹簧能够卡紧骨架(5),使骨架(5)固定在上模(4)上。

所述的上模顶部与气缸连接,所述的气缸固定在横梁上。

所述的气缸与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气缸底部与上模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下模通过连接柱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底板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底座与横梁之间通过立柱连接。

所述的立柱)与横梁、底座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底座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设备进行中空扶手包覆海绵的步骤如下:1,海绵使用刀模精准冲切,2,在骨架、海绵上喷胶,3,骨架固定在上模,海绵摆放在定位框内(海绵形状与定位框镂空形状一致,海绵硅胶皮上面),4,启动气动开关,气缸下行,骨架和海绵接触,5,利用硅胶皮的拉伸性能,海绵能够完全与骨架贴合,表面平整、没有褶皱,完成后海绵尺寸与骨架边缘一致,无需割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设备,利用硅胶皮的拉伸性能,海绵能够完全与骨架贴合,表面平整、没有褶皱,完成后海绵尺寸与骨架边缘一致,无需割除,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气缸1、横梁2、立柱3、上模4、骨架5、海绵6、定位框7、硅胶皮8、下模9、螺栓10、连接柱11、底板12、底座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中控扶手自动贴海绵的设备,所述的中空扶手包括骨架5、海绵6,所述的海绵6包覆在骨架5上。

所述的设备包括

上模4,上模4顶部与气缸1连接,气缸1固定在横梁2上。气缸1与横梁2通过螺栓连接,气缸1底部与上模4通过螺栓连接。骨架5固定在上模4底部。所述的骨架5与上模4形状匹配,且上模4设有滚珠弹簧能够卡紧骨架5,使骨架5固定在上模4上。

下模9,下模9表面呈平板状,其上依次设置硅胶皮8和定位框7,硅胶皮8和定位框7通过螺栓10固定在下模9表面。定位框7中心设有与海绵形状一致的镂空。海绵6置于定位框7内,合模后,海绵6贴合在骨架5上。

所述的下模9通过连接柱11固定在底板12上,所述的底板12设置在底座13上,所述的底座13与横梁2之间通过立柱3连接。所述的立柱3与横梁2、底座1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底座13与底板12通过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设备进行中空扶手包覆海绵的步骤如下:

1,海绵6使用刀模精准冲切,

2,在骨架5、海绵6上喷胶,

3,骨架5固定在上模4,海绵6摆放在定位框7内(海绵形状与定位框镂空形状一致,海绵硅胶皮上面),

4,启动气动开关,气缸1下行,骨架5和海绵6接触,

5,利用硅胶皮8的拉伸性能,海绵6能够完全与骨架5贴合,表面平整、没有褶皱,完成后海绵尺寸与骨架边缘一致,无需割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