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制品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2505发布日期:2018-09-28 20:0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制品回收装置,涉及塑料制造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所谓塑料,其实它是合成树脂中的一种,形状跟天然树脂中的松树脂相似,经过化学手段进行人工合成,而被称之为塑料。

以往的塑料回收装置在剪切后会由于过硬的原因,导致管道流通不畅,减慢或者阻塞道路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塑料制品回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制品回收装置,包括破碎机、注塑机箱、控制机箱、干燥机、进料箱和风机,所述破碎机的上方固定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下方的设有内部剪切室,所述内部剪切室固定设有剪切刀片,所述进料口连接内部剪切室,所述内部剪切室的一侧连接风机,所述风机连接上料管,所述上料管穿过散热机箱连接进料箱的上方,所述进料箱的一侧固定设有干燥机,所述干燥机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机箱,所述进料箱的下方固定设有注塑机箱,所述进料箱的出口对准了注塑机箱的进口,所述进料箱的出口一侧固定设有手调速率阀,所述控制机箱的下方固定设有注塑底座,所述注塑底座上方的另一侧固定设有模具,所述模具的后侧连接有散热机箱。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为横卧的梯形形状。

优选的,所述破碎机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设有四根。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箱电性连接干燥机和手调速率阀。

优选的,所述模具和散热机箱均滑动连接在注塑机箱上,所述模具分为上模具和下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实用新型通过将塑料在流向进料箱的过程中,经过模具的后侧散热机箱,使得塑料得到了预热,塑料被软化,在管道中更加易于流动,且在进入注塑装置的时候已经得到了热量,使得注塑用热量可以供给的更少,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制品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破碎机,2-内部剪切室,3-支撑杆,4-模具,5-注塑机箱,6-注塑底座,7-手调速率阀,8-控制机箱,9-干燥机,10-进料箱,11-上料管,12-散热机箱,13-进料口,14-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塑料制品回收装置,包括破碎机1、注塑机箱5、控制机箱8、干燥机9、进料箱10和风机14,所述破碎机1的上方固定设有进料口13,所述进料口13的下方的设有内部剪切室2,所述内部剪切室2固定设有剪切刀片,所述进料口13连接内部剪切室2,所述内部剪切室2的一侧连接风机14,所述风机14连接上料管11,所述上料管11穿过散热机箱12连接进料箱10的上方,所述进料箱10的一侧固定设有干燥机9,所述干燥机9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机箱8,所述进料箱10的下方固定设有注塑机箱5,所述进料箱10的出口对准了注塑机箱5的进口,所述进料箱10的出口一侧固定设有手调速率阀7,所述控制机箱8的下方固定设有注塑底座6,所述注塑底座6上方的另一侧固定设有模具4,所述模具4的后侧连接有散热机箱12。

所述进料口13为横卧的梯形形状,所述破碎机1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固定设有四根,支撑杆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控制机箱8电性连接干燥机9和手调速率阀7,所述模具4和散热机箱12均滑动连接在注塑机箱5上,所述模具4分为上模具和下模具,模具4起到的作用成型的作用。

工作原理:通过将塑料倒入到破碎机1上的进料口10,随之进入到内部剪切室2,塑料被切碎成碎末,被风机14抽入到上料管11内,上料管11穿过散热机箱12,预热后的塑料被软化,在管道中更加易于流动,且在进入注塑机箱5的时候已经得到了热量,使得注塑用的热量可以供给的更少,节约了能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