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0448发布日期:2018-11-24 10:2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压用缓冲材料。

背景技术

在建筑以及航空器材料中,使用各种电子设备中经常使用的覆铜层层叠板或柔性印刷基板等印刷基板、装饰板或蜂窝板等。建筑以及航空器材料通常使用热压加工、热压接来加工、成形。此时,热压用缓冲材料以夹入于热压盘与压制对象物的形式配置而使用。

因此,对于热压用缓冲材料,要求能承受来自热压盘的热以及压力的耐热性和耐久性、能均匀地向压制对象物传递热以及压力的导热性和缓冲性等特性。

另一方面,热压用缓冲材料有时在使用时直接与压制对象物接触。例如,当异物附着于热压用缓冲材料与压制对象物的接触面时,会成为压制产品的异物不良的原因。另外,也有时使金属板夹在热压用缓冲材料自身与压制对象物之间而间接地对压制对象物进行加工。例如,当异物附着于热压用缓冲材料与金属板之间时,来自热压盘的热以及压力难以均匀地传递至压制对象物。为了防止这种异物附着,例如,提出了一种实施了抗静电处理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日本特开2011-116034号)。另外,为了抑制这种异物的产生,例如,提出了一种在端面设有耐热弹性层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日本特开2014-87999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来自缓冲材料自身的扬尘、以及异物向缓冲材料的附着,且能均匀地向压制对象物传递压力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具备:一层以上基材层,具备由织布或无纺布构成的纤维质层、和沿着所述纤维质层的纤维表面存在的第一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第二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作为最外层存在于所述基材层的一方的主面上;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作为最外层存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另一方的主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2是将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3是将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4是将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5是将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具备:一层以上基材层,具备由织布或无纺布构成的纤维质层、和沿着所述纤维质层的纤维表面存在的第一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第二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作为最外层存在于所述基材层的一方的主面上;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作为最外层存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另一方的主面上。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将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热压用缓冲材料10具备由相互缠绕的多根纤维2构成的纤维质层1。沿着该纤维2的表面,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通过这些纤维质层1和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构成基材层4。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分别包含聚合物系材料和分散于该聚合物系材料的抗静电材料3c。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5以覆盖上述的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的整个面且具有大致平坦的表面的方式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6以覆盖上述的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的整个面且具有大致平坦的表面的方式存在。在该实施方式中,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5包含聚合物系材料和分散于该聚合物系材料的抗静电材料15c,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6包含聚合物系材料和分散于该聚合物系材料的抗静电材料16c。

在该实施方式中,沿着纤维2的表面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与上述的第一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存在于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5与上述的第二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存在于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6与上述的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

通过这种构成,热压用缓冲材料10具备:基材层4,包含纤维质层1、和沿着纤维质层1的纤维2的表面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5,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1中的基材层4的上方的最外层;以及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6,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1中的基材层4的下方的最外层。

纤维质层1可以包含对于作为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用途而言足够量的纤维质。纤维质例如包含至少一根纤维。例如,纤维质可以由一根纤维构成,也可以由两根以上的纤维构成。例如,纤维质层1可以是织布或无纺布、或者它们的组合。例如,在纤维质层1为织布的情况下,其织法可以是平织、斜纹织、缎纹织或者它们的多重织中的任一种,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一层纤维质层1的厚度可以在0.05mm~5.0mm的范围,例如可以在0.3mm~4.0mm的范围,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热压用缓冲材料10可以包含至少一层纤维质层。例如,热压用缓冲材料10可以由至少一层纤维质层构成,可以包含多个纤维质层,例如可以是多个纤维质层的叠加。

纤维2的形状例如可以为长丝纱状,也可以为短纤纱状。例如,纤维质层所包含的纤维可以仅为长丝纱状的纤维,也可以仅为短纤纱状的纤维,还可以混合存在长丝纱状的纤维和短纤纱状的纤维,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纤维2的粗细或宽度例如可以在1μm至100μm的范围。

纤维质层1所包含的纤维2例如可以是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聚酯纤维、芳纶纤维及聚苯并恶唑(pbo)纤维、以及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例如可以以涂敷纤维2的表面的方式存在。

上述的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15、16是具有抗静电性能的构件。由此,热压用缓冲材料10被赋予抗静电性能。换言之,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15、16可以是以抗静电的方式构成并配合的聚合物系构件。

抗静电性能是指,尘埃、灰尘等异物因带静电等而附着于其自身的性质低的性能。换言之,具有这种抗静电性能的物质难以带电,结果是防止异物的附着。例如,抗静电性能可以由静电压来表示。静电压例如可以是依据jisl1094的半衰期测定法而得到的初始静电压。

处于包含在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中的状态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的程度在以依据jisl1094的半衰期测定法而得到的静电压来表示时,越低越优选,例如可以为1kv以下,优选为0.5kv以下。换言之,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作为整体的抗静电性能以通过依据jisl1094的测定法的方法测定的静电压来表示。

具有依据jisl1094的半衰期测定法而得到的静电压为1kv以下的抗静电性能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例如能抑制异物附着于热压用缓冲材料。例如,具有依据jisl1094的半衰期测定法而得到的静电压为0.5kv以下的抗静电性能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能进一步抑制异物附着于其自身。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所希望的抗静电性能例如可以通过调节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的含量、或者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所包含的抗静电材料的种类、含量或组合等来达成。

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例如可以是上述那样的抗静电材料与聚合物系材料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其自身具有抗静电性能的聚合物系材料。例如,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是抗静电材料与聚合物系材料的组合的情况下,抗静电材料可以分散于聚合物系材料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例如可以是彼此相同的构件,也可以是彼此不同的构件,或者可以是任意两个彼此相同的构件,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聚合物系材料例如可以是具有针对热压加工、热压接等的温度的耐热性的聚合物。例如,聚合物系材料可以是氟橡胶、硅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氟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热固性丙烯酸树脂、呋喃树脂、脲醛树脂或聚氨酯树脂、或者它们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等。

抗静电材料3c例如可以是氧化钛、氧化锌或氧化铁粉末等金属氧化物、碳粉末、或者它们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等。

处于包含在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10中的状态的第二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5、16的厚度根据基材层4的主面的凹凸而存在一些偏差。例如,处于包含在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中的状态的第二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可以作为具有0.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的厚度的最外层而存在,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在具有厚度不足0.1μm的第二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得到对于热压加工、热压接的用途而言足够的耐磨耗性。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10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来制造。

作为热压用缓冲材料的材料,准备聚合物系材料、抗静电材料以及纤维质层。

首先,向各种聚合物系材料中分别添加抗静电材料并使其分散,制备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接着,向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中加入溶剂来调整粘度,使其浸含于纤维质层。然后,使其干燥而得到基材层。在基材层的一方的主面上涂布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在基材层的另一方的主面上涂布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干燥后,进一步进行热处理,切断端部而得到热压用缓冲材料。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热压用缓冲材料10可以具有如下效果。

热压用缓冲材料10在直接或间接与压制对象物接触的一侧和直接或间接与热压盘接触的一侧这两方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5、16。因此,热压用缓冲材料10能抑制因来自自身的接触面的纤维的绽开等而引起的扬尘、以及异物向接触面的附着,能对压制对象物均匀地传递压力。

进而,热压用缓冲材料10在基材层4中也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因此能抑制来自切断处的纤维的绽开。

图2是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将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热压用缓冲材料20具备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5、26来代替上述的热压用缓冲材料10的第二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15、16。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5以覆盖上述的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的大致平坦的表面的方式存在。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6以覆盖上述的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的大致平坦的表面的方式存在。

在该实施方式中,沿着纤维2的表面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与上述的第一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的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5与上述的第二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的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6与上述的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

通过这种构成,热压用缓冲材料20具备:基材层4,包含纤维质层1、和沿着纤维质层1的纤维2的表面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5,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2中的基材层4的上方的最外层;以及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6,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2中的基材层4的下方的最外层。

第二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是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例如,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可以是包含抗静电材料的聚酰亚胺膜,也可以是包含抗静电材料的氟树脂膜,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20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基材层4作为基体,以如下方式来制造。

作为热压用缓冲材料20的材料,准备聚合物系材料、抗静电材料、纤维质层以及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

首先,如上所述形成基材层4。在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粘接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5,在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粘接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6。接着,进行热处理使其一体化,切断端部而得到热压用缓冲材料20。

例如,在将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与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粘接时,可以在处于与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的粘接面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发生凝固前进行配置,然后使其干燥而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发生凝固时使其粘接。在将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与其他构件粘接时,可以在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与其他构件的粘接面使用粘接剂。

粘接剂例如可以是具有能够承受来自热压加工、热压接时的热压盘的热的耐热性的粘接剂。例如,可以是环氧粘接剂、陶瓷粘接剂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热压用缓冲材料20除了上述的热压用缓冲材料10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具有如下效果。

热压用缓冲材料20在自身的两个主面存在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25、26,因此能抑制因来自基材层4的主面的纤维2的绽开等而引起的扬尘。

另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包含存在于上述的第二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与上述的基材层的一方的主面上之间的一层以上第一中间层,也可以包含存在于上述的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与上述的基材层的另一方的主面上之间的一层以上第二中间层。

以下,参照附图,对包含上述的第一中间层和上述的第二中间层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将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热压用缓冲材料30除了上述的基材层4的构成以外,进一步具备膜状聚合物37、38作为中间层,具备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5、36作为最外层。膜状聚合物37以覆盖上述的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的大致平坦的表面的方式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5以覆盖上述的膜状聚合物37的方式存在。膜状聚合物38以覆盖上述的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的大致平坦的表面的方式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6以覆盖上述的膜状聚合物38的方式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5包含聚合物系材料和分散于该聚合物系材料的抗静电材料35c,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6包含聚合物系材料和分散于该聚合物系材料的抗静电材料36c。

在该实施方式中,沿着纤维2的表面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与上述的第一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的膜状聚合物37与上述的第一中间层对应。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5与上述的第二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另外,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的膜状聚合物38与上述的第二中间层对应。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6与上述的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

通过这种构成,热压用缓冲材料30具备:基材层4,包含纤维质层1、和沿着纤维质层1的纤维2的表面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膜状聚合物37,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3中的基材层4的上方的中间层;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5,提供示于图3中的基材层4的上方的最外层;膜状聚合物38,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3中的基材层4的下方的中间层;以及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6,提供示于图3中的基材层4的下方的最外层。

处于包含在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中的状态的中间层例如可以具有抗静电性,或者也可以不具有抗静电性。另外,中间层例如可以是由膜状聚合物构成的层,或者也可以是由非膜状的聚合物系材料(非膜状聚合物)构成的层。

膜状聚合物例如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全氟烷氧基氟树脂(pfa)以及聚酰亚胺等,可以包含抗静电材料。

中间层例如可以是1μm~500μm的厚度,但并不限定于此。厚度为5μm~300μm的中间层例如能具有对于用于制造时的处理而言足够的柔韧性。

处于包含在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中的状态的膜状聚合物37、38例如能抑制因来自基材层4的纤维2的绽开等而引起的扬尘。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30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基材层4作为基体,以如下方式来制造。

作为热压用缓冲材料30的材料,准备聚合物系材料、抗静电材料、纤维质层、以及膜状聚合物。

首先,如上所述形成基材层4。在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粘接膜状聚合物37,在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粘接膜状聚合物38,进行热处理使其一体化。接着,在膜状聚合物37的主面上涂布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5。在膜状聚合物38的主面上涂布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6。然后进行热处理,切断端部而得到热压用缓冲材料30。

例如,在将膜状聚合物与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粘接时,可以在处于与膜状聚合物的粘接面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发生凝固前进行配置,然后使其干燥而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发生凝固时使其粘接。在将膜状聚合物与其他构件粘接时,可以在膜状聚合物与其他构件的粘接面使用粘接剂。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热压用缓冲材料30可以具有与上述的热压用缓冲材料10以及热压用缓冲材料20相同的效果。

热压用缓冲材料30在自身的基材层4的两个主面存在膜状聚合物37、38,因此能抑制因来自基材层4的纤维2的绽开等而引起的扬尘。

另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上述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上包含第四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

以下,参照附图,对包含第四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将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热压用缓冲材料40除了上述的热压用缓冲材料30的构成以外,还具备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的层。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以沿着上述的热压用缓冲材料30的端面上覆盖其端面的方式存在。

以覆盖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的方式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可以设于热压用缓冲材料10或热压用缓冲材料20。

在该实施方式中,以沿着热压用缓冲材料30的端面上覆盖其端面的方式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与第四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

通过这种构成,热压用缓冲材料40具备:基材层4,包含纤维质层1、和沿着纤维质层1的纤维2的表面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膜状聚合物37,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4中的基材层4的上方的中间层;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5,提供示于图4中的基材层4的上方的最外层;膜状聚合物38,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4中的基材层4的下方的中间层;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6,提供示于图4中的基材层4的下方的最外层;以及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以覆盖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的方式存在。

第四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例如可以是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35、36中的任一个彼此相同的构件,也可以是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35、36中的任一个彼此不同的构件,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如,作为彼此相同的构件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能通过相溶性来增强彼此的粘接。

处于包含在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中的状态的第四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例如能进一步抑制来自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的纤维2的绽开等的扬尘。另外,能进一步抑制异物向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的附着。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40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热压用缓冲材料30作为基体,以如下方式来制造。

作为热压用缓冲材料40的材料,准备聚合物系材料、抗静电材料、纤维质层、以及膜状聚合物。

首先,向聚合物系材料中添加抗静电材料并使其分散,制备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另外,如上所述形成基体30。向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中加入溶剂来调整粘度,并涂布在基体30的端面上。接着,将其干燥并进行热处理,得到热压用缓冲材料40。

例如,在制造热压用缓冲材料40时,可以使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浸含于基体30的端面来制造。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热压用缓冲材料40除了上述的热压用缓冲材料10~30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具有如下效果。

热压用缓冲材料40是在基体30的端面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的构成,因此能进一步抑制因来自基材层4的纤维2的绽开等而引起的扬尘、异物向端面的附着。

图5是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将一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热压用缓冲材料50除了上述的基材层4以外还具备膜状聚合物58作为中间层,还具备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5、56的层作为最外层。膜状聚合物58以覆盖上述的基材层4一方的主面的大致平坦的表面的方式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6以覆盖上述的膜状聚合物58的方式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5以覆盖上述的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的整个面并具有大致平坦的表面的方式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5包含聚合物系材料和分散于该聚合物系材料的抗静电材料55c,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6包含聚合物系材料和分散于该聚合物系材料的抗静电材料56c。

在该实施方式中,沿着纤维2的表面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与上述的第一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作为最外层存在于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5与上述的第二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另外,作为最外层存在于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6与上述的第三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对应,夹在该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6与基材层4之间的膜状聚合物58与上述的中间层对应。

通过这种构成,热压用缓冲材料50具备:基材层4,包含纤维质层1、和沿着纤维质层1的纤维2的表面存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3;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5,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5中的基材层4的上方的最外层;膜状聚合物58,存在于基材层4上,提供示于图5中的基材层4的下方的中间层;以及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6,提供示于图5中的基材层4的下方的最外层。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50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基材层4作为基体,以如下方式来制造。

作为热压用缓冲材料50的材料,准备聚合物系材料、抗静电材料、纤维质层、以及膜状聚合物。

首先,如上所述形成基材层4。在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粘接膜状聚合物58。在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涂布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5。进而在膜状聚合物58的主面上涂布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56。最后使其干燥并进行热处理,得到热压用缓冲材料50。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例如可以是上述的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的构成与上述的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的构成彼此相同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也可以是上述的基材层4的一方的主面上的构成与上述的基材层4的另一方的主面上的构成彼此不同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基材层4的主面上的构成可以是最外层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另外,可以在基材层4与最外层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之间包含一层以上中间层或其他基材层。例如,在基材层4的主面上的构成为多层的情况下,所配置的层的顺序在最外层配置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即可,配置于中间的层的顺序没有限定。

上述的任一个实施方式都可以具有如下效果。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厚度可以在0.1mm~5.5mm的范围,例如可以在0.5mm~5.0mm的范围,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对于具有大于5.5mm的厚度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而言,来自热压盘的导热降低,生产率降低。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空隙的体积例如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出:

[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空隙的体积]=[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体积]-([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纤维的体积]+[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的体积]+[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中间层的体积])。

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纤维的体积例如可以根据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所使用的纤维质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以及纤维比重等计算出。

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的体积例如可以根据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所使用的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的重量以及比重等计算出,可以根据膜状抗静电性聚合物的使用重量以及比重等计算出。

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中间层的体积例如可以根据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所使用的膜状聚合物或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的使用重量以及比重等计算出。

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空隙的体积比率例如可以通过下式以空隙率计算出:

[空隙率]=([热压用缓冲材料所包含的空隙的体积]/[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体积])×100%。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空隙率例如可以为20%~80%,例如可以为40~75%。例如,对于具有20%~80%的空隙率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而言,在常温下沿其厚度方向加压3mpa而进行压缩时的厚度能被压缩至压缩前的厚度的30~90%。

例如,对于具有小于20%的空隙率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而言,缓冲性低。另外,对于具有大于80%的空隙率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而言,在进行多次压制时,缓冲材料产生疲劳(へたり)而无法维持缓冲性。

通常,对于充满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而言,缓冲性低。然而,对于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而言,由于包含上述的空隙,因此具有对于热压加工、热压接的用途而言足够的缓冲性。另外,由于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因此也能抑制异物的附着。

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空隙率例如可以分为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部以及中央部而分别计算出。

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部例如可以是位于距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向内侧3mm以内的距离的部分。

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中央部例如可以是位于距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向内侧100mm以上的距离的部分。

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部以及中央部的空隙率之比的关系例如可以通过下式以空隙比率计算出:

[空隙比率]=[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部的空隙率]/[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中央部的空隙率]。

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是将在处于最终形态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边缘中对置的两个主面连接的面。在主面的形状为四边形的情况下,可以存在与规定主面的四个边对应的四个端面。关于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部以及中央部的规定,距端面的距离可以是距在处于最终形态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侧存在于最外侧,并形成与外界的边界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的距离。另外,例如,距端面的距离可以是从形成处于最终形态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外缘的端面的特定区域、与此处正交地朝向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中央侧而测定的距离。例如,在端面存在凹凸的情况下,可以是距朝向外侧突出最大的区域的距离。另外,例如,在图4所示的热压缓冲材料40的情况下,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作为端面的最外层存在,但在该情况下,可以从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49的表面测定出该距离。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空隙比率例如可以为0.9以上。对于具有小于0.9的空隙比率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而言,例如,在用于热压加工、热压接时,容易在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部以及中央部产生压缩差,可能在压制成形品的内部产生空洞(即,空隙(void))。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使用。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可以单独或者重叠对于用途而言足够的片数后用于热压加工、热压接。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可以裁剪成对于用途而言足够的尺寸后用于热压加工、热压接。

在裁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情况下,由于在纤维的表面存在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因此能抑制由基材层所包含的纤维的绽开等而引起的扬尘。

例如,在裁剪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在其裁剪面涂布聚合物系抗静电材料并使其干燥,进行热处理之后,将该热压用缓冲材料用于热压加工、热压接。

实施方式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有作为具有对于热压加工、热压接等用途而言足够的缓冲性的缓冲材料的作用。

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一个示例,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

<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制造出例1~例1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进行了比较实验。

·例1

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

作为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材料,准备了:单位面积重量:900g/m2、厚度2.0mm、以及conex(注册商标)的芳纶双重织织布;以dai-el(注册商标)g701为基体的氟橡胶混炼胶;环氧树脂383j;ketjenblackec600jd的碳;以及聚酰亚胺膜(东丽杜邦(株)制、厚度125μm、产品编号500h)。

芳纶双重织织布用作纤维质层。氟橡胶混炼胶以及环氧树脂用作聚合物系材料。碳用作抗静电材料。聚酰亚胺膜用作非抗静电性的膜状聚合物。

以如下方式制造出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在将氟橡胶混炼胶的重量设为100时,将相对于其的碳的重量份(即,phr)设为15phr,使15phr的碳分散于氟橡胶混炼胶,制备出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向此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中加入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等溶剂,制备出固体成分浓度20~50%左右的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浆糊。

使此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浆糊浸含于芳纶双重织织布。然后,使其干燥而去除溶剂,将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浸含固体成分量设为500g/m2

在浸含有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芳纶双重织织布的两个主面上,涂布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浆糊。然后,使其干燥而去除溶剂,在两个主面上热压接聚酰亚胺膜并进行一体化,并且对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进行了固化。

另一方面,对环氧树脂添加15phr的碳和固化剂并使其分散,制备出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

在热压接聚酰亚胺膜并进行一体化后的构成构件的两个主面上,涂布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作为最外层。接着,进行热处理,使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固化,并切断了固化物的端部。

另外,将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等溶剂加入至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制备出固体成分浓度5~20%左右的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浆糊。将此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浆糊涂布于所切断的端部。在端部处理后,使其干燥而去除溶剂,进行热处理,得到了厚度2.1mm的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2

通过从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省去了热压接聚酰亚胺膜并进行一体化的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2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2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为与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比较在不具有聚酰亚胺膜的方面存在差异的构成。

·例3

通过从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省去了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3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3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与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比较在未实施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方面存在差异。

·例4

通过从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省去了压接聚酰亚胺膜并进行一体化的工序、以及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4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4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与例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比较在不具有聚酰亚胺膜的方面、以及未实施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方面存在差异。

·例5

例5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

作为例5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材料,准备了:单位面积重量:900g/m2、厚度2.0mm、以及conex(注册商标)的芳纶双重织织布;以dai-el(注册商标)g701为基体的氟橡胶混炼胶;ketjenblackec600jd的碳;以及抗静电性氟树脂膜。

芳纶双重织织布用作纤维质层。氟橡胶混炼胶用作聚合物系材料。碳用作抗静电材料。抗静电性氟树脂膜用作最外层。

以如下方式制造出例5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使15phr的碳分散于氟橡胶混炼胶,制备出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向此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中加入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等溶剂,制备出固体成分浓度20~50%左右的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浆糊。

使此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浆糊浸含于芳纶双重织织布。然后,使其干燥而去除溶剂,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浸含固体成分量设为500g/m2

在浸含有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芳纶双重织织布的两个主面上,涂布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浆糊。然后,使其干燥而去除溶剂,在两个主面上热压接抗静电性氟树脂膜并进行一体化,并且对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进行固化,切断固化物的端部,得到了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5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6

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

作为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材料,准备了:单位面积重量:900g/m2、厚度2.0mm、conex(注册商标)的芳纶双重织织布;以dai-el(注册商标)g701为基体的氟橡胶混炼胶;环氧树脂383j;以及ketjenblackec600jd的碳。

芳纶双重织织布用作纤维质层。氟橡胶以及环氧树脂用作聚合物系材料。碳用作抗静电材料。

以如下方式制造出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向氟橡胶混炼胶中加入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等溶剂,制备出固体成分浓度20~50%左右的氟橡胶混炼胶的浆糊。

使此氟橡胶混炼胶的浆糊浸含于芳纶双重织织布。然后,使其干燥而去除溶剂,氟橡胶混炼胶的浸含固体成分量设为500g/m2。进一步进行热处理,对氟橡胶混炼胶进行了固化。

另一方面,对环氧树脂添加15phr的碳并使其分散,制备出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

在浸含有氟橡胶混炼胶的芳纶双重织织布的两个主面上,涂布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作为最外层。接着,进行热处理,对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进行固化,切断固化物的端部,得到了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7

在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方法中追加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工序,制造出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7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7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与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比较在追加了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方面存在差异。

·例8

将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方法的、涂布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作为最外层的工序变更为涂布环氧树脂的工序。进而,在此变更后的方法中追加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工序,制造出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8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8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与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比较在环氧树脂作为最外层存在的方面、以及追加了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方面存在差异。

·例9

从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省去了使氟橡胶混炼胶浸含于芳纶双重织织布的工序而进行了变更。进而,在此变更后的方法中追加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工序,制造出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9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9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与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比较在未使氟橡胶混炼胶浸含于芳纶双重织织布的方面、以及追加了使用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端部处理的方面存在差异。

·例10

从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省去了涂布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作为最外层的工序而进行了制造。将其作为例10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10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与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比较在不存在作为最外层的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的方面存在差异。

·例11

在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将涂布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作为最外层的工序变更为涂布环氧树脂的工序,并省去了使氟橡胶混炼胶浸含于芳纶双重织织布的工序。进而,在此变更后的方法中追加使用氟橡胶混炼胶的端部处理的工序,制造出热压用缓冲材料。将其作为例1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

例1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与例6的热压用缓冲材料比较在环氧树脂作为最外层存在的方面、未使氟橡胶浸含于芳纶双重织织布的方面、以及追加了使用氟橡胶的端部处理的方面存在差异。

[表1]

[评价项目]

·空隙比率

通过下式计算出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部以及中央部的空隙比率:

[空隙比率]=[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部的空隙率]/[热压用缓冲材料的中央部的空隙率]。

·裁剪后的异物附着性

对热压用缓冲材料进行裁剪,通过目视来确认裁剪后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以两级评价了异物向端面的附着情况。例如,像1<2那样,1是观察到异物向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的附着少,2是观察到异物向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的附着多。

·热压时的扬尘性

将温度200℃、压力3mpa的压制以60分钟设为1次,对热压用缓冲材料实施了合计10次该压制。然后,通过目视来确认热压用缓冲材料和金属板、例如不锈钢(sus),以三级评价了扬尘的情况。例如,评价结果设为1<2<3,1是观察到扬尘的情况最少,3是观察到扬尘的情况最多。

·热压时的异物附着性

将温度200℃、压力3mpa的压制以60分钟设为1次,对热压用缓冲材料实施了合计10次该压制。然后,通过目视来确认热压用缓冲材料,以四级评价了异物附着的情况。例如,像1<2<3<4那样,1是观察到异物向热压用缓冲材料的附着最少,4是观察到异物向热压用缓冲材料的附着最多。

·对压制产品的影响

使用热压用缓冲材料进行了热压加工。确认通过此热压加工成形出的压制产品的内部,以两级评价了空隙产生的情况。例如,像1<2那样,1是在压制产品的内部未观察到空隙,2是在压制产品的内部观察到空隙。

[结果]

评价项目的结果如下所述。

·空隙比率

在仅在端部存在氟橡胶或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的例9、例11中,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部以及中央部的空隙比率小于0.9。

·裁剪后的异物附着性

具有使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浸含于芳纶双重织织布而制造出的基材层的例1~例5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结果是裁剪后的异物附着少。

·热压时的扬尘性

使用了聚酰亚胺膜的例1、例3、以及使用了抗静电性氟树脂膜的例5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结果是扬尘最少。另一方面,在不具备最外层或未对基材层进行浸含的例9~例11中,观察到扬尘多。

·热压时的异物附着性

在最外层不具备环氧树脂系抗静电材料的例8、例10、例11的异物附着多。

·对压制产品的影响

使用了空隙比率小于0.9的例9、例11的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压制产品观察到空隙产生的异常。

·总评

在例1~例5的热压用缓冲材料中,存在于基材层的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以及作为最外层存在的环氧系抗静电材料或抗静电性氟树脂膜大大有助于抑制异物向热压用缓冲材料的附着的抗静电性。进而,存在于热压用缓冲材料的端面的氟橡胶系抗静电材料也有助于抑制异物向热压用缓冲材料的附着。另外,存在于基材层的主面上的聚酰亚胺膜有助于抑制来自热压用缓冲材料的基材层的扬尘。然后,空隙比率为0.9以上的热压用缓冲材料能在压制成形品中毫无空隙产生的异常地进行压制成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