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针盒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1241发布日期:2018-07-03 23:1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针盒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的生厂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医用针盒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医院手术室或者医生进行急救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器械,如各种针、刀、注射器等,而这些手术器械在使用后通常都是直接放在器械盒内,在手术后进行回收、清点数目,存在摆放杂乱,不便于整理的缺点,而且现有技术中的器械盒大多结构单一,对针头无集中收纳,易对广大医护人员、工勤人员造成意外针刺伤,感染疾病。用于盛装手术器械的器械盒一般是由盒体和盒盖组成,有的盒体内设置有隔板,将手术器械分类存放,尽管手术器械是分类存放,但是还是比较混乱,使用时,医护人员取用不方便。而且现有的医用针盒在生产时基本都是工人手工装配完成的,整个生产线需要大量的工人进行各步骤的操作,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会造成医用针盒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针盒的生产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医用针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材料准备:将塑料原材料、磁铁和泡沫板进行清洗、烘干,并消毒,备用;

步骤二、注塑成型:将消毒后的塑料原材料通过输送机构自动送入塑料熔化机内进行熔融,然后将熔融后的塑料原材料进行自动放料进入注塑机的进料口,注塑机将熔融后的塑料原材料进行医用针盒上盒体和下盒体的注塑成型,冷却后取出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

步骤三、半成品检验和装配前准备:将步骤二的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取出后分别放到输送机构上待人工检验是否合格,合格的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继续分别经各自的输送机构输送至装配机构;同时,另一侧通过冲切机构将泡沫板冲切成与医用针盒内部匹配的泡沫块,通过输送机构将泡沫块送至冲切机构冲切出用于安装磁铁的安装孔,再经输送机构将泡沫块输送印刷机对安装孔一侧的泡沫块上部印刷数字标记,然后经输送机构输送至装配机构;同时,另一侧,通过输送机构将磁铁也输送至装配机构;

步骤四、装配:首先通过装配机构将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的转轴装配完成,然后通过装配机构的机械手将泡沫块装入到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内,再通过真空吸盘手将磁铁放入泡沫块上安装孔内即可;

步骤五、检验打包入库:经装配机构装配完成的医用针盒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人工检验台,合格后经输送机构输送至打包机构装箱入库即得成品医用针盒。

进一步,作为对上述技术的改进,所述步骤一中的塑料原材料、磁铁和泡沫板采用臭氧消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医用针盒生产工艺,除了需要人工检验外基本都可以依靠自动化来完成,减少人工量,装配效率高,而且干净卫生,不会造成装配完的医用针盒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而且根据本发明工艺生产的医用针盒用于临床医疗手术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磁铁一侧印刷的数字护士可以方便的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刀片、缝伤口针等进行清点,以免发生遗漏,从而保证手术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生产的医用针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生产的医用针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医用针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材料准备:将塑料原材料、磁铁和泡沫板进行清洗、烘干,并通过输送带送至臭氧消毒机内进行臭氧消毒;

步骤二、注塑成型:将臭氧消毒后的塑料原材料通过输送机构(最好用传送带,下述输送机构均用传送带描述)自动送入塑料熔化机内进行熔融,然后将熔融后的塑料原材料进行自动放料进入注塑机的进料口,注塑机将熔融后的塑料原材料进行医用针盒上盒体和下盒体的注塑成型,冷却后取出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

步骤三、半成品检验和装配前准备:将步骤二的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取出后分别放到传送带上待人工检验是否合格,合格的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继续分别经各自的传送带输送至装配机构;同时,另一侧通过冲切机构将泡沫板冲切成与医用针盒内部匹配的泡沫块,通过传送带将泡沫块送至冲切机构冲切出用于安装磁铁的安装孔,再经传送带将泡沫块输送至印刷机对安装孔一侧的泡沫块上部印刷数字标记,然后经传送带输送至装配机构;同时,另一侧,通过传送带将磁铁也输送至装配机构;

步骤四、装配:首先通过装配机构将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的转轴装配完成,然后通过装配机构的机械手将泡沫块装入到医用针盒上盒体胚件和医用针盒下盒体胚件内,再通过真空吸盘手将磁铁放入泡沫块上安装孔内即可;

步骤五、检验打包入库:经装配机构装配完成的医用针盒通过传送带输送至人工检验台,合格后经传送带输送至打包机构装箱入库即得成品医用针盒。

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传送带、臭氧消毒机、塑料熔化机、注塑机、冲切机构、装配机构、印刷机、装配机构的机械手都可以通过一个控制面板或控制电脑主机进行控制,经过写入的程序来控制以上各机构间相互配合,从而基本自动完成整个医用针盒的装配,减少人工量,提高医用针盒的生产效率。

制得的医用针盒如图2、图3所示,包括上盒体1、下盒体2,上盒体1和下盒体2通过转轴6铰连接,上盒体1和下盒体2内分别装有泡沫块3,泡沫块3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磁铁5的安装孔4,磁铁5安装在安装孔4内,每一块磁铁5一侧的泡沫块3上端面都设有对应的印刷数字标记7,泡沫块3上的数字标记由上至下、从左到右可以依次标记为数字1、2、...、21,当然也可以根据医用针盒制作时大小来改变泡沫块3的大小,从而改变磁铁5的大小,对应的印刷数字标记5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针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原材料准备、注塑成型、半成品检验和装配前准备、装配、检验打包入库,即得成品医用针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医用针盒生产工艺,除了需要人工检验外基本都可以依靠自动化来完成,减少人工量,装配效率高,而且干净卫生,不会造成装配完的医用针盒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而且根据本发明工艺生产的医用针盒用于临床医疗手术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磁铁一侧印刷的数字护士可以方便的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刀片、缝伤口针等进行清点,以免发生遗漏,从而保证手术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金盛塑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11
技术公布日:2018.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