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6901发布日期:2019-04-20 05:3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rfid标签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指应用射频识别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内建无线电芯片的技术,芯片中可储存一系列信号,通常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天线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把无线电收发机的射频信号功率接收或辐射出去的装置;在rfid系统中,天线分为标签天线和阅读器天线两种,标签天线的目标是将传输中的能量进出标签芯片,将芯片中的相关信息传输出去。

目前rfid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物流仓储、交通管理、零售、军事、图书馆、食品安全、旅游、会务等多个领域,并且开始向各行各业普及。而在设备、仪器、工具等技术物体领域中,经常需要将rfid标签和金属物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借还、维修、保养、及安全识别的目的。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部分rfid电子标签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柔性材料进行折叠,而柔性材料由于本身的特性,不易进行折边,一般折边后很快会恢复原状,因此给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制造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对柔性材料进行连续折边,并能够对折边后的柔性材料进行快速覆膜,给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的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对柔性材料进行连续折边,并能够对折边后的柔性材料进行快速覆膜,给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的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用于将待折边的柔性材料从其上部缠绕下的第一放卷轴;

一用于对从第一放卷轴上缠绕下的柔性材料进行折边的折边装置,所述折边装置的进料口与第一放卷轴的放料口相连通,所述折边装置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折边板,所述折边板与底板之间的折叠角从底板的出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减小;

一用于将覆膜材料从其上部缠绕下的第二放卷轴,所述覆膜材料包括基材层、胶水层和离型层,所述胶水层设置在基材层与离型层之间;

一用于将从覆膜材料上剥离下的离型层缠绕在其上部的第二收卷轴;

一用于将从覆膜材料上剥离下的离型层导向至第二收卷轴上以及将剥离下离型层的覆膜材料导向至折边装置的出料口处的第一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的进料口与第二放卷轴的放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导向装置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二收卷轴以及折边装置的出料口相连通;

一用于剥离下离型层的覆膜材料的胶水层压接在通过折边装置折边完成的柔性材料上的压辊装置,所述压辊装置的进料口分别与第一导向装置以及折边装置的出料口相连通;

一用于将通过压辊装置将柔性材料和剥离下离型层的覆膜材料压接在一起形成的复合材料缠绕在其上部的第一收卷轴,所述第一收卷轴的进料口与折边装置的出料口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折边板与底板之间的折叠角在底板的进料端为90°,所述折边板与底板之间的折叠角在底板的出料端为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折边装置的内壁上涂覆或粘贴有一防静电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折边装置的内壁上粘贴有一防止柔性材料在折边过程中被损坏的防冲击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第一上导向辊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下导向辊,在所述第一上导向辊与第一下导向辊之间形成一导向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辊装置包括上压辊和与其相对应的下压辊,在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形成一压接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材料包括主体层、主体胶水层和主体离型层,所述主体胶水层设置在主体层与主体离型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包括一用于将从柔性材料上剥离下的主体离型层缠绕在其上部的第三收卷轴,该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还包括一用于将从柔性材料上剥离下的主体离型层导向至第三收卷轴上的第二导向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有用于对从第一放卷轴上缠绕下的柔性材料进行折边的折边装置,折边装置的进料口与第一放卷轴的放料口相连通,所述折边装置包括底板,在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折边板,折边板与底板之间的折叠角从底板的出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减小,采用此种结构在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对柔性材料进行连续折边,并能够对折边后的柔性材料进行快速覆膜,给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折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折边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图3所示,图中给出的实施例一的一种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包括第一放卷轴100、折边装置200、第二放卷轴300、第二收卷轴400、第一导向装置500、压辊装置600和第一收卷轴700。

第一放卷轴100用于将待折边的柔性材料从其上部缠绕下,折边装置200用于对从第一放卷轴100上缠绕下的柔性材料进行折边,折边装置200的进料口与第一放卷轴100的放料口相连通。

折边装置200包括底板210,在底板210的两侧分别设有折边板220、230,折边板220、230与底板210之间的折叠角a从底板210的出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减小,折边板220、230与底板210之间的折叠角a在底板210的进料端为90°,折边板220、230与底板210之间的折叠角a在底板的出料端为0°,也就是说折边板220、230与在底板的出料端处于底板平行。

折边板220、230的宽度上底板210宽度的1/2,折边板220、230在底板210的出料端与底板组成一横街面为矩形的折边通道,而折边板220、230的宽度与底板210的宽度之和大于柔性材料的宽度。

采用上述结构在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对柔性材料进行连续折边,并能够对折边后的柔性材料进行快速覆膜,给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在折边装置200的内壁上涂覆或粘贴有一防静电层,采用此种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柔性材料在折边过程中产生静电,给柔性材料的折边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在折边装置200的内壁上粘贴有一防止柔性材料在折边过程中被损坏的防冲击层,采用此种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柔性材料在折边过程与折边装置的内壁直接接触,防止在折边过程中被损坏,有效的提高了该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的实用性能。

第二放卷轴300用于将覆膜材料从其上部缠绕下,覆膜材料包括基材层、胶水层和离型层,胶水层设置在基材层与离型层之间,第二收卷轴400用于将从覆膜材料上剥离下的离型层缠绕在其上部,第二收卷轴400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其转动。

第一导向装置500用于将从覆膜材料上剥离下的离型层导向至第二收卷轴400上以及将剥离下离型层的覆膜材料导向至折边装置200的出料口处,第一导向装置500的进料口与第二放卷轴300的放料口相连通,第一导向装置500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二收卷轴400以及折边装置200的出料口相连通。

压辊装置600用于剥离下离型层的覆膜材料的胶水层压接在通过折边装置折边完成的柔性材料上,压辊装置600的进料口分别与第一导向装置500以及折边装置200的出料口相连通。

第一收卷轴700用于将通过压辊装置600将柔性材料和剥离下离型层的覆膜材料压接在一起形成的复合材料缠绕在其上部,第一收卷轴700的进料口与折边装置200的出料口相连通,第一收卷轴700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其转动,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同步。

第一导向装置500包括第一上导向辊510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下导向辊520,在第一上导向辊510与第一下导向辊520之间形成一导向通道,压辊装置600包括上压辊610和与其相对应的下压辊620,在上压辊610与下压辊620之间形成一压接通道。

参照图4所示,图中给出的实施例二的一种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实施二与实施一的绝大部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柔性材料包括主体层、主体胶水层和主体离型层,主体胶水层设置在主体层与主体离型层之间。

该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包括一用于将从柔性材料上剥离下的主体离型层缠绕在其上部的第三收卷轴800,第三收卷轴800由第三驱动电机带动其转动,第三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同步,该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还包括一用于将从柔性材料上剥离下的主体离型层导向至第三收卷轴800上的第二导向辊900。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有用于对从第一放卷轴上缠绕下的柔性材料进行折边的折边装置,折边装置的进料口与第一放卷轴的放料口相连通,所述折边装置包括底板,在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折边板,折边板与底板之间的折叠角从底板的出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减小,采用此种结构在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对柔性材料进行连续折边,并能够对折边后的柔性材料进行快速覆膜,给rfid电子标签的生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