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3400发布日期:2018-08-04 13:5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模具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制造各种制品101的基本工具之一,模具均设有用于成型制品101的模腔,利用模具制造的制品101形态各异,待制品101在模腔内制造完成后,需要利用出料机构将制品101从模腔内移出,实现制品101的出模。现有技术中常常会遇到模具出料机构的斜顶在制品101的顶面倒扣102的现象,为了使得制品101能够顺利出模,常用技术中的出料机构就会设计的非常复杂,使用极其不便,不利于出料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出料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出料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出料机构,包括固定块、第一顶料件及第二顶料件,固定块用于固定至外界模具,第一顶料件滑动设置于固定块,固定块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第一顶料件沿第一斜面滑动,第一顶料件设有与第一斜面交叉的卡柱,第二顶料件设有通孔,通孔贯穿第二顶料件,卡柱滑动容设于通孔内,卡柱的自由端设有与外界模具的模腔连通的卡持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料件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固定块的主体,主体设有贴设于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主体与卡柱连接,主体与卡柱相交设置。

优选地,所述主体与卡柱为一体式构造,主体与卡柱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块设有滑槽,第一顶料件滑动容设于滑槽内,第一斜面为滑槽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固定块设有突伸出第一斜面的锁扣,第一顶料件设有用于容设锁扣的扣槽,锁扣自由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锁扣靠近第一斜面一端的横截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二顶料件设有突伸入通孔内的限位柱,卡柱设有用于容设限位柱的限位槽,限位槽两端的侧壁用于挡止限位柱。

优选地,所述限位柱设有滚动的滚珠,滚珠突伸出限位柱的自由端,滚珠突伸出限位柱的一端用于抵触限位槽的底壁。

优选地,所述卡柱设有位于限位槽内的两个凹坑,两个凹坑分别位于限位槽的两端,两个凹坑均自限位槽的底壁凹设而成,滚珠用于突伸至凹坑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待制品在模具的模腔内完成制造后,外界的驱动件驱动第二顶料件向上移动,第二顶料件向上移动时连带第一顶料件沿第一斜面滑动,使得第一顶料件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均具有位移分量,进而使得制品的倒扣从卡持槽内退出,随着第一顶料件及第二顶料件的继续移动,第一顶料件、第二顶料件即可将制品从模具中顶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出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制品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制品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顶料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固定块 2—第一顶料件 3—第二顶料件

4—第一斜面 5—卡柱 6—通孔

7—卡持槽 8—主体 9—滑槽

11—锁扣 12—扣槽 13—限位柱

14—限位槽 15—滚珠 16—凹坑

101—制品 102—倒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出料机构,包括固定块1、第一顶料件2及第二顶料件3,固定块1用于固定在外界模具上,第一顶料件2滑动设置在固定块1上,固定块1上设置有第一斜面4,第一斜面4倾斜设置,第一斜面4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第一顶料件2沿第一斜面4上下滑动,第一斜面4用于导引第一顶料件2的移动方向,第一顶料件2设置有与第一斜面4交叉的卡柱5,第二顶料件3设置有通孔6,通孔6贯穿第二顶料件3,卡柱5滑动容设在通孔6内,卡柱5的自由端设置有与外界模具的模腔连通的卡持槽7,当制品101在外界模具的模腔内完成制造后,制品101的倒扣102突伸入卡持槽7内。

待制品101在模具的模腔内完成制造后,外界的驱动件驱动第二顶料件3向上移动,由于第一顶料件2的卡柱5滑动容设在第二顶料件3的通孔6内,第二顶料件3向上移动时即可连带第一顶料件2沿第一斜面4向上滑动,由于第一斜面4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第一顶料件2沿第一斜面4滑动时即可使得第一顶料件2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均具有位移分量,进而使得制品101的倒扣102从卡持槽7内退出,随着第一顶料件2及第二顶料件3的继续移动,第一顶料件2、第二顶料件3即可将制品101从模具中顶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出料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出料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料件2还包括滑动设置在固定块1上的主体8,主体8设有贴设在第一斜面4上的第二斜面(图中未标号),主体8与卡柱5连接,主体8与卡柱5相交设置。第二顶料件3移动时即可连带第一顶料件2一起移动,使得第一斜面4与第二斜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利用第一斜面4、第二斜面的配合实现第一顶料件2倾斜移动。

所述主体8与卡柱5为一体式构造,相较于主体8、卡柱5分开单独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提升第一顶料件2的制造效率;较佳地,主体8与卡柱5垂直设置。

所述固定块1设置有滑槽9,滑槽9自固定块1的外表面凹设而成,第一顶料件2滑动容设在滑槽9内,第一斜面4为滑槽9的底面;当第一顶料件2相对固定块1滑动时,利用滑槽9对第一顶料件2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引,防止第一顶料件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歪斜。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固定块1设置有突伸出第一斜面4的锁扣11,第一顶料件2设有用于容设锁扣11的扣槽12,锁扣11自由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锁扣11靠近第一斜面4一端的横截面面积;本实施例中,锁扣11呈T型,扣槽12与锁扣11的形状吻合,利用锁扣11与扣槽12的配合防止固定块1与第一顶料件2彼此分离。

所述第二顶料件3设置有突伸入通孔6内的限位柱13,本实施例中,限位柱13螺接在第二顶料件3上,卡柱5上设置有用于容设限位柱13的限位槽14,限位槽14自卡柱5的外表面凹设而成,限位槽14两端的侧壁用于挡止限位柱13;当卡柱5在通孔6内相对第二顶料件3滑动时,利用限位槽14两端的侧壁挡止限位柱13,进而实现对卡柱5的限位作用,防止因卡柱5从通孔6内退出而导致第一顶料件2、第二顶料件3彼此分离。

所述限位柱13上设置有滚动的滚珠15,滚珠15突伸出限位柱13的自由端,滚珠15突伸出限位柱13的一端用于抵触限位槽14的底壁;相较于限位柱13直接抵触在限位槽14的底壁上,当限位柱13与卡柱5相对滑动时,将限位柱13与卡柱5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成滚珠15与卡柱5之间的滚动摩擦,降低卡柱5与限位柱13之间的磨损,延长两者的使用寿命。

所述卡柱5设有位于限位槽14内的两个凹坑16,两个凹坑16分别位于限位槽14的两端,两个凹坑16均自限位槽14的底壁凹设而成,滚珠15用于突伸至凹坑16内;利用凹坑16的侧壁对滚珠15限位,进而实现对限位柱13的限位,防止限位柱13相对卡柱5来回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