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汽车后座扶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2852发布日期:2018-09-04 23:3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成型设备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内嵌式汽车后座扶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后座扶手多是使用模具注塑成型而成,为了节省开发成本和营造同一的车内布局,车企不同型号的车型其内部后座扶手多采用同样的造型,仅仅是扶手表面分为皮纹、点状纹和光滑表面等不同,因此,生产部门需要准备多套模具进行生产,由于模具更换时间较长,且模具更换后注塑机重启、预热和预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再次投入生产,十分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嵌式汽车后座扶手模具,上模中设置有方便更换的内嵌式的上活动型腔,仅更换上活动型腔即可完成模具更换,生产不同表面要求的汽车后座扶手。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嵌式汽车后座扶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型腔,所述上模上连接有上活动型腔,所述上活动型腔为厚度均匀的壳体,上活动型腔边缘一圈设置有法兰,所述上模中设置有与上活动型腔配合的凹陷部分用于放置活动型腔,所述上活动型腔可有多个进行更换,其内表面可设置有不同的纹路。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法兰与上模接触一侧面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定位凸柱,所述上模对应位置均匀设置有定位孔与定位凸柱配合,所述定位凸柱为中心对称的圆台形,其截面积由法兰面向外延伸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定位凸柱中心轴线处设置有通孔,定位孔底部设置有螺纹孔,螺栓通过定位凸柱中通孔后连接定位孔上螺纹孔将上活动型腔与上模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孔深度大于定位凸柱高度。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凸柱上通孔位于法兰表面一侧设置有沉孔,螺栓头部可完全沉入沉孔中。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活动型腔厚度为5-10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嵌式汽车后座扶手模具,其上模部分设置有内嵌式的上活动型腔,上活动型腔与下模的下型腔可构成汽车扶手成型腔,由于注塑机注入口多位于不活动的下模,且下模中多设置有方便成品顶出的顶针,因此上模中型腔多是成品外表面,因而上模中型腔表面状态影响了成品表面纹路,本实用新型将上模中型腔设置为厚度均匀的壳体,壳体边缘设置有法兰方便更换,实际生产中需要生产不同表面纹路的汽车后座扶手时,仅将上活动型腔进行更换即可,不需整套更换模具,大大减少模具更换的时间,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注塑机重启后预热预模的时间。

所述上活动型腔法兰上设置有定位凸柱,上模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凸柱为圆台结构,安装上活动型腔时,使用螺栓将上活动型腔与上模紧密连接,定位凸柱嵌入定位孔可实现自动对心,由于定位凸柱设置有至少三个,可保证上活动型腔与上模连接后位置准确。

所述定位孔深度大于定位凸柱高度,可以保证定位凸柱完全嵌入定位孔中,实现精确定位。所述定位凸柱上通孔位于法兰表面一侧设置有沉孔,螺栓头部可完全沉入沉孔中,保证合模时法兰表面可与下模表面紧密接触。经过反复试验,当上活动型腔厚度为5-10mm时,可在保证上活动型腔强度同时尽可能的减小上活动型腔的重量,较轻的重量可以使上活动型腔更容易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所述内嵌式汽车后座扶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1、下模,2、上模,3、下型腔,4、上活动型腔,5、螺栓,6、法兰,7、定位凸柱,8、沉孔,9、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内嵌式汽车后座扶手模具,包括上模2和下模1,下模1上设置有下型腔3,所述上模2上连接有上活动型腔4,上活动型腔4为厚度为6.5mm的厚度均匀的壳体,上模2中设置有与上活动型腔4配合的凹陷部分用于放置活动型腔。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由图可知,上活动型腔4边缘一圈设置有法兰6,法兰6与上模2接触一侧面均匀设置有定位凸柱7,上模2对应位置均匀设置有定位孔9与定位凸柱7配合,定位凸柱7为中心对称的圆台形,其截面积由法兰6面向外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定位孔9深度大于定位凸柱7高度;定位凸柱7中心轴线处设置有通孔,定位孔9底部设置有螺纹孔,螺栓5通过定位凸柱7中通孔后连接定位孔9上螺纹孔将上活动型腔4与上模2连接,定位凸柱7上通孔位于法兰6表面一侧设置有沉孔8,螺栓5头部可完全沉入沉孔8中。

所述上活动型腔4可有多个用于更换,其内表面可设置有不同的纹路。

所述定位凸柱7设置有4个。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