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9071发布日期:2018-10-26 20:45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流道注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探温装置。



背景技术:

探温装置一般包括热电偶和补偿部,热电偶设置于探温针内,补偿部内设有补偿线,补偿线的一端与从探温针的端部延伸出的热电偶的一对延伸端相连,补偿线的另一端构造为支撑细针从而与外接温度显示设备相连。

为了使探温装置能够在温度测量设备中起作用,探温针和补偿部需要相互固定。这是因为如果它们相互之间能够自由活动,那么热电偶的延伸端将很容易折断。

此外,热电偶的延伸端需要相互分离地固定。这是因为如果热电偶的延伸端包括正极偶丝和负极偶丝,如果正负极偶丝能够自由活动,那么它们就可能弯曲并相互接触,造成短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探温装置需要设置支撑部以连接探温针和补偿部,在常见的现有技术中,支撑部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金属材料的绝缘性能不佳,热电偶的正负极偶丝易使支撑部带电,不但影响探温装置的测温准确度,而且带来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探温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温装置,其能够提高测温准确度,同时保证使用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探温装置,用于热流道系统,包括

探温针,所述探温针内插设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具有测温端和延伸端;

补偿部,所述补偿部内设有补偿线,所述补偿线一端外接温度显示设备,另一端与所述热电偶的延伸端相连,所述补偿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探温针的外径;以及

支撑部,用于连接和支撑所述探温针和所述补偿部,所述热电偶的延伸端和所述补偿线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撑部内连通,所述支撑部由弹塑性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由有机硅树脂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通过注塑工艺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内设有铜端子,所述铜端子用于固定所述热电偶和所述补偿线的连接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电偶包括正极偶丝和负极偶丝,所述正极偶丝和所述负极偶丝于所述测温端通过焊接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探温针内充填有绝缘材料,用以隔离所述正极偶丝和所述负极偶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材料为氧化镁粉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电偶在所述探温针内呈V型或U型排布,所述探温针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偿线也包括正极偶丝和负极偶丝,所述补偿部包括套设于所述正极偶丝的第一绝缘管和套设于所述负极偶丝的第二绝缘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偿部还包括第三绝缘管,所述第三绝缘管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和所述第二绝缘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探温装置,包括探温针、补偿部和用于连接和支撑探温针与补偿部的支撑部,由弹塑性材料制成的支撑部不但能够实现热电偶的延伸端与补偿线的柔性连接,以及热电偶的一对延伸端相互绝缘的连接,提高了探温装置的测温准确性和使用安全性,而且成型工艺简单,显著地提高了探温装置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探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探温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探温装置100,该探温装置100包括探温针1,所述探温针1内插设有热电偶10,所述热电偶10具有测温端11和延伸端12;补偿部2,所述补偿部2内设有补偿线20,所述补偿线20一端外接温度显示设备,另一端与所述热电偶10的延伸端12相连;以及支撑部3,用于连接和支撑所述探温针1和所述补偿部2,所述热电偶10的延伸端12和所述补偿线20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撑部3内连通,所述支撑部3由弹塑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探温装置100,其支撑部3的设置,不但实现了热电偶10的延伸端12与补偿线20的柔性连接,以及热电偶10的延伸端12相互绝缘的连接,提高了探温装置100的测温准确性和使用安全性,而且支撑部3的成型工艺较为简单,提高了探温装置100的生产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进一步地,支撑部3由有机硅树脂材料制成。有机硅树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避免热电偶10的正负电极相互接触,造成短路。另外,有机硅树脂柔韧性佳,为热电偶10与补偿线20的连接提供了柔性保护。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通过注塑工艺成型。支撑部3的成型工艺较现有技术简单,因而生产制造过程比较省时,从而提高了探温装置100的生产效率,增强了探温装置100的量产能力。

参见图2所示,支撑部3内设有铜端子30,所述铜端子30用于固定所述热电偶10和所述补偿线20的连接部位。热电偶10的延伸端12与补偿线20在支撑部3内相连,铜端子30的设置保护了热电偶10和补偿线20的连接部位,保证了热电偶10极性的有效传递。

继续参见图2所示,热电偶10包括正极偶丝13和负极偶丝14,所述正极偶丝13和所述负极偶丝14于所述测温端11通过焊接相连。以J型探温针1为例,正极偶丝13由Fe(+)制成,负极偶丝14由CuNi(—)制成,当然,探温针1也可以是K型、B型或其他型号的探温针1,相应地,正负极偶丝14由相对应的正负极材料制成。补偿线20也包括正极偶丝23和负极偶丝24,补偿线20的正极偶丝23和热电偶10的正极偶丝13在支撑部3内电连接,补偿线20的负极偶丝24和热电偶10的负极偶丝14在支撑部3内电连接。补偿线20 的正极偶丝23同热电偶10的正极偶丝13为同一材质,补偿线20的负极偶丝 24与热电偶10的负极偶丝14为同一材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偶丝13和负极偶丝14在探温针1的前端相连,由此而形成可探测热流道板的测温端11。另外,正极偶丝13和负极偶丝14在延伸端12相互分离,避免接触而造成短路。由此,热电偶10在探温针1内呈V 型或U型排布。

优选地,探温针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有利于收容于其中的热电偶10的测温端11灵敏地探测到热流道板的温度,从而保证了探温装置100的准确性。探温针1的尺寸较小,外径可以是1.0mm,也可以是1.6mm,当然,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探温针1的外径可以做出灵活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探温针1内充填有绝缘材料,用以隔离所述正极偶丝13 和所述负极偶丝14。优选地,该绝缘材料为氧化镁粉末。探温针1构造为套管的形式,套管内设有容纳热电偶10的空腔,热电偶10收容于空腔中后,氧化镁粉末充填于探温针1的空腔内,起到绝缘正极偶丝13和负极偶丝14的作用。同时,氧化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有利于热电偶10的测温端11敏锐地感测温度。

继续参见图2所示,补偿线20也包括正极偶丝23和负极偶丝24,所述补偿部2包括套设于所述正极偶丝23的第一绝缘管230和套设于所述负极偶丝24 的第二绝缘管240。补偿线20的正极偶丝23与热电偶10的正极偶丝13在支撑部3内通过铜端子30实现电性连接,同样地,补偿线20的负极偶丝24与热电偶10的负极偶丝14在支撑部3内通过铜端子30实现电性连接。优选地,第一绝缘管230和第二绝缘管240由特氟龙(PTFE)材料制成,其具有优良的耐光、耐水、耐热及耐气体腐蚀的能力,能够保护和绝缘补偿线20,防止正极偶丝23 和负极偶丝24接触造成短路,并且耐高温能力强,不易受热腐蚀导致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补偿部2还包括第三绝缘管21,所述第三绝缘管21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230和所述第二绝缘管240。优选地,第三绝缘管21由聚亚酰胺材料制成,其将第一绝缘管230和第二绝缘管240包覆在一起,紧凑简洁,便于收纳存储。聚亚酰胺材料耐高温性能较强,支持探温装置100在高温的热柳道系统中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探温装置100,因其结构的设置,使得探温装置100的测温准确性、使用安全性得到了得到显著提升,而且生产制作工艺相对现有技术明显简化;同时,探温装置100各部分的连接更为合理、高效,导热、绝缘性能均得到显著优化。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