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1370发布日期:2018-12-18 20:39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制造后处理工艺领域,尤其是一种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PPR管材在烘烤冷却后,由于散热不均匀导致管材存在较大的内应力,进而会形成管材变形程度较大,不利于后续的包装作业,市场对于弯曲的管材也存在质量疑虑,众所周知,有规律的高频振动对于消除内应力具有较大的好处,而在冷却过程中,高频次的振动也有利于实现管材冷却过程中散热的均匀性。

如图1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934386A的一种高频振动线材矫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壳和至少两组夹紧装置,每组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夹紧单元和第二夹紧单元,第一夹紧单元包括第一模具、弹簧卡环、轴承和压紧端盖,第二夹紧单元包括第二模具、弹簧卡环、轴承和压紧端盖,第一模具套于距离调整轴,第二模具套于高频振动轴,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下部设有凸台,凸台上依次设有轴承、弹簧卡环和压紧端盖,高频振动轴与高频振动电机连接。本发明通过更换模具矫直不同直径的线材,通过调整两模具中心之间的距离补偿模具的磨损以满足线材的矫直;通过高频振动力去快速消除被矫直材料的大部分内应力,提高线材矫直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不同材料和直径线材的矫直,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该装置通过高频振动力消除材料的内应力,提高了线材矫直的效率和质量,但目前并没有一种使用高频激振来消除管材烘烤后的应力的消除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高频激振以及频率可调控的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用于除消管材运输车内管材的残余应力,该管材运输车包括底部、侧壁以及轮,该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包括连接梁、设置在该连接梁上方的多个振动器、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用于提升该连接梁使该振动器与该底部接触并使该轮与地面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包括横梁和连接该横梁的纵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器为液压振动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器经换向阀与液压泵的高压端、低压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器包括液压腔、位于该液压腔上方的弹性密封盖、该液压腔设有进油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器上表面设有一对分别与所述横梁对应的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阀为电控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阀连接有换向阀控制器,该换向阀控制器用于控制该换向阀的换向频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密封盖用于和所述横梁接触使所述管材运输车产生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阀的高频次换向使振动器内部的油液产生高频次的变化,进而使弹性密封盖产生高频次的鼓起和回弹,继而使管材运输车和管材整体形成高频激振大幅度均匀散热,减少内应力,保证管材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高频振动线材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的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的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的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用于除消管材运输车1内管材的残余应力,管材运输车1包括底部11、侧壁12以及轮 13,管材烘烤后的应力消除系统包括连接梁2、设置在连接梁2上方的多个振动器3、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用于提升连接梁2使振动器3与底部11接触并使轮13与地面分离,底部11包括横梁111和连接横梁111的纵梁 112,振动器3为液压振动器,振动器3经换向阀5与液压泵6的高压端、低压端连接,振动器3包括液压腔31、位于液压腔31上方的弹性密封盖 32、液压腔31设有进油口311,振动器3上表面设有一对分别与横梁 111对应的限位部33,换向阀5为电控阀,换向阀5连接有换向阀控制器7,换向阀控制器7用于控制换向阀5的换向频率,弹性密封盖32用于和横梁 111接触使管材运输车1产生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阀的高频次换向使振动器3内部的油液产生高频次的变化,进而使弹性密封盖32产生高频次的鼓起和回弹效果,继而使管材运输车1和管材整体形成高频激振大幅度均匀散热,减少内应力,保证管材质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