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8239发布日期:2018-12-28 20:40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

注塑机具有能一次成型外型复杂、尺寸精确或带有金属嵌件的质地密致的塑料制品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机电、汽车、交通运输、建材、包装、农业、文教卫生及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在塑料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注塑机不论在数量上或品种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生产总数占整个塑料成型设备的20%--30%,从而成为目前塑料机械中增长最快,生产数量最多的机种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1998年我国出口注塑机8383台(套),进口注塑机42959台(套),其中1998年我国注塑机产量达到20000台,其销售额占塑机总销售额的42.9%。

中国生产注塑机的厂家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2000家。注塑机的结构形式有立式和卧式两种。按生产出的制品可分为普通型和精密型注塑机。

对塑料制品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外观质量,包括完整性、颜色、光泽等;第二是尺寸和相对位置间的准确性;第三是与用途相应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等。这些质量要求又根据制品使用场合的不同,要求的尺度也不同。制品的缺陷主要在于模具的设计、制造精度和磨损程度等方面。但事实上,塑料加工厂的技术人员往往苦于面对用工艺手段来弥补模具缺陷带来的问题而成效不大的困难局面。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注塑机机构复杂,注塑效果不佳,效率低下,容易留下浇口痕迹,无法调节注塑部件和模板的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机,注塑效果更佳,可以调节注塑部件和模板的距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因其注射方向和模具分型面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会留有浇口痕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1、推力座2、注射座3、液压马达4、加料器5、大油缸6、小油缸7、前模板8、塑化部件9、大滚轮滑槽10、小滚轮滑槽11、注射孔81、大滑块101、大滚轮102、小滑块111、小滚轮112,所述推力座2垂直设置在底板1的右部,注射座3垂直滑动设置在底板1的中部,前模板8垂直滑动设置在底板1的左部,前模板8上设置有两个注射孔81,两个液压马达4固定设置在推力座2中间的上部和下部上,加料器5垂直设置在注射座3上方,注射座3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大油缸6,大油缸6的左侧设置有小油缸7,大油缸6的伸缩杆与推力座2固定连接,小油缸7的伸缩杆与前模板8固定连接,塑化部件9垂直固定设置在注射座3上,两个塑化部件9的尾部连接着两个液压马达4的前部,在底板1内部左边设置有小滚轮滑槽11,在底板1内部右边设置有大滚轮滑槽10,推力座2下方设置有大滑块101,大滑块101下方设置有大滚轮102,大滚轮102设置在大滚轮滑槽10内,前模板8下方设置有小滑块111,小滑块111下方设置有小滚轮112,小滚轮112设置在小滚轮滑槽11内。

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3。

所述小油缸7的伸缩杆与前模板8通过螺栓82固定。

所述小滑块111与前模板8的连接方式为铆接。

所述注射孔81的轴线与塑化部件9轴线共线。

所述加料器5为加料漏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油缸的推力,带动注射座和前模板的滑动,通过滚轮在滑槽中的滚动带动滑块滑动,来实现滑动,将材料从加料器口加入材料,材料在塑化部件内塑化,通过液压马达提供动力,将材料从塑化部件中推出注射到模具内部,两个塑化部件使得注塑效果更佳,滚轮使得滑动效果更好,因其注射方向和模具分型面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会留有浇口痕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注塑效果更佳,可以调节注塑部件和模板的距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因其注射方向和模具分型面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会留有浇口痕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应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对应图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推力座2、注射座3、液压马达4、加料器5、大油缸6、小油缸7、前模板8、塑化部件9、大滚轮滑槽10、小滚轮滑槽11、注射孔81、螺栓82、大滑块101、大滚轮102、小滑块111、小滚轮112、支撑脚1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1、推力座2、注射座3、液压马达4、加料器5、大油缸6、小油缸7、前模板8、塑化部件9、大滚轮滑槽10、小滚轮滑槽11、注射孔81、大滑块101、大滚轮102、小滑块111、小滚轮112,所述推力座2垂直设置在底板1的右部,注射座3垂直滑动设置在底板1的中部,前模板8垂直滑动设置在底板1的左部,前模板8上设置有两个注射孔81,两个液压马达4固定设置在推力座2中间的上部和下部上,加料器5垂直设置在注射座3上方,注射座3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大油缸6,大油缸6的左侧设置有小油缸7,大油缸6的伸缩杆与推力座2固定连接,小油缸7的伸缩杆与前模板8固定连接,塑化部件9垂直固定设置在注射座3上,两个塑化部件9的尾部连接着两个液压马达4的前部,在底板1内部左边设置有小滚轮滑槽11,在底板1内部右边设置有大滚轮滑槽10,推力座2下方设置有大滑块101,大滑块101下方设置有大滚轮102,大滚轮102设置在大滚轮滑槽10内,前模板8下方设置有小滑块111,小滑块111下方设置有小滚轮112,小滚轮112设置在小滚轮滑槽11内。

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3。支撑脚使得整个机械更加的平稳

所述小油缸7的伸缩杆与前模板8通过螺栓82固定。使用螺栓使得固定更稳固。

所述小滑块111与前模板8的连接方式为铆接。铆钉节约成本。

所述注射孔81的轴线与塑化部件9轴线共线。因其注射方向和模具分型面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会留有浇口痕迹。

所述加料器5为加料漏斗。使得加料时候,材料不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油缸的推力,带动注射座和前模板的滑动,通过滚轮在滑槽中的滚动带动滑块滑动,来实现滑动,将材料从加料器口加入材料,材料在塑化部件内塑化,通过液压马达提供动力,将材料从塑化部件中推出注射到模具内部,两个塑化部件使得注塑效果更佳,滚轮使得滑动效果更好,因其注射方向和模具分型面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会留有浇口痕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注塑效果更佳,可以调节注塑部件和模板的距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因其注射方向和模具分型面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会留有浇口痕迹。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