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眼镜脚插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6278发布日期:2018-11-07 22:34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眼镜脚插芯机。



背景技术:

为了使眼镜框的眼镜脚在使用中可进一步的弯曲从而延长眼镜框的使用寿命,眼镜脚由板材和插针组成,通常会将板材内插入一根插针,完成这个插针动作之前,需要对板材和插针加热至所需温度。

目前,申请号:201510673024.8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全自动眼镜插芯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旋转台、板材输送装置、插针装置、去废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旋转台的下端面设有驱使圆形旋转台旋转的旋转驱动器,所述板材输送装置、插针装置和去废装置分别与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一一对应设置。该全自动眼镜插芯机虽然实现板材自动插针动作,但该设备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眼镜脚插芯机,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眼镜脚插芯机,在机架上设置有板材上料机构、插针上料机构和插芯机构,所述插芯机构置于板材上料机构和插针上料机构之间,所述插芯机构包括插芯下模、插芯轨道以及驱使插芯下模在插芯轨道上移动的插芯电机;所述板材上料机构包括板材备料装置和板材加热装置,所述板材加热装置上方设有吸嘴以及驱使吸嘴在板材加热装置和插芯机构之间往复移动的板材夹持驱动器;所述插针上料机构包括插针上料机械手、插针矫正装置、插针加热炉、插针加热轨道以及驱使插针加热炉在插针加热轨道移动的插针加热电机;在插针矫正装置、插针加热炉分别设有推动插针向前移动的插针推动组件;所述插针上料机械手可从振动盘中拿取插针置于插针矫正装置上进行矫正,矫正完成后,插针通过插针推动组件进入插针加热炉进行加热,插针加热至所需温度时,插针插入置于插芯下模上的板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插芯轨道和插针加热轨道并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插芯轨道的一侧设有上模架,所述上模架设有插芯上模以及驱使插插芯上模与插芯下模相配合的合模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插芯轨道的一侧还设有压模架,所述压模架设有压模块以及驱使压模块靠近插芯下模的压模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板材加热装置包括板材预加热炉、板材二次加热炉以及驱使板材预加热炉移动的预加热驱动器;所述吸嘴置于板材二次加热炉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当板材通过板材备料装置置于板材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当板材在板材加热装置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吸嘴从板材加热装置中吸住板材,再通过板材夹持驱动器移动至插芯下模,插芯电机驱使插芯下模在插芯轨道上移动至所需位置等待插针;同时所述插针上料机械手可从振动盘中拿取插针置于插针矫正装置上进行矫正,矫正完成后,插针通过插针推动组件进入插针加热炉进行加热,插针加热至所需温度,插针加热电机驱使插针加热炉在插针加热轨道移动,并且使插针加热炉与插芯下模相对准,插针推动组件推动插针向前移动插入置于插芯下模上的板材,就实现自动化插针,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自动眼镜脚插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板材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插针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板材上料机构;21、板材备料装置;22、板材加热装置;221、板材预加热炉;222、板材二次加热炉;223、预加热驱动器;23、吸嘴;24、板材夹持驱动器;3、插针上料机构;31、插针上料机械手;32、插针矫正装置;33、插针加热炉;34、插针加热轨道;35、插针加热电机;36、插针推动组件;4、插芯机构;41、插芯下模;42、插芯轨道;43、插芯电机;44、上模架;45、插芯上模;46、合模驱动器;47、压模架;48、压模块;49、压模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全自动眼镜插芯机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动眼镜脚插芯机,在机架1上设置有板材上料机构2、插针上料机构3和插芯机构4,所述插芯机构4置于板材上料机构2和插针上料机构3之间。

所述插芯机构4包括插芯下模41、插芯轨道42以及驱使插芯下模41在插芯轨道42上移动的插芯电机43;所述插芯轨道42的一侧设有上模架44,所述上模架44设有插芯上模45以及驱使插插芯上模与插芯下模41相配合的合模驱动器46,所述插芯轨道42的一侧还设有压模架47,所述压模架47设有压模块48以及驱使压模块48靠近插芯下模41的压模驱动器49。

所述板材上料机构2包括板材备料装置21和板材加热装置22,所述板材加热装置22上方设有吸嘴23以及驱使吸嘴23在板材加热装置22和插芯机构4之间往复移动的板材夹持驱动器24;所述板材加热装置22包括板材预加热炉221、板材二次加热炉222以及驱使板材预加热炉221移动的预加热驱动器223;所述吸嘴23置于板材二次加热炉222的上方。

所述板材预加热炉221上设有若干个并列排布的板材加热槽,所述预加热驱动器223会驱使板材预加热炉221沿板材加热槽排布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板材加热槽的入口端朝向板材备料装置21,所述板材加热槽的出口端朝向板材二次加热炉222的入口端;在板材预加热炉221的一侧设有加热推杆以及驱使加热推杆移动的加热推杆驱动器,当板材预加热炉221内的板材加热完成后,所述加热推杆驱动器会驱使加热推杆向前移动把板材从板材预加热炉221内推送至板材二次加热炉222进行二次加热至所需温度。

其中所述板材二次加热炉222包括相互配合的加热上炉和加热下炉以及驱使加热上炉打开的开启驱动器,板材在板材二次加热炉222加热完成后,开启驱动器会驱使加热上料打开,此时板材夹持驱动器24会驱使吸嘴23吸住板材并且把板材置于插芯下模41内完成板材的上料。

其中所述板材备料装置21包括备料底座,在备料底座的上方设有用于放置板材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立板,所述立板设有腰形孔,紧固件穿过腰形孔固定立板,当需要调整两个立板相对距离时,可以松开紧固件,对立板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便于调整,来适应不同长度的板材,提高使用性能,其中每个立板设有两个间隔设置夹持杆,所述夹持杆通过调节杆与立板相连接,所述调节杆可以调节两个夹持杆相对距离,来适应不同宽度的板材,提高使用性能。

在放置架的一侧设置用于将板材推送出去的备料推杆以及驱使备料推杆前后移动的备料驱动器,在放置架的出料口设有用于夹持板材并且将板材移动至备料推杆的备料夹持装置;所述备料夹持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板材的备料夹持槽以及推动备料夹持槽的板材输送驱动器,在备料夹持槽一侧设有垫板,所述夹持槽由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板构成,垫板的高度要与夹持板的高度相同,使得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当板材置于备料夹持槽内时,所述板材输送驱动器会驱使备料夹持槽朝备料推杆处移动,使得备料夹持槽与备料推杆相对应,此时备料驱动器驱使备料推杆向前移动把板材从备料夹持槽送至预加热炉的板材加热槽内,同时垫板会随着备料夹持槽移动至放置架的出料口的下方,放置架的板材会暂时置于垫板的上。

当板材通过板材备料装置21置于板材加热装置22进行加热,当板材在板材加热装置22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吸嘴23从板材加热装置22中吸住板材,再通过板材夹持驱动器24移动至插芯下模41,插芯电机43驱使插芯下模41在插芯轨道42上移动至所需位置等待插针。

其中所述插针上料机构3包括插针上料机械手31、插针矫正装置32、插针加热炉33、插针加热轨道34以及驱使插针加热炉33在插针加热轨道34移动的插针加热电机35;在插针矫正装置32和插针加热炉33分别设有推动插针移动的插针推动组件36,其中所述插针推动组件36包括推开板和推动杆以及驱使推开板移动的推开驱动器,所述推动杆置于推开板的下方;所述插针上料机械手31可从振动盘中拿取插针置于插针矫正装置32上进行矫正,矫正完成后,插针通过插针推动组件36依次进入插针预加热炉和插针二次加热炉进行加热,插针加热至所需温度时,使得插针可以插入置于插芯下模41上的板材。

其中插针矫正装置32包括有矫正台,在矫正台设置有插针滑槽,为了便于插针在插针滑槽内移动,在插针滑槽的底壁设置弧形凹槽,同时也起到导向作用,所述插针推动组件36设置在所述插针滑槽的入口端处,所述插针滑槽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对插针进行矫正的矫正组件;所述矫正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矫正块以及驱使两矫正块相配合的压紧驱动器,为了使得矫正块精准配合和分离,在每个矫正块还设置有滑动块,所述两个滑动块设置在压紧驱动器,并且能相对移动,从而带动矫正块相对移动。

当插针置于插针滑动槽内时,推开板在推开驱动器作用下向前移动,推动插针向矫正孔内移动,当插针的插针杆有弯曲时,由于所述矫正孔的入口端呈喇叭口,其大端口朝外设置,插针任然能插入矫正孔,同时会矫正插针的插针杆弯曲,实现插针的自动矫正,矫正完成后,所述推开板继续向前推动插针,当推开板置于两个拨杆之间时,可以推开两拨杆向后移动从而带动矫正块相分离,使得矫正块不会限制插针的移动,使得插针顺利推出插针滑槽外置于插针加热炉33上进行加热。

插针加热电机35驱使插针加热炉33在插针加热轨道34移动,并且使插针加热炉33与插芯下模41相对准,所述合模驱动器46驱使插芯上模45与插芯下模41相配合,此时插针推动组件36推动插针向前移动插入置于插芯下模41上的板材,就实现自动化插针,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在完成插针插入板材这个动作,所述插芯轨道42的一侧还设有压模架47,所述压模架47设有压模块48以及驱使压模块48靠近插芯下模41的压模驱动器49,使得插芯上模和插芯下模41分离后,压模块48可以按压板材,避免板材随着插芯上模45一起向上移动,使得板材能留在插芯下模41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