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小型的热熔塑料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609发布日期:2019-01-04 23:5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的小型的热熔塑料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塑料挤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的小型的热熔塑料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塑料产品的加工生产中,往往需要将塑料颗粒原料进行热熔后才能够进行加工成型,为了将塑料颗粒原料热熔,现有技术中有大量的热熔设备,但这些热熔设备大多数较为复杂,热熔时直接使用加热设备加热,耗能大,而且热熔的效率不高。而且都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易的小型的热熔塑料挤出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其可以将塑料颗粒通过加热挤出做成线性的材料。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简易的小型的热熔塑料挤出装置,其中:包括机架、控制盒、喷头、加热套管、基座、左安装座、料斗、轴承座、驱动电机、减速器、右安装座、壳体、螺杆和连接轴,所述的控制盒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基座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面上,所述的壳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的料斗固定安装在壳体上且料斗与壳体相通,所述的左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面上,所述的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左安装座上,所述的螺杆安装在壳体内且螺杆右端与连接轴连接,所述的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的驱动电机安装在减速器上,所述的减速器安装在右安装座上,所述的右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面上,所述的连接轴右端与减速器输出轴连接,若干个所述的加热套管安装在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的喷头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端。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喷头由右筒体、模板、出料头、左筒体和螺钉组成,所述的右筒体安装在壳体的左端,所述的模板安装在右筒体的中心孔里,所述的左筒体焊接安装在右筒体(301)的中心孔里且左筒体顶在模板上,所述的出料头安装在左筒体左端面上的安装孔里,所述的螺钉安装在左筒体上的径向安装孔里。

上述的料斗为锥形结构形式。

上述的喷头上的模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塑料颗粒从漏斗倒入加热管中,通过电机带动螺杆转动,将塑料颗粒带动到加热管的前段,加热管外套有4个加热套管,可以将加热管加热到200℃至300℃,塑料在这样的温度下融化成液态。与加热管相连的是挤出的喷头,液态塑料在螺杆的带动下从喷头向外挤出,喷头上方配有一个螺栓可以调节喷头开口大小,这决定了挤出塑料线材的直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其可以将塑料颗粒通过加热挤出做成线性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头的结构轴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喷头的结构主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机架1、控制盒2、喷头3、右筒体301、模板302、出料头303、左筒体304、螺钉305、加热套管4、基座5、左安装座6、料斗7、轴承座8、驱动电机9、减速器10、右安装座11、壳体12、螺杆13、连接轴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简易的小型的热熔塑料挤出装置,其中:包括机架1、控制盒2、喷头3、加热套管 4、基座5、左安装座6、料斗7、轴承座8、驱动电机9、减速器10、右安装座11、壳体12、螺杆13和连接轴14,所述的控制盒2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的基座5固定安装在机1 的顶面上,所述的壳体12固定安装在基座5上,所述的料斗7固定安装在壳体12上且料斗 7与壳体12相通,所述的左安装座6固定安装在机架1的顶面上,所述的轴承座8固定安装在左安装座6上,所述的螺杆13安装在壳体12内且螺杆13右端与连接轴14连接,所述的连接轴14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8上,所述的驱动电机9安装在减速器10上,所述的减速器10安装在右安装座11上,所述的右安装座11固定安装在机架1的顶面上,所述的连接轴 14右端与减速器10输出轴连接,若干个所述的加热套管4安装在壳体12的外壁上,所述的喷头3固定安装在壳体12的左端。

实施例中,喷头3由右筒体301、模板302、出料头303、左筒体304和螺钉305组成,所述的右筒体301安装在壳体12的左端,所述的模板302安装在右筒体301的中心孔里,所述的左筒体304焊接安装在右筒体301的中心孔里且左筒体304顶在模板302上,所述的出料头303安装在左筒体304左端面上的安装孔里,所述的螺钉305安装在左筒体304上的径向安装孔里。

实施例中,料斗7为锥形结构形式。

实施例中,喷头3上的模板30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