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的口罩耳带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3960发布日期:2019-01-08 21:21阅读:4167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的口罩耳带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的口罩耳带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质量的越来越差,呼吸系统疾病也越来越多,因为空气中的病菌、粉尘、废气等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佩戴口罩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平面口罩多设置为矩形,在口罩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耳带(耳带一般采用松紧绳),以便在佩戴口罩时,通过将两根耳带挂在佩戴者的双耳上,使口罩的佩戴更加牢固舒适。

目前,平面口罩的生产大多为半自动方式,在平面口罩的耳带焊接工序中,耳带的上料、裁剪、超声波熔接和输出工序均需要一个作业人员并辅助相应的设备进行生产,耗费人力,并且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产品的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的口罩耳带焊接装置,这种口罩耳带焊接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平面口罩的耳带焊接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的口罩耳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口罩输送机构和耳带上料熔接装置;口罩输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口罩输送机构上设有多个在口罩输送机构的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的托盘;耳带上料熔接装置包括超声波模具、上升降台升降机构、上升降台、下升降台和两个耳带上料机构;超声波模具和上升降台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上升降台安装在上升降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上升降台处在口罩输送机构的正上方,下升降台处在上升降台与口罩输送机构之间;上升降台上设有左右并排的两个导向柱组,每个导向柱组包括前后并排的两个导向柱,各导向柱均为上下走向;每个导向柱的中段上分别安装有一导向套和一限位块,各导向套均设于下升降台上,各限位块处在对应的导向套的下方;一个导向柱组中,处在前侧的导向柱的下端安装有第一熔接块和第一开合压块,处在后侧的导向柱的下端安装有第二熔接块和第二开合压块,第一熔接块和第二熔接块均处在超声波模具的正上方;两个耳带上料机构与两个导向柱组的位置一一对应,耳带上料机构包括耳带线放卷机构、第一转轴、导料管、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驱动装置、旋转盘和耳带线裁剪机构;耳带线放卷机构、导料管、第一开合压块、耳带线裁剪机构、第一熔接块、第二开合压块和第二熔接块沿耳带线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导料管、第一开合压块、耳带线裁剪机构、第一熔接块、第二开合压块和第二熔接块沿旋转盘的旋转方向依次排列;耳带线放卷机构和第二转轴驱动装置均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可转动安装在下升降台上并且为上下走向,第二转轴与第二转轴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导料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导料管的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旋转盘的外侧面接触,下升降台上设有能够使导料管与旋转盘保持接触的复位弹簧;旋转盘安装在第二转轴上,旋转盘上设有与第一开合压块和第二开合压块相配合的第一耳带夹持器和第二耳带夹持器。

上述口罩耳带焊接装置中,口罩输送机构能够带动其上的各托盘自前至后移动,将口罩本体逐个送入耳带上料熔接装置中;耳带线放卷机构用于存放卷筒耳带线并释放耳带线,耳带线放卷机构送出的耳带线依次经过导料管、第一开合压块、耳带线裁剪机构、第一熔接块、第二开合压块和第二熔接块。工作时,两个耳带上料机构的第一耳带夹持器打开、第二耳带夹持器闭合(此时由第二耳带夹持器夹持住耳带线的端部),第二转轴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转轴和旋转盘转动半圈(即180度),旋转盘将一定长度的耳带盘绕在其外侧面上(导料管随着旋转盘的转动而绕第一转轴发生摆动,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始终紧贴在旋转盘的外侧面上);随后口罩输送机构将一口罩本体送入耳带上料熔接装置中,并使其处在两个旋转盘的正下方;上升降台升降机构驱动上升降台下降,通过各导向柱和各限位块带动下升降台及其上的各部件一起下降,使两个旋转盘叠在口罩本体上面,并使两个旋转盘上的耳带线到达口罩本体的两侧上;随后上升降台升降机构驱动上升降台和各导向柱继续下降(此时下升降台暂停动作,各导向柱上的限位块与对应的导向套发生分离),带动各第一熔接块、各第二熔接块、各第一开合压块和各第二开合压块一起下降,使各第一开合压块与对应的第一耳带夹持器发生接触,各第二开合压块与对应的第二耳带夹持器发生接触,使第一耳带夹持器闭合、第二耳带夹持器打开,同时由两耳带线裁剪机构将对应的耳带线剪断(此时由第一耳带夹持器夹持住耳带线新的端部),形成两条耳带,并由各第一熔接块、各第二熔接块和超声波模具共同将两条耳带熔接到口罩本体上;随后上升降台升降机构驱动上升降台、下升降台及其上的各部件一起上升复位,使两旋转盘与熔接在口罩本体上对应的耳带分离,完成一个平面口罩的耳带焊接过程;随后进行下一轮耳带焊接,在下一轮耳带焊接中,各第一开合压块与对应的第二耳带夹持器发生接触,各第二开合压块与对应的第一耳带夹持器发生接触,使第一耳带夹持器打开、第二耳带夹持器闭合。上述口罩耳带焊接装置通过口罩输送机构、上升降台升降机构、上升降台、下升降台、超声波模具和两个耳带上料机构之间的配合,能够自动完成平面口罩的耳带焊接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适用于产品的批量生产。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口罩输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辊、从动辊和环形皮带,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主动辊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主动辊和从动辊共同将环形皮带张紧;所述托盘设于环形皮带上;环形皮带具有前行段和处在前行段下方的回行段,处在环形皮带前行段上的托盘在环形皮带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

优选方案中,上述上升降台升降机构包括上升降台升降油缸,上升降台升降油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上升降台升降油缸的活塞杆朝下并与所述上升降台连接。这样,可通过上升降台升降油缸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上升降台上升或者下降一定距离。更优选方案中,上述上升降台升降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二导向套和两个第二导向柱,两个第二导向套左右并排设于所述机架上,两个第二导向柱与第二导向套一一对应,第二导向柱处在第二导向套中;各第二导向柱均与所述上升降台升降油缸相平行,各第二导向柱的下端均与所述上升降台连接。通过各第二导向套和各第二导向柱之间的配合,可使上升降台的升降更加平稳。

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二转轴驱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带,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主动带轮安装在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带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共同将传动带张紧。工作时,旋转电机驱动主动带轮转动,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转轴和旋转盘一起转动。

优选方案中,上述耳带线裁剪机构包括滑槽、滑块、第一刀组和第一裁剪气缸,滑槽和第一裁剪气缸的缸体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滑槽为前后走向,滑块安装在滑槽中并且与滑槽滑动配合,第一裁剪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块连接;第一刀组包括第一定刀和第一动刀,第一定刀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动刀与滑块连接,且第一动刀的刀刃与第一定刀的刀刃位置相对应。工作时,第一裁剪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滑块和第一动刀一起沿滑槽前后移动,通过第一动刀的刀刃和第一定刀的刀刃的配合将经过它们之间的耳带线剪断。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第一耳带夹持器和第二耳带夹持器均包括摆动臂和夹持部,摆动臂的中段铰接在所述旋转盘上,摆动臂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开合压块的位置相对应,摆动臂的内端与所述第二开合压块的位置相对应;夹持部设于摆动臂的外端上并处在旋转盘的外侧,夹持部与旋转盘外侧面之间的间隙构成耳带夹持器的夹持口。当第一开合压块下移与摆动臂的外端发生接触时,夹持部在摆动臂的带动下朝向旋转盘的外侧面移动,使耳带夹持器的夹持口变小,耳带夹持器作闭合动作。当第二开合压块下移与摆动臂的内端发生接触时,夹持部在摆动臂的带动下背向旋转盘的外侧面移动,使耳带夹持器的夹持口变大,耳带夹持器作打开动作。第一耳带夹持器和第二耳带夹持器也可采用其它结构的夹持器。

优选方案中,上述复位弹簧采用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扭力弹簧的一端部与所述下升降台连接或者接触、另一端部与所述导料管连接或者接触。

优选方案中,上述耳带上料机构还包括脱料压片和脱料气缸,脱料压片设于所述旋转盘的一侧,脱料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下升降台上,脱料气缸的活塞杆朝下并与脱料压片连接。耳带熔接到口罩本体上后,脱料气缸驱动脱料压片下降,将对应的旋转盘上的耳带下压,以确保两旋转盘与熔接在口罩本体上的两耳带能够顺利地分离。

优选方案中,上述耳带线放卷机构与导料管之间设有自动张紧机构,自动张紧机构包括升降滑轨、升降滑块、张紧轮和两个导向轮,两个导向轮并排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升降滑轨设于机架上并且为上下走向,升降滑轨处在两个导向轮之间,升降滑块安装在升降滑轨上并且与升降滑轨滑动配合,张紧轮安装在升降滑块上。通常,耳带线放卷机构放出的耳带线从张紧轮和两个导向轮之间绕过。当耳带线放卷机构与导料管之间的耳带线出现松弛状态时,张紧轮和升降滑块在重力作用下沿升降滑轨下降,以此来实现自动将耳带线张紧,确保耳带线地顺利供应。

优选方案中,上述口罩耳带焊接装置还包括边带封合装置,边带封合装置处在所述耳带上料熔接装置的后方;边带封合装置包括边带放卷机构、边带成型器、边带熔接装置、边带裁剪机构和夹送装置,边带放卷机构、边带成型器、边带熔接装置、边带裁剪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且自前至后依次排列;边带成型器包括左右并排的两个成型槽,成型槽的横截面形状呈V形,两个成型槽分别设于所述口罩输送机构的两侧,两个成型槽的开口朝向内侧,并且成型槽的上侧槽壁与下侧槽壁之间的夹角自前至后逐渐变小;边带熔接装置包括升降座、升降座驱动装置、第二超声波模具和两个第三熔接块,升降座驱动装置和第二超声波模具均安装在机架上,升降座安装在升降座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两个第三熔接块均安装在升降座上;两个第三熔接块与两个成型槽一一对应,第三熔接块处在成型槽的正后方,且各第三熔接块均处在第二超声波模具的正上方;边带裁剪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刀组和两个第二裁剪气缸,两个第二刀组与两个第三熔接块一一对应,第二刀组处在第三熔接块的正后方,两个第二裁剪气缸与两个第二刀组一一对应,第二刀组包括第二定刀和第二动刀,第二定刀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第二动刀的外端与第二定刀的外端铰接,且第一动刀的刀刃与第一定刀的刀刃位置相对应;第二裁剪气缸的缸体与机架铰接,第二裁剪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动刀的内端铰接;夹送装置包括夹具、夹具平移机构和夹具升降装置,夹具平移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夹具升降装置安装在夹具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夹具包括压紧板和两个边带夹持器,压紧板设于边带熔接装置的前方,压紧板处在口罩输送机构的正上方;两个边带夹持器与所述两个第三熔接块一一对应,边带夹持器处在第三熔接块的正后方,边带夹持器包括上下并排的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上夹持块、下夹持块分处于托盘的上方、下方,各下夹持块安装在夹具平移机构上,压紧板和各上夹持块均安装在夹具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工作时,边带放卷机构用于存放卷筒边带并释放边带,边带放卷机构送出的边带在两个边带夹持器的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依次经过边带成型器、边带熔接装置和两个边带裁剪机构。当边带经过边带成型器时,边带放卷机构送出的两个边带在对应的成型槽中移动,并在成型槽的上侧槽壁与下侧槽壁的作用下逐渐向内翻折,口罩输送机构将完成耳带焊接的口罩送入边带成型器中(此时压紧板与托盘共同将平面口罩夹紧,确保托盘上平面口罩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当平面口罩和两边带越过边带成型器时,两边带被弯折成U型并将平面口罩的两侧包裹住。当平面口罩及其两侧的两边带经过边带熔接装置时,两边带分别进入两个第三熔接块和第二超声波模具之间,升降座驱动装置驱动升降座和两个第三熔接块下降,由两个第三熔接块和第二超声波模具共同对平面口罩两侧上的两条边带进行熔接。当平面口罩及其两侧的两边带经过边带裁剪机构时,两个第二裁剪气缸驱动对应的第二动刀移动,通过第二动刀的刀刃和第二定刀的刀刃的配合将相邻两个平面口罩之间边带剪断,完成边带的封合工序。上述边带封合装置能够对完成耳带焊接的平面口罩进行封边,使耳带与口罩本体的连接更加紧固,同时可使口罩更为美观。

通常,上述边带放卷机构与边带成型器之间设有若干个边带导向辊,用于引导边带的走向。

上述升降座驱动装置、夹具平移机构、夹具升降装置一般均采用气缸,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升降座升降、夹具作平移动作、夹具作升降动作,属于常规技术,在这里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口罩耳带焊接装置通过口罩输送机构、上升降台升降机构、上升降台、下升降台、超声波模具和两个耳带上料机构之间的配合,能够自动完成平面口罩的耳带焊接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适用于产品的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口罩耳带焊接装置中耳带上料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耳带上料熔接装置中第一开合压块、耳带线裁剪机构、第一熔接块、第二开合压块、第二熔接块与旋转盘的连接、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口罩耳带焊接装置中边带封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夹具平移机构和升降座驱动装置未画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的口罩耳带焊接装置包括机架1、口罩输送机构2、耳带上料熔接装置3和边带封合装置4;口罩输送机构2安装在机架1上,口罩输送机构2上设有多个在口罩输送机构2的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的托盘21;边带封合装置4处在耳带上料熔接装置3的后方。

在本实施例中,口罩输送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辊、从动辊和环形皮带,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1上,主动辊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主动辊和从动辊共同将环形皮带张紧;托盘21设于环形皮带上;环形皮带具有前行段和处在前行段下方的回行段,处在环形皮带前行段上的托盘21在环形皮带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

参考图2、图3,耳带上料熔接装置3包括超声波模具(图中未画出)、上升降台升降机构32、上升降台33、下升降台34和两个耳带上料机构35;超声波模具和上升降台升降机构32均安装在机架1上,上升降台33安装在上升降台升降机构32的动力输出端上,上升降台33处在口罩输送机构2的正上方,下升降台34处在上升降台33与口罩输送机构2之间;上升降台33上设有左右并排的两个导向柱组36,每个导向柱组36包括前后并排的两个导向柱361,各导向柱361均为上下走向;每个导向柱361的中段上分别安装有一导向套37和一限位块38,各导向套37均设于下升降台34上,各限位块38处在对应的导向套37的下方;一个导向柱组36中,处在前侧的导向柱361的下端安装有第一熔接块39和第一开合压块310,处在后侧的导向柱361的下端安装有第二熔接块311和第二开合压块312,第一熔接块39和第二熔接块311均处在超声波模具的正上方;两个耳带上料机构35与两个导向柱组36的位置一一对应,耳带上料机构35包括耳带线放卷机构(图中未画出)、旋转盘351、第一转轴352、导料管353、第二转轴354、第二转轴驱动装置355和耳带线裁剪机构356;耳带线放卷机构、导料管353、第一开合压块310、耳带线裁剪机构356、第一熔接块39、第二开合压块312和第二熔接块311沿耳带线5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导料管353、第一开合压块310、耳带线裁剪机构356、第一熔接块39、第二开合压块312和第二熔接块311沿旋转盘351的旋转方向依次排列;耳带线放卷机构和第二转轴驱动装置355均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转轴352和第二转轴354均可转动安装在下升降台34上并且为上下走向,第二转轴354与第二转轴驱动装置35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导料管353沿水平方向设置,导料管353的一端与第一转轴352连接、另一端与旋转盘351的外侧面接触,下升降台34上设有能够使导料管353与旋转盘351保持接触的复位弹簧。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采用扭力弹簧(图中未画出),扭力弹簧套接在第一转轴352上,扭力弹簧的一端部与下升降台34连接或者接触、另一端部与导料管353连接或者接触。旋转盘351安装在第二转轴354上,旋转盘351上设有与第一开合压块310和第二开合压块312相配合的第一耳带夹持器357和第二耳带夹持器358。

在本实施例中,上升降台升降机构32包括上升降台升降油缸321、两个第二导向套322和两个第二导向柱323,上升降台升降油缸321的缸体安装在机架1上,上升降台升降油缸321的活塞杆朝下并与上升降台33连接;两个第二导向套322左右并排设于机架1上,两个第二导向柱323与第二导向套322一一对应,第二导向柱323处在第二导向套322中;各第二导向柱323均与上升降台升降油缸321相平行,各第二导向柱323的下端均与上升降台3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驱动装置355包括旋转电机3551、主动带轮3552、从动带轮3553和传动带3554,旋转电机3551安装在机架1上,主动带轮3552安装在旋转电机3551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带轮3553安装在第二转轴354上,主动带轮3552和从动带轮3553共同将传动带3554张紧。

在本实施例中,耳带线裁剪机构356包括滑槽3561、滑块3562、第一刀组3563和第一裁剪气缸3564,滑槽3561和第一裁剪气缸3564的缸体均安装在机架1上,滑槽3561为前后走向,滑块3562安装在滑槽3561中并且与滑槽3561滑动配合,第一裁剪气缸3564的活塞杆与滑块3562连接;第一刀组3563包括第一定刀35631和第一动刀35632,第一定刀35631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动刀35632与滑块3562连接,且第一动刀35632的刀刃与第一定刀35631的刀刃位置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带夹持器357和第二耳带夹持器358包括摆动臂3571和夹持部3572,摆动臂3571的中段铰接在旋转盘351上,摆动臂3571的外端与第一开合压块310的位置相对应,摆动臂3571的内端与第二开合压块312的位置相对应;夹持部3572设于摆动臂3571的外端上并处在旋转盘351的外侧,夹持部3572与旋转盘351外侧面之间的间隙构成耳带夹持器的夹持口。

在本实施例中,耳带上料机构35还包括脱料压片359和脱料气缸3510,脱料压片359设于旋转盘351的一侧,脱料气缸3510的缸体安装在下升降台34上,脱料气缸3510的活塞杆朝下并与脱料压片359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耳带线放卷机构与导料管353之间设有自动张紧机构3511,自动张紧机构3511包括升降滑轨35111、升降滑块35112、张紧轮35113和两个导向轮35114,两个导向轮35114并排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升降滑轨35111设于机架1上并且为上下走向,升降滑轨35111处在两个导向轮35114之间,升降滑块35112安装在升降滑轨35111上并且与升降滑轨35111滑动配合,张紧轮35113安装在升降滑块35112上。

参考图1、图4,边带封合装置4包括边带放卷机构(图中未画出)、边带成型器42、边带熔接装置43、边带裁剪机构44和夹送装置45,边带放卷机构、边带成型器42、边带熔接装置43、边带裁剪机构44均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自前至后依次排列;边带成型器42包括左右并排的两个成型槽421,成型槽421的横截面形状呈V形,两个成型槽421分别设于口罩输送机构2的两侧,两个成型槽421的开口朝向内侧,并且成型槽421的上侧槽壁4211与下侧槽壁4212之间的夹角自前至后逐渐变小;边带熔接装置43包括升降座431、升降座驱动装置(图中未画出)、第二超声波模具433和两个第三熔接块434,升降座驱动装置和第二超声波模具433均安装在机架1上,升降座431安装在升降座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两个第三熔接块434均安装在升降座431上;两个第三熔接块434与两个成型槽421一一对应,第三熔接块434处在成型槽421的正后方,且各第三熔接块434均处在第二超声波模具433的正上方;边带裁剪机构44包括两个第二刀组441和两个第二裁剪气缸442,两个第二刀组441与两个第三熔接块434一一对应,第二刀组441处在第三熔接块434的正后方,两个第二裁剪气缸442与两个第二刀组441一一对应,第二刀组441包括第二定刀4411和第二动刀4412,第二定刀4411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动刀4412的外端与第二定刀4411的外端铰接,且第一动刀35632的刀刃与第一定刀35631的刀刃位置相对应;第二裁剪气缸442的缸体与机架1铰接,第二裁剪气缸442的活塞杆与第二动刀4412的内端铰接;夹送装置45包括夹具451、夹具平移机构452和夹具升降装置453,夹具平移机构452安装在机架1上,夹具升降装置453安装在夹具平移机构452的动力输出端上,夹具451包括压紧板4511和两个边带夹持器4512,压紧板4511设于边带熔接装置43的前方,压紧板4511处在口罩输送机构2的正上方;两个边带夹持器4512与两个第三熔接块434一一对应,边带夹持器4512处在第三熔接块434的正后方,边带夹持器4512包括上下并排的上夹持块45121和下夹持块45122,上夹持块45121、下夹持块45122分处于托盘21的上方、下方,各下夹持块45122安装在夹具平移机构452上,压紧板4511和各上夹持块45121均安装在夹具升降装置453的动力输出端上。

从图1、图4可以看出,上述升降座驱动装置、夹具平移机构452、夹具升降装置453一般均采用气缸,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升降座431升降、夹具451作平移动作、夹具451作升降动作,属于常规技术,在这里不再详述。

下面简述一下本口罩耳带焊接装置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口罩输送机构2带动其上的各托盘21自前至后移动,将口罩本体逐个送入耳带上料熔接装置和边带封合装置4中。当平面口罩经过耳带上料熔接装置3时,口罩本体处在两个旋转盘351的正下方;两个耳带上料机构35的第一耳带夹持器357打开、第二耳带夹持器358闭合(此时由第二耳带夹持器358夹持住耳带线5的端部),旋转电机3551驱动主动带轮3552转动,通过传动带3554带动第二转轴354和旋转盘351一起转动半圈(即180度),旋转盘351将一定长度的耳带盘绕在其外侧面上(导料管353随着旋转盘351的转动而绕第一转轴352发生摆动,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始终紧贴在旋转盘351的外侧面上);上升降台升降油缸321驱动上升降台33下降,通过各导向柱361和各限位块38带动下升降台34及其上的各部件一起下降,使两个旋转盘351叠在口罩本体上面,并使两个旋转盘351上的耳带线5到达口罩本体的两侧上;随后上升降台升降油缸321驱动上升降台33和各导向柱361继续下降(此时下升降台34暂停动作,各导向柱361上的限位块38与对应的导向套37发生分离),带动各第一熔接块39、各第二熔接块311、各第一开合压块310和各第二开合压块312一起下降,使各第一开合压块310与对应的第一耳带夹持器357的摆动臂3571外端发生接触,各第二开合压块312与对应的第二耳带夹持器358的摆动臂3571内端发生接触,使第一耳带夹持器357闭合、第二耳带夹持器358打开,同时两个第一裁剪气缸3564的活塞杆驱动对应的滑块3562和第一动刀35632一起沿滑槽3561前后移动,通过第一动刀35632的刀刃和第一定刀35631的刀刃的配合将经过它们之间的耳带线5剪断(此时由第一耳带夹持器357夹持住耳带线5新的端部),形成两条耳带,并由各第一熔接块39、各第二熔接块311和超声波模具共同将两条耳带熔接到口罩本体上;脱料气缸3510驱动脱料压片359下降,将对应的旋转盘351上的耳带下压;随后上升降台升降油缸321驱动上升降台33、下升降台34及其上的各部件一起上升复位,使两旋转盘351与熔接在口罩本体上对应的耳带分离,完成一个平面口罩的耳带焊接过程;随后进行下一轮耳带焊接,在下一轮耳带焊接中,各第一开合压块310与对应的第二耳带夹持器358的摆动臂3571外端发生接触,各第二开合压块312与对应的第一耳带夹持器357的摆动臂3571外端发生接触,使第一耳带夹持器357打开、第二耳带夹持器358闭合。当完成耳带焊接的平面口罩经过边带封合装置5时,口罩本体的两侧分别进入两个成型槽421中;边带放卷机构送出的边带在两个边带夹持器4512的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依次经过边带成型器42、边带熔接装置43和两个边带裁剪机构44。当边带经过边带成型器42时,边带放卷机构送出的两个边带在对应的成型槽421中移动,并在成型槽421的上侧槽壁4211与下侧槽壁4212的作用下逐渐向内翻折(此时压紧板4511与托盘21共同将平面口罩夹紧,确保托盘21上平面口罩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当平面口罩和两边带越过边带成型器42时,两边带被弯折成U型并将平面口罩的两侧包裹住。当平面口罩及其两侧的两边带经过边带熔接装置43时,两边带分别进入两个第三熔接块534和第二超声波模具533之间,升降座驱动装置驱动升降座431和两个第三熔接块534下降,由两个第三熔接块534和第二超声波模具533共同对平面口罩两侧上的两条边带进行熔接。当平面口罩及其两侧的两边带经过边带裁剪机构44时,两个第二裁剪气缸442驱动对应的第二动刀4412移动,通过第二动刀4412的刀刃和第二定刀4411的刀刃的配合将相邻两个平面口罩之间的边带剪断,完成边带的封合工序。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移动] 2020年03月20日 20:02
    焊耳机显示右气虹故障怎调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