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膜与焊带复合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4391发布日期:2019-01-02 22:0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膜与焊带复合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膜与焊带复合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根焊带互联条分别来自多个的卷轴上,通过焊接机牵引机构,牵引或搬移至电池片上,然后使用压块固定焊带位置,以避免焊接偏移,经焊接,叠层,进入层压机封装。

现有制备胶膜与焊带复合的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控制焊带焊接不偏移全靠串焊机设备,但圆焊带互联条本身易弯曲滚动导致偏移;焊接空虚焊时,圆焊带互联条易受外力影响而偏离电池片主栅线;焊接机的导向压块受焊带牵引影响,磨损严重,导致焊接偏移增加;多轴焊带不同步添换滚轴焊带,宕机时间较长;极细焊带抗拉强度相对较小,使用串焊机牵引拉丝易断,影响焊接的自动化;串焊机使用红外加热,属于高能耗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胶膜与焊带复合用设备,实现焊带与胶膜复合,减少焊接偏移不良,提升组件良率,同时减少因多轴焊带不同步换轴加料的宕机时间,增强极细焊带的抗拉强度,实现极细焊带的自动焊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膜与焊带复合用设备,包括上料单元、胶膜牵引单元、真空贴复合单元和收卷轴,上料单元的一端分别与焊带和胶膜连接,焊带经上料单元与多排孔传送带连接,胶膜经上料单元与胶膜牵引单元连接并通过机械手分别与焊带和可移动吸附台连接,机械手用于将胶膜分别放置在焊带和可移动吸附台上,移动吸附台与多排孔传送带的一端连接用于将胶膜设置在焊带的下方,真空贴复合单元设置在多排孔传送带的上方用于将焊带和分别设置在焊带上下的胶膜复合成衬底焊带,多排孔传送带的另一端与收卷轴连接用于收集制备的衬底焊带。

具体的,胶膜与胶膜牵引单元之间设置有胶膜分切单元,胶膜分切单元用于按照设定长度分切胶膜。

具体的,多排孔传送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伺服电机滚动轴,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滚动轴驱动多排孔传送带工作。

具体的,多排孔传送带上设置有多排孔吸附预加热单元,多排孔吸附预加热单元设置在真空贴复合单元的下方,衬底焊带设置在真空贴复合单元和多排孔吸附预加热单元之间。

具体的,上料单元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均包括多个,定滑轮上连接有安装轴,焊带固定在安装轴上,经多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牵引出,定滑轮用于调整焊带的牵引方向,动滑轮用于缓冲焊带的牵引力;胶膜通过一个定滑轮与胶膜牵引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多排孔传送带和收卷轴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衬底焊带依次经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与收卷轴连接。

具体的,机械手上设置有多排吸附孔,用于胶膜移动时保持平整。

具体的,上料单元、胶膜牵引单元、机械手、可移动吸附台、多排孔传送带、真空贴复合单元和收卷轴均与电脑显示及数据收集处理单元连接,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具体的,焊带包括多根,且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焊带的直径为0.2~0.5mm或焊带的厚度为0.23~0.27mm,宽度为0.2~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胶膜与焊带复合用设备,上料单元分别将焊带和胶膜分别送至多排孔传送带和胶膜牵引单元,胶膜牵引单元对胶膜处理后通过机械手将胶膜放置在焊带和可移动吸附台上,通过可移动吸附台将胶膜分别设置在焊带的正面和背面,然后经真空贴复合单元贴合后制成衬底焊带,通过收卷轴收集后待用,设备实现了多根细焊带的复合,通过衬底牢牢固定了焊带之间的间距,应用到组件焊接后,减少焊接偏移的风险,进而提升了组件良率。

进一步的,多排孔传送带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滚动轴进行工作,设置多排孔的目的在于胶膜放置在传送带上后,可以与传送带形成真空区,通过真空吸附,在传送过程中确保胶膜不会移动,真空复合时不移动。

进一步的,多排孔传送带上设置有多排孔吸附预加热单元,多排孔吸附预加热单元,给胶膜在真空复合之前进行预热,真空时加热,使胶膜与焊带更好的粘结复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粘接力。

进一步的,定滑轮锁定焊带或者复合后的衬底焊带的方向,动滑轮可缓冲在复合加工过程中暂停时带来的惯性行程,保持焊带不扭曲变形,便于衬底焊带的收卷。

进一步的,机械手上设置有多排吸附孔,可通过抽真空吸附已分切好的胶膜,同时保证胶膜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整。

进一步的,实现了焊带多根同轴,减少更换焊带而停机的次数和时间,例如现有技术将12轴焊带同时进行焊带,其中任意一轴焊带用尽后,都需停机添加焊带,12轴可能要停机多次添加,而12根焊带同轴,只需添加一次即可。

进一步的,实现了衬底牢牢固定焊带之间的间距,解决了极细焊带焊接偏移的风险,为实现极细焊带的量产提供设备技术支持,其中极细焊带厚度0.23~0.27mm,宽度0.2~1.0mm,长度为卷轴焊带的实际长度。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衬底焊带结构示意图。

其中:1.焊带;2.胶膜;3.定滑轮;4.动滑轮;5.胶膜分切单元;6.胶膜牵引单元;7.机械手;8.可移动吸附台;9.伺服电机滚动轴;10.多排孔传送带;11.真空贴复合单元;12.多排孔吸附预加热单元;13.收卷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膜与焊带复合用设备,将现有的多根焊带在同一水平线上牵引出改为同一垂直于水平线方向牵引出,并且保持焊带间距同电池片主栅间距相等;或直接使用现有串焊的滚轴焊带的安装、浸泡助焊剂和焊带牵引机构,用于实现焊带与胶膜(EVA、POE)复合,焊带的厚度为0.23~0.27mm,宽度为0.2~1.0mm,长度为卷轴焊带的实际长度。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胶膜与焊带复合用设备,包括焊带1、胶膜2、上料单元、胶膜牵引单元6、可移动吸附台8、多排孔传送带10、真空贴复合单元11、预加热单元12、收卷轴13和电脑显示及数据收集处理单元。

焊带1和胶膜2分别经上料单元与真空贴复合单元11和胶膜牵引单元6连接,胶膜牵引单元6用于对胶膜2进行牵引预处理,并通过机械手7分别与焊带1和可移动吸附台8连接,焊带1和可移动吸附台8经真空贴复合单元11抽真空贴合后与多排孔传送带10的一端连接,多排孔传送带10的另一端与收卷轴13连接,上料单元、胶膜牵引单元6、机械手7、可移动吸附台8、多排孔传送带10、真空贴复合单元11和收卷轴13均与电脑显示及数据收集处理单元连接,构成胶膜焊带复合用设备。

上料单元包括定滑轮3和动滑轮4,定滑轮3连接有安装轴,卷轴设置的焊带1固定在安装轴上,经定滑轮3和动滑轮4牵引出,定滑轮3调整焊带1牵引出的方向,动滑轮4缓冲焊带1的牵引力,胶膜2通过定滑轮3与胶膜牵引单元6连接,胶膜2与胶膜牵引单元6之间设置有分切台,分切台上设置有胶膜分切单元5,胶膜牵引单元6用于将胶膜2牵引至分切台上,接着胶膜分切单元5将胶膜2压紧固定,然后按照设定的长度分切胶膜2,循环上述分切胶膜动作。

取放胶膜2的机械手7的“手掌”为有多排吸附孔的平板,可通过抽真空吸附已分切好的胶膜2,同时保证胶膜2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整,取放胶膜2的机械手7将取来的胶膜2间隔放置在多根焊带1和可移动吸附台8上,放置在多根焊带1上的胶膜2随焊带牵引至真空贴复合单元11下方,放置在可移动吸附台8上的胶膜2随可移动吸附台8移动至多根焊带1的下方,然后经可移动吸附台8上的传送带,传送至多排孔传送带10上。

伺服电机带动滚动轴9和多排孔传送带10将焊带1和胶膜2传送至真空贴复合单元11下,当胶膜2移动至真空贴复合单元11下方后,真空贴复合单元11下降,与多排孔吸附预加热单元12压合成密闭腔室,然后进行抽真空贴合,实现焊带1和胶膜2的复合,真空贴复合后,充气打开腔室,焊带牵引出已复合的衬底焊带,衬底焊带依次经定滑轮3和动滑轮4与收卷轴13连接,收卷轴13由伺服电机带动转动进行收卷,循环上述动作。

多排孔吸附预加热单元12用于吸附焊带1和胶膜2,确保胶膜2随多排孔传送带10传输时不移动,同时给胶膜2逐步预加热到60~250℃制成衬底焊带,定滑轮3用于调整已复合的衬底焊带牵引出的方向,动滑轮4用于缓冲伺服电机的牵引力。

电脑显示及数据收集处理单元14未在复合设备整体结构示例图①中未绘出,该电脑收集处理各单元的运行数据,控制整个设备的运行;另电脑中有该设备的操作软件,显示各单元的数据,参数设置界面,设备状态等信息等。

请参阅图2,胶膜2采用分段式分别设置在焊带1焊接区域的正面和背面构成复合衬底焊带。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